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励志 > 高三励志 > 高三学生励志文章

高三学生励志文章

时间: 乐平653 分享

高三学生励志文章

  高三学生是很需要一些关于励志的文章的,因为压力真的太大了!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三学生励志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高三学生励志文章:高考,1977

  文 / 尘不知

  1977年,是恢复高考的第一年,那年我父亲参加高考,考上了大学,成为家族里、也是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奶奶为此高兴了很久。三十一年后的2008年,我参加了高考,考上了大学,成为了家里第一个女大学生,奶奶再次为此高兴了很久。今年已是2014年,我研究生快毕业了,我的小表弟即将参加高考……三十几年间,电脑从传说变成了日用电器,父亲从意气风发的帅小伙变成了退休的老爷爷……一切都发生了巨变,唯一不变的是——高考仍是全民主题。

  六月,是属于高考的。

  我多次听父亲聊起过他高考经历,那时连高考是什么都不知道,直接卷着个铺盖就去了考场。老师们都是刚从各地“收集”回来的,别说复习了,连工作状态都还没找回来。学生都是靠自己,匆匆看几本教材,就上战场了。相比之下,我真不知道我们这一代是幸还是不幸,高三一整年的试卷轰炸、题海无涯,早已让大家变得疲惫不堪。后来我妈总爱说,从没见过我那么淡定过,淡定得不像一个十七岁的孩子。现在想起来,其实那不是淡定,而是麻木了。

  我的高考是两天,第一天上午考语文,下午考数学;第二天上午考文综,下午考英语,整个过程都非常顺利。直到第二天下午考英语,积蓄已久的压力才挣脱了心理素质的控制,通过生理的不适来抗议——我整整吐了一个中午,一直到进考场之前。自那以后,每次有重大的考试,都会伴随着肠胃的不适。参加研究生考试,四场考试,每次都是吐完了再进考场。这也足以证明,高考并不是我目前为止的人生中最艰难的考试。

  考完最后一科,我居然完全没有参加了高考的感觉。走出考场,恍惚觉得刚刚结束的是一次再普通不过期末考。我反复问我妈,“我真的考完高考了?”一路问了三次。我妈当时一定以为我已经傻了,只是没说出来。

  直到第二天那种考后综合征才开始逐渐清晰,一边是突然大解放的无比喜悦,一边是焦急等分的寝食难安,那样的日子持续了差不多半个多月,煎熬,并快乐着。

  说起来高考是两天,其实它蔓延了一整年。从步入高三的第一天开始,我们就像一群被赶上了起跑线的羊群,班主任和各科老师一起,哪怕是用鞭子抽也得把我们一个个赶到高考,当然,能不能走到,看个人。

  高考前四个月,我的同桌对我表白了,拒绝,然后少了个朋友,多了个仇人;高考前三个月,数学一模考得一塌糊涂,跌落最低谷,跌破了班主任、老爸和我的辅导老师的眼镜,还好没有跌破自己的意志力;高考前两个月,二模考试回到了正常水平,这才摆脱了班主任长达一个月的严密监控;高考前一个月,地理成绩突飞猛进,地理老师第一次知道了有我这么个人的存在……高考前一个星期,大家都收拾东西回家待考,我和几个好友在空空的教室里,坐了一个晚上,在黑暗中,聊着之前不曾说过的秘密,互相打气……

  总说高三是人生中最为黑暗的一段时光,但后来的我却总想回去:无法忘记那些一遍又一遍做练习题,单纯地想学习的日子;无法忘记自己因为一模的失误看到数学题就手发抖,却仍然咬着牙逼迫自己去解决的日子;无法忘记和好友一起骑着自行车下晚自习,初夏夜里十一点的风,吹得人微醺的日子。我仍记得,那时的早读课,有时会在一片“我国是一国两制……”“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地中海气候……”的声音中突然停下来,抬起头,看着那一个个深埋在课本中的脑袋,觉得很荒.唐,却又很想哭。

  这么多年过去了,很多同学的面容和姓名一起淡去了,但那时的自己却越来越清晰。说考上大学就都好了是骗人的,生活不过才刚刚开始,在填下自己的大学志愿的那一刻,一切艰难才刚刚开始。而那些在高三的眼泪中学会的重要的东西——专注、认真与坚持,陪伴了我之后的漫长路途。

  近几年来,关于青春的电影陡然多了起来,从去年的《青春派》,到最近热映的《同桌的你》。我看了,很美,很好,但那不是我的青春。属于我的青春,是那个又闷又热的高三六班教室;是做不完的题,永远摆脱不了的班主任;是一个头发剪得短短的,总是沉默不语的女孩;是一帮没心没肺,看起来土土的姑娘……

  其实高考没有那么神圣,并没有多少人真的是抱着日漫的热血主人公那样伟大的梦想去奋斗。也没有那么浪漫,也许有恍惚的心动,但更多的是对自己责任的清醒。它只是长大成人的开始,是一段没有理由的坚持,也是一段自己逼迫自己的成长。

