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中国历史>上古历史>

盘古的传说故事

时间: 玉凤635 分享

  中国民间神话传说人物,在昆仑山开天辟地,盘古神话叙事见于《三五历纪》、《五运历年记》、《述异记》等。盘古的传说故事是怎样的传说呢?本文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盘古的传说的故事资料,仅供参考。

  盘古的传说故事

  盘古开天

  很多很多年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的景象只是混沌的一团。

  开天大神盘古,这个其大无比的巨人,就孕育在这混沌之中。

  他在混沌中孕育着,成长着,呼呼地睡着觉,一直经过了一万八千年。

  有一天,他忽然醒过来。睁开眼睛一看,啊呀,什么也看不见,眼前只是模糊的一片,闷得怪心慌。

  他觉得这种状况非常可恼,心里一生气,不知道从哪里抓过来一把大板斧,朝着眼前的混沌用力这么一挥,只听得一声霹雳巨响,大混沌忽然破裂开来。其中有些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天;另外有些重而浊的东西,沉沉下降,变成地。——当初是混沌不分的天地,就这样给盘古板斧一挥,划分开了。

  天和地分开以后,盘古怕它们还要合拢,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的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

  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子也每天增长一丈。这样又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升得极高了,地变得极厚了,盘古的身子也长得极长了。

  盘古的身子究竟有多长呢?有人说是有九万里长。这巍峨的巨人,一根长柱子似的,直挺挺地撑在天和地的当中,不让它们有重归于混沌的机会。

  他孤独地站在那里,做这种非常吃力的工作,又一个一万八千年。到后来,天和地的构造似乎已经逐渐成形了,他不必再担心它们会合拢了,他实在也需要休息休息,终于倒下了。

  就在这时候,他周身突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口里呼出的气变成风和云,他的左眼变成太阳,右眼变成月亮,他的阳根化为伏羲,双乳化为女娲,他的手足和身躯变成大地的四极和五方的名山,他的血液变成江河,他的筋脉变成道路,他的肌肉变成田土,他的头发变成天上的星星,他浑身的汗毛变成花草树木,他的牙齿、骨头、骨髓等,也都变成闪光的金属、坚硬的石头、温润的宝玉,就是那最没有用处的身上出的汗,也变成清露和甘霖。

  总之一句话:天地就是盘古所造,盘古用他整个的身体使这新诞生的宇宙丰富而美丽。[30]

  兄妹传说

  盘古兄妹的结合是为“阴阳之始”[31] ,反映了远古血缘婚的历史,这是盘古神话与伏羲-女娲神话相结合的一种发展。[32] 如今在桐柏山地区仍然非常流行(《桐柏文史资料》第六辑2004.12)。马卉欣、韩芳主编的《万代盘古论》所附的《盘古神话选》中几乎都是讲的“盘古兄妹”或“盘古爷”、“盘古奶”的故事,说明这个母题流传既广泛且久远。[33]

  泌阳县盘古山:相传,盘古兄妹以打柴维持生活,那时天地混沌未开。后来天塌地陷,盘古兄妹藏在石狮子肚里躲过劫难。当时,世上只剩下盘古兄妹二人,天地鸿蒙一片,盘古兄手拿大斧劈开混沌,清者为天,浊者为地。接着,天上的太阳、月亮、星星都露出来了,地上山川河流交织,花草树木繁茂,鸟儿鸣唱、六畜兴旺……[34]

  具体版本:青年盘古时的社会风气很坏,老天爷派太白金星下来找好人,同时想毁灭世界。话说盘古上学的路上有块形状像狮子的石头,石头旁出现了一位白胡子老汉。老汉让盘古喂石狮子吃馍,并要求他每天都喂,同时告诉他:如果哪天看到石狮子眼红时,就和妹妹一起躲到狮子的肚子里去。后来,盘古拉着正在院里劈柴的妹妹随石狮子飞上了天空。地面大雨下了七七四十九天,天地一片漆黑。石狮子落下后,盘古拿着妹妹劈柴的斧子劈开了天地,兄妹俩从此生儿育女、安居乐业。现 在,盘古山下还有石狮子以及泛洪水时从天上抛下、准备搭救家禽家畜的石船等。[35]

