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朝代>日本历史朝代>

江户时代日本怎么样_江户时代日本解析

时间: 炀炀21 分享

  江户时代日本知识分子与古代不同,他们对儒学既虚心学习吸收,又采取理性的态度进行批判与改造。他们并不是全面否定中国儒学,今天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江户时代日本,供大家参考和阅读。

  江户时代经济发展

  江户时代的经济制度是一种封建的小农经济。16世纪末,日本人口的80%以上为农民。基本的生产关系为各藩领主直接控制广大农民,农民为领主耕种一块世袭土地,并交纳一定量的实物地租和 贡米。这种被称为“本百姓”的自耕农,是 德川幕府时代幕藩体制的主要经济基础。

  幕府的收入主要依赖农民的年贡。因此为保证大米等粮食的供应充足,幕府千方百计提高对土地产量的剥削,不断地变换租税收取制度,提高农民上税的份额,对农民的搜刮几乎到了使农民“ 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境地。为防止农民从土地上流失,严禁土地的永世买卖。同时为了防止农村生产、生活的商业化,1650( 庆安三)年,幕府向全国农民发布《庆安告谕》,禁种经济作物,提倡节约。并通过改革币制、强制捐献、垄断专卖等形式压抑商品经济的发展。

  尽管如此,商品经济还是在农村出现了,农村的生产力程度由于生产工具的改造以及栽培技术的提高而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一部分农民开始有了年贡之外的剩余产品。这为商品经济在农村的发展与城市的繁荣创造了条件。一部分富裕起来的富农、地主雇佣贫雇农进行土地的耕种,同时在农村开设手工作坊,进行商品的经营,牟取更大的利益。乡村商人统包农民的农产品及手工产品,销往外地。同时城市商人也把目光投向农村,他们向农村收购产品,牟取利润。封建领主出于生活与财政的需要,也不得不鼓励农民进行一些经济作物的生产,农业生产日益商品化。在这样的情况下,逐渐产生了农业特产区,如棉花生产集中在畿内和东海地区,养蚕集中于关东和东山地区,大豆盛产于 本州东北地区。这样的地区性特色农业为农产品的商品化提供了契机。米、棉、油等农产品除了上交部分外,剩余部分都作为商品出售。自然经济逐渐受到冲击。

  农村经济作物的生产,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从17世纪末开始,农村手工业成为手工业发展的显著特点。农产品的商品化,使农村卷入商品经济的漩涡。上交给幕藩的租贡和农民的剩余品都向货币趋势发展。17世纪后半期开始,为解决复杂的财政生活需要,各幕藩开始实行初期专卖制,并开始经营地方性特色手工业。一部分农民在商业活动中独立出来,成为新兴的阶层。经过商人的活动与幕藩的经营,各地手工业也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自己的特色。手工业的主要产地有: 京都西阵、九州 博多的丝织业, 大阪附近的棉织业,越前、美浓的造纸业,滩、池田、 伊丹的酿酒业等等。

  由于各产业的发达与“参观交代”制度的影响,交通的建设也如火如荼。形成了以江户为中心的呈反射状的交通要道。沿海岸到京都的 东海道、经信浓到京都的中山道、通往甲州(今 山梨县)的甲州街道、去往奥州(今东北地区)的 奥州街道与通往日光的日光街道被称为当时的“ 五街道”。由于运送大米与物质的商船的增加,航运事业也逐渐发达起来。

  随着各产业的发达,城市的发展进一步繁荣。为削弱各地大名的反抗力量,1615年幕府下令摧毁除藩主居住地以外所有地方的城堡,保持“一国一城”。幕藩的领主将武士聚集到城堡周围,并召集手工业者、商人也聚集到这里,形成“ 城下町”,在“城下町”的基础上慢慢发展了城市的规模。到17世纪末,全国上下已有城市300余座。其中江户、 大坂、京都是全国最大的城市。以江户为例,不仅是幕府所在地,而且是经济文化的中心。据1693年的调查,江户各阶层的人口总数有100余万,超过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伦敦。大坂为当时商业的中心,有“天下的厨房”的美誉,江户时代在这里形成了全国市场的中心,活跃在城市的 町人与进出大坂的商人使大坂成为当时最具活力的城市,人口也仅次于江户。另一个繁华的城市就是京都,18世纪初城内外人口达到36万左右。

