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资讯>历史资料>

颐和园历史资料

时间: 穗嘉23 分享

  颐和园,中国清朝时期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区十五公里,占地约二百九十公顷,与圆明园毗邻。关于颐和园历史资料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颐和园历史资料,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颐和园历史资料之基本简介

   颐和园,坐落在北京西郊,北京市海淀区新建宫门路19号,距城区十五公里。

  颐和园,占地约二百九十公顷,与圆明园毗邻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也是国家重点景点。

  清朝乾隆皇帝继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带,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园林。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为孝敬其母孝圣皇后动用448万两百银在这里改建为清漪园,形成了从现清华园到香山长达二十公里的皇家园林区。咸丰十年(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十四年(1888年)重建,改称颐和园,作消夏游乐地。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的破坏,珍宝被劫掠一空。清朝灭亡后,颐和园在军阀混战和国民党统治时期,又遭破坏。

  1961年3月4日,颐和园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同时公布的承德避暑山庄、拙政园、留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07年5月8日,颐和园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009年,颐和园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

  颐和园历史资料之 历史沿革

  金明时期

  北京西北郊原有瓮山,为燕山余脉,山下有湖,称七里澧、大泊湖、瓮山泊、西湖。金朝贞元元年(1153年)金主完颜亮在此设置金山行宫。元朝定都北京后,为接济漕运用水需要,水利学家郭守敬开辟上游水源,引昌平白浮村神山泉水及沿途流水注入湖中,使水势增大,成为保障宫廷用水和接济漕运的蓄水库。

  明朝弘治七年(1494年),明孝宗乳母助圣夫人罗氏在瓮山前建圆静寺,后荒废。此后瓮山周围的园林逐渐增多。明武宗在湖滨修建行宫,称“好山园”,为皇室园林。明武宗、明神宗都曾在此泛舟游乐。明熹宗时,魏忠贤曾将好山园据为己有。

  选址造园

  清朝乾隆初年,北京西郊海淀一带的园林增多,大量的园林用水使得耗水量与日俱增,当时园林用水除了流量较小的万泉河水系外,多来自玉泉山发源、流入西湖之水,而这也是明代以来通惠河的水源。 乾隆十五年(1750年),为了筹备崇德皇太后(孝圣宪皇后)的60大寿,乾隆帝以治理京西水系为藉口下令拓挖西湖,拦截西山、玉泉山、寿安山来水,并在西湖西边开挖高水湖和养水湖,以此三湖作为蓄水库,保证宫廷园林用水,并为周围农田提供灌溉用水。乾隆帝以汉武帝挖昆明池操练水军的典故将西湖更名为昆明湖,将挖湖土方堆筑於湖北的瓮山,并将瓮山改名为万寿山。

  这张“设计图”,是颐和园建造之初的设计图,出自宫廷画师、建筑设计师郎世宁之手,是清代难得的一幅颐和园总体建筑规划布局图。此图对中国早期的皇家建筑设计、研究、地理环境学等各学科有着很重要的史料价值。

  鼎盛时期

  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建成清漪园,耗银480余万两。清漪园内以中国古代神话中“海上三仙山”的构思,在昆明湖及西侧的两湖内建造三个小岛:南湖岛、团城岛、藻鉴堂岛,以比喻海上三山:蓬莱、方丈、瀛洲。清漪园的总体规划以杭州西湖为蓝本,同时广泛仿建江南园林及山水名胜,如凤凰墩仿太湖、景明楼仿岳阳楼、望蟾阁仿黄鹤楼、后溪湖买卖街仿苏州水街、西所买卖街仿扬州廿四桥等等。园内的主体建筑为大报恩延寿寺,并有一条长达700多米尺的长廊,其建筑与装饰绘画都相当精彩具有艺术价值以及众多游赏建筑。颐和园万寿山清漪园园中理政及居住性质的建筑极少,乾隆帝游览清漪园均为当日往返,从未在园中居住。

  颐和园鼎盛时期,规模宏大,占地面积2.97平方公里(293公顷),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两部分组成,其中水面占四分之三(大约220公顷)。园内建筑以佛香阁为中心,园中有景点建筑物百余座、大小院落20余处,3555古建筑,面积70000多平方米,共有亭、台、楼、阁、廊、榭等不同形式的建筑3000多间。古树名木1600余株。其中佛香阁、长廊、石舫、苏州街、十七孔桥、谐趣园、大戏台等都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代表性建筑。 颐和园集传统造园艺术之大成,万寿山、昆明湖构成其基本框架,借景周围的山水环境,饱含中国皇家园林的恢弘富丽气势,又充满自然之趣,高度体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准则。