  家族后裔

  民间神话里,盘古是一对兄妹兼配偶,一般是盘古兄拿盘古妹的斧头开天,也有传说盘古妹开辟天地。兄妹俩是阴阳之始、万物之祖[31] 。

  民俗传说:相传盘古开天之前,一片混荒,万天混沌,万物犹蒙沌!盘古想开天之后,怎么办呢?把自己的身体变成天地万物。那自己没有传人怎么办?想把自己的本领和性格传给自己的后人。他在把自己的身体全部变化成天地万物后,剩下眼睛与头发。等眼睛化做日月星辰之后,他把自己的眼泪藏起来,还有自己的两根头发也藏起来,等过了不知道数年,有亿亿亿……年,当有熊国的国君少典从一个小山丘经过时候,不小心碰到了盘古的眼泪。天空长虹贯日,气象万千,祥瑞祥和,第一个存在的民族就是伏羲一族,所以伏羲称为人祖,意思是人类始祖,人类始祖经过了若干年后,其中一个民族少典就有了孩子。这个孩子就是轩辕黄帝,他与炎帝结盟。成为中国最有名的国君--黄帝。[36]

  文学形象

  盘古用斧头的设定最初出自明清《开辟演义》:

  昆多崩姿那受佛命毕,只得顶礼辞别世尊并诸大菩萨,驾一朵祥云,离了西方佛境,直来至南赡部洲大洪荒处,大吼一声,投下地中,化成一物,团圆如一蟠桃样,内有核如孩形,于天地中滚来滚去;约有七七四十九转,渐渐长成一人,身长三丈六尺,头角狰狞,神眉怒目,獠牙巨口,遍体皆毛;将身一伸,天即渐高,地便坠下,而天地更有相连者,左手执凿,右手持斧,或用斧劈,或以凿开,自是神力。久而天地乃分,二气升降,清者上为天,浊者下为地。自此而混茫开矣,即有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变化,而庶类繁矣,相传首出御世。从此,昆多崩娑那立一石碑,长三丈,阔九尺,自镌二十字于其上曰:

  吾乃盘古氏,开天辟地基。

  亥子重交媾,依旧似今时。

  盘古人物渊源

  盘古传说最早出现在三国文人徐整的《三五历记》。[6] 又有《五运历年记》记载其化生万物。[7] 《中国哲学史》教材引用了这两段史料。对于盘古传说是否反映了中国远古传说的真实情况,教材论证说:“盘古创世的神话传说虽不见于先秦文献,但正如吕思勉所说:‘今世俗无不知有盘古氏’,‘盖其说甚旧,故传之甚广’。由此推断,由于远古时期没有文字,加之我们的祖先又有述而不作的传统,因此,这一神话传说,形诸文字虽晚,但其内容的发生应在很早的远古时期,是千百年来中华先民口耳相传的结果。”[8]

  然盘古公元一世纪已在河南、山东地区有广泛分布,其中一例的确凿年代为公元86年,一些神像可能早至新莽年代。从而推倒了“盘古来源于印度”的说法[5] 。王晖先生近来著文, 提出盘古是上古中国土地神 “亳” 的音变 , 并否认盘古神在古代神话序列中最晚出现,而被积薪式地列为时代最早 、 地位最高的创世主神的说法 ① 。此文在提示我们从中国本土文化中找寻盘古神话的根源,以及重新将盘古神话纳入史学考察的范围等方面, 具有启发意义[9] 。

