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故事>中华上下五千年>

上下五千年有哪些故事

时间: 燕青16 分享

  《上下五千年》是中国作家林汉达、曹余章编著的一部关于中国历史的通俗历史读物。那你知道上下五千年有哪些故事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分享的上下五千年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上下五千年的故事:李冰修建都江

  秦国的力量一点点强大起来.为了富国强兵,秦昭襄王很重视农业生产和水利建设.李冰受到了他的重用.

  李冰是我国战国时期杰出的水利工程学家,在秦国负责兴建过几个大的工程,由此受到秦昭襄王的重用.一天李冰被召进宫中,昭王对他说:“现在蜀郡缺人,朝廷打算派你去做太守,可那里并入我们秦国不久,人心不定,不知你会用什么方法去统治?”

  李冰说:“我没有什么灵丹妙药,但我相信只要你一心想着老百姓,为他们造福,他们就会支持你.”

  昭襄王对李冰的回答很满意.于是就派他到蜀郡去做太守.

  李冰到蜀郡后,立即着手了解民情.他看到成都平原广阔无边,土地肥沃,却人烟稀少,非常贫穷.开垦的田地也不多.他很纳闷,就问当地的百姓,一位老人指着贯穿成都平原的岷江告诉他:“就是因为这条害人的河,从我小时候记事起就年年泛滥,不光庄稼颗粒无收,连村庄都要整个整个的被淹没.大人要晚来几年,恐怕连人也要搬完了.”

  李冰恍然大悟.他决心要征服这条河流,为当地的老百姓谋福.

  他先对岷江流域进行了全面考察,几次深入高山密林,追踪岷江的源头;不畏长途跋涉,沿江漂流,直达岷江与长江的汇合处,掌握了关于岷江的第一手材料.他发现岷江在发源地一带,沿江两岸山高谷深,水源丰沛,水流湍急;而到了灌县,地势一下变得平坦,水无遮拦,往往冲决堤岸;从上游挟带来的大量泥沙也容易淤积在这里,抬高河床;特别是在灌县城西南面,有一座玉垒山,阻碍江水东流,每年夏秋洪水季节,水流无处排泻,常造成东旱西涝.这些都是成都平原水害频繁的主要原因.

  李冰想,要消除水患就必须在平原上广修渠道,一则可以泻洪,一则可以灌溉,发展生产;而要使水能灌入渠中,又必须凿开玉垒山,使岷江的水能够东流.

  经过周密策划,李冰决定先从玉垒山开始.他亲自带领指挥民工在玉垒山凿开了一个二十米宽的口子,叫它“宝瓶口”.然后在江心用构筑分水堰的办法,把江水分做两支,逼使其中一支流进宝瓶口.堤堰前端开头犹如鱼头,所以取名叫“鱼嘴”.它迎向岷江上游,把汹涌而来的江水分成东西两股.西股的叫外江,是岷江的正流;东股的叫内江,是灌溉渠系的总干渠,渠首就是宝瓶口.他还亲自规划、修建许多大小沟渠直接宝瓶口,组成了一个纵横交错的扇形水网.这是都江堰的主体工程.

  后来,为了进一步控制流入宝瓶口的水量,在鱼嘴分水堰的尾部,又修建了分洪用的平水槽和“飞沙堰”溢洪道.当内江水位过高的时候,洪水就经由平水槽漫过飞沙堰流入外江,可充分保障灌区免遭水淹.同时,由于流入外江的水流的漩涡作用,还有效地冲刷了沉积在宝瓶口前后的泥沙.这些辅助设施使都江堰成为一个宏伟而缜密的系统工程.

  李冰为此耗尽了心力,可他还不满足.他还为工程的维护和长久的使用作了考虑,制定了一系列维修和监控办法,有的至今还为人们所沿用.都江堰建成后,使得成都平原杜绝了水患和旱灾,生产迅速发展起来.

  除都江堰外,李冰在蜀郡还主持兴办了其他一些水利工程.如在沫水(又名青衣水),李冰组织百姓开凿河心中的山岩,整理水道,便利了航行.他还对管江、汶井江、洛水进行过疏导.在广都主持开凿了盐井.这些都为开发成都平原、发展农业生产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由于李冰一心为百姓谋福利,李冰千百年来一直受到四川人民的崇敬,被尊称为“川主”,四川各地还修有“川主祠”,表达了百姓对他的怀念.

