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励志 > 励志大全 > 励志书籍 >

秋季适合提升自己的书籍推荐

时间: 曾扬1167 分享

  《宋徽宗》

  [美] 伊沛霞 著

  韩华 译

  历史︱传记

  著名历史学家、美国历史学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伊沛霞教授心血之作,积数十年之功,集合西方学界在此专题上之大成,为宋徽宗立传。成为英文世界为这位皇帝撰写的首部完整传记,力图矫正大众对徽宗“腐化、昏庸”的偏见。伊沛霞重塑了宋徽宗的形象,将其放回历史语境中,还原一个繁荣国度的君主不断追求卓越荣耀的雄心——尽管这份雄心以悲剧收场。

  本书以现代史家之眼,还原宋徽宗的真实生命历程——抛开中国传统史学符号化的道德指责,伊沛霞教授以“了解之同情”的现代学术立场与现代政治观点,从宋徽宗自己的视角出发,再现了北宋末期的历史与时代风貌。

  《无中生有》

  刘天昭 著

  文学 | 小说

  “她不过是想要知道人要如何生活才是正当的”,70万字自传体小说,从姥姥家的炕席缝说起,写出这整个世界。狂妄、结实,精细、深邃,繁复、广阔,势大力沉、超越期待。

  这是一个人“寻找自我”的故事,讲述一个人在青春末期试图将人生与世界彻底想明白、并且以为非如此不能开始生活的努力。主人公持续地观察自己与外部世界的互动,剖析内心缠绕的情感、欲念和思想,绝望地想象一个坚实纯粹的自我。在书中,作者放纵过度醒觉的意识和永不止息的怀疑,复活那些精神上的具体,让语言不断重复、循环,像海浪推沙,撞击边界。

  小说的主线讲述的是一个本世纪初留学归来的女青年,带着想要把自己和世界彻底想明白的心情回到家乡,家中发生的大事小情都被她当成“真实世界”的信息来处理,继而进入自己持续的内心疑问。一方面,作者将那些精神上思想上的具体复原到生发的现场,将那些抽象的命题重新植入到经验易感的生活场景。另一方面,作者以充沛的意识灯光将大片幽暗的无意识的生活流照亮,呈现出其中生动的细节,潜流的情感,若无其事又令人动容的虚幻与真实。

  小说的另外一条故事线,是主人公第一人称自述,既有对家族史的追溯,也有对成长历程的整理。一方面自述故事独立成篇,以后知后觉的全景式叙述,描绘了人物命运在时代变迁中的沉浮和社会生活中的人性百态。另一方面,这些在绵长的时间线上从容展开的人物与故事,与主线空间中不时浮现的生活片段彼此回应。如果说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为表面化的生活现场提供了精神维度,那么这部分追忆则补充了它的历史维度,令“只有一个的世界”完整饱满地呈现出来。

  《八月炮火》

  [美]巴巴拉·塔奇曼 著

  张岱云 等 译

  世界历史︱一战经典

  普利策奖获奖经典作品,作者巴巴拉·塔奇曼透过生动的历史场景还原、丰富的细节勾勒以及坚实的史料支撑,精彩地展现了1914年8月期间危机的形成、爆发以及大战初期的战役,叩问了是什么让帝王、政客和将领踏进一场无人希望发生,且绝大多数人都认为不可能会发生的世界大战。本书面世后不久即发生了几乎引发核战争的“古巴导弹危机”,时任美国总统肯尼迪正是从本书中汲取了历史教训,使美苏和平化解了危机。这些历史教训对当今世界仍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

  巴巴拉·塔奇曼以高超的叙事手法,带读者走入时人时事,忘记已知结局,使故事悬念感十足。她对人物的刻画尤其传神,且能冷静地跳过道德判断,避免苛责,用极为人性的笔法描述了一个个充满缺陷的人如何将世界引向希腊悲剧般的结局。

  《资本之都:21世纪德里的美好与野蛮》

  (英)拉纳·达斯古普塔 著

  林盼秋 译

  历史︱纪实

  当德里搭着金钱和野心的高速列车飞奔向世界时,许多人一夜致富,更多人在自己的家园成为难民。贪婪、暴力、焦虑、边缘化成为理解德里的关键词,这是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缩影与许多城市未来的共同面貌。

