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中励志>

2016年高考语文作文必备励志故事

时间: 陈哲凡673 分享

  应对危机的最好办法,就是未雨绸缪,早做准备,积极行动。下面由学习啦小编整理的2016年高考语文作文必备励志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16年高考语文作文必备励志故事(一)

  我常想,假如一个人四肢健全,头脑聪慧,他就没有资格去抱怨命运的不公。也许你今天刚刚买了一注股票明天它就崩盘了,也许你今天兴冲冲的背着书包去上学,毕业后却发现自己失业了。可毕竟还有钱去买股票,还有机会去上学,而这仍然是幸运的。

  去年的某个时候,我去缝山针圆融寺进香。对于我来说,进香的虔诚之心远远比不上爬山所带来的快感,所以,我决定先爬到山顶,然后沿着山顶上那条弯弯曲曲的小路去寺院。当然这是颇费周折的,我完全可以不必到达山顶,直接走到坐落山脚的圆融寺去,那样我也就失去领略沿途风景的欢乐。

  我在山脚下就看见了他,我见他时他正艰难的使自己的一只脚踏上石阶,假如他是一个正常人那倒不会引起我多少注意,假如他不是一个年过六旬的老人我也不会感动的泪如雨下。他的左腋窝夹着一柄拐杖,右手颤抖的扶着一边的石栏杆,左脚在空中不住的抖动,他正吃力的使自己的脚能够接触台阶,我注意到完成这个动作对他来说无疑是艰难的,他的左臂裸露在挽起的单薄衬衫外,这样我就清清楚楚的看到了他结实的、粗壮的、青筋暴露的左臂,弯弯曲曲的青筋在黝黑的左臂上鼓起了很高,使人想起黑土地上蜿蜒爬行的蚯蚓,他的艰难像是凤凰涅槃,更像金蝉脱壳。然而,很难想象他涅槃后会是怎样,也许他的这一辈子都不可能脱去沉重的躯壳。

  我去圆融寺进完香,心情依然是沉重的,我知道是什么原因让我的心情如此沉重不堪,我必须从圆融寺再次沿着那条坎坎坷坷的山路爬到山顶,看一看他是否也已经爬到了山顶。他要是已经在山顶上坐着喝水,或者抽烟,我想我会无比的兴奋和激动,生活到了这步田地也还是充满希望的呵!

  然而,他并没有像我期待的那样坐在山顶喝水,或者抽烟。我失望的按照来的路线下山,我想他大概已经快要到达山顶,至少也应该到了山腰了吧,要是那样我还能再遇见他呢。我在山脚遇见了他,他把拐杖竖在石块上,依着石块歇息。“你没能爬上去吗?”我问他,“回来了喔,我已经从山顶下来了”,“我以为你在山顶喝水或者吸烟呢?”我表达着自己的想法,“没有,岁数大了,没有时间等待喽”他说。

  后来他对我说,他家就在山脚下的村子里,两年前他得了偏瘫,可他不愿以后的日子都守在家里,所以爬山就成了他日常的一项必不可少的运动。“我一辈子没见什么大世面,唯有这座山我来来回回爬了几百遍,要是哪天身体好些了,我多么希望能到全国各地转转”这个饱经沧桑的老人道出了他晚年的梦想,不是什么英雄壮语,就是想自己能够到处走走到处看看,却让我心胸澎湃。

  如果说这位老人是个例外,我想,不久前见到的那一幕更能说明一些问题。那天我和朋友去丹尼斯买生活用品,起初我只把那人当成一个乞丐,当他像个猩猩一样用发达的双臂支撑着自己行走的时候我已经对他另眼相看了。后来我看他停在一个塑料瓶旁边,用皴裂的手捡起瓶子,他把瓶子装到自己脊背后的背带里,那一刻,我的脑海里忽然闪现出一个念头“他不是一个乞丐呵,他是中华民族光荣的一员!”,他并不需要谁去怜悯,更容不得别人嘲笑,他靠自己的残躯自食其力,没有用自己的不幸来博取同情,我们有什么资格去嘲笑他呢?!