  破坏重建

  清朝道光年后,由于国力衰弱,宣布撤三山陈设,清漪园逐渐荒废。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大火烧毁。 1884年至1895年,为慈禧太后退居休养,以光绪帝名义下令重建清漪园。由于经费有限,乃集中财力修复前山建筑群,并在昆明湖四周加筑围墙,改名颐和园,成为离宫。1900年园内建筑及文物遭八国联军破坏,1902年修复。颐和园尽管大体上全面恢复了清漪园的景观,但很多质量上有所下降。许多高层建筑由于经费的关系被迫减矮,尺度也有所缩小。如文昌阁城楼从三层减为两层,乐寿堂从重檐改为单檐,也有加高的建筑,如大戏楼。苏州街被焚毁后再也没有恢复。由于慈禧偏爱苏式彩画,许多房屋亭廊的彩画也由和玺彩画变为苏式彩画,在细节上改变了清漪园的原貌。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洗劫,翌年,慈禧从西安回到北京后,再次动用巨款修复此园。1924年,颐和园辟为对外开放公园。[1]

  2016年2月16日,北京市文物保护协会会员吴晓平发现,颐和园景区一座大殿殿脊上的神兽失踪。

  现场看到,失踪的构件系一尊黄色琉璃质地的“骑凤仙人”,其所在位置普通人触手可及,目前只剩底座。吴晓平先生介绍说,这一构件春节前还在,节后即发现失踪,担心其被盗。[2]

  颐和园历史资料之历史事件

  颐和园是晚清最高统治者在紫禁城之外最重要的政治和外交活动中心,是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见证与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

  光绪十六年(1890),在颐和园东宫门外右侧建一小型发电厂,称“颐和园电灯公所”,供给颐和园电灯照明。该所与城内“西苑电灯公所”同为北京最早的发电设施。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西苑、颐和园电灯公所两套发电机组及电灯设备均被毁坏。1902年,清政府筹银12.49万两重修西苑与颐和园两处电力设施。光绪三十年(1904年),西苑电灯公所恢复发电;同年五月,电灯重新在颐和园亮了起来。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四月二十八日(6月16日),光绪帝在颐和园仁寿殿召见康有为,命康在总署章京上行走,并许其专折奏事。自四月二十三日宣布变法后,光绪帝曾连赴颐和园12 次,召见维新派人士,筹划变法事宜。八月初四日(9月19 日),慈禧太后自颐和园回宫。两天后,她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逮捕杀害维新派人士,戊戌变法失败。在变法期间(6月至9月间),慈禧一直住在颐和园。颐和园成为守旧派反对变法、准备政变的中枢。变法失败后,光绪被长期幽禁在园中的玉澜堂。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七月二十一日(8月15日),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绪帝经颐和园出逃。七月二十五日(8月19日),俄国军队首先侵占颐和园。以后,日、英、意军又相继占据。颐和园在被占期间,所存珍宝被侵略者抢掠一空,不少建筑再遭焚毁。

  1914年,颐和园曾作为溥仪私产对外开放。

  1927年6月2日,中国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自沉于颐和园昆明湖,终年50岁。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内政部正式接收管理,成为国家公园正式对外开放。

颐和园历史资料

颐和园,中国清朝时期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区十五公里,占地约二百九十公顷,与圆明园毗邻。关于颐和园历史资料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颐和园历史资料,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颐和园历史资料之基本简介 颐和园,坐落在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一战历史资料
    一战历史资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简称一战,1914年8月1918年11月)是一场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战。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卷入了这场战争。关于一战历史

  • 亚洲历史资料中心
    亚洲历史资料中心

    亚洲历史资料中心是在近现代的日本内阁、外务

  • 亚细亚历史资料中心
    亚细亚历史资料中心

    亚洲历史资料中心是在近现代的日本内阁、外务

  • 薛平贵历史资料
    薛平贵历史资料

    薛平贵,民间传说中唐朝时期人物,出身贫寒,而薛平贵这一形象只是民间传说,历史上并无此人。关于薛平贵历史资料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

19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