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生活课堂>礼仪知识>个人礼仪>基本素养>

关于争辩的礼仪

时间: 雪锦826 分享

  与外界交往,每个人都会遇到相异于自己的人,大至思想、观念、为人行事之道;小至对某人、某事的看法与评判。这些程度不同的差异都会转化成人与人之间的争执与论辩,任何独立的、有主见的人都应正视这个问题。下面是学习啦为大家准备的关于争辩的礼仪,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关于争辩的礼仪

  每个人留心自己的周围,就会发现,争辩几乎无所不在:一场电影、一部小说能引起争辩;一个特殊事件、某个社会问题能引起争辩;甚至,某人的发式与装饰也能引

  起争辩。争辩留给我们的印象往往是是不愉快的,因为它的目标指向很明白:每一方都以对方为“敌” ,试图以一己的观念强加于对方。

  能不能使争辩成为一种愉快的、平和的思想交流呢? 当然能。生活中也不乏这样的例子:“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您让我口服心服。”我们称之为积极的争辩。

  获得积极的争辩的第一要点是避免无益的争辩。当人们意识到自己的想法、意见与他人相左时,当言行遭人非议时,很多人的第一本能大概就是奋起辩驳。许多毫无意义的事情往往就在这时发生了。其实,只要稍稍冷静一点,考虑一下这么几个问题,就可以避免误入歧途:

  ① 如果能最终获得争辩的胜利,它有什么意义? 如果败了呢?如果保持沉默呢? 比较一下这三种可能出现的效果。

  ② 自己辩驳一番的欲望更多的是基于理智还是感情(虚荣心、表现欲或面子上下不来等) ? 如果是后者,大可就此打住。

  ③ 对方是充满敌意的吗? 彼此有着深刻的成见吗? 如果是,那么在这种非理性的氛围中最好不要再火上浇油。

  争辩中运用这种感情攻势主要从两点出发:一是不要伤害对方的自尊心。伤人自尊心是一般人常犯的错误,比如尖刻申斥的口气,居高临下的不屑眼神,嘲讽甚至侮辱的词句,貌似汹汹,其实正反映出说话人毫无修养,这时,即使他非常占理,却也争不回对手一点点心悦诚服。相反,还会引起在场每一个人(不仅是被伤害者)的反感。这一切决定了伤人者注定要失败。

  其次,是注意保护和鼓励对方的自尊心,这是更高的要求。大致说来应做到以下几点:

  (1)先礼后兵。开口之前,不妨先来一番和风细雨,或谦虚或抱歉,然后再理直气壮地切入正题。

  (2)有理不在言多,言多必失。争辩中说话应有所节制,只要点中要害就够了。

  (3)抑扬有节,不要急于求成。对方滔滔不绝或多有冲撞冒犯之时,尽管任其发挥,自己一旁心平气和,处之泰然,这才是心怀必胜之念的风度。

  (4)同情之心。每一个人的言行都有他自认为足够正当的理由,他的意见、看法虽然不同,但仍要表示理解他这么想、这么做。这样至少在感情上与对方取得了统一,无形中也瓦解了他的一部分斗志。

  (5)不揭隐私。树怕剥皮,人怕伤心。每个人都会有大大小小的隐私与忌讳,尤其是在争辩的场合,双方带有敌对的意识,对这些更是千倍的敏感,一旦被触动,伤痛之苦简直无法弥补,因此要慎而又慎。

  (6)口下留情,适可而止。俗话说,兔子急了都能咬人。眼看对方哑口无言,败势已定,便应拿出不杀降者的气魄来,结束对立的场面,给他一个台阶下来,重归于和平。

  (7)不要让争辩在争辩中结束。当将对方打得一败涂地,切不可为一点点虚荣把旗帜挂在脸上。人在得意之时,克制更是美德。结束争论,给对方端一杯茶,笑言一句 “瞧我像孩子一样,这么认真!”或轻松自然地转一个话题。记住:争辩是一事,交情又是一事。人性都是很脆弱的,易被击垮也易被扶起。只要一两句好话,便可恢复一个人刚刚失去的心理平衡,让他重返愉快平静,何乐而不为?

  综观以上七点,贯穿其中的要旨只用四个字便可说明,那就是“尊重别人” 。

  不要和世界观不同的人争辩

  常与同好争高下,不共傻瓜论短长,这是《欢乐颂》里的一句话。有观众说,这里的「傻瓜」包含了太浓烈的精英意识。

  我并不认同,却也能理解,毕竟在剧中,安迪是海归丽人,邱莹莹是平凡失业少女,她们的社会阶层在客观上是悬殊的,但这并不能断章取义的理解为,在精英女性眼中,草根少女的思维就是「傻瓜」式的。

  抛开两人的社会地位不谈,安迪是理性清醒的,而邱莹莹当时被失恋失业折卷,狼狈到终日抱着励志书空喊口号,安迪这才出于善意上前劝阻,无果反招敌意之后终于放弃,曲筱绡便献上这句话。「不共傻瓜论短长」,你永远无法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哪怕是你洞悉一切,无私而又善意,也还是要点到为止。

  没有人能叫醒一个嗜睡者。

129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