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中国历史>南北朝历史>

六镇起义是哪六个镇

时间: 淑贤744 分享

  北魏时期,边镇军事豪强乘机扩充实力,其中尔朱荣实力最盛。六镇鲜卑和鲜卑化贵族与将士的待遇及升迁不如洛阳鲜卑贵族,最後发起的反汉化的六镇起义。六镇起义你知道是那六个镇吗?下面就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六镇起义资料,希望对你有用!

  六镇起义是哪六镇

  1、沃野镇,最早在沃野县,就是今天的内蒙古境内临河县的西南方向。后来,迁徙到汉朔方城,在今天的内蒙古杭锦旗的北方。最后,又迁徙到内蒙古五原县的东北方,乌加河的北边。

  2、怀朔镇,位于今天的内蒙古境内固阳的西南方。后来,改成了朔州。

  3、武川镇,位于今天的内蒙古境内武川县西方。原名叫做黑城,后来改名叫做武川。最后把镇改成了郡,改名叫做神武郡,属于朔州。

  4、抚冥镇,位于今天的内蒙古境内卓资县的北方。

  5、柔玄镇,位于今天的内蒙古境内兴和县的西北方向。

  6、怀荒镇,位于今天的河北张北。并且在六镇的东边,还有御夷镇。原来的名字叫做御夷城,位于今天河北沽源的东北方向。后来便成为镇,位于今天赤城的西北方向。

  六镇起义的结局

  杜洛周上谷起义的第二年,原怀朔镇兵鲜于修礼等率北镇流民反于定州的左人城(今河北唐县西),改元鲁兴,率师赴中山(今河北定县)。魏以杨津为定州刺史、行台,守中山;又遣长孙稚偕河间王元琛率军来援。四月,修礼大败长孙稚等。五月,魏又以元渊为大都督﹐督元融、裴衍来援。八月,内奸元宏业杀害修礼,修礼部将葛荣诛之,代修礼领义众坚持斗争。九月,葛荣趋瀛州,击败魏左军都督元融,又俘杀元渊,义众大振,葛荣遂自称天子,建国号齐,改元广安。

  鲜于修礼起兵左人城后,恒州、朔州流民纷起响应。二月,西部高车斛律洛阳起于桑干西,与费也头牧子相连;四月,朔州城民鲜于阿胡据城反。斛律洛阳和费也头牧子被尔朱荣镇压、阿胡率流民南下,七月,攻克平城。尔朱荣袭魏肆州,杀刺史,得贺拔胜。荣乘魏军失利,积极网罗北镇酋帅、豪强,以岳、胜为别将,兵力日盛。

  孝昌三年正月,葛荣败赵郡豪强李元忠,克殷州(今河北隆尧东),进围冀州。七月,相州刺史元鉴据邺叛魏降葛荣。八月,魏遣源子邕、裴衍等攻邺,斩元鉴;又遣子邕、裴衍逼葛荣。十一月,葛荣克信都,俘冀州刺史魏宗室元老元孚及当州豪强潘绍等五百余人。十二月,败源子邕、裴衍等,进围邺城。武泰元年(528)正月,定州长史李裔以中山降,俘刺史杨津;瀛州刺史元宁以城降。葛荣克冀、定、瀛三州,据守鄚城的河间大族邢杲和割据勃海的豪强高干,各率部曲乡里十余万户南逃。二月,葛荣杀杜洛周并其部众。三月,克沧州。至此,葛荣拥有燕、幽、冀、定、瀛、殷、沧七州之地,南围邺城,西逼并、肆、兵力极盛。

  北魏在北方边境设立了六个镇,派了将士防守。公元523年,沃野镇(今内蒙古五原北)的匈奴人破六韩拔陵(破六韩是姓)首先带领兵士杀死镇将,发动起义。其它五个镇的兵士也纷纷响应。反对北魏的起义势力越来越大。由于北魏勾结北方的柔然族人共同镇压,六镇兵士的起义失败了。

  北魏政府为了防止六镇兵民的反抗,把起义失败的六镇兵士二十多万人都押送到冀州、定州、瀛州(治所都在今河北)。这些兵士哪里肯受魏朝的奴役,在冀州,又燃烧起起义的火焰。鲜卑族的葛荣率领起义军,进攻瀛州。北魏政府派章武王元融为大司马,广阳王元深(中元琛是两个人)为大都督,发动大军镇压。那些只知吃喝玩乐的贵族哪里会打仗。葛荣起义军到了博野镇(今河北省中部),就派出一支轻骑兵偷袭元融的大营。元融没有防备,被起义军杀了。元深听到元融被杀,退到定州,也被葛荣的骑兵俘虏了。葛荣把各路起义兵士都合在一起,号称百万,准备向洛阳进军,声势浩大。这时候,秀容(在今山西省)有个部落酋长尔朱荣,手下有八千强悍的骑兵,专门和农民军作对。北魏孝明帝就利用尔朱荣的兵力来对付葛荣。