  《资本之都》讲述的主体是印度与德里,更是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缩影与许多城市未来的共同面貌。拥有炫目财富和复杂文化的地区受殖民政权接管,遭受文化摧毁、财富掠夺,并经历了种族灭绝的灾难,后殖民政府则深陷经济重建与权力斗争,最终让路给了充满活力的自由市场。过去的历史创伤如同幽灵般飘荡在贪婪、野心、欲望、剥削之间,陷入经济深渊的穷人生活再无保障,中产阶级也感到焦虑疲惫,金钱成为德里人生活的目标,也成为宰制生活的枷锁。

  本书的核心主题是正崛起于印度城市中的富人,他们搭乘全球化的列车,在被资本主义彻底改造的德里获取财富、地位与权力。这群新兴中产阶级通过无限商机建立起庞大的商业帝国,为城市注入活力和西方的生活方式,也为崛起的印度带来生机和希望。同时他们对土地和资源的争夺、对金钱的渴望,严重剥削了农民和穷人,改变了政治、住房、医疗、教育等各面向的运作规则,令德里被笼罩在资本主义的阴影中。

  作者拉纳·达斯古普塔透过一系列采访和个人的探索观察,描绘一个百万富翁与贫民窟并存,机遇和腐败共生的所在,呈现出一幅与资本主义相遇的德里城市肖像。

  《回访历史:新东欧之旅》

  [美]伊娃·霍夫曼 著

  胡洲贤 译

  历史︱政治

  《回访历史》站在时代的拐点,呈现转型的多个层面,不只有突然松绑的自由,也有前路未知的无措。带着尚未清算的历史迎接新生,展现了剧变下东欧的复杂性。

  1989年前后,东欧各国的政治经济制度发生根本性改变。人们曾经深恶痛绝,同时自己的生活又深植于其中的世界观解体,长期承袭的生活方式被迫重置。《回访历史》是伊娃·霍夫曼在东欧游历的记录。她在1989年返回故乡,见证波兰、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以及正在分裂为两个国家的捷克斯洛伐克,如何“创造他们的历史”。借由与当地各阶层民众的谈话,以及对所见所感的忠实记录,本书呈现了当时东欧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日常生活等各个方面的转变。

  在霍夫曼游历的国家里,改变几乎是大家共同的渴望,而除了罗马尼亚外,改变都是在全面非暴力且几乎没有遭遇统治力量丝毫反抗的情况下完成的。随着历史改变的推演,这是最佳状况的剧本,是披着柔软光滑外衣的革命。然而发生在那里的更深层的转化,其实是更戏剧化,也经常是没有方向的。人们一方面欣喜地拥抱自由,同时也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心怀忐忑,对价值多样化的转向谨慎怀疑。本书追本溯源又谨慎地探究这一切改变,将历史背景融入个人的文化观察,让读者由此窥探东欧各国独一无二的文化内涵与历史底蕴。

  《神经的逻辑:谜样的人类行为和解谜的人脑机制》

  [美]埃利泽·斯滕伯格 著

  高天羽 译

  科普︱脑科学

  从8个令人惊奇的问题开始,带你理解迷一样的人类行为,以全新的眼光看待我们自身。跟着作者不断解谜,如侦探小说般神经的逻辑,彻底明白我们日常的心理与行为的机制。

  从最怪异的梦和幻觉,到精神分裂症与多重人格,脑是各式各样怪念怪行的肇事者。从外部看,这些现象常显得“疯狂”,但其实它们都有逻辑可循,这套逻辑使我们能创造经验、保全自我。

  无论是哈欠会传染、虚假记忆、不饿却进食、色情片盛行、感同身受等常见的行为、心理状况和情感,还是清醒梦、濒死体验、盲人看到的景色、梦游杀人等惊奇案例,《神经的逻辑》都为我们娓娓道来。斯滕伯格博士深入脑和神经系统的内部,揭示并解读脑与神经中理性的有意识系统和幽深的无意识系统,解释两套系统怎样造就了我们或平常或怪异的行为。弄清楚脑与神经系统的运作模式和逻辑,不仅可以改变我们对心理疾病和超自然体验的看法,也会让我们更加了解自身的隐秘之处,做出更正确的决策。

  《恶的科学:论共情与残酷行为的起源》

  [英] 西蒙·巴伦-科恩 著

  高天羽 译

  心理学 | 神经科学 | 哲学

  为什么有人会持刀闯进幼儿园砍杀儿童?

