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生活课堂 > 礼仪知识 > 个人礼仪 > 基本素养 > 子女与父母相处礼仪

子女与父母相处礼仪

时间: 雪锦826 分享

子女与父母相处礼仪

  子女与父母,这是互相依赖互相支撑的一家人,一定是缘分够深才能够成为一家人,那么你们知道子女与父母相处的礼仪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子女与父母相处礼仪,希望能够帮到大家哦!

  子女与父母相处礼仪

  长者先,幼者后

  《弟子规》中说:“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饮食、坐走都是生活中常会出现的情景,我们有好的食物,一定让长者先吃。在几十年前,吃饭一定要等父亲回来,为什么?因为家庭的生计都是父亲的辛劳工作在维持,当子女的要尊敬、感恩父亲的付出,当然要请父亲先吃。这个礼仪,能时时提升人的孝心跟恭敬之心。

  “坐”,我们把意思再延伸一点,比如你坐车,一定要有秩序,要排好队,不可以争先恐后。上了车除了让长辈、让老人坐,让病弱妇孺坐之外,也要往后走,把通道让出来。如果一上车,后面还有很多位置,我们挑前面的坐,这就不能给人方便。假如后上的是老人家,你忍心让他走那么远吗?所以我们要处处为老者着想,处处为弱者着想,把恭敬礼让落实好。

  有一个小朋友学了《弟子规》以后,跟妈妈一起去拜访妈妈的朋友,到了那里,他妈妈在打电话,他就跟妈妈说:“妈,你坐。”他妈妈说:“你赶快坐。”他又说:“妈,你坐。”他妈妈说:“叫你坐就坐,为何不听话?”他说:“妈,你没坐,我不能坐。”学圣贤学问首先要老实,孩子这样老实,就容易有成就,我们当长辈的就是要成就孩子的这种学习之心,所以孩子让你坐,孩子给你夹菜,你都要欢欢喜喜接受。

  当孩子知道尊重长辈后,他这一分恭敬心就会落实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比如孩子一看到菜,先夹给长辈吃,他的德行就在这夹菜当中提升了。我们有个学生才7岁,以前都是爷爷奶奶给他夹菜,他读了一个星期的经典后,他就主动给爷爷奶奶和父母夹菜,全家人一看心生欢喜,就对中国文化有了认同感。所以,我们把孩子教好,孩子也会带动家长。

  当然,生活也要通权达变。我们在一起吃饭时,大家都互相夹菜,还有人夹给对面的,你这样一夹过去,所有人都很紧张,还要帮你看衣服是否被菜汁弄脏了。你拼命给旁边的人夹菜,如果这个菜他不喜欢吃,你夹了他又不得不吃,这样就不好了。通权达变就是我们有这个心意,夹一点菜给旁人仅表示礼节,之后每个人想吃什么自己夹,这样就不会出现这种尴尬的局面。如果你是跟师长或长辈在一起,长辈正忙着,可能在吃饭时还要跟很多朋友进行沟通,这时我们就可以主动服务,帮长者把菜夹好,因为可能他夹菜的时间比较少。所以,任何时候都要伺机而动,要观察适当时机。

  坐也好,走也好,晚辈都应该是后坐后行。我们在海口、在深圳,孩子们学完之后,在坐电梯的时候,都会按着电梯门请老师先走。但是我们会跟他们说:“坐电梯还是你们先走。”为什么?怕小孩控制不好那个门,造成危险。虽然这是个原则,但也要会变通才行。

  称尊长,勿呼名

  “称尊长,勿呼名”。称呼长辈,不要直接把名字叫出来,这也是保持一种恭敬之心。我称呼两个姐姐,都是称大姐、二姐。突然有朋友或者同学问我:“你姐姐叫什么名字?”当我把姐姐的名字讲出来,全身不舒服,好像觉得有点不尊敬。我们不要小看这种称谓,譬如说“姐”“哥”,叫久了愈来愈亲,假如直呼名号,叫久了气氛就会愈来愈冷淡,甚至会愈来愈火暴。对长辈,我们应该以叔叔、伯伯、阿姨来称呼。进入社会,我们也应以某经理、某董事长来称呼,人家听了会很舒服,就不至于冒犯他人。

