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生活课堂>礼仪知识>个人礼仪>基本素养>

阿拉伯文化礼仪介绍

时间: 雪锦0 分享

  阿拉伯世界幅员广大,国家众多,它共有23个国家和地区,所以就造就了阿拉伯不凡的文化礼仪。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阿拉伯礼仪文化,希望能够帮到大家哦!

  阿拉伯礼仪文化

  阿拉伯世界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它是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有 6000 - 7000 年的历史,尼罗河畔的古埃及文化和两河流域的文化在人类文化宝库中放射出奇光异彩,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首的金字塔及巴比伦“空中花园”就出自阿拉伯世界。在历史上,阿拉伯人在几何、代数、医学、文学、天文、地理、历法、水利方面都对人类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位于西亚的耶路撒冷( Jerusalem )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发祥地,沙特阿拉伯的麦加城是伊斯兰教的第一圣城,也是伊斯兰教的中心。

  一、泛舟尼罗河上

  尼罗河象世界上其他名川大江一样,一直受到赞美,有不知多少诗人、游客和文学家撰文赋诗,对它大唱赞歌。埃及诗圣艾哈迈德•肖基也曾写下“尼罗河水自天降”的不朽诗句。人们除赞美尼罗河的雄伟气势外,更多地赞美它那奇妙的景色。前人曾有这样的描绘:“河谷里有灿烂的阳光,肥沃的土地,温暖的气候和美丽的风景”,“在河谷的土地上,到处是绿油油的青草,金闪闪的谷穗,红艳艳的葡萄。”这是夹在两片灼人的沙漠之间的一个水流不断、花果丛生的人间天堂。

  尼罗河全长6700公里,是非洲第一大河,世界第二大河。尼罗河三角洲是尼罗河给埃及的一份厚礼。由于青尼罗河(尼罗河东源,亦称阿巴伊河)奔腾的急流中带来了大量泥沙和有机物,流经平原后沉积于尼罗河中下游两岸的低地;又由于下游地区每年6至10月河流泛滥,淤积了一层厚厚的冲积土,形成了三角洲,这个地区土地肥沃,灌溉便利,是埃及最富饶的地区,被称为“鱼米之乡”。这个地区和两岸河谷地区既是古埃及及灿烂文明的摇篮,又是世界著名文化发祥地之一。据史料记载,六千多年前,塔吉安人曾在这里定居,法尤姆人、梅里姆德人和巴达里人也都先后在这里定居。从事渔猎和农耕,公元前3200年,上埃及国王梅尼斯法老统一了上下埃及,建立了第一个奴隶制社会的统一国家,定都于开罗西南30公里的孟菲斯,这座古城被称为“白色城堡”。

  阿拉伯人把莲花称为“尼罗河之花”,埃及人把莲花作为国花。早在2000多年前,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就称莲花为“埃及之花”。相传,尼罗河曾是莲花的故乡。那时,在尼罗河两岸大片土地上,到处都生长着亭亭玉立的莲花。尼罗河畔的莲花品种繁多,主要有红、白、蓝三个品种。红莲花是公元前525年由印度经波斯湾传入埃及的,希罗多德称它为“尼罗河的红百合花”,埃及的土著人称它为“科普特蚕豆花”或“埃及蚕豆花”。现在,这种红莲花已不多见。最能代表尼罗河之花的要数白莲花,人们又称它为百合花或“香翘摇”。每当夏季来临,在密密层层的绿叶中间,绽开着硕大的花朵。这种花白中透红,妩媚透润,宛如下凡的仙女,又似出浴的美人。它既有婀娜多姿的容态,又具傲视污泥的节操,倍受人们的赞美。

  考古学家们从出土文物中考证,早在金字塔问世之前,尼罗河两岸就长满这种白莲花。蓝莲花被称为“阿拉伯睡莲”或“水甘兰”。这种莲花也开得鲜艳夺目,多姿多彩。现多在大公园或一些植物园中能见到。

