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生活课堂 > 礼仪知识 > 个人礼仪 > 基本素养 > 浅谈春秋时期的战争礼仪

浅谈春秋时期的战争礼仪

时间: 雪锦826 分享

浅谈春秋时期的战争礼仪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春秋时期祭祀当然有着诸多繁琐的礼仪细节,但令人意外的是打仗也像祭祀一样,也有很多规矩需要各国诸侯们共同遵守。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浅谈春秋时期的战争礼仪,希望能够帮到大家哦!

  浅谈春秋时期的战争礼仪

  从性质上来说春秋时期的战争更多的是争霸战争,战争的形式其实更类似于一种竞技,目的是取得胜利使对方屈服,而不是消灭对方,夺取其财富。其最大特点是每场战争的伤亡数目一般都不大,清人顾炎武在研究春秋的战争后说:“终春秋二百四十二年,车战之时未有杀人累万者。”因此春秋时期的战争可以看作是一种贵族化的战争。虽然史书定义了“春秋无义战”,但是相比于战国时期战争的残酷,那简直是天壤之别。

  在春秋时期能参加战争是一种荣誉,所以参战的必须是贵族,最低的也是一个“士”。“战士”这个词就因此而来。至于平民和奴隶那是没有资格参战的,他们只能参与战争的后勤保障工作。直到春秋后期秦国执行了征兵制,诸侯也纷纷效仿,平民和奴隶才因为可以通过战争来改变命运而大量的参与了战争,从而取代贵族成为了战争中的主要有生力量。春秋时期的战争是极其讲究礼仪风范的,以现在的眼光来看,有些原则显得极其“幽默”。

  第一条原则是两军交战,不斩来使。战争必须师出有名,不能随便发起,有“不加丧,不因凶”的限制,即不允许乘敌国国君去世或闹灾荒等重大变故之际发兵攻打。在交兵前,要由使者代表国君去交代交战的理由,因此如果杀了使者等同于杀国君,这是违反礼仪的行为,会被所有诸侯鄙视的。更离奇的是在交战过程中见到对方国君非但不能攻击,而且必须行礼,然后才可以继续找其他对象PK。晋楚鄢陵之战中,晋军主将郤至打着打着三次遇到楚王,都下车脱帽行礼,楚王十分高兴,当即派大臣赐送一张弓给郤至表示奖赏,郤至哪里敢接受,又行了三个肃拜之礼以后找别人对决去了。如此风度翩翩,真是叫人心向往之!第二条原则叫不鼓不成列。也就是对方没摆好阵势不可以打别人。宋襄公就是因为坚持这个原则吃了个大败仗,被后人形容像猪一样愚蠢。第三条原则是如果有人受伤,不能再继续攻击第二次。宋国内乱中,死对头华豹和公子城狭路相遇。华豹一箭射出,箭头从公子城的耳边穿过。惊魂未定的公子城搭箭准备回击,但华豹手快又把弓拉满了。公子城大叫:“你已经射我一箭让我受伤了,不给我还击的机会,真是卑鄙无耻。”华豹居然真的放下了弓箭,等着公子城回击,于是,公子城一箭把华豹射死了。这样一个老实人,真不知道应该敬佩他还是可怜他!还有一条原则最为不可思议:如果对方逃跑不可以追赶,要追最多追赶五十步。五十步笑百步的典故也出于这个原则。

  晋楚邲之战时晋军溃不成军,一辆晋军战车在败逃过程中陷进泥坑里,马也不听使唤,在后追击的楚军居然帮助晋军修好车轭,然后继续追赶,没几步晋军战车又坏了,楚军再次帮助修理战车,然后再追,到了五十步后楚军就不追了。狼狈的晋军居然回头调侃楚军说:“我们晋国打的败仗不如你们多,你们楚国人对逃跑实在太有经验了。”