  在丹尼斯买完东西后,我特意走到他的身边,那时我看到他脊背后面的背带里已经装的满满的,他正幸福的用一条脏兮兮的手巾擦拭着脸上的汗珠。对他来说,艰辛的劳动也许仅仅够自己吃顿饱饭,然而那却是有尊严的一顿。我又想起了那句话,生活到了这步田地也还是充满希望的呵!

  其实,这样的人,这样的事也不仅仅发生在我的身旁,只是我看见了,我感动了,我就把它记录了下来,有些时候,不是命运不公也不是生不逢时,也许是我们对生活的理解有了偏差。

  那以后每当我产生懈怠的时候,每当我感叹造化弄人的时候我的脑海里就会出现这两幅感人肺腑的画面,是的,生活到了这步田地也还是充满希望的!

  2016年高考语文作文必备励志故事(二)

  新任的最高人民检察院院长曹建明有着曲折的人生开放传奇。他在小学四年级时遇上““””,中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一家小饮食店当学徒,每天凌晨三点多就起来上班,从出煤渣、生炉子到和面、拌馅,所有的活都要干。因为过度劳累,一年不到他的胃连续两次大出血。后来,这段未成年时的痛苦经历沉淀为他内心永恒的“强烈的危机感”,时刻都鞭策着他要努力进取。曹建明应邀在我主编的《缤纷海归》撰文时说:“正是在这里,我经受了永远难以忘怀的磨砺,学到了在其他地方难以学到的东西。”考上大学之后,“无论春夏秋冬,每天凌晨四点半,我准时起床,跑步后即投入紧张的学习。数年如一日,这么早起床读书,很多同学觉得无法做到,觉得不可思议。对我而言,相比在饮食店每天三点多起床干活,那真是一种幸福了……七年寒窗,我连续六年获得‘上海市三好学生’的荣誉称号。”

  1988年10月,曹建明作为访问学者去比利时根特大学进修,过去的危机感依然压在心头。除了跟教授讨论外,曹建明几乎所有的时间都泡在图书馆里,导师因此感叹说:“你是我接触的所有中国人中最勤奋的一个”。正因为他的刻苦认真,教授们参加学术活动都喜欢带他去。于是他得以去荷兰、卢森堡、德国、法国、前南斯拉夫、瑞士等许多国家,参加国际会议和访问大学研究所,结识著名的学者和专家,这为他今后的法学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内心的危机感,通常能够使人爆发惊人的胆量,是勇气的重要来源之一。

  危机感迫使我们做出改变,进行冒险。要么在沉默中死亡,要么在沉默中爆发,这也是危机在心理上给人的暗示。尤其事关生存的危机感,永远能激发人最大的潜力,使人的勇气激增到无所畏惧的地步。因此,人们把“置之死地而后生”当作兵法的精髓之一。

  在现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无论从事何种职业,人们都会感到危机感。许多人因为压力而焦虑难安,许多人因为压力而日夜奔波,许多人甚至在压力下崩溃。可是,当我们假设一下没有危机感的情形,却又会发现,当我们失去危机感,就会失去事业和生活的重量感,进而满足现状,不思进取,不敢开拓和冒险。正如孟子所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当然,我们还需要注意的是:危机感是一种心理状态,其存在不一定是事实的逆境和困境。聪明的个人,聪明的企业家,聪明的政府,都善于在逆境下勇敢面对危机感,又善于在顺境中保持忧患意识,使自己能够坚持不懈地努力。所谓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有备无患,就是这个道理。

  微软的比尔·盖茨总是感到危机感的紧迫存在:“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

  海尔的张瑞敏总是感觉:“每天的心情都是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联想的柳传志总是认为:“你一打盹,对手的机会就来了。”

  百度的李彦宏经常强调:“别看我们现在是第一,如果你30天停止工作,这个公司就完了。”

