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人物>古代历史人物>国学三圣>

孔子的中庸_孔子的中庸思想

时间: 学康27 分享

  孔子思想中除了“仁”和“礼”比较重要外,“中庸”思想也是重要的一方面,它不仅在孔子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更重要的是他概括了中国人为人处事之道。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搜集孔子的中庸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孔子的中庸思想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朱子注说:“中者,无过不及之名也。庸,平常也。”有人误会“中”就是不彻底,有人误解“中”是模棱两可的意思,有人误解“庸”就是庸碌的意思,凡事“不求有功,只求无过”。这些认识都是对“中庸”的错误理解,“中”其实是无过不及、恰到好处的意思。所谓恰到好处就是说大凡事物必有两端,两端也就是阴与阳,恰到好处就是在把握好两端的一个适合的度,这个度也就是中。

  我认为中庸有以下内容:事物是一个整体,任何事物都有阴阳构成,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浑然一体。构成事物的阴阳两极在“中”的支配下和谐于一体并随之互动,在动态平衡下渐进地相互消长,从而使事物不断发展变化。“中”是动态的中,也就是“时中”。“中”也是我们通常讲的“度”,如果不能很好地抓住这个度,就会“过犹不及”、物极必反。中和。《礼记·中庸》把中和的思想提到了宇宙观的高度。他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就是说,中和之道是天下最普遍的法。中庸与权变的关系,也就是一般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中庸要求事物从时间而言要保证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和谐;从空间而言,要保持局部与整体的和谐;从动态而言,要保持事物发展变化中的和谐。所谓发展变化中的和谐就是要求以最小的成本、最不容易留下后遗症的方法、最能保证可持续发展的方式进行改革与发展,这是一个从肯定到否定,再到合的过程。因为中庸是“时中”,是动态的、是与时谐行的、是最讲究实事求是的。中庸有阴阳兼备、刚柔并济、该强则强、该弱则弱、一张一弛的特点。

  孔子的中庸之道

  孔子一生推行仁政和德政,用仁、义、礼、智、信教化民众,追求天下大同,主张“和而不同”。他的思想基础和世界观就是“中庸”,也就是后来人们常说的“中庸之道”。

  何谓“中庸”?“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道。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是不偏不倚,中正,无过不及。中者天下之正道。庸不易谓之庸,不偏离正常。

  孔子在强调个人修养方面也特别注重行中庸之道。子曰:“喜怒哀乐之末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人都有喜怒哀乐的情绪,当这些情绪未发泄时,我们的情绪就处于心平气静,中庸平稳:但有时因发生了异常的变故,人就会有情绪的变化和波动,只要是适当、有节制,不过度与激烈的发泄,就是温和平和。这意思是说,人与人相处,行中庸,遇事心平气和,包容共济,相互谦让,文明处世,礼貌待人,人们就会减少摩擦与争斗,化解社会矛盾,实现人们的和谐相处。

孔子的中庸_孔子的中庸思想

孔子思想中除了仁和礼比较重要外,中庸思想也是重要的一方面,它不仅在孔子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更重要的是他概括了中国人为人处事之道。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搜集孔子的中庸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孔子的中庸思想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孔子生卒年_孔子诞辰时间
    孔子生卒年_孔子诞辰时间

    孔子,孔丘 (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字仲尼。排行老二, 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

  • 孔子与孟子思想区别_孟子对孔子的评价
    孔子与孟子思想区别_孟子对孔子的评价

    孟子与孔子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鲁国人,也就是现在的山东人,算得上是老乡,而且孔子身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孟子是孔子再传弟子子思的学生,那么孔

  • 孔子的弟子颜回简介_颜回怎么死的
    孔子的弟子颜回简介_颜回怎么死的

    颜回,字渊,或者子渊,所以又称为颜渊,生于公元前521年,卒于公元前481年,现在山东曲阜人,十四岁的时候入孔子的门下学习,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

  • 孔子弟子颜回一箪食_颜回一箪食一瓢饮的故事
    孔子弟子颜回一箪食_颜回一箪食一瓢饮的故事

    颜回是孔子的弟子之一,他一生为后世流传下来的最伟大的财富就是他的精神思想,其中就有一个颜回一箪食一瓢饮的故事。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搜集孔

34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