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资讯>历史记录>

恐龙考古新发现

时间: 穗嘉23 分享

  对于古生物学家来说,发现新恐龙物种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关于恐龙考古新发现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恐龙考古新发现,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恐龙考古新发现之难逃泥潭龙

  2009年古生物学家在中国西北富含恐龙化石的地层中又有新发现。中国科学家徐星和美国科学家詹姆斯-克拉克发现了一种有喙的植食恐龙,命名为难逃泥潭龙(Limusaurus inextricabilis)。它显示兽脚类恐龙的生态在侏罗纪期间比以前认为是更加的不同,而且它还提供了关于鸟类的三个手指的手部怎样从恐龙的手部演化而来的重要证据。这一发现对于揭开鸟类是否是从恐龙进化而来有着重大的意义。“这个新动物是迷人的,并且它提供了关于鸟类手部的演化证据”,乔治华盛顿大学的科学家詹姆斯-克拉克说。

  不同于其他兽脚类恐龙,泥潭龙的手部的第一指强烈缩小并且第二指增大。对发现的化石的详细研究表明,它的上下颌是无齿的,显示出这种恐龙拥有充分发育的喙嘴。它缺乏牙齿,没有锋利的爪的短前肢和胃石表明它是植食者,虽然它与肉食恐龙有关。最近发现恐龙的手部外侧的两个手指在演化中缺失了,而内侧的三个被保留了下来。然而,现存鸟类胚胎却建议鸟类缺失的是最外侧和最内侧的手指。

  难逃泥潭龙发现于中国西北的新疆准噶尔盆地的1.59亿年前的沉积中。克拉克和徐星以前也曾经在发现泥潭龙的化石层描述了多种恐龙,包括最古老的暴龙类五彩冠龙(Guanlong wucaii)、最古老的角龙类当氏隐龙(Yinlong downsi)、剑龙类准噶尔龙(Jiangjunosaurus junggarensis)和鳄鱼的亲戚斯氏族准噶尔鳄(Junggarsuchus sloani)。

  难逃泥潭龙生存的年代约为距今1.59亿年前,早于迄今已知最早的鸟类距今约1.5亿年的“始祖鸟”。

  恐龙考古新发现之坦克型甲龙

  美国考古学家夫妇比尔-帕桑斯和克丽斯-帕桑斯是布法罗自然博物馆的助理研究员,他们在蒙大拿州中部一座山坡表面发现了一块近乎完整的恐龙头骨。该头骨与其他的恐龙不同它是一种新的甲龙物种,后来被命名为Tatankacephalus cooneyorum,即“水牛头”。水牛头有助于科学家了解甲龙在侏罗纪早期至白垩纪晚期的演化过程。这种植食性甲龙身长15—20英尺,后肢比前肢长,身体笨重,只能用四肢在地上缓慢爬行,看上去有点像陆军坦克,所以又被称作“坦克龙”。甲龙全身披着厚重的甲骨,有的还配有利刺,颈部、臀部和身体两侧部覆盖着骨质甲片,甲片上密布着脊突。皮肤厚实似皮革,极具韧性。臀部上方至尾巴的大部分竖立着尖如匕首的棘刺,身体两侧也各有一排尖刺。这种严密的防范措施,抵挡住了大部分的食肉者,即便像恐爪龙那样凶残的猎食者也对其束手无策。

  恐龙考古新发现之微型霸王龙

  在2009年资深恐龙专家保罗-塞里诺新发现的一恐龙物种堪称微型霸王龙。这种在中国最新发现的“微型霸王龙”也是一种肉食动物,它们要比霸王龙早出现数千万年,它长有羽状长鬃毛,是一种非常凶残的掠食者。考古学家称它称为“微型野牛”,尽管它和霸王龙相比,具有相同尺寸比例的头骨、较短的前肢和强有力的爪子,但体型仅是霸王龙的百分之一。当考古学家发现这种体长仅10英尺(约合3米)的微型霸王龙时颇感惊异。

  科学家认为霸王龙是从远古微型版恐龙进化而来,尽管霸王龙体型庞大,然而这种微型恐龙甚至还不及人类高。考古学家将这种发现在中国境内的恐龙命名为“Raptorex kriegsteini”。古生物学家保罗-塞里诺(Paul Sereno)教授称,这种恐龙看上去颇似“微型蓬克版”霸王龙。这种微型霸王龙出现在1.25亿年前,至少要比霸王龙早5000万年。

  恐龙考古新发现之鹦鹉龙

  2009年美国科学家描述了一种新恐龙物种:爱吃坚果的宛如大鹦鹉的恐龙。据悉,这种距今1.1亿年前的恐龙长有像鹦鹉一样的喙,能够咬开坚果,就像一只吃坚果的巨大鹦鹉。科研人员把这种恐龙称为鹦鹉龙,属于角龙的一种。角龙恐龙是一种鸟臀类草食性恐龙,活跃于白垩纪后期。明显的特征包括脸上的角及勾状的喙与头後方骨质的的皱摺。据了解,这具鹦鹉龙化石2001年发现于我国内蒙古地区的戈壁沙漠里。最近古生物学家对这具恐龙化石进行了研究,发现头骨的一些特征表明这种恐龙以坚果和种子为食。