  每年夏季,尼罗河水泛滥,水位升高,水色由清澈而变为混浊再转为红褐色。虽然泛滥能带来肥沃的有机制,但也给人民生活造成灾难。因此,埃及历史上有为“尼罗河娶妇”的习俗,即每年夏天河水泛滥达到最高点时,法老下令将全国最美丽的少女抛入河中。据说,这一过程延续了数千年。至今,它已成为埃及人一个盛大的节日,只不过,新娘变成一个用石膏做的模特了。按惯例,尼罗河每年的婚期由水利专家据河水泛滥的情况而确定。一般定在8月28日。在此之前,各部门都要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水利专家将河流的婚期确定后,立即报告灌溉部长,灌溉部长将此事函告农业部长,农业部长函告最高宗教法院,由其负责撰写有关赞美尼罗河的颂词。最高宗教法院院长再函告开罗市长,责成其负责筹备庆祝活动。省长一面着手进行筹备,一面发函给国防部,请国防部提供尼罗河婚礼之夜所需的礼花和烟火。

  尼罗河的婚礼非常隆重。在这一天,由石膏做成的新娘模特儿粉墨登场了。新娘身着盛装,端坐在披红戴绿的轿车中,在达官贵人的陪同下来到尼罗河边。这时,等候在岸边的人们敲锣打鼓,鸣放礼炮,乐队奏各种乐曲,对新娘热烈致意。接着,由伊斯兰教教长念,朗读献给尼罗河的颂词。随后,人们在一征掌声和欢呼声中将新娘抛入河中,让她和尼罗河结为夫妻。新娘下水时,一群群意气风发的小伙子划起船桨,一队队彩船飞奔向前。船上的乐歌声与岸上的欢呼声弥漫于尼罗河上。夜幕降临后,这里人山人海,灯火通明,最引人注目的是妇女,她们服饰艳丽,三五成群,发出欢呼声。原来是烟火开始燃放了,有的象束束鲜花,有的象串串星斗,有的条幅上绘有尼罗河图案,尼罗河上空灯火五颜六色,艳丽无比。

  二、话说阿拉伯大袍

  阿拉伯大袍(迪史达什),是阿拉伯民族男子的传统服装,自古至今,阿拉伯国家男子包括孩童,上至国家元首,下至贫民百姓,一年四季都习惯穿大袍。既便是在发达的阿拉伯国家的街头,各式各样的现代流行服装中,黑白两色的阿拉伯大袍仍力压群芳,白袍素净、圣洁,暗示着万事随心、吉祥如意,所以逢年过节、喜事临门时穿着;遇到丧事穿黑袍,黑袍庄重、肃穆,表示出对亡者的哀悼之情。穿大袍时戴白帽或缠头巾,阿拉伯语叫“库非耶”。缠头巾分花白两种颜色,用棉布或薄纱织成长约一公尺。白色较传统,而花色也深受人们喜爱,有黑格、蓝格、红格、紫格、绿格等。

  阿拉伯大袍的最佳品种是真丝绢纺男大袍。北非的苏丹、利比亚、突尼斯、亚洲西部的阿曼、巴林、科威特、沙特阿拉伯等国的男人们,平日喜欢从头到脚一身白色。在中国人看来象孝服,其实,他们最时髦的服装就是真丝绢纺的白色大袍、白色缠头巾和一双擦得锃亮的白皮鞋。

  阿拉伯妇女的长袍与男长袍差不多,也是肥袖宽腰,长垂到地。平日,阿拉伯女子向来有穿长袍的习惯。外层穿的黑袍是用真丝绸缎做成的,里边再穿一件真丝印花绸或薄纱的长袍,显得雍容华贵、典雅大方,被视为阿拉伯女子最高贵得意的服饰。但也有少数浅蓝、浅绿、浅黄色。

  在许多阿拉伯国家,从老到小的女子,自幼从头到脚用长袍裹着,头戴面纱,即使是最热的三伏天也不裸露皮肤。其面纱多黑色丝绸。有三角形,正方形和五角形。

  三、婚礼上的骆驼赛跑

  阿联酋的风俗礼仪中,最有名的要数婚礼中的骆驼赛跑了。骆驮形态庞大笨拙,但却能以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疾跑如飞。