  葛荣认为尔朱荣人马少,容易对付。他把兵士在几十里的阵地上散开,准备围捕尔朱荣。想不到尔朱荣把兵埋伏在山谷里,发动精兵突击,把葛荣的兵士冲散,再前后夹击。起义军遭到失败,葛荣本人也被杀害了。葛荣起义失败后,北魏内部也发生大乱。

  六镇起义的启示

  启示一,主观加快民族融合的进程违背事物发展的规律。

  关于民族融合有以下两种观点。一种是把民族的自然同化称为民族融合,强制同化则称为民族同化;另一种观点认为民族融合是在各民族自身健康发展的状态下,两个以上的民族取长补短创造了更丰富发展的经济文化称为民族融合。孝文帝的改革,强制鲜卑民族摒弃本民族文化而奉行汉民族文化,不能算作是真正意义上的民族融合,尽管我们不能否认鲜卑民族的南下并逐渐融合在中华民族融合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但是过分提高孝文帝改革对民族融合的积极贡献还有待商榷。

  启示二,北方区域的不稳定性。

  北方地区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所构成的地理环境、气候特点,形成了复杂的民族杂居和半农半牧的经济地带,因此一直是中国民族融合的前沿阵地,国家的防御重地。这一区域特性造成了该地区本身存在不稳定性,容易出现变乱。北魏在建立防御体系的同时,忽视了北方疆域的这种区域特性,尤其是迁都洛阳以后,放松了对这个特殊地理位置本身的经营,取消了北方地区的地方性优待措施,因此一旦出现社会治乱不稳时,北方的叛乱必然会形成大规模范围的国家危险,这一点为中央政府在边疆经略方面提供了重要的警示。历代中央政府出于国家利益的北方防务都是政府行为的最重要和突出战略表现。

  启示三,“一切事物中包含的矛盾方面的相互依赖和相互斗争,决定一切事物的生命,推动一切事物的发展”。

  北魏在六镇起义后,六镇地区的文化呈现出鲜明的区域性和民族性,北镇军功集团中复兴鲜卑文化、抵制汉化的倾向明显,这一点学界达成了普遍一致的看法。但是在长期的民族混合中胡风南渐、华风北移,北朝民众及其统治者在客观历史进程中已经受到了汉文化的影响。这种影响在起初表现为不自觉的认同行为,在反汉化的过程中,很多行为已经是汉文化的缩影。在“鲜卑共轻中华朝士”的氛围中,北朝社会实际上也存在用汉文化改造社会的行为。

  六镇起义后依靠六镇军功集团建立起来的北齐、北周政权对汉文化的敌视态度,更多的是对于孝文帝改革的激进汉化带来的抵制情绪的惯性,反映出各民族在融合过程中违背自然规律的冒进引来的负面影响。

  启示四,历史发展的过程是复杂的、多面的。

  在魏晋南北朝民族融合的过程中学者更多的强调各少数民族的内迁,而忽视了汉民族的北迁和融入。游牧民族的生活空间逐步向南推进,在中国北方地区形成了多民族共同发展融合的历史局面。而中原统治者的双向迁徙,造成的实际效果是民族融合不可逆转的趋势。中原政权与北方民族政权之间这种存在历经千年的战争、通和、融合状态,构成了中国北疆的独特历史特点。游牧民族一旦接触到农耕经济带来的稳定的生活资料,并且在与汉民族杂居过程中受到汉文化的影响,他们受到这种经济、文化的吸引就成为一种趋势。费孝通先生提出的的多元一体格局正是这种文化的吸引中反复战争和逐渐融合形成的结果。

  
看过“六镇起义是哪六个镇”的人还看了:

1.北魏分裂之战历史简介

2.关陇起义的简介

3.六镇之乱的结果

4.南北朝时期北魏侯景生平

5.西魏王朝建立者宇文泰生平

六镇起义是哪六个镇

北魏时期,边镇军事豪强乘机扩充实力,其中尔朱荣实力最盛。六镇鲜卑和鲜卑化贵族与将士的待遇及升迁不如洛阳鲜卑贵族,最後发起的反汉化的六镇起义。六镇起义你知道是那六个镇吗?下面就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六镇起义资料,希望对你有用! 六镇起义是哪六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北魏六镇起义的简介
    北魏六镇起义的简介

    六镇之乱,又称六镇起义。指的是在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北魏正光五年(公元524年)北方六镇戍卒和各族人民发起的动乱。六镇之乱的原因和结果是怎样的?下面

  • 明衣是什么
    明衣是什么

    什么是明衣?在南北朝时期出现了类似今天浴衣的内衣明衣,这是内衣发展到一定时期,成熟化、定型化的表现。下面就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明衣资料

  • 周武帝宇文邕简介
    周武帝宇文邕简介

    周武帝宇文邕(543年-578年),字祢罗突,鲜卑族,南北朝时期北周第三位皇帝。下面就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周武帝宇文邕简介,希望对你有用! 周武帝

  • 北周孝闵帝宇文觉的简介
    北周孝闵帝宇文觉的简介

    宇文觉(542年―557年),字陀罗尼,鲜卑族,代郡武川(今属内蒙古)人,北周奠基者宇文泰第三子,母为元皇后(北魏孝武帝元修之妹冯翊公主),南北朝时期北

2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