学习啦——历史网>历史百科>历史常识>战史>古代著名战役>

宜阳之战的历史意义有哪些

时间: 邱惠844 分享

  宜阳之战,秦军依靠强大实力,连续作战,最终攻占中原重镇宜阳,取得一个大胜利。从此,秦的疆域扩展到了中原,而且完全控制了崤、函之险。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宜阳之战的历史意义有哪些,希望你喜欢。

  宜阳之战的历史意义

  秦拔宜阳之战,在秦的统一过程中有重大意义。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秦国大治。周显王三十年(公元前339年),孝公死,子驷立。商鞅被诛,但秦法未败。驷即位的第十三年,秦继齐、魏之后,始称王,是为秦惠王。《史记》说:“其后诸侯皆为王。”秦惠王雄才大略,广揽各国贤才为己用,张仪入秦为相。张仪向秦惠王献计,力主伐韩。“下兵三川(黄河、洛水、伊水一带),以临二周之郊,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诸侯”,以建王业。大臣司马错力主伐蜀,惠王从之。周慎靓王五年(公元前316年),秦灭巴蜀,国益富强。然后,秦大举攻赵,取中都(今山西平遥西南)、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攻楚,取汉中。至周赧王四年(公元前311年)秦惠王死时,秦已东扩至今宜阳、渑池西部。

  秦惠王之子荡即位,是为秦武王。秦武王不悦张仪,张仪离秦去魏,相魏一年而卒。秦以樗里疾为右丞相,甘茂为左丞相。秦武王思张仪之言,谓樗里疾道:“寡人生于西戎,未睹中原之盛。若得通三川,一游巩、洛之间,虽死无恨。”樗里疾道:“王之伐韩,欲取宜阳以通三川之道。然而宜阳路远而险,劳师费财,魏赵必出兵助韩,因此,此事断然不可。”秦武王复问于甘茂,甘茂道:“请让我出使大梁,约魏相助。”武王大悦,使甘茂出使魏国,魏王许诺助秦。

  甘茂与樗里疾素来不和,恐樗里疾从中阻挠,先遣副使向寿回奏秦王,而甘茂自己滞留于息壤。秦武王至息壤,甘茂道:“宜阳为县名,其实是个郡。攻伐宜阳,山高路远,必将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大战。过去有个与曾参同名同姓的人,他杀了人,先后有三个人告诉曾参之母其子杀人,最后曾母不得不信,逾墙走匿。我没有曾参之贤,大王对我的信任没有曾母对曾参的信任度高。如果我率军攻宜阳,久攻不克,而朝中大臣诋毁我,大王也必然对我生疑。”武王道:“寡人不听人言,请与你结盟。”于是,君臣歃血为盟,藏誓书于息壤,遂发兵五万,使甘茂为大将,向寿副之。

  宜阳是韩国西部屏障。韩国中后期领土由三部分组成,即上党(今山西南部)、南阳(今济源、焦作)、新郑,宜阳是联结三地的枢纽。宜阳也是二周的门户,宜阳与东、西周一起成为秦东进的障碍,时人苏秦曾说过:“韩东有巩洛、成皋之固,西有宜阳、长阪之塞。”故韩国在宜阳布下了重兵,周王室也暗中相助。周赧王七年(公元前308年),即秦武王三年冬,甘茂兵临宜阳城下,宜阳守军顽强抵抗,秦兵围城五个月,无法攻下该城。右丞相樗里疾进言于秦武王道:“秦师老矣,不撤回,恐有变。”武王召甘茂班师。甘茂乃作书一封,使人送达武王,武王启函视之,书中惟有“息壤”二字。武王大悟,命令大将乌获率兵五万,以助甘茂。韩王亦使大将公叔婴率军救宜阳。甘茂、乌获两军会合,大破公叔婴于宜阳城下,然后,乘胜攻占宜阳,斩杀韩兵六万,降者无数。韩王恐惧,使相国公仲侈持宝器入秦乞和。秦武王大喜,许之。诏甘茂班师,留向寿安抚宜阳地方。

