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生活课堂 > 礼仪知识 > 个人礼仪 > 人际交往 > 东西方人际关系参考文献

东西方人际关系参考文献

时间: 昌有1005 分享

东西方人际关系参考文献

  中西方处理人际关系的方式大有不同,对待友情、爱情、亲情的态度有很大差异。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东西方人际关系参考文献,希望对你有帮助。

  参考文献:

  敖登. 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J]. 前沿, 2005年第10期

  郑晓辉. 论中西方文化背景与思维方式的差异[J]. 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 2007年第5期

  徐晓丹. 中西方文化价值取向的差异及其融合趋向[J]. 理论探讨, 2005年第3期

  郭 丽 《大学生人际交往个案解析》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林崇德 《发展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年

  苏厚重 《大学生人际关系原理江西》 江西人民出版社

  凡 禹 《人际交往的艺术》 北京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2.

  苏连升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分析》 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3月

  汪汉荣 龙健飞 王绪朗 《浅谈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影响因素及其消除对策》 经济师 2005年02期

  一、中西方心理卷入度差异

  交往沟通中的“卷入度”即人际交往沟通过程中的心理卷入度,是指人为他人操心和受他人影响的程度。心理卷入程度过高是指个人在心理上与对方信息的关联程度过高。例如,在人际交往中,有人会过分地关心对方的事情,朋友遇到困难了,他比朋友还忧心忡忡;朋友办事出现失误,他比朋友还内疚和自责等;心理卷入程度过低则相反。在中西方交往沟通的心理表现中,明显存在着中国人卷入度偏高而西方人卷入度偏低的差异。

  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视人际交往,由于受这种文化传统的影响,中国人热情好客,在人际交往中饱含热情,似乎没有什么可保留的,对于了解对方有关年龄、职业、收入、婚姻状况、子女等问题,觉得都理所当然。而在西方国家中,特别重视对方的隐私权。个人稳私主要包括如年龄、工作、收入、婚姻、子女等、政治观念如支持或反对何种党派、个人行为动向如去什么地方、与谁交往等,凡是涉及到个人隐私的都不能直接过问。西方人一般不愿意干涉别人的私生活和个人隐私,当然也不愿意被别人干涉。

  比如,中国人会直接询问别人所买物品的价格。因为在中国人看来,物品的贵贱只是表示该物品的质量。而在西方人眼里,如果你直接询问别人所购物品的价格,就可能是探问对方的经济条件,因此,这也是西方人的隐私,属于不宜直接询问的问题。如果你想了解该物品的价格,只能委婉地夸耀、赞赏该物品,而这样的情况下西方人一般也只告诉你该物品的贵或贱,不会告诉你准确价格。再如,中国人见面打招呼时喜欢问一句“上哪儿去”,这是招呼的一种形式。而在美国,你如果问朋友上哪儿去,则可能会使对方尴尬,因为这也属于对方的隐私,是你不该过问的。

  人际交往的空间距离可以分为亲密距离、个人距离、社交距离、公共距离四种。中国人的空间距离相对较近亦即人际心理卷入度高。我们在大街上经常可以看到两个中国少男或少女挽臂亲昵而行,而在西方则很少见到。西方人觉得中国人过于亲近,而中国人又会觉得西方人过于冷淡、傲慢,过分疏远,是不友好的表现。如果中国人发现交际对方的衣服上有根线头,他会很自然地帮助对方摘掉;而在西方人眼里,这是不礼貌之举。中国人看到朋友穿了件非常漂亮的衣服,会上前摸一摸,询问价钱或质地;而西方人则不会这样做,他们更多的是羡慕,并直接赞美。

  二、中西方行为方式差异

  交往沟通中行为方式(包括思维方式)的差异包括很多方面,下面从几个典型方面来进行阐述分析。

  在沟通的方式上,西方人喜欢开门见山;中国人习惯委婉迂回。“非此即彼”的推理判断是西方理论家思考问题的基本方法。由此引发的“线性推理”的观念,好像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而中国人大多不采取直线形的方法,而是采用螺旋或波浪式的曲线,人际交往中这种传统方式导致的做事风格或处事方式,至今未尝有根本改变。

  受西方文化影响的人倾向直接提出他的观点,甚至用辩论的方式来交流。在会议结束后双方不影响相互情谊。可是在东方社会特别是在中国,倾向于间接婉转及话中带话、旁敲侧击的方式沟通。另外,在双向沟通中,形体体语言、表情动作是最重要的讯息。若是在沟通中表情严肃,沟通的氛围让别人感觉是在被训斥、责备,则更易引起对方的抗拒。

  西方人好偏激性思维,一种思维、观点,总是先全盘否定前人的,提出自己“全新的”,一鸣惊人,在争论中再逐渐纠正自己的偏激之处,最后被人们接受,成为流行的新理论新观点,存在主义、行为主义、人本主义、精神分析学派等等,莫不如此。他们在创立理论的过程中(特别是初期),往往好走极端且有意言过其实,尤其喜好只“击”一点不及其余。待理论建立起来后,再来进行修正。如是有新精神分析学派,新行为主义,如此等等,反正不新不“偏”的东西是没有市场的。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如此,凡事必弄个是非曲直,绝不含糊。在国际关系中也如此,经常使用偏激语言或偏激行动[2](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可为典型事例)。

  三、中西方自我表现差异

  西方人崇拜个人奋斗,尤其为个人取得的成就而自豪,从来不掩饰自己的自信心、荣誉感以及在获得成就后的狂喜。相反的是,中国文化则提倡谦虚谨慎,不主张炫耀个人荣誉,无论任何时候谦虚都是一种美德。

  一般来说,中国人大多反对或蔑视王婆卖瓜式的自吹自擂,然而中国式的自我谦虚或自我否定却常常使西方人大为不满。这在中国人看来当然是一种谦虚的说法,而在西方人看来,不仅否定了自己,还否定了赞扬者的鉴赏力。可见,这种中国式的谦虚在西方资本主义的竞争市场是行不通的。

  我们一直视谦虚为美德。不论是对于自己的能力还是成绩,总是喜欢自谦。如果不这样可能会被指责为“不谦虚”、“狂妄自大”。比如,中国学者在作演讲前,通常会说:“我学问不深,准备也不充分,请各位多指教”;在宴会上,好客的主人面对满桌子的菜却说:“没有什么菜,请随便吃”;当上司委以重任,通常会谦虚地说:“我恐怕难以胜任。” 论文论文参考网 而外国人特别是西方人没有自谦的习惯。他们认为,一个人要得到别人的承认,首先必须自我肯定。所以,他们对于自己的能力和成绩总是实事求是地加以评价。宴请的时候,主人会详尽地向客人介绍所点菜的特色,并希望客人喜欢;而被上司委以重任的时候,他们会感谢上司,并表示自己肯定能干好。

2592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