  上下五千年的故事:赵孟頫与黄公望

  公元1286年,朝廷官员程钜夫奉元世祖之命,到江南寻访优良人才.他开列了一张有二十多人的名单,其中名列第一的是赵孟頫.

  赵孟頫,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湖州人.他是宋太祖赵匡胤的第十一世孙,是元代书画的巨匠,对当时和后代的影响都很大.

  赵孟頫的书法师法王羲之父子,楷、行、草、隶、篆各体都擅长,字体秀美遒丽,被称为赵体.他的字在当时就很有名,甚至有印度的僧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就为了求他的书法带回国去珍藏.

  在绘画方面,赵孟頫既能画笔法工整细致的工笔画,也能画笔法放纵、表达意境的写意画,而且山水、人物、鞍马、花木竹石都擅长.他将工笔与写意的风格和谐统一起来,开创了元代绘画深厚含蓄的画风.

  赵孟頫对绘画的最大贡献,是他在唐代王维以诗入画的基础上,提出了“书画同法,以书入画”的观点.他认为书法和绘画的原理、法则相同,因此书法的技巧也可以运用到绘画中去.比如书法中的飞白法,是一种枯笔露白的技法,如果用来画石头,可以增加石头的质感.又如用书法中大篆的笔法画枯树,可以更好地表现树的遒劲和苍老;用楷书的笔法画竹,画出来的竹可以避免琐碎的感觉.他的这些理论,对中国画,特别是文人画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除了书画,赵孟頫的诗文也很出色,元仁宗曾把他比作唐代的李白、宋代的苏轼.赵孟頫的妻子管道、儿子赵雍的书画也很好,元仁宗曾把他们的书法作品用玉轴装帧起来,打上御印,藏在秘书监;并说,要使后世知道我朝有一家夫妻父子都善书法,也是一大奇事.

  不太为人所知的是,赵孟頫也有较强的管理才能.公元1292年,赵孟頫任同知济南路总管府事.在他单独管理总管府时,以“兴学”为主要工作,并做出了可观的政绩.三十年后,这地方出了不少优秀人才,闻名天下.

  元朝没有设画院,加上建国初宋朝留下来的文人大多采取归隐林泉、寄情书画的逃避态度,所以在宋代兴起的文人画,在元代得到了很大发展,并形成了以表达意境、抒写情趣为主的写意画风.继开一代画风的赵孟頫之后,黄公望、吴镇、倪、王蒙等四人,是杰出的文人画画家,号称“元四家”.在四人中,黄公望对后世的影响更大.

  黄公望,本名陆坚,平江常熟(今属江苏)人.永嘉(今浙江温州)有个叫黄乐的人,很喜欢陆坚,便收他做义子,改名公望,字子久.意思是:黄公望子太久了.

  黄公望曾在大都做过书吏,但因上司贪污,他受连累被抓进大牢.出狱后,黄公望已经四十七岁了,从此断绝了做官的念头,开始了隐士的生活,基本上过着云游四方的生活.

  黄公望善于画山水,他的山水画是向大自然学来的.黄公望在家乡时,每天带一壶酒坐在湖边,看云霞的变化,研究湖水的波纹.有时,他一整天在丛林乱石中行走,或坐在竹林里,别人也不知道他在干什么.有时他走到大河的汇合处,观察急流巨浪,即使下大雨他也不去躲避.每次外出,黄公望的皮袋中总放着画笔,看见好的风景、奇特的树木,就马上画下来.

  黄公望的山水画中,最出名的是他晚年所作的长卷《富春山居图》.作画时,他已七十八岁高龄,正在富春山隐居.他画了三四年,才完成了这幅代表他最高成就的作品.

  《富春山居图》为长卷,高三十三厘米,长达六百三十六点九厘米.画卷描绘富春江一带初秋的景色.画面上山峰起伏,林岗蜿蜒连绵,江水如镜,境界开阔辽远.几十座山峰,一峰一种形状;几百棵树,一树一个姿态,变化无穷.后人把它誉为“画中之兰亭”,认为它的价值能与王羲之的《兰亭序》相提并论.