  适逢隆重婚礼之日,黎明刚展开金色的翅膀,寂静的山谷便沸腾起来,漫漫沙漠上一队骆驼扎着红花彩绸,颔下系着铜铃,披红挂绿载着各乡选拔出来的英俊选手纷沓而至。当地阿布扎比人穿着绚丽的民族服装,兴高采烈地来到比赛场地,场地多选距新郎家30公里远的地方,赛手们骑在骆驼背上,几十峰骆驼一字排开,只待信号枪响。一声破竹般的枪响,赛手们一扬鞭,骆驼如离弦之箭,快速飞驰在浩瀚的沙漠上,顿时,沙漠上沙尘四起,扎在骆驼身上的彩绸,上下翻飞,如一只只艳丽的大鸟,在沙海中飞翔。

  在沙漠上赛跑,实际是一项激烈而惊险的体育运动。因为,骆驼高大的躯体跑起来颠簸的幅度很大,它的左双腿和右双腿分别同步着地,此起彼落左右摇摆,平衡不好就有危险,但此时赛驼斗士反应快速,一往无前,人们簇拥在通往新郎家的路两旁,待骑士到达终点,人们欢呼雀跃,纷纷举着瓶子往骆驼身上洒香水,往获胜骑手身上洒鲜花,待比赛揭晓,部落酋长念一段优美的,勉励他们互敬互爱,辛勤劳动。新娘家宴请来宾,同时拿出一千或二千迪拉姆,作为馈赠获胜骑手的奖赏。

  四、阿拉伯巡礼

  中国人爱梅竹,黎巴嫩人将雪松奉为国树,其国家公园--雪松公园中,墨绿荫郁的高大雪松纵横排列,显出一派粗犷伟岸的气势。公园深处雪松林,一些树树龄已千年,这些雪松围粗4--5米,树高40余米,树冠遮天蔽日,林中绿草如荫,信步其中,松涛阵阵,欢快的松鼠、山雀窜来飞去一派生机,夏天可以休闲避暑,冬天雪景美丽,而且是滑雪的好去处。

  突尼斯的橄榄树一片绿海,一吨橄槛果可以出二百五十公斤椰榄油。内含维生素高,并有药物作用。平时烧菜,还可以点灯,还可以治疗心脏病和胃溃疡,多好的橄榄树啊。

  摩苏尔在伊拉克北部,以盛产大麦、柑桔、椰枣驰名于世。每当黄昏,狭长的夜帝小街上,人声喧嚷,灯大辉映,戴着缠头巾,身穿阿拉伯大袍的居民,手捻项珠;小汽车、驼骆和挂着铃铛的毛驴车招摇过市,往来穿梭,流动货车上的伊斯兰食品,香味扑鼻;小茶馆里飘逸出薄荷茶的清香……

  阿拉伯出产的桔子柑子很有名,摩洛哥的桔子树多的不可胜数,公园、广场、居民住宅周围,到处都有桔子树,许多游客称摩洛哥是桔子王国。

  埃及的水果有些很特色,西瓜重约20公斤,柚子大的达到一公斤左右。番石榴可能不为人熟知,其一般有拳头大小,黄颜色,外形如鸭梨,吃起来有一种奇特的臭味,但有人却非常喜欢吃它,正如中国有些人爱吃臭豆腐一样。

  黎巴嫩是盛产柠檬的,凡到阿拉伯世界旅行,都希望来亲口尝尝黎巴嫩的柠檬。

  伊拉克盛产蜜枣,索马里香蕉果实硕大,甜润可口,阿尔及利亚的无花果,叙利亚的玫瑰、也门的咖啡都是举世闻名的。

  关于阿拉伯的图片

  关于阿拉伯的图片1

  关于阿拉伯的图片2

  关于阿拉伯的图片3

  关于阿拉伯的图片4

  关于阿拉伯的图片5

  关于阿拉伯的图片6

  

看了阿拉伯礼仪文化的人还看了:

1.沙特阿拉伯的风俗礼仪

2.迪拜礼仪文化

3.西方国家主要习俗文化礼仪

4.关于迪拜的礼仪

5.澳大利亚的礼仪文化

1752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