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励志>大学生励志>

大学励志与人交往的文章

时间: 鸿宇671 分享

  每个人都要懂得如何与人交往,那么励志大学生的大学励志与人交往的文章都有哪些呢,赶紧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大学励志与人交往的文章吧。

  大学励志与人交往的文章:透过微信看懂一个人

  他开了微信,也知道你有微信,但没有主动加你,说明你们关系很一般,甚至对你有防备之心,至少没有沟通的欲望。

  你主动加他,也报了姓名,没有回应,说明他根本不在乎你,或忘了你是谁,这时你可以将其从手机完全删除了。

  两人互加了,但从没交流过一句话,说明你们还算不上朋友,充其量只是一个熟人,你对他来说,可有可无。

  对方很在意你的分享,经常关注你的动向,但从不说话,说明你们正处于情感发展期,这时你如果主动沟通,如得到积极回应,说明其对你是真心的,否则,说明你目前处于弱势。

  你经常关注对方,经常赞美或评论他的分享,每次或多数都有及时回应,说明其很在乎你,珍惜相互之间的感情,不是一般的朋友。

  如果他对你的赞美与评论从未有过回应,说明对方没把你放在眼里,或不方便回应,比如有人监控他的言行。如果他对你的赞美与评论从未有过回应,说明对方没把你放在眼里。

  如果对方从未对你有过痕迹式的赞美与评论,说明他对你重视不够,或不愿与你拉上瓜葛,以免不必要的麻烦。

  如果你发了一条个人心情不安的信息时,能在第一时间给予回应并安慰你的人,是最在乎你的人,对方很有可能成为你的密友或贵人。

  你看不到对方的朋友圈分享或相册,说明他对你有一定的防备之心,至少不愿你看到他的内心,你们之间已经有了距离。

  如果你给他发信息,弹出一个框让你验证身份,说明你已经被他从微信通信录里删除,在对方眼里,你已经是一名陌生人。如果你发给对方的信息被拒收,说明你已经被对方打入黑名单,成为对方不欢迎的人。这个不需要多说了吧。

  大学励志与人交往的文章:那些没有分寸感的好人

  作者:晚睡

  她是远近闻名的热心肠,谁家有什么大事小情她都会主动去帮助。邻居家的老父亲去世了,她跑前跑后不说,还在一边跟着掉眼泪,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她的父亲呢。

  在单位她也是一样,主动承担工作任务,为人友善,经常从自己家里带好吃的给年轻同事,每逢新人报道,她都会带着新人熟悉单位环境,领着去各处介绍。

  可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人缘却不太好,她所在的社区,很多人对她的热心肠都是反应冷淡,并不情愿接受。

  单位的同事们,一开始都觉得她好热情好和蔼,新人们都很喜欢她,可是时间长了,感觉又变了,对她避之不及。

  她没有坏心,真的一点坏心都没,她只是觉得世界大同,全人类都是一家亲,所以不必分彼此,有什么话都可以掏心窝子说,不需要藏着掖着的。她很自豪自己的这种性格,“我这个人,从来都不来阴的。”

  邻居小两口结婚几年没孩子,她追着在后面送医生的名片,“这个大夫治疗不孕不育可好使了,去看看,保管你明年就能抱上大胖小子。”

  对门老太太经常和她抱怨自己媳妇的一些琐事,某天她亲自上门,警告人家的儿媳妇要对婆婆好,“对老人不好,小心天打雷劈。”老太太当场就和她翻脸了,“有你什么事啊?”

  有女同事的男朋友来单位找女朋友,女同事忙着,就让男朋友在一边等,她看见了,把人家盘问一番,跟查户口似的。女同事回来听到他们的对话,脸都绿了,“我们才恋爱几周,你问这么多干什么?”

  单位会餐,有女孩子减肥,吃得少,她偏给人家夹菜,“多吃点,你看你一点都不胖。”第一次对方吃了,第二次、第三次吃不下了,让她别夹,她不听,继续。最后两个人差点没打起来。

  到后来,单位谁家有什么事都得偷偷摸摸的进行,背地里用邮件或者QQ通知,最怕让她知道,因为让她一掺和指不定出什么幺蛾子呢。

  发现大家对自己都躲着走,她很伤心,“你们为什么这么对待我啊,我还不是为你们好?”她不知道是她的“热情”让大家不胜其扰,只能宁可连她能带来的便利都不要了,只图落个清静。

  女儿很无奈,“妈妈,热心不是你的错,你的错就是太热心了。”

  老舍有篇散文,叫《一天》,记述了他某天写作时间被各种琐事挤占的现实。在这篇文笔诙谐幽默的文章中,他写到了好几个生活里的至亲好友,是怎样的令他无可奈何。

  第一个是他的二姐。

  正要动笔,二姐来了,求他给自己写封信。他痛快答应了,“当然我是不忙,二姐向来不讨人嫌,偶尔求我写几个字,还能驳回?”