  《富春山居图》段段有景,步步可观,笔墨洗练,淡逸雅致,被历代收藏家视为珍品.它曾历经沈周、董其昌等书画大家的收藏,在明代万历年间为江苏宜兴的收藏家吴之矩收得,吴之矩再传给他的儿子吴洪裕,吴洪裕专门为了这幅画筑造了一座“富春轩”加以珍藏.后来吴洪裕病危,要以此图作为他的随葬品,于是把画投入火中.幸亏吴洪裕的侄子吴子文把画从炉火中抢救出来,画虽保存,但经过焚烧已断为两截.前段仅长五十一点四厘米,于1938年为画家吴湖帆购得.经过他重新装裱,被人命名为《剩山图》,现收藏在浙江省博物馆.后段《富春山居图》现藏在台湾省台北市的故宫博物院里.

  除了“元四家”,元代的花鸟画以王冕为代表,他画的梅竹尤其出名,并对明、清两代的画家都很有影响.此外,钱选善画人物花鸟,任仁发善画人物鞍马,他们都是技艺出众的画家.

  上下五千年的故事:朋党乱朝政

  正当唐文宗处心积虑地要除掉宦官时,朝中的大臣们却结成“朋党”,明争暗斗地吵得不可开交.所谓“朋党”,就是官僚们为了争权夺利而结成的派别.一派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首,他们大多是通过科举考试进入朝廷的;另一派以李德裕为首,他们大多是父祖辈做官的公卿子弟.两派在政治主张方面并没有太多的区别,也不代表什么阶级或利益集团,只是两帮政客为了争权而吵来吵去.他们的争吵,使晚唐的政治局面变得更加糟糕.文宗曾向李训感叹道:“除掉藩镇不一定难,去掉朋党实难.”

  朋党之争是从唐宪宗时开始的.公元808年,宪宗举行考试,选拔直言敢谏的人才.牛僧孺、李宗闵在考卷中极力批评朝政,主考官韦贯之看了,大加赞赏,把他们推荐给宪宗.那时的宰相是李德裕的父亲李吉甫,他本来就看不起科举出身的官员,现在牛李二人又来批评他的过失,更加生气.他对宪宗说,牛李二人被推荐,完全是因为和考官有私人交情.唐宪宗相信了,把韦贯之等人都贬了官,牛李二人也没有得到提拔.两派由此结冤.

  李吉甫去世后,他的儿子李德裕成了公卿派的首领.李德裕从小熟读经书,写得一手好文章,但却不肯参加科举考试,还声言:“好骡马不入行.”意思是说,像他这样的杰出人才,是不屑参加科举考试的.他和他父亲一样,看不起科举出身的官员,认为科举考试未必能选出真有才学的人才,而公卿子弟熟悉朝廷的礼仪制度,有利于从政,应该让他们担任较重要的官职.他的这些看法,决定了他继续与牛僧孺等人对立.

  李吉甫做宰相时,李德裕按唐代的“门荫”(因祖辈的功绩,子弟被授予官爵)制度,被补官校书郎.穆宗即位后,他被召为翰林院学士.

  公元821年(穆宗长庆元年),又举行了选拔进士的考试.西川(治所在今四川成都)节度使段文昌等人,要求主考官钱徽照顾与他们有关系的人.但他们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于是他们向穆宗告发选举不公.那年,牛党的李宗闵,他的女婿也参加了考试,而且被录取了.穆宗向翰林院学士询问有关情况,李德裕等人便回答:“段文昌说的是事实.”穆宗很生气,下令复试,并把钱徽贬为江州刺史,李宗闵则被贬为剑州(今四川剑阁、梓潼一带)刺史.

  当时,李德裕和牛僧孺都很有名气,都有当宰相的可能.但当时的宰相李逢吉不喜欢李德裕,他任命李德裕为浙西观察使,推荐牛僧孺做了宰相.

  唐文宗太和年间,李德裕被召还京城,担任兵部尚书.四朝元老、宰相裴度认为他很有才干,极力举荐他做宰相.可是担任吏部侍郎的李宗闵因为走了宦官的门路,抢先做了宰相.李宗闵又向文宗推荐牛僧孺,把当时担任鄂州刺史的牛僧孺调回来任兵部尚书,后来又提升为宰相.牛、李二人恨裴度举荐李德裕,先让裴度丢了相位,后来又把他调为兴元节度使.李德裕则被调到西川,任节度使.从此,牛李“权赫于天下”.