  芝加哥大学的古生物学家保罗-瑟雷诺说,“这具恐龙化石头骨和鹦鹉头骨的相似性非常接近,鹦鹉是恐龙进化发展的后代,而鹦鹉以喜欢吃坚果而出名。”

  恐龙考古新发现之世界上最小的食肉恐龙

  2009年加拿大古生物学家发现并描述了一种新恐龙物种,名叫黄昏龙,它是世界上已知最小的食肉性恐龙。这项由朗里奇和艾伯特大学古生物学家菲利普-柯里(Philip Currie)共同完成的研究报告发表在3月16日出版的《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期刊上。

  据悉,黄昏龙体型比现今的家猫还小,喜欢猎捕昆虫、小型哺乳动物或陷在沼泽和森林中的动物,它们生活在1.2亿年前白垩纪末期现今加拿大艾伯特东南部地区。它们的体重大约是2公斤,站着的身高为0.45米,它非常类似于微型版的迅猛龙(Velociraptor),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很近。黄昏龙是两腿直立行走,长着像剃刀一样的爪子,在其第二个脚趾上长着镰刀外型的爪子,它的身体很苗条,头部很小,长着匕首般的牙齿。

  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生物科学系古生物学副研究员尼克-朗里奇(Nick Longrich)说:“它的体型还不及现代家猫的大小,它们搜寻猎物和所吃食物主要受其体型限制,只能吃一些昆虫、小型哺乳动物、两栖动物,或许还有一些恐龙幼体。它一生中主要的时间都用于在沼泽和森林中搜寻食物。”

  恐龙考古新发现之有羽毛的食草恐龙

  一只以郑晓廷为首的中国古生物学家队伍在辽宁省西部发现了一种“带有最原始羽毛的恐龙”孔子天宇龙。天宇龙发现于辽宁省西部一亿多年前的地层中,属恐龙两大类之一鸟臀类中的异齿龙类,其最大特点是有一副匕首状的獠牙和细管状的类似羽毛的皮肤衍生物。

  异齿龙是一类体型较小,行动敏捷的恐龙,已知的化石记录很少,主要发现于南非约两亿年前的侏罗纪早期,而天宇龙的发现将这类恐龙的分布扩展至亚洲。这一恐龙新属种的发现还填补了羽毛早期演化中的一个空白。羽毛的起源和早期演化一直是学术界悬而未决的谜团之一。对羽毛的现代生物学研究推测,最早的羽毛应当是较长的、管状的、未分叉的丝状结构,但苦于化石记录中没有明确的对应物。科学家们的研究显示,天宇龙的细管状皮肤衍生物正填补了这一空白,而且天宇龙在恐龙系统发育关系中的位置也表明这种结构早在恐龙诞生之日起的两亿多年前就已存在,也预示着这种丝状结构广泛存在于早期的恐龙和它们的许多后裔中。而目前所知羽毛状皮肤衍生物仅保存在兽脚类恐龙中,鸟类是由兽脚类恐龙的一支演变而来。

  生活年代:1.2—1.3亿年前。

  恐龙考古新发现之巨型似鸟龙

  美国芝加哥菲尔德博物馆彼得?马克维奇和纽约自然博物馆马克?诺莱尔与甘肃省地矿局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古生物研究开发中心的古生物学家一起,在中国甘肃发现了一种奇异的生物化石,仿佛是鸵鸟和恐龙的混合物。该物种被命名为“北山龙”,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最大的似鸟龙—重约1400磅。

  似鸟龙与现代大型鸟类鸵鸟、鹈鹕等在形态上接近,曾在北美和亚洲的多个地区发现过。上世纪70年代在蒙古南部戈壁上发现的似鸡龙被认为是已知最大的似鸟龙类,但北山龙在体长和体重上明显都超过了似鸡龙。研究发现,北山龙有着长达15厘米的前爪,其前肢相对于其它大多数似鸟龙类更强壮,是植食性恐龙。通过对北山龙的埋藏特征分析,中美两国古生物学家确认,北山龙生活于湖泊周边地区,当时的气候温暖潮湿,植被茂密。北山龙的生活时代为早白垩世晚期,距今已经有约1亿年。

恐龙考古新发现

对于古生物学家来说,发现新恐龙物种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关于恐龙考古新发现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恐龙考古新发现,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恐龙考古新发现之难逃泥潭龙 2009年古生物学家在中国西北富含恐龙化石的地层中又有新发现。中国科学家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恐怖考古发现
    恐怖考古发现

    考古学家在挖掘过程中会经常发现令人毛骨悚然的东西,关于恐怖考古发现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恐怖考古发现,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 考古最远时期的发现
    考古最远时期的发现

    在尼泊尔喜马拉雅山脉深处隐藏着一个远古的沙堡王国遗址,这是世界上最大的考古谜团之一,关于考古最远时期的发现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

  • 考古最新发现
    考古最新发现

    北京2017年以来考古成绩单:三千件新出土文物丰富北京史。关于考古最新发现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考古最新发现,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 考古重大发现排名
    考古重大发现排名

    在刚刚过去的二十世纪里,中国考古领域的重大发现一次次轰动了全国乃至于全世界。这些奇迹不断改写着民族和人类的历史。关于考古重大发现排名你又

20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