  秦取宜阳,韩国断为三,国力大衰。对山东各国而言,宜阳其实也是门户。秦得此城,可以挟二周北攻燕赵,东伐魏齐,南伐宛楚,实施大规模兼并战争。秦对宜阳城进行加固,成为东扩的桥头堡。从此以后,山东六国转入战略防守阶段,直至灭亡。从这个意义上说,秦拔宜阳之战是秦统一六国的里程碑。

  宜阳之战简介

  秦武王欲“车通三川(三川郡),窥周室”,向中原发展,派左丞相甘茂去魏相约攻韩宜阳。魏从约,武王至息壤(秦邑)迎接甘茂。甘茂以宜阳是大县,颇有实力,路途又艰险遥远,难于攻取,劝武王勿攻。武王不听,与之定下息壤之盟,约其决不中途退兵;令甘茂与庶长封率军攻打。至八年(前307年),历经五个月不能攻破,武王召甘茂打算退兵。甘茂提出息壤之盟,说服秦武王尽起大军增援。甘茂指挥秦军终于击败韩军,斩首6万,攻占宜阳。接着,秦军渡黄河夺取武遂(今山西垣曲东南),并筑城驻守。韩国被迫派丞相公仲侈入秦求和。

  攻韩、窥周,是秦国控制中原的战略目标,夺取宜阳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的重要步骤。秦武王三年(前308)派大将甘茂,实施宜阳计划。

  战役开始时,楚国曾经与韩国联合,楚怀王拍大将景翠救韩,对秦军形成压力。但楚、韩虽然联合,但是都心存疑虑互相观望。果然,冯章出使楚国谎称赠以汉中之地,楚、韩联盟瓦解。

  秦军的这场攻坚战进展的并不顺利。战事经历五月,未能奏效,损兵折将,士气大受影响。主将甘茂一度信心动摇想半途而废。但自身客居秦国为相,在国内受樗里疾、公孙郝攻击,在国外与韩相公仲倗结缘,只能背水一战。

  最后甘茂将个人钱财全部用于公赏里,重赏之下,一鼓作气,终于拔掉益阳。

  此战秦军依靠强大实力,连续作战,最终攻占中原重镇宜阳,取得一个大胜利。从此,秦的疆域扩展到了中原,而且完全控制了崤、函之险。

  宜阳之战的点评

  此战秦军依靠强大实力,连续作战,最终攻占中原重镇宜阳,取得一个大胜利。从此,秦的疆域扩展到了 中原,而且完全控制了崤、函之险。

宜阳之战的历史意义有哪些相关文章:

1.宜阳之战简介

2.牧野之战有哪些历史意义

3.美塞尼亚战争的历史意义

4.历史上的牧野之战的意义

5.意大利战争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宜阳之战的历史意义有哪些

宜阳之战,秦军依靠强大实力,连续作战,最终攻占中原重镇宜阳,取得一个大胜利。从此,秦的疆域扩展到了中原,而且完全控制了崤、函之险。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宜阳之战的历史意义有哪些,希望你喜欢。 宜阳之战的历史意义 秦拔宜阳之战,在秦的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马陵之战的影响有哪些
    马陵之战的影响有哪些

    桂陵之战后,魏国虽元气大伤,不懂收敛,伤好了以后又开始对外进攻。公元前341年,魏国再次发兵进攻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援,于是就有了这次的马陵之

  • 马陵之战庞涓为什么自杀
    马陵之战庞涓为什么自杀

    马陵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精彩、经典的战役,孙膑的军事思想在战争中发挥的淋漓尽致。马陵之战的失败让魏军主将庞涓自尽而亡,他与孙膑的恩怨也随

  • 桂陵之战双方主帅简介大全
    桂陵之战双方主帅简介大全

    桂陵之战出了围魏救赵的故事,已是闻名遐迩,加之双方主帅孙膑与庞涓的故事就更为战役增添色彩了。那么桂陵之战双方主帅简介如何?他们之间有着什么

  • 桂陵之战中楚国为什么战败
    桂陵之战中楚国为什么战败

    桂陵之战,齐、魏双方各出动约8万兵力,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很有名的战例,被后来的军事将领们列为三十六计中的重要一计。那么桂陵之战中魏国为何会

4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