  正如王文中所归纳的, 历来关于盘古来源的讨论可大体归结为 “本土说” 与 “外来说” 两种主要观点② 。持 “本土说” 的学者主要从两方面立论。其一没,多将 “盘古” 与“ 瓠” 相联系,然 瓠本是神犬,而盘古是巨人;且瓠最初并无开辟天地、 创生万物的神迹或如闻一多、常任侠等先生认为盘古即是伏羲的青转。李福清已辨其非,这些都是基于所谓音转的证据.而事迹却往往不相符合,故结论很可怀疑。其二,多有用近世乃至现当代搜集的民族学二民俗学材料来论古代盘古来源者,这种方法面临的挑战更多。而持“外来说’的学者则大都没有正面回答:如果三国以前没有盘古神话,中国本土文化传统中又是如何解释天地生成的?谁又是开辟和创世的大神?此外。双方学者在使用基本史料时,对史料来源追查不深,使原本有限的史料,定年不清,意涵发掘不够,直接影响了对盘古神话传衍历程的正确理解[9] 。

  “本土说” 除了王晖的新论,多有主张盘古是 “ 盘瓠” 的音转,盘古传说出自苗民盘瓠神话者, 如清人苏时学 《爻山笔话》 、 李慈铭 《越缦堂日记》 乙集、 民国夏曾佑 《中国古代史》 、 闻一多 《 伏羲考》 等。 茅盾认定盘古神话本发生于南方, 见 《中国神话研究ABC》,1928 年初版, 此据其 《神话研究》 , 百花文艺出版社 1981年版, 第 163—165 页。杨宽认同盘古与盘瓠的音转关系,却否认其出自苗民神话,认为出自北方或西北,见其 《中国上古史导论》 , 1938年初刊,此据 《古史辨》 7 册上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2年影印本,第 156—175页。主张盘古来自 《山海经》 中烛阴 ( 烛龙)神话者, 有顾颉刚、杨向奎 《三皇考》,《古史辨》 7 册中编,第151—155 页。刘起 《开天辟地的神话与盘古》 , 1988 年初刊,此据 《古史续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年版, 第74—91 页等。“外来说” 除极少数主张来自巴比伦文化外,更多主张盘古传说来自印度婆罗门神话,然也各有不同。有主张盘古原型乃 tman 者,如明人马欢 《瀛涯胜览》 ;有主张盘古为 Brahmā 的音译,如何新 《诸神的起源— — —中国远古太阳神崇拜》,光明日报出版社 1996 年版, 第240—249 页。高木敏雄氏于1904 年出版 《比较神话学》,提出盘古为吠陀神话中原始巨人布路沙之说。 此说最足重视,惜只见叶舒宪《中国神话哲学》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2 年版,第 323—329页对其说有引证。此外,认为盘古神话乃通过汉末魏晋间佛经汉译而得传布者, 见吕思勉 《盘古考》,《古史辨》 7 册中编,第 14—15 页。饶宗颐 《安荼论与晋吴间之宇宙观》 , 1965 年初刊, 此据 《饶宗颐史学论著选》,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3 年版,第 347—366 页;《围陀与敦煌壁画》 , 《敦煌吐鲁番学研究论文集》,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1990 年版, 第 16—26 页等[9] 。

  据《淮南子》等古书记载具有创世神格的是昊天上帝、伏羲等。在东汉中后期,因为原来掌管天地开辟的本土最高神太一地位逐渐下降,从而为一个新的开辟大神出现提供了空间。但中国古人在接受外来观念时,向来都是进行有选择的汲纳。汉末唐宋间的中国古人接受吠陀经典中巨人尸体化生的神话后,并没有放弃本土原有的气化宇宙论。盘古神话虽出,盘古虽然逐渐挤掉太一成为开辟之神,但来自印度的宇宙论观念却始终不能够取代中国固有的宇宙生成论。自三国至唐宋, 盘古神话的文献记载之所以如此少见,且多见于“述异” 之记、 道典秘笈,或是文人戏谑之作,也应是其实际影响有限的一种反映 。20世纪初被古史辨派戳穿的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 的神话,也许本就不曾是宋明以前人们的普遍观念[9] 。