  结果二姐先开始讨论给去信者叫什么名字,“在讨论的进程中,二姐把她婆母的、婆母的外甥女的、干姥姥的、姑舅兄弟的性格与相互的关系略微说明了一下,刚说到干姥姥怎么在光绪二十八年掉了一个牙,老田说吃午饭得了。”

  吃完饭,二姐又要去打个盹。他心里装着事,想等二姐打完盹再写,谁知道二姐一觉睡到三点半,“她很亲热的道歉,昨夜多打了四圈小牌。”信也不用写了,二姐一会串门就能看到那位侄女婿的哥哥,面谈就行。

  第二个是他的仆人老田。

  老田60多岁了,性格倔,认死理。巡警来调查户口,老舍说自己是正月初一生人,让老田转告给巡警。

  老田一听,不服了,“他告诉巡警:他对我的生日颇有点怀疑,他记得是三月;不论如何也不能是正月初一。巡警起了疑,登时觉得有破获共产党机关的可能,非当面盘问我不可。我自然没被他们盘问短,我说正月与三月不过是阴阳历的差别,并且告诉他们我是属狗的。巡警一听到戌狗亥猪,当然把共产党忘了;又耽误了我一刻多钟。”

  晚上陪朋友遛弯回来,一天没动上笔的老舍刚想抓紧时间写上几千字,谁知道打了个喷嚏,被老田发现了,“一定说我是着了凉,马上就去倒开水,叫我上床,好吃阿司匹灵。老田的命令是不能违抗的,我要是一定不去睡,他登时就会去请医生。”结果这一天就这么结束了,什么都没写成。

  第三个他的朋友牛先生和牛夫人。

  晚饭后,老舍正要开始写作。牛先生带着牛夫人来了,“老牛的好处是天生来的没心没肺。他能不管你多么忙,也不管你的脸长到什么尺寸,他要是谈起来,便把时间观念完全忘掉。不过,今天是和新妇同来,我想他决不会坐那么大的工夫。”

  他忽略了牛先生的夫人和牛先生既然能结婚,就一定是志同道合的,“牛夫人的好处,恰巧和老牛一样,是天生来的没心没肺。我在八点半的时候就看明白了:大概这二位是在我这里度蜜月。我的方法都使尽了:看我的稿纸,打个假造的哈欠,造谣言说要去看朋友,叫老田上钟弦,问他们什么时候安寝,顺手看看手表……老牛和牛夫人决定赛开了谁是更没心没肺。十点了,两位连半点要走的意思都没有。”

  老舍的一天就是这么泡汤了,拜这几位所赐。

  每次我看这篇文章都会笑出来,尤其是写牛先生和牛夫人这段,实在是太惟妙惟肖了。再好的朋友和亲人,不懂进退,打扰了人而不自知,或者强人所难,硬性兜售自己的好意,都会给别人带来麻烦。

  生活中,我们可能都会遇到那种低情商的人,明明是好人,或者你们是好朋友,可是相处起来,他做的好多事都让你很难受,说不清楚地那么难受。

  比如坐电梯,一下子的人,他上来了,发现了你,“哈,你也在呀?上次你喝醉了还是我把你扛回去的,改天请我吃饭,哈哈。”唰,所有人的眼睛都转过来看你,大家上下打量着你,似乎在想象你喝醉了是什么样的,羞得你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吃饭,他非得把自己喝过一口的汤给你,“喝一口,特别好喝。”你推辞,“不,不用了,我再要一碗。”他还挺慷慨,“何必呢,这碗给你喝了。”硬往你嘴边送,你心里叫苦:“大哥,我不想喝别人喝过的东西,我有洁癖呀。”

