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励志 > 励志电影 > 抗日电影《七七事变》影评

抗日电影《七七事变》影评

时间: 麦丽仪659 分享

抗日电影《七七事变》影评

  抗日电影《七七事变》剧情简介:

  1937年,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遭遇了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日本帝国主义早已将爪牙伸向中原,狼子野心的侵略者赤裸裸露出贪婪嘴脸,所欠仅是一个赖以开战的借口。古都北平,日本华北驻屯军横行霸道,却碍于国民党29军的热血将士誓死挡在面前,不敢轻举妄动。而另一方面,蒋介石集中精力对付中共,对日本侵略者一味采取退让政策,迫使宋哲元(吴桂苓 饰)的29军忍气吞声让出丰台。北平进步学生在中共的授意下,积极团结29军,支持宋哲元抗日。

  上下一心,同仇敌忾之际,日寇一手导演的七七之变悍然爆发……

  抗日电影《七七事变》简介:

  该片由长春电影制片厂于1995年拍摄,讲述了60多年前那场打响抗战第一枪的战役。1937年7月7日日本的中国驻屯军在未通知中国北平地方当局的情况下,在国民革命军驻地附近进行“军事演习”。入夜后声称一个兵士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今卢沟桥镇)搜查。国军拒绝了这一要求。日军遂于晚上八时开枪开炮猛轰北平卢沟桥,向城内的中国守军进攻。国民革命军第29军37师219团(团长吉星文)反击。事件后第二天共产党便发表抗日通电,要求中华民国政府尽快履行在西安事变时的承诺。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的蒋介石在7月17日在庐山谈话会上宣布准备应战和必要时守土抗战到底的决心。7月28日、7月30日,日军相继占领北平、天津。中国抗日战争(又称第二次中日战争)正式爆发。影片成功的塑造了宋哲元,佟麟阁,赵登禹等一批爱国将领的形象,表现初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敌用于反抗的精神。

  抗日电影《七七事变》影评:

  电影《七七事变》讲述了1937年北平笼罩着日本侵略者军事威胁的阴云。军长宋哲元率领中国29军驻守平津要道宛平城,全军严密防守,日军未敢妄动。7月7日深夜,日军以寻找士兵为由,强行要进宛平城,遭我守军严词拒绝,终于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日军攻克芦沟桥,直逼北平城下,华北危急。在中共地下党领导下,社会各界奋起支援29军。而日军动用飞机、大炮,极大消弱了中国军队的战斗力。佟、赵二将军身先士卒先后战死在北平战场,表现出了中国人的气概和民族精神。

  像这样一部抗战历史的电影,的确让人深感虽未亲身遭受战争苦难,但小时候曾多次听到年老人讲述抗战期间的事情。当然在影片里出现的诸多情景,据史料记载说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发生于1937年7月7日,为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起点。日本中国驻屯军一部在中华民国北平附近的宛平县进行军事演习,夜间日本军队以有己方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县城调查。遭到中华民国拒绝后,日本军队于7月8日凌晨向宛平县城和卢沟桥发动进攻,中华民国国军抵抗。驻守在卢沟桥北面的一个连仅余4人生还,余者全部壮烈牺牲。七七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开始的标志,也象征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区域战事的起始。

  战争的结局大家都已知道,就是经过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中国军民最终将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但少为人知的是,1400万人受伤,2100万人被杀或战死,历史上没有哪一次战争像抗日战争这样让中华民族付出如此重大的代价;南京大屠杀、“三光政策”等日寇所犯下的滔天罪行,更是成为了中国人心中抹不去的惨痛记忆。77年后的今天,在重温胜利喜悦的同时,我们更应反思七七事变带来的沉痛教训。

  相对于历史而言,这部电影还是有着不足之处,为什么呢?有一场也就是在佟麟阁的最后一幕里,电影中的他是先脚部受伤,然后自己拿着把机关枪,一个人打飞机,最后被炸死。让我们看看一些书中是如何写的。

  比如《抗战时期的国民党部队》是这样记录着:“……下午,佟麟阁奉命向大红门转移,中途被日军包围,在指挥右翼部队向日军突击时,被机枪击中腿部。部下劝其退下,他执意不肯,说:‘情况紧急,抗战事大,个人安危事小!’仍率部激战,后因头部再受重伤,流血过多,英勇殉国。”而《中国抗日将领牺牲录》却是这样说的:“……佟麟阁誓死坚守。他说:‘既然敌人找上门来,就要和他死拼,这是军人天职。’日军见久攻不下,便派飞机前来助战,在敌机的狂轰滥炸中,带伤指挥作战的佟麟阁头部又受重创,壮烈殉国。”

