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人物>古代历史人物>国学三圣>

孔子说仁者

时间: 学康27 分享

  孔子的仁在很多方面都有提过,关于他的看法又有哪些?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介绍孔子对于仁者的见解,希望你喜欢。

  孔子的看法

  首先,“仁”是儒家对于“君子”亦即有道德的人内心修养上的要求,如:

  “克己复礼为仁.”

  那如何“克己”呢: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可见,仁者的心理状态和精神境界是非常慈善、宽容、平和,绝不会为了别人小小的误解或冒犯而心存芥蒂甚至耿耿于怀,也就是孔子所说的“君子长荡荡”、“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样的心态自然就能做到“仁者不忧”了.

  其次,按照儒家的“入世”主张,“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仁者只要有可能,就要推己及人,把爱心,把“仁”的思想行为普及于整个社会、整个国家,如:

  “仁者爱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用今天通俗的话说,一个“仁者”就应该像雷锋那样,关心别人,天天做好事.这样的人,肯定跟别人的关系极为和谐,而他自己也就不会树立敌人,正所谓:“平生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也不惊,”还有什么可忧愁的呢?所以孔子又说:“苟志于仁矣,无恶也.”(如果能下决心做到仁,那么,一切行为都合理,就不会跟别人结下怨仇了)

  由上可见,孔子说“仁者不忧”是有道理的.而且由于“不忧”,寿命也就长了,所以孔子又有一句名言:“仁者寿”.

  当然,这里所说的“不忧”是指不要为一己之私利而患得患失、斤斤计较甚至机关算尽,而不是提倡大家都来当“马大哈”,毫无忧患意识.对于仁者来说,该忧时还得忧.从大的方面说,忧国忧民就是应该提倡的,而且还应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从小的方面讲,对于自己学习、工作甚至一生的安排也要有个长远的规划,不能浑浑噩噩过一辈子;从更小的方面讲,就是居家过日子,柴米油盐酱醋茶,也得有计划甚至精打细算.“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如果这些该忧的地方也不忧,那就反而留下将来想“忧”也来不及“忧”的祸患,这就是常说的“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孔子的见解

  有德行的人。《论语·子罕》:“ 子 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墨子·节葬》:“仁者之为天下度也,辟之,无以异乎孝子之为亲度也。”《南史·孔灵符传》:“夫题里逆心而仁者不入。”宋 石延年 《曹太尉西师》诗:“仁者虽无敌,王师尚有征。”明蒋一葵《长安客话·功德寺》:“幽深雅称逸人居,高靓真堪仁者乐。”

  有恩情的人。《礼记·丧服四制》:“比终兹三节者,仁者可以观其爱焉,知者可以观其理焉,强者可以观其志焉。” 郑玄 注:“仁,有恩者也。” 孔颖达 疏:“孝子居丧,性有仁恩则居丧思慕,可以观其知爱亲也,若不爱亲,则非仁恩也。”

  人物评价

  孔子是一个教育家、思想家,也可算半个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个品德高尚的知识份子。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他的成功与失败,无不与他的品格相关。他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份子。乐以忘忧孔子63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9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任用,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灰心,仍然乐观向上,坚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安贫乐道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但他的安贫乐道并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贵,只求维护道,这并不符合历史事实。孔子也曾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 从吾所好。”学无常师孔子以好学著称,对于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他多才多艺,知识渊博,在当时是出了名的,几乎被当成无所不知的圣人,但孔子自己不这样认为,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孔子学无常师,谁有知识,谁那里有他所不知道的东西,他就拜谁为师,因此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直道而行孔子生性正直,又主张直道而行,他曾说:“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史记》载孔子三十多岁时曾问礼于老子,临别时老子赠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这是老子对孔子善意的提醒,也指出了孔子的一些毛病,就是看问题太深刻,讲话太尖锐,伤害了一些有地位的人,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危险。与人为善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毋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等第,都是他的做人准则。

孔子说仁者

孔子的仁在很多方面都有提过,关于他的看法又有哪些?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介绍孔子对于仁者的见解,希望你喜欢。 孔子的看法 首先,仁是儒家对于君子亦即有道德的人内心修养上的要求,如: 克己复礼为仁. 那如何克己呢: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上一篇:孔子说人生

下一篇:孔子说做人

精选文章

  • 孔子说人生
    孔子说人生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下面由学习啦小编讲述孔子的人生观,希望你喜欢。

  • 孔子语录论语十则
    孔子语录论语十则

    论语有很多教为人处事方针,值得学习收藏,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带来了短篇论语合集,希望你喜欢。 论语十则篇(一)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孔子论语中的名言
    孔子论语中的名言

    论语是孔子的著作之一,更为被广为传播。关于论语中的名言你又知多少?下面由学习啦小编列举了一些论语中的经典名言,希望你喜欢。 经典名言一 1. 成

  • 孔子论语故事大全
    孔子论语故事大全

    孔子论语中的语录都有着一个故事,你知道又有哪些故事是出自论语中吗?下面由学习啦小编列举论语故事50则,希望你喜欢。 论语故事50则 (01)犯上作乱

27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