  每个人在社交关系中,都有自己的安全空间。这个安全空间就像电梯中人和人会主动保持间隔一样,是因人而异的。

  羞涩的人可能需要与外界保持较大的距离,才会觉得安全,外向的人可能更愿意和别人多接近一些。而一旦有人侵入了这个安全距离,进入了我们的警戒区,我们就会觉得不舒服。

  比如朋友之间不是不能互相揭短,但要分时间地点场合,私下里怎么闹都行,可熟悉的不熟悉的人都衣冠楚楚的挤了一电梯的时候,说这些话就太不得体了。同样,关系够铁,喝对方一口汤一口水都没关系,可是对方有洁癖,就不应该太过于你我不分了,否则,好心就变成了负担。

  很多好人人缘不好,常常就是因为没有处理好人和人之间的分寸感,逾越了自己的本分,侵犯了别人的舒适区。

  刚开始熟悉的朋友,不可上来就问人家结婚与否,有没有孩子,收入如何,私人话题需要熟到一定份上才可以谈。

  第一次约会,就急不可耐的邀请人家女孩子到家里去,张口就叫老婆,那只能让人觉得这个人肤浅、轻薄、猴急,不会起到任何加分的效果。

  分寸感是一种非常微妙的东西。生活中,那些被夸高情商的人,你仔细观察一下,其实都是能够巧妙掌握好分寸感的人。他们不一定多么热情,也不是刻意而为,可是他们知道如何说话和办事才能使别人感觉到舒服。他们总是能够了解别人的敏感点,并知道如何避免触及这些地方。他们没有指手画脚的坏毛病,尊重别人的选择。和这样的人在一起,有一种妥当的安全的被保护的感觉。

  只有高情商,才能让好心、善意得到好结果,而情商低的人,总是在不合适的时间和不适合的地点,说了不合适的话,做了不合适的事情,破坏了分寸感,给人添堵。

  可你又无法怪他们,因为他们也是好心,人不坏呀,于是到最后,你只能自己憋屈着,躲着走。

  大学励志与人交往的文章:做朋友也要有分寸感

  作者:小木头

  有个我不怎么熟悉的人,忘了在什么场合见过一面,加了微信,从此就孜孜不倦地骚扰我。

  隔三差五就给我发消息:帮忙给投给票呗!帮忙给我的第一条朋友圈点赞啊!帮忙点击一下这篇文章吧!你昨天朋友圈里的那个东东是在哪里买的,链接发给我咯……到最后他甚至问我,能不能给他写一篇文章,他要给自己的行业杂志投稿?!

  被骚扰了一段时间之后,我终于把他删除了,真是不想让这种人在自己的微信里啊。

  他重新申请加我:你怎么把我删了啊,你是不是操作失误了?!

  我的天!

  说起来,微信简直是抹杀了分寸感这件事。

  不像是微博,陌生人给你发私信,若是你不回,那么他就一直在陌生人的那个信箱里呆着。

  而微信呢,只要加了“好友”,就好像真的有一种是好友的错觉了。

  以至于,一些根本不熟悉的人,或者陌生人,也完全踩踏着分寸感,争先恐后地来争夺你的注意力,瓜分你的时间,甚至,扰乱你的情绪。

  微信这种即时通讯软件,优点是没有距离感,而缺点也是。

  从前用QQ的时候,至少你还得在电脑上登录,所以有时候你不在线,别人发了消息你没回,不会被怪罪;

  而现在微信在你的手机上,你好像就“有责任”随时随地回应否则就会被认为傲慢、无力、不尊重人……

  这种距离感的缺失,在某种程度上导致我们渐渐失去了人与人交往的分寸感。

  所谓的分寸感,是对人别人之间距离的把握,是对彼此差距的认知,也是一种相互尊重,一种自我保护。

  当你产生误解,认为自己跟一些人是非常平等、靠得很近的时候,会有一种“绝对平等”的错觉,而一旦差距显露,沟壑出现,巨大的落差所形成的心理波折,就可想而知。

  有一天有个朋友给我发微信说:看到了吗,某某刚买了新车,差不多一百万,真能显摆!