  高三励志的文章:那些年,我们经历过的高考

  在中国,大部分人除了生老病死,还有一个是无法避免的经历——高考。“独木桥头万人过”、“没有硝烟的战场”这些话都是用来形容高考的艰辛。那份沉重和紧张,即使时隔许多年,每当我回忆起当年的情形,仍然心有余悸。

  每年一到5、6月,夏日的知了在窗外叫声愈加频繁,吱吱得让人莫名的烦躁,无数学子在教室里面或是沙沙的翻书;或是百无聊赖的趴在桌子上像临刑的犯人;或是与同窗好友传着纸条,互吐衷肠仿佛生死离别的战友。千姿百态,简直是保罗人间万象。

  我记得我高中的年代,都是17、8岁的大小伙子,正值青春期、叛逆期,虽然行为远不及现在年轻人奔放,但是那种反抗叛逆精神一点也不差。那时候,我们也是肆无忌惮抨击高考制度,对这种一考定终身的制度可以说是非常厌恶。学校和老师特别在乎升学率,对学习好的学生当亲爹一样供着,而学习差的,就被当垃圾一样安排在最后一排不闻不问任由其自生自灭,更有过分的老师会因为升学率故意劝一些学习差的学生退学。一段时间,我对这种现象真是厌恶透了。

  每天都是永无止境的卷子和各种测试,学期测、半学期测、月测、周测到最后甚至发展成了天天测。每天早上六点起床,吃了早饭,浑浑噩噩的走到班级里,就开始一天填鸭式的灌输,不停的上课,做题,讲题无限循环到晚上9点,到家里等待自己的还有N张卷子,除了做题还是做题,毫无一点创造性可言,再加上老师的诱骗,相信大家都在高中时候听过这段熟悉的讲话吧“好好学习,上了大学就可以随便玩了,上了大学就可以谈恋爱了,上了大学就可以…”结果,我们天真的以为,上了大学真的就可以一劳永逸了。

  虽然嘴上骂归骂,但是学还是要上,试也是要考。毕竟我们东北人口少,竞争远不如河南山东那样的人口大省压力大。我凭借着自己的基础比较好,再一点小聪明最后超出一本线65分考上了北方的一所大学。进入了大学,我才发现,那些感觉自己在高中挺优秀的人,其实在大学里不再出类拔萃了,一个班级里的同学,在高中起码有十个班长十个学习委员。那时候,才有点感觉,为什么高考是那么的残酷。直到又过了几年,我在国外的时候才发现,勤奋刻苦远远不是中国人独有的品质,即使在国际一流的大学里,你想拿一门高分,一样要去死记硬背、要去潜心钻研、要去反复实验,艰辛的程度一点不比国内少,那时候我更深刻的感受到了,成功真的是没有什么捷径而言。

  现在社会上有太多人散布读书无用论,情节大同小异,大家肯定都听过,无外乎是“我同学”、“我朋友”、“我邻居家孩子”……大学都没读,直接做买卖去了,现在开豪车,住别墅……大学毕业的都在给他打工。说得好像只要不上大学,就肯定能当老板,能创业成功一样,这样的例子有没有?答案是肯定有,但是比例多么?也许仅仅是千分之一甚至万分之一吧,相信更多的是默默无闻的打工仔,也许他们正在后悔当初为什么没有考上大学。要知道,你瞧不起的大学教育正是无法上大学接受教育的人梦寐以求的奢望。

  大学生的平均水平和待遇绝对高于高中毕业生,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所以,已经得到的人应该珍惜,尚未得到的人需要努力。也许你今天没有刷空间,打游戏,看电影,而是去背了几个单词,做了几个题,在考试的时候恰巧比别人多答对了一道题,多出一分,就能甩开上万人,现实就是这样残酷。

  诚然,应试教育的弊端已经被无数人口诛笔伐过了,我也无意替它翻案,但是,在问题解决之前。我们个人还是没办法逃避它的,与其寄希望于他人去改革,不如勇敢地去面对它,战胜它,有朝一日你会有能力亲自来改革。高考,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无论结果如何,都要努力去做到问心无愧。希望每个人在夏天付出汗水,在秋天都能有所收获。

  高三励志的文章:“跳”进清华

  文/杨中洲

  从小学开始,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居中,要是偶尔考前了几个名次,父母就乐开了。不管怎样,父母还是望子成龙,想他将来能考上清华、北大等高等学府。

  他也知道,凭眼前的成绩,是无论如何也上不了清华、北大的。母亲说:“但这不影响你将来上清华、北大。就如挂在树上的苹果,如果够不着,可以跳起来摘。”

  听了母亲的话,他眼前一亮:跳,真的是一种很好的办法!从此,他的学习变得用功起来。但不管他怎样努力,前几名总是与他无缘,很多时候,他老在怀疑:跳起来,真的能摘到自己想要的苹果吗?

1199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