  盘古神话“外来说”,站不住脚

  事实证明,盘古神话从古至今,已流传了好几千年。但近代曾流行“外来说”。其主要观点有:1、印度是世界上神话、故事的重要发掘地,盘古神话的两大母题(卵生神话母题、尸体化生母题)在印度《吠陀》神歌中都可找到。2、后汉所译佛经《摩登伽经》等里的大神安荼义为鸡卵,安荼神话中包括此两大母题。徐整写作时可能看过此经。3、印度婆罗门教创世大神梵天(简称“梵”,其读音与“盘”或“盘古”相近)。

  这些观点似乎有一定的道理,但仔细分析一下,是不大可能的。在汉代即有记载的《六韬》“大明”篇(传为周初姜太公子牙所著,不是没有可能),早已记载“盘古之宗”是不可动摇的。早已有的盘古,怎么会忽然成为印度进口的。这当然是绝无可能的。

  《六韬》中的“盘古之宗”不只是一个神名问题,而且关系到“天道清净、地德生成、人事安宁”等天地人和谐统一的问题,其思想是正宗的中国传统观念,没有什么佛教思想。“外来说”显然是站不住脚的。[10]

  盘古人文价值

  人文观念

  首先,盘古神话表现了一种人本主义思想。一切以人为本,宇宙由人开辟,由盘古顶天立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而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一万八千年,盘古巨人长得多么高大,说他“神于天,圣于地”,表现了人类是自然的主人这一人本主义的宝贵思想。这是很有意义的。这是一种生命意识,人的生命不息,劳动不息,就可以创造一切,这正是盘古神话所显示出的思想光辉。

  其次,人的本质在劳动,正是劳动使人类高于一切动物,区别于一切动物,盘古神话实质上正是对人类劳动赞美的一曲最壮丽的凯歌。劳动创造世界,劳动创造万物,正是盘古神话最深刻的思想内涵。

  盘古精神

  首先,盘古精神可以概括为开天辟地的开创精神,创新精神,这对于改革开放创造和谐幸福的新世界是非常必要的。

  其次,盘古精神包含唯物辩证法的实事求是精神。同时,盘古精神就是劳动创造世界、劳动创造一切的信念,就是不怕困难,刻苦坚持,长期奋斗,自我牺牲,为民造福的精神。[5]

  人文内涵

  一是图腾标准。古籍中盘古神话说“盘古氏龙首……”显然,古代先民崇拜的是龙,认为祖先盘古就是龙的后代,所以,盘古子孙就以龙为图腾标示,千古传承。有关盘古和龙的传说也很多。桐柏山盘古塑像的头部有两只龙角,与“盘古氏龙首”之说如出一辙,而其它的盘古神话流传区别是凤图腾,鸟、鸡图腾,与龙图腾格格不入。具有龙图腾特征的桐柏盘古神话则比较正宗。

  二是地理标准。古籍中关于盘古神话的记载最早莫过于三国吴人徐整的《三五历纪》、《五运历年记》,其中涉及地名的只有一处,为“盘古死后……血为淮渎……”明显将盘古与淮河发源地相联系。明代学者李梦阳撰文《大复山赋》时,将桐柏山水帘洞以西的一道酷似人形的山脉称为盘古,“昔盘古氏作兹焉,用宅……”清代学者贡愈淳作《桐柏山赋》曰:“盘古开天而首出……”明确指出桐柏山是阴阳未分、大水茫茫的混沌之时盘古首出开天的地方。唐朝、宋朝编修的《元丰九域志》曰:“桐柏山,淮水所出。淮渎庙,盘古庙。”纵观千古典籍,遍查全国盘古神话流传区的方志,唯有桐柏山、淮河源、水帘洞的地理名词与盘古神话密切关联。同时,桐柏山盘古躺卧处还存有一座盘古庙,许多地方还保留着盘古山、盘古洞、盘古斧、盘古井等与盘古神话密切相关的实景地名。