  我呵呵哒。没回他。

  他提到的那个人,自己开公司赚得盆满钵满,住别墅开好车是早几年就实现的事儿,这些我们私下里都知道,只是这次在朋友圈里发了一下刚换的新车而已,就被不那么熟悉的人八卦,有意思。

  我们在现实中跟朋友交往的时候,都会比较有分寸,除非是关系非常亲密的朋友,否则很少会有人口不择言,也不会任意评价什么。

  但是在微信上,我们就不。

  在朋友圈里点评的时候,会由着性子评论,我们会略带嘲讽地批评那些跟自己并不熟的朋友,甚至跟关系没有熟到那个份儿上的朋友说一些平时绝对不会说的话。

  网络缩小了我们的距离,但是请记住,那种缩小根本没有你想得那么夸张。

  我拉黑了一个在朋友圈评论里开黄腔的男性朋友,换在现实场合中,想来他是绝对不会讲的,可是到了微信里,到了朋友圈里,就变成了可能。

  前段时间,一个多年未见的朋友加了我微信。

  我们从前也没有多熟稔,经年不见,彼此的状况都没什么了解,现在她在哪座城市,做什么工作,有什么样的生活,我一无所知。讲真,也并不好奇。

  若是彼此都很惦记的朋友,即便多年不能相见,联络至少也是会有的,网络电话那么方便,要找一个人有多难?而多年来音讯全无,让我突然装作很念旧很热络,我实在懒得费这种力气。

  那天我忙得团团转,截稿日期在即,心里都快着火了,加了她之后打了个招呼我就摩拳擦掌准备写稿了。她发了几条消息过来,我看了一眼也没什么重要的事儿,跟她说了一声“不好意思我在忙”就把网络关了。每当需要非常专注地写稿时,我都会这么做,否则太费时间了。

  一个小时后我再开微信时,看到她发来的十几条消息,最开始还是寒暄,再后来就是愤怒质问了:“你变化好大,现在怎么爱理不理的?”

  为什么一个人对于打扰别人会这么理所当然理直气壮?当你听到别人说在忙的时候,难道不应该知趣地消停一会儿吗?为什么我们在生活中能做到的事情,在网络上却完全做不到呢。

  还有一种特别不见外爱谈心的人,更可怕,他们可能根本没有听说过“分寸感”这个词,他们积攒了太多的苦闷和牢骚,千头万绪就想找个人发泄。

  这种人非常“自来熟”,聊几句之后他们就会把你视为知心人,大事小情都会跟你说,不管是领导骂她了,还是同事发生矛盾了,或者跟老婆吵架了,又或者其他的大事小情,他们都会毫不见外地把你当做情绪垃圾桶,倾诉还不够,还必须得问:你说,我说的对不对,我做得对不对?!

  无论是微信好友还是公号后台上,若是看到有人有问题问我,八成以上我是会回答的,这种回答大多数是探讨性质的,甚至算不上建议,最多就是以我想法或者经历来讲,若是我遇到这种情况大概会怎么做。

  芸芸众生,在某个时刻相遇,若是彼此之间能有一点帮助,也算是莫大的缘分了,但我能给你们提供的只是那一点点暖,多的力量,我真的给不出。

  我始终认为,人与人之间,是要有点分寸感的。

  不但你跟周围的人应该有,跟自己的父母也应该有,陌生人之间当然更有。

  我给建议的时候,也一定是站在你几米之外,哪怕再设身处地,也无法以你的思维方式考虑问题,这是现实。

  因为你自己的人生,别人是无法参与的,这种分寸感能够很好地界定我给出的建议或者意见只是我个人的想法,我需要谨慎地提醒你我可能会这样做,而你未必,重要的是你要自己思考。

  许多人渴望有亲密无间的友谊,想想看,许多亲密无间的友谊最后可能会翻船,因为失去分寸感的感情可能会因为有恃无恐而导致更加剧烈的反目。

  你大概在网上看到过好多闺蜜翻脸后的互撕,惨烈程度令人咋舌,女孩之间的友谊很容易突破分寸感,互相之间的隐私都心知肚明,到要翻脸成仇的时候,都成了相互攻击的武器。

  分寸感不是疏远,不是冷落,不是傲慢,更不是不尊重。

  而是我们站在自己的角度上,清醒地认识自己的位置,懂得自己的分寸,对自己有清醒的认知。

  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尊重别人,妥善安顿我们的友谊和感情。


看了“大学励志与人交往的文章”的人还看了:

1.大学青春励志文章

2.一个大学生毕业后的人生感悟

3.大学生励志文章2000字

4.关于青春奋斗的文章

5.大学励志文章1000字

107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