  城市的兴盛使商业更加繁荣。为保证商业的利益,批发商门组成同业公会,不断地积蓄起财富,出现了大坂鸿池、江户三井等大商人。

  江户时代资本主义因素

  德川中期以后商品经济得到了极大发展,全国形成了以大坂、江户、京都为中心的商品经济圈。江户是最大的全国消费市场。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商船满载大米、酒类、盐、手工制品在江户港停泊。这些产品除了一部分为上交给幕府与藩主的租赋外,一半以上为进入江户流通市场的商品。以大米为例,送到江户的商品大米由米批发商卖给销售商,经“舂米屋”加工后直接送往市场销售,在嘉永(1848-1853)年间,仅江户城就有这样的“舂米屋”2700余间。

  在大坂,于1697(元禄十)年,开设了堂岛大米市场,1730年,堂岛米会所成立,下设“正米商内”与“帐合米商内”。“正米商内”负责米券的发放,“ 帐合米商内”则进行相当于期货交易的证券买卖活动。每年有100万石以上来自畿内、九州、四国甚至东北的大米集中在被称为“藏屋敷”的仓库中,米商用购买的“米切手”(米券)兑换大米运往大坂堂岛米市场进行销售。

  除了大米之外,酒的市场也在形成。幕府为稳定米价,曾于1754年下令解除对造酒业的限制, 兵库县滩地方、摄津的伊丹、池田都成为著名的酒产地,兴盛的酒制造业还吸引周边百姓参加劳动。另外,盐的产地主要是 濑户内海沿岸诸国。17世纪,这里出产的盐占全国盐市场的九成以上。

  由于城乡分工扩大,商品生产的流通、合作性日益加强。例如秋田的棉纺织业,其原料就来自藩外的大坂。这种生产方式打破了藩与藩的界限,使商品生产的市场日益扩大。

  商品经济的发展也把农民卷入了商品生产的环流。农村不仅仅是商品原料的提供地,同时也成为简单加工业的工厂。商人会向农民统购一定的手工产品,支付有限的加工费;地主富农开设手工作坊,雇佣农民进行生产等等,都是这一变化的体现。

  这样,全国各地各地都出现了相对独立的市场,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逐渐出现。

  19世纪初,出现了由许多工人分工制造同一产品的手工业工场。在农村,地主富农开设酿酒、酱油等手工作坊,雇佣农民进行生产。也有的商人提供原材料和生产工具如棉纱、织机等,组织劳动力生产商品。而在城市, 手工工场的数量和规模都达到了相当大的程度。江户时代上层社会穿着的华贵衣物和市民们消费的布料大多出自京都西阵的手工业工场。工场除了平织机之外,还拥有可以织出复杂花纹的“高织机”。西阵的丝织工场在18世纪达到极大的规模。1730年6月京都西阵织造工场遭受大火,损失织机3012台,而这个数字只是全部织机的一半,恢复后的工场,织机数量仍然达到2500余台,可见当时西阵织造工场实力之强。除了酿酒、丝织,其他行业也相继出现了手工工场。

  商品经济冲击着封建领主经济结构,促进了生产关系和农村的阶级变化。首先,出现了一大批豪商,他们利用商品经营中获取的利润,投资于土地垦殖和河川治理,成为拥有商品、钱庄河大量土地的商人兼地主。他们把资本转化为土地,再通过租佃关系剥削农民,转过来又用地租投入商业活动;其次,农民中也发生了分化,大批小农失去土地,沦为租佃农。小农的破产,从根本上动摇了 幕藩体制。正是这种生产和阶级关系的变化,推动了推翻幕府,建立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新政府的活动。

  江户时代海外贸易发展

  德川家康时,积极与越南、吕宋等地进行贸易,与中国和 葡萄牙商人等等竞争,他确立持有 朱印状者才能准予贸易的朱印船制度,据说 丰臣秀吉时代就有朱印状,德川时代加以延续,状上会附上详细的航行目的地,以及幕府批准的准确日期,右上角则盖有将军的红色官印。日本西南的 外样大名与有势力的商人便在 德川家光下令锁国之前,航行著朱印船往来东南亚、台湾、 马尼拉之间。江户幕府 锁国政策确立以后,限制朱印船海外贸易,1635年在寻求国家安全的前提下,停止朱印船航行,并废止朱印状制度。

看过“江户时代日本”的人还看了:

1.日本历史强大武将

2.日本历史有哪些时代

3.江户时代历史怎么样

4.日本文学名著汇总

5.日本送礼习俗的起源

6.日本人为什么把牙齿涂黑

7.日本最著名的六把武士刀

江户时代日本怎么样_江户时代日本解析

江户时代日本知识分子与古代不同,他们对儒学既虚心学习吸收,又采取理性的态度进行批判与改造。他们并不是全面否定中国儒学,今天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江户时代日本,供大家参考和阅读。 江户时代经济发展 江户时代的经济制度是一种封建的小农经济。16世纪末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31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