  在学校,我们当老师的在孩子的面前不要直接说“礼旭老师”,或者“某某老师”,因为这样也是直称其名,应该称呼“陈老师”“蔡老师”,这是做示范给孩子看。虽然我们大人之间称呼可以亲昵一点,但是小孩还要从小学习谦恭的态度,我们为人师者应该注意这些细节。

  现在西学东进,西方人称呼自己的父母直接叫名字,觉得这是平等。是不是真正平等?平等不是这样的,平等是对人的一种尊敬心,尊重每个独立的个体,纵使我们是父母,也不能把子女当作附属品,因为他往后是属于这个社会、这个世界的。但是人生的历练平不平等?人生的智慧平不平等?所以,长者必然有教导晚辈的义务,而晚辈如何能真正学到这些宝贵的经验?必定要从他的恭敬心中才能获得。假如他没有恭敬心,就不可能听父母、听长者的话,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不是长者希求晚辈尊敬,重要的是要成就他们的人格和学问。

  我们也有些朋友学西方,让女儿直呼他的名字,没叫多久就感觉孩子跟他讲话很没有分寸,所以称呼绝对要尊敬。现在也有起外号、绰号的习惯,这样好不好?有些家长看小孩在那里起外号,还跟着他一起笑,那就不对了。孩子乱给同学起外号,甚至还给老师起外号,这都是没有恭敬心,作为家长要适时把孩子的毛病导正过来。“将加人,先问己”,你是否希望人家起这种外号取笑你?假如你不愿意,就绝对不能这样做。

  跟长辈见面的礼仪

  “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在路上遇到长辈,我们要主动过去打招呼,这是见面的礼仪。你不能大老远看到爷爷了,还悠悠哉哉地走,那不恭敬。我们跟长辈打招呼了,长辈假如没有什么事,等他离去,我们就可以走了,这是“长无言,退恭立”。在我读大学的时候,很少有机会回家,一个学期回去没几次。当我一进门,看到爸爸妈妈,这叫“遇长”,我就赶紧过去叫“爸爸,妈妈”。打完招呼后,把行李放下,赶快过来,因为父母有一段时间没有跟你谈话,对你的情况不十分了解,一定会有许多的担心。这时你坐下来,陪伴他们看书也好,喝杯茶也好,这个时间绝对不能省。很多人说“我妈妈都没什么话跟我说”,因为你只打一下招呼就走了,她那个话刚到口边要讲出来时,你已经走了。其实如果你很有心,静静地陪伴父母坐上一会儿,他们自然有很多话跟你沟通。所以,与长者交谈也要有耐性,陪他们坐一下,父母确实没有话说,我们再“退恭立”。

  有一次,我从海口回来,下午先去看望爷爷,晚上才回到家。我有四个多月没跟父母一起交谈,晚上回到家,我把什么都放下,先跟爸爸妈妈谈话,一谈就谈了两三个小时。我把自己生活、工作情况仔仔细细跟父母报告,让父母放心我所做的事。我父亲在听我讲话的过程中,有三次流下眼泪。我回海口继续工作,当我给家里打电话时,我父亲就跟我说:“你在那里好好做,不要担心家里的事,爸爸会处理得很好。”父亲还安慰我的心,希望我不要牵挂。

  “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这是叙述古人坐在马上或乘坐在马车上时见到长辈的礼仪。如果在车上打招呼就很不恭敬,必须赶快下车行礼问好。推而广之,假如你正好在忙,长辈来了,应该放下工作,先向长辈问好,处处不要忘了这个恭敬之心。但如果车子正在高速行驶,能不能把车窗摇下来大声叫“叔叔”,这就有安全的顾虑,所以学礼要学灵活。

1495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