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生活课堂 > 礼仪知识 > 商务礼仪 > 拜访礼仪 > 关于博物馆的礼仪

关于博物馆的礼仪

时间: 雪锦826 分享

关于博物馆的礼仪

  到此一游,这个我们经常在各国新闻或者各地旅游景点文物看到,到此一游这四个字体现出来的是一个人的素养乃至一个国家的教育问题。那么我们要怎么正确出去游玩呢?我们从最基本的我们从小就会去的博物馆说起,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的关于博物馆的礼仪,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关于博物馆的礼仪

  一、什么是博物馆

  博物馆,又叫博物院,是汇集、保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并对那些有科学性、史性或者艺术价值的物品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文化教育机构、建筑物、地点或者社会公共机构。博物馆是非营利的永久性机构,对公众开放,为社会发展提供服务,以学习、教育、娱乐为目的。随着时代的转移和社会教育发展的需要,改了名称并扩大了规模的博物馆逐渐取代了原来的宝物库,终于成为今天流行的为广大群众开放的博物馆。

  中国的博物馆事业发展迅速,据最新统计,目前博物馆有4510家左右,年均接待观众超6亿人次。在这十年间,我国几乎每年增加100个博物馆的增长幅度,在世界范围内也是增长最快的一个国家。

  国有博物馆的经费基本是来自两个渠道,主要部分是国家财政供给,其余少部分来自博物馆的自营收入,在自营收入中门票收入又占了绝大部分。而其非营利性、公益性的特点,使普遍博物馆存在运行经费匮乏的问题。

  博物馆陈列的展品,都是十分珍贵的,有的展品甚至在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因此,我们在参观博物馆时一定要爱护珍惜。如果要拍照,最好关掉闪光灯。

  二、关于博物馆的礼仪

  第一个是从博物馆的角度来看:

  博物馆首先是一个公共场合,同时更是知识与艺术的殿堂,因此参观博物馆的家长和小朋友们不仅要具备基本的公共文明要求,在某些方面要表现的更为严格。因此从博物馆的角度来看,不仅是要为观众们提供好的展览,用最合适的解读和角度来展示文物,同时也要保护好这些承载着太多记忆的珍贵文物们。作为家长和小朋友们,首先要了解、尊重并且遵守博物馆的规则,这也是我们从自己做起去营造良好参观环境和秩序的一个重要举动。

  第一个要求是注意拍照的标识和要求。壁画、织物、纸张等很多文物对光的感应是非常敏感的,因而显得尤为脆弱,因此很多博物馆对在展厅拍照有特殊的要求。若果不允许拍照,请大家理解,尤其是一些国外来华的展览,在这方面的要求更为严格,在网上有很多偷拍的图片,甚至是偷拍经验的传授,一来图片的质量并不是很高,原来华美的色彩在镜头下的图片中全都变了味道;二来作为普通观众也要树立起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呢?有些图片是可以在该博物馆的官方网站上找到,每个展览后都会有精美的画册,很多细节都能很好的展现出来,尽管价格并不菲,但却实实在在是值得收藏的。若果允许拍照,也请家长和小朋友们在进入展厅前将闪光灯调整到关闭状态,有时有些博物馆也很为难,保存数百年的丝织品很希望让世人得以欣赏,但又担心在光线下原本精美的颜色渐渐褪去。湖南省博物馆在整修前的马王堆汉墓展览中,展示丝织品的展厅灯光非常暗,透着昏黄的灯光去发现那些或是规则、或是变化的织物图案也是件很有趣的事情,在我看来,有些美好的画面留在记忆里,要比留在镜头里好很多。

  第二个要求是面对裸展的文物请不要用手去触摸。博物馆的很多文物为了让观众更好、更近距离的看到,都采用的是裸展,没有一层玻璃的阻隔,观众们能清晰而真实的感受到古代的气息。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陈列隋唐五代时期展示了著名的赵州桥石栏板,两侧已经隐隐被摸的起了很色的反光,且不说对文物有多大的损伤,就连其他观众在欣赏起来恐怕也会觉得很是“别扭”。所以请家长们提醒着自己,也提醒着身边的孩子,不要因为好奇、或者是其他的原因用手去触摸这些文物。说到这里,很多朋友会有这样的经历:展厅里,因为疏忽闪光灯忘记关闭、孩子顽皮摸到文物,马上传来一阵呵斥的声音,让我们总觉展厅内的保卫人员如此不近人情。我想说三点,一是不论是有意无意,出于对文物的保护,我们都有做错的地方,才会引来保卫人员的提醒;二是他们在展厅内的工作也很辛苦,对他们多一份体谅和理解,与人为善,与己为善;三是很多博物馆也在努力去改进,我们要看到好的方面,比如我所服务的国家博物馆就制作了很多提醒的小牌子,工作人员或馆内志愿者会走到您跟前,在不影响别人的情况下,向您举起牌子来提醒。

  第三个要求是在使用公共空间时要注意礼仪。前面讲到的两点都是在展厅内的要求,对一些科技类、自然类的博物馆来说,为了更好的和观众互动,有很多动手体验的项目,很多小朋友或是玩赢了,感觉尽兴;或是玩输了,感觉失望,都会大力去使用这些设施设备,致使其中很多都不能正常使用,我们自己高高兴兴走了,留给后面小朋友的就只有遗憾了,而留给工作人员的又是一轮维修。除了展厅之外,博物馆中还有很大面积的公共空间,有休息区域、有绿植花卉、有儿童互动、有商品销售等等,在这些公共场合,我们同样需要有很好的礼仪体现,但这些都是基本的要求,比如长椅上不要躺卧,也给其他走累的观众一个休息的座位;比如吃完的食品袋,用完的餐巾纸都去他们该去的地方等等。随着博物馆的免费开放,越来越多的观众走进博物馆,也出现了越来越多不是很文明的行为,比如有住在附近的居民在馆内纳凉洗菜的,有支起餐布在馆内“用午膳”的等等。