  三是民俗标准。桐柏民间流传着许多习俗,可以说是原始盘古神话的遗存。如神话传说中,说人类之初是两条鱼变成了两只猿,这两只猿就是“阴阳之始”的盘古夫妇。盘古崇敬祖先,就有了盘古抱二鱼以示崇敬之说。后来,盘古抱鱼之说就形象地演化成了太极图。人们效仿祖先,就形成了民间挂太极图之俗。桐柏民间在现代生活中还习惯在门头上、窗户上、院落影壁墙上挂太极图,以示吉利,并有希冀祖先庇佑以辟邪之意。桐柏民俗中嫁女送竹竿、玩狮子吞小孩、玩青龙火龙救众生等都包含着耐人寻味的盘古神话故事元素。

  四是敬祖标准。在神话流传区,人们对神话人物崇敬程度的高低是判断神话产生根源地是与否的标准之一。在桐柏,人们对祖先盘古的崇敬程度达到了顶点。如桐柏民间传说中正月初一是盘古的生日,这一天祖先盘古要回来过年,需要清静,所以在桐柏初一到初十是不能进行闹新春的游艺活动的,直到正月初十以后才能开始,否则是犯了大忌的。另外,走遍全国盘古神话流传区,民间称盘古为王、为帝的多,唯有桐柏山居民称盘古爷和盘古奶,这也反映了桐柏山居民敬祖之意的亲切和深刻。

  五是活化石标准。到今天还挂在人们口头上的神话,被专家称为“活化石”。它的数量多少反映出当地人们对盘古神话的知晓度,这也是判断盘古神话传说根源地的依据之一。经过开展民间文学普查工作,桐柏县搜集出上百种盘古神话。在桐柏的大街小巷、村村庄庄,不管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不论是干部、工人还是农民,都能讲上一段,说上几句盘古神话,都是盘古开天辟地、捏泥造人、滚磨成亲、造衣服、驯牛、降龙、治水、造酒、造农具等,以桐柏山为中心方圆几百里的区域成为盘古神话“活化石”的丰富蕴藏地。这种特有的文化现象,就是盘古文化根源地的特征。[37-38]

  罕见复姓

  《康熙词典》记载:首出御世,曰盘古氏。任昉《述异记》:盘古氏夫妇,阴阳之始也,天地万物之祖业。今,南海中盘古国人,皆以盘古为姓。

  史学家吕思勉认为:“明言盘古氏有夫妻二人,且南海有其墓,南海中有其国,其人犹以盘古为姓,则人而非神矣”,此当源于“南方民族”的传说,而“与一身化为万有之说,尤厘然有别”。[4]

看了盘古的传说故事的人还看了:

1.盘古的传说

2.关于盘古的神话故事

3.关于盘古的神话故事精选

4.盘古的故事传说

5.世界神话故事大全

6.出自山海经神话故事

盘古的传说故事

中国民间神话传说人物,在昆仑山开天辟地,盘古神话叙事见于《三五历纪》、《五运历年记》、《述异记》等。盘古的传说故事是怎样的传说呢?本文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盘古的传说的故事资料,仅供参考。 盘古的传说故事 盘古开天 很多很多年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伏羲的传说故事
    伏羲的传说故事

    伏羲,华夏民族人文先始、三皇之一,亦是与女娲同为福佑社稷之正神。楚帛书记载其为创世神,是目前中国最早的有文献记载的创世神。伏羲的传说故事

  • 神农的传说故事
    神农的传说故事

    神农(Shennong,公元前3245年 公元前3080年),即炎帝,踞今5500年至6000年前生于姜水之岸(今宝鸡市境内),远古传说中的太阳神。神农的传说故事是怎样的传说

  • 夸父的传说故事
    夸父的传说故事

    夸父是中国上古时期神话传说人物之一,在中国神话传说及东方神话之父袁珂所著《中国神话传说》中非常精彩。是怎样的故事故事呢?本文是学习啦小编整

  • 女娲的传说故事
    女娲的传说故事

    女娲,中国上古神话中的神。女娲的传说是怎样的故事呢?本文是学习啦小编整理女娲的传说故事的资料,仅供参考。 女娲的传说故事 创世神话 女娲神话中

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