  李德裕到了西川后,经过整顿,西川的情况有了明显的好转,吐蕃、南诏(治所在今云南大理)不仅不再来骚扰,而且在公元831年,南诏主动放还了被他们掳去的四千人,吐蕃的维州(治所在今四川理县)守将悉怛谋则在九月率部到成都投降.李德裕一面上报朝廷,一面迅速占领了维州,使这个丧于吐蕃之手达四十年的城市,又归还了唐朝.

  悉怛谋投城时,正巧吐蕃也派使者去长安,表示愿意停战修好.文宗将这些事交给大臣们评议,大家都同意李德裕的做法,只有牛僧孺要求将维州还给吐蕃,悉怛谋等人也要交给吐蕃处制.文宗本无主见,便听了牛僧孺的话.结果,维州再次失守,悉怛谋等人也惨遭杀害.

  因为政绩显著,李德裕于公元832年再次任兵部尚书.文宗很讨厌党争干扰朝政,曾和李德裕谈过这事,李德裕说:“朝中大臣,三分之一是朋党.”不久,文宗就把属于牛党的官员杨虞卿、张元夫都贬到外地去做刺史了.当文宗再次议论朋党时,李宗闵说:“我素来知道有这事,所以像杨虞卿他们,我是不把要职给他们做的.”李德裕听了很不客气地说:“给事中、中书舍人还不是美官,还有什么官是美官!”不久,李宗闵便被调出京都,任山南西道节度使去了.

  太和八年,郑注为文宗引荐李训.但李德裕认为李训是奸邪小人,坚决反对授予他官爵.这使文宗很不满意,也使宦官王守澄心生怨恨.于是他们召回李宗闵辅政,把李德裕又贬为镇海节度使了.

  唐武宗即位后,李德裕终于当上了宰相.公元843年,他帮助武宗平定了刘稹的叛乱.刘稹是昭义节度使刘从谏的侄儿,刘从谏病死后,他要求袭任节度使,朝廷没有答应,便发生了反叛.李德裕在平叛后上奏武宗,说刘从谏在牛僧孺、李宗闵为宰相时,曾来朝廷,牛李二人不仅不将他留下来,反而加给他宰相头衔,让他回去.这是放虎归山,所以刘稹反叛,罪在牛李.武宗听了大怒,将牛李二人全都贬到外地去了.

  公元846年春,武宗病逝,宣宗即位.他听政的第二天,就把李德裕贬出朝.第二年,他又找了个差错将李德裕贬为潮州司户.公元849年九月,李德裕到潮州不久,又被贬为崖州(治所在今海南琼山东南)司户,后死于任上.牛僧孺虽升任太子少保,但公元848年就病死了.李宗闵在武宗时被贬到封州,宣宗时任命他为郴州司马,但他还没来得及离开封州就死去了.

  持续了四十年的“朋党之争”终于结束了,但大唐政权也进入了风雨飘摇的末期.它所面对的,是风起云涌般的农民起义.

猜你感兴趣

1.中国上下五千年中的故事

2.出自上下五千年的故事

3.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简短

4.上下五千年中的故事内容

上下五千年有哪些故事

《上下五千年》是中国作家林汉达、曹余章编著的一部关于中国历史的通俗历史读物。那你知道上下五千年有哪些故事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分享的上下五千年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上下五千年的故事:李冰修建都江 秦国的力量一点点强大起来.为了富国强兵,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上下五千年的故事
    上下五千年的故事

    上下五千年是一本记载从远古时期到中国近代的历史书,它讲述了华夏的由来人类的战争。那你知道上下五千年的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分

  • 上下五千年心得体会900字
    上下五千年心得体会900字

    《上下五千年》展现了五千年以来的社会变迁。那你知道上下五千年心得体会900字有哪些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分享的上下五千年心得体会900字,欢迎

  • 中华上下五千年感悟3篇
    中华上下五千年感悟3篇

    《中华上下五千年》,是本历史书,让我们深入了解历史上的名人和事件。那你知道中华上下五千年感悟有哪些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分享的中华上下

  • 中华上下五千年感想
    中华上下五千年感想

    《中华上下五千年》中,有许多值得我们敬佩,值得我们欣的人物。那你知道中华上下五千年感想有哪些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分享的中华上下五千年

16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