  第二个部分是想和家长分享的

  第四个要求是关于着装:博物馆免费开放后,来的观众多了,我们不能要求那些在建筑工地工作的观众朋友们走进博物馆参观,穿着比较正式的衣服来,但说实话,我并不是很希望看到家长和小朋友们穿的很随意走进博物馆,这方面家长们应该为孩子们树立起一个榜样,还是那句老话,带着一份尊重走进博物馆,这份尊重也体现在你以什么样的形象站在这些文物面前。比如,博物馆是个不太适合穿着高跟鞋去的地方,一来参观展览很辛苦,二来很容易在展厅造成很大的响声。试想在一个高挑空旷的展厅内,地面时深棕色的实木地板,你正在看着那件瓷器上的缠枝莲纹,忽然听到一个节奏感十足,响彻展厅的高跟鞋声出现在你耳边,多么痛苦啊!

  第五个要求是在和孩子交流时,尽可能用室内的声音去说话。一方面是陪伴和带领孩子在参观,为孩子讲解文物,和孩子分享交流时,请让这个声音仅仅局限在家长和孩子之间;另一方面是孩子们都有好动的天性,面对一些行为,在制止他们时,家长们用正向的思路去引导他们,让孩子们自己去感觉到这样的行为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光靠大嗓门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第六个要求请不要轻易打断别人的讲解和对话。很多朋友去博物馆参观喜欢跟随专职讲解员或志愿讲解员,当他们在讲解和分享时,请不要轻易打断讲解和对话,这不仅是对大朋友的要求,更是对小朋友的要求。身边有些年纪较大的志愿者老师,一个问题可能会打断他们完整的思路,对后面的讲解造成影响,轻易打断讲解员的讲解,不仅仅影响到的是讲解员,也是对队伍中的其他参观者的不尊重,当讲解员在解答你的问题时,其他人会在那里等着,这些时间又该如何计算呢?所以大家常会听到有些讲 解老师说:您的问题等讲解结束之后我们单独来交流。那是不是有问题就一直憋着呢,很多特别好问的小朋友总有问不完的小问题,我的建议是在展厅和展厅间、展柜和展柜间移动转换时借机来问,或者是在讲解结束之后单独来提问,这样自己听的明白,讲解员补充的也清楚。

  第七个要求是尽量不要让孩子在展厅内吃东西和喝水:不是因为打扫的原因,总是有保洁阿姨要打扫的,这也是常规的工作,主要是出于对文物的保护,比如国家博物馆的佛造像展厅,很多佛像数百年、上千年,很多都是裸展,家长们端着水杯走到孩子跟前,保不齐后面有人推了一下,全泼在上面了,怎么办?所以即使是馆里没有这样的规定,我也建议家长们了解这个基本的准则,当孩子口渴时,可以带还在展厅外面“补充水分和能量”,少听五分钟,少看五分钟,不影响整体参观。

  第八个要求是请不要站在别人和展柜的中间:也是提给家长的,那就是带着孩子在参观时,请您留意是不是有人站在你的身后,正在远远欣赏着这件文物,或者你身后是不是有个小孩子正在临摹眼前的这个文物,尊重别人在欣赏这个文物的权利,但是很可惜的是,由于人流客流的关系,我们很难做到这一点,大家一看到一个背柜,恨不得趴着这个柜子看个仔细后面的观众也只能看到你美丽的后脑勺了。

  第三部分是要特别提给小朋友的

  第九个要求是不能在展厅里面追跑打闹:我曾在国家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艺术展》讲解中尝试过为孩子们做一些互动活动,讲解结束后,给分组的小朋友们每组一个文物的局部图片,或者是个耳朵,或者是条支腿,或者是个兽面纹,让孩子们在展厅内找到这个文物,然后在展厅外讲出来,分享给其他小组的成员们。但后来这个环节取消了,我发现我控制不了,即便是自开始就强调要在展厅内保持安静的步伐,但孩子们好动的天性也会让他们跑起来的,所以家长们在跟随孩子走进博物馆时,尤其是低年级的小朋友,如果不是跟随团队参观,不是由老师带领下参观的话,一定要照顾好孩子们。

  第十个要求是我常说的不要触摸展柜:很多小朋友看到越是小的展柜,越想趴在上面看的仔细,这份心理是可以理解的,但这样一来,后面的孩子怎样去看呢?因此我们同样也要尊重他人参观博物馆,欣赏这件文物的权利,另外,这也是尊重那些不停擦拭玻璃的保洁阿姨的劳动成果。其实很多文物站在较远的角度去远远欣赏,反倒能看到不一样的内容,比如青铜展厅里的那件象纹大铙,你只有站在远处才能将那个凸出的硕大的兽面纹看清楚。

  最后,想和大家分享的是,博物馆展柜里的每一件文物,只要出现在展柜中,不论是石头的、木头的、还是金子的、银子的,他们都是带着一份珍贵的回忆的,请记住:在博物馆里,只谈文化的价值、艺术的价值、历史的价值,请不要和孩子们分享市场的价值,不能见到一个文物就和孩子们说:这个多值钱,那个多贵重等等。这个社会本身就急功近利,让孩子们在博物馆的展厅里找到一种“慢”的方式,找到一种“静”的方式,找到一种“美”的方式。

975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