  这种以战争礼仪来规范、指导战争行为的特征,是深深刻上春秋时代的烙印的。因为当时的各大诸侯相互之间要么是同姓,要么有宗族或姻亲关系,大家都是“兄弟之国”、“甥舅之国”。管仲曾经总结道“诸夏亲暖,不可弃也。”大家既然是一个大家族,都在周天子这个虽然没有什么约束力,但毕竟还是家长的领导下,因此即使发生战争,也一样笼罩着一层温情脉脉的色彩。正如钱穆先生所言:“当时的国际间,虽则不断以兵戎相见,而大体上一般趋势,则均重和平,守信义。外交上的文雅风流,更足表现出当时一般贵族文化上之修养与瞭解。即使在战争中,尤能不失他们重大人道、讲礼貌、守信义之素养,而有时则成为一种当时独有的幽默。”

  但是春秋中期以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对权力的欲望渐渐取代了对道德的尊重,于是战争慢慢成为了一种外交手段,最后在战国时期逐渐走向了侵略,演变为以兼并国家掠夺财富和消灭对方有生力量为主的平民化战争。君子之战,再也不复存在!

  战争演变到现在,已经不是残酷二个字可以形容了,除了对士兵的杀戮,对于一切可能成为兵源以及为战争提供支持的平民百姓的杀戮,也是战国以后所有战争最为鲜明的特点。在“兵者,诡道也”的总体原则下,双方斗力,斗勇,斗智,斗诈,结果却是杀敌一千,自伤八百。大型战争后可以说没有一方会成为真正的胜利者。从历史的战争中我们看到,春秋时期的战争观虽然已经毫无价值,但其中的“大智慧”值得我们深思:国家民族的整体利益要远大于通过战争获得的局部利益,你死我活不会是未来社会的主流价值,无论强大还是弱小,和平的环境都一样的弥足珍贵!“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这样的论断如今看来真的是天才所谓。

  春秋的礼仪式战争

  “远古无章法,春秋讲规则,战国无底线”。炎黄时代是不开化的,那时候的战争,很的能就像现在的民间械斗。到了春秋,就很讲规则。这些规则,现在看来,也很有意思。

  第一是时间。春秋时期的战争,原则上只有一天,最短的只有一个早上。日出以后集合打仗,打完以后吃早饭,最长也就打到日落收兵。所以有个词叫“灭此而朝食”。

  第二是地点。春秋时期的战争,一般在国境线上。具体的做法是,梨沟,灌水,把挖沟的土堆在两边,再种上树,这个动作,叫做“封疆”。如果两兵相交,一定要把军队开到疆场。所以有了“边疆”。

  第三是礼仪。礼仪特讲究,“列阵如球赛,宣战如请客,格斗如竞技”,彬彬有礼,绝不越雷池一步。双方的军队开过来,到疆场停下,宿营。第二天早晨,太阳出来了,大家开始布阵。这边摆摆,那边摆摆,就像在踢足球,双方队员商场,先站好了,再开踢。布阵以后,派一位将军,或者使节前去对话。态度,当然是客客气气,用词,也都是外交辞令。比如,公元前632年晋楚城濮之战,就是这么说的:敝国的战士,恳请与贵国的勇士做一次角斗游戏。对完话后,有时还要谦让一下,然后开战。

  第四是讲究游戏规则。一是不斩来使,二是不鼓不成列(对方没有摆好,不能击鼓进军),三是不重伤(重复受伤,即对方受伤了不能再打,无论伤在哪),四是不擒二毛(头发花白之人),五是不逐北(原来五十步是可以笑一百步的:敌人打败了逃跑不能追,要追也以五十步为限,跑五十步就不会做俘虏了,不必跑一百步。)更有趣的是有一次晋楚作战,晋国军队逃跑时,有一辆战车陷在坑里跑不动,楚国军队追上来了,就教他们怎么办,教了两次,终于让晋军跑掉了,然后晋国逃兵一边跑一边掉过头来讽刺楚军:到底是大国的军队啊,逃跑的事很内行嘛!

  你说,除了春秋,哪里还有这么可爱的战争?

  
看了浅谈春秋时期的战争礼仪的人还看了:

1.春秋时期的战争礼仪

2.春秋时期的战争礼仪

3.春秋时期礼仪

4.春秋时期礼仪

5.浅谈中西美术教育比较研究论文

6.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论文

1845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