  倘若在百度百科上搜索到的资料则说:“佟辚阁在指挥右翼部队向敌突击时,被敌机枪射中腿部,部下劝他稍退裹伤,他说:“情况紧急,抗敌事大,个人安危事小……”执意不肯,益奋勇当先。官兵感泣,拼命冲杀,此战惨烈,死亡忱籍。日军见久玫不下,便派飞机前来助战,在敌机的狂轰滥炸中,带伤指挥作战的佟麟阁头部又受重创,终于壮烈殉国,时年四十五岁。”

  在电影《七七事变》还有一场是这样的:大红门处赵登禹在一旁指挥部队,倒退走路,背部中数枪,折腾了一会,死球了。看看历史是咋样的,在《抗战时期的国民党部队》是这样记录的:“……赵登禹亲突围北走,行至黄亭子,被日军伏兵击中胸部,壮烈殉国。”而《中国抗日将领牺牲录》却是这样说的:“……赵登禹奉命率部向大红门集结,准备反击。当他乘坐的汽车行至大红门御河桥处,突遭埋伏在大红门两侧的日军袭击,身中数弹,壮烈殉国。”

  而在百度百科搜索的资料是这样说的:“……一贯冲锋在前的赵登禹在杀至大红门附近黄亭子时,遭埋伏在高粱地中的日军机枪扫射,中弹殉国。临终时,他对流泪的卫兵说:‘军人战死沙场原为本分,没什么可悲伤的。北平城还有我的老母,你去对老人说,忠孝不能两全,儿子为国牺牲,也算对得起祖宗。’”等等等等。

  的确,即使我们该用文艺片的角度去看待它,而不是以纪实片,但是它必须是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而不可为了艺术效果而妄加改编。如果一些青少年从未看过这种历史资料,而直接看这类有改动的片子,而就认定他是纪录片,那么后患无穷。

  是呀,记住历史是为了更好的未来。日本早在明治维新时期,在确立近代天皇制的同时,迅速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并制定了以中国、朝鲜为主要攻击对象的“大陆政策”。20世纪初叶,日本于日俄战争后取代沙皇俄国,在中国东北扩大殖民势力,屯驻关东军,设立殖民机构“南满铁路公司”,把东北作为对中国殖民扩张的基地。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扩大对华攻击,出兵山东,胁迫袁世凯接受日本鲸吞中国的“二十一条”。而在第一次大战后,日本通过加紧掠夺中国、朝鲜和其他亚洲国家,摆脱政治、经济危机,在1927年的“东方会议”上对中国问题进行了精心策划。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对中国东北发动袭击,才3个多月就占领东北全境。翌年日军进攻上海(一·二八事变),并攻占大片华北土地,威逼平津,又在东北建立“满洲国”、在华北搞“自治运动”,希望能长期占领这些地区。1936年日本制定的总体战略计划——“国策基准”出笼后,日本举行了一次“将官演习”,向参加演习的将官交代了全面发动对华战争的战争部署。

  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占领中国,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借一个士兵失踪借口,要进入北平(今天的北京市)西南的宛平县城搜查。中国守军拒绝了这一无理的要求。日军开枪开炮猛轰卢沟桥,向城内的中国守军进攻。中国守军第29军吉星文团奋起还击。掀开了全民族抗日的序幕。日本侵略者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侵吞我国东北后,为进一步挑起全面侵华战争,陆续运兵入关。到1936年,日军已从东、西、北三面包围了北平。从1937年6月起,驻丰台的日军连续举行挑衅性的军事演习。1937年,驻华日军悍然发动“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日本开始全面侵华,抗日战争随即爆发。

  而在前一阵子,即2014年7月1日,上午9时30分,日资企业东莞长安日华电子厂日方社长到工厂视察,在管理人员会议上称二战时日本并非侵略中国,而是帮中国摆脱殖民。该言论传出后,1000多名员工聚集,要求该日方社长道歉。现该社长仍被困在会议室。也就这样,对于日本的历史观的问题上应该对其值得警惕的了。

  历史教训及发展就提高了对日本军国主义倾向的警惕。日本具有浓厚军国主义传统,从1874年进犯台湾开始,其每隔几年就要发动一次对外侵略战争,其中大多是侵华战争。我们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近代历史上的日本主要就是靠侵略中国发战争横财而致富。近年来日本在侵略中国的历史问题上一直没有正视自己,反而幻想通过教科书事件和修改战后日本宪法等为军国主义招魂,甚至还大玩“购岛”闹剧,都足以引起我们警惕。

277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