  创建过亚信公司、中国宽带产业基金,担任过网通总裁的田溯宁也认为:“企业成长的过程,就像是学滑雪一样,稍不小心就会摔进万丈深渊,只有忧虑者才能幸存。”

  这些身经百战的创业家们都深知缺少危机感的后果。我们每个人的内心也都需要适度的危机感,使自己保持进取的斗志,保持人生开放的胆量。黑夜和白天总是密不可分,没有黑夜就没有白天。危险和机会也总是并行,机会的背面就是风险。因此,正如哈佛商学院教授理查德·帕斯卡尔所说的那句名言:“21世纪,没有危机感是最大的危机。”

  在职业规划的道路上,同样如此,没有危机便是最大的危机。而应对危机的最好办法,就是未雨绸缪,早做准备,积极行动,提前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危机防火墙,这样才能在职场上永立潮头。

  2016年高考语文作文必备励志故事(三)

  1923年春天的一个午后,一位中年男子神情疲惫地走在柏林的一条大街上,他患有严重的肺痨,生命对他来说已经所剩不多。

  一个小女孩坐在地上,哭泣声引起了他的注意。小女孩丢失了心爱的洋娃娃,那个洋娃娃是她用积攒了一年的零花钱买的。

  男子摸了摸口袋,他居然连一分钱也没有带,只好哄她说洋娃娃没有丢,可能是到别的地方玩去了。小女孩不听,仍旧哭。

  男子皱着眉。突然眼睛一亮,说:“洋娃娃要是过几天还没回来,她就会给你写信的。”

  “给我写信?”小女孩止住了哭,好奇地看着他。“是的。”男子笑着点头。小女孩露出了笑脸。

  几天后,小女孩果然收到了一封信。信里,洋娃娃详细地向她描述了自己在哪里玩,沿途都有什么美丽的风景。她读着,觉得真是神奇极了。

  以后,每隔一周,小女孩都会收到一封信,这些信在她的眼前展开了一个神奇的梦幻般的世界。

  可是,两个月后,“洋娃娃”再也没有来信,好像突然消失了。小女孩收不到洋娃娃的

  信,整天哭哭啼啼,饭也吃不进去。

  一天,一个中年女子来到小女孩家,拿出一封信。信仍是“洋娃娃”写的——熟悉的

  笔迹,调皮的口吻。小女孩捧着信,感到惊奇万分。

  女子是男子的遗孀,她在整理丈夫的遗物时发现了这封未及寄出的书信,所以就按照信封上的地址找了来。

  小女孩的妈妈抱过小女孩说:“孩子,你知道给你写信的人是谁吗?他就是大名鼎鼎的作家卡夫卡啊!”小女孩可不管这些,她知道自己受了欺骗,洋娃娃再也回不来了时,又伤心地哭了。

  几年后,小女孩长大了,从课本里,第一次看见卡夫卡这个名字。带着好奇,带着一点点激动和困惑,她开始慢慢走进他的文字世界。那里是如此的广博和深奥,她读不懂,可她已经朦胧地感知到那是一个让她钦敬的人了。

  20岁时,女孩已经读完了卡夫卡的所有著作,再后来,她开始研究他,揣摩他,写了很多关于卡夫卡作品的论述。她在报纸上开设专栏、出版专著,她演讲、游说,为卡夫卡作品的推介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40岁时,已为大学副教授的她接受了一家报社采访,当被问及为什么对卡夫卡的作品情有独钟时,她谈起了30多年前那个午后,谈起了那个洋娃娃的故事。

  她说:“伟大的心灵产生伟大的作品,当我能慢慢品味出那个善意的‘欺骗’背后蕴藏的大爱和无私时,我就知道,我的生命从此再也无法和一个人的名字分开了。那与其说是一些书信,不如说是一个濒临死亡的人给予一个孩子的最好礼物,给予这个世界的最后阳光和温暖。”

504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