  为什么有人会为盗取一枚戒指切下别人的手指?

  为什么纳粹科学家会在俘虏身上做活体实验?

  为什么有人会忽视其他同类的人性?

  在哲学、宗教的思路里,人类的残酷行为通常被解释为犯下罪行者的“恶”,但这不是一个令人满意的回答。“恶”的概念只是虚晃一枪、将问题暂时搁置,其实并没有给出答案。

  本书是一位心理学家、神经科学家对“恶”进行的系统思考,他借助科学家擅长的调查、实验和分析,以“共情腐蚀”取代了“恶”:某个人作恶时,他的共情遭到了腐蚀,共情水平较常人要低很多。但在正常情况下,大多数人的共情水平不会导致极端恶行发生,虽然人们常常会不顾他人的内心感受。

  这一替换看似简单,却能帮助我们摆脱价值偏见,给出预防恶行发生的思路。它同时提出了更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共情腐蚀”是如何发生的?社会环境会对人的共情水平造成多大的影响?为何同样遭遇“共情腐蚀”的自闭症患者一般不会作恶?本书也许会改变你思考“恶”的方式,甚至会改变你对待“恶”的态度。

  《单读18:都市一无所有》

  文学︱社会

  这一辑《单读》,我们经过伦敦,进入英国,带来了五位尚未被中文翻译过的当代作家。他们的作品像田野里光线的散射,有的向城市的中心逼近,有的在不知名的欧洲边缘徘徊,有的飞向岛屿,有的回到了自己的出生地亚洲。

  今天的语言与文字,在前仆后继地开掘现代生活的道路上,也走到了某种瓶颈。我们动不动就只能谈论爱情、个人的孤独、不知所踪的意义,最终都陷入一种重复的内核,形式上细枝末节的变奏。我们借由英国同时代人的创作,重新设问,到底城市的中心有什么,而除了城市之外,更远、更大的空间如何可能。我们所说的“都市一无所有”,显然不是指它物质上的空虚,甚至也不是精神上的空洞,而是所谓的“城市意识”不再那么现成,不再能被詹姆斯那种后见之明所武断地概括,原本我们想当然地以为这些都是近在咫尺的事,恰恰是越近的事物越难描述……

  《哲学是做出来的:初学者哲学技术指南》

  [美]杰伊·F. 罗森伯格 著

  张家艺 译

  哲学︱入门

  本书是作者为哲学初学者授课的讲稿,后不断更新,此第三版是作者生前最终修订版。本书受世界多所大学哲学系好评,被列为教材。

  不同于一般的哲学导论,本书纯讲哲学“技术”:哲学论证的方法有哪些;什么样的哲学思考和论证才是有效的;面对一个问题时,应该如何分解问题、构建论证,如何批判地阅读前人在这一问题上的写作和论证,如何提出自己的原创性观点、形成哲学写作,等等。

  在讲解各种论证形式和方法时,作者给出了许多具体的例子,如“哪艘才是忒修斯之船”“不能戒烟是能力问题还是决心问题”等,并对这些例子进行细致且一以贯之的剖析,很适合希望了解哲学“内功”的读者和哲学专业的学生。本书让读者意识到:知道哲学史上著名哲学家的名字和观点是远远不够的,要在正确的方法下接受思维和写作的训练,参与到哲学工作中,才是做哲学。

  《从早“茫”到晚:都市上班族的每日渡劫和永恒轮回》

  [加] 西沃恩·加拉格尔著

  冯诺 译

  绘本 | 幽默

  一本绘本,更是一款纸上RPG游戏,不同的选择会引向不同的剧情和人设,带来完全不同的结果 —— 想要在书店里站着翻完?没可能的。买回家反复阅读,或者把选择权交给一起翻开这本书的人,才是享受这款游戏的正确方式。

  《从早“茫”到晚》是为都市青年所作的绘本,书中的主角可能和你一样,在工作日挣扎起床,和地铁里的人群“亲密接触”,与同事分享零食和不良嗜好,无奈面对打印机卡纸,下班后也许还得艰难social。要是社恐人格发作,就选另一条线路,拒掉下班后一切邀约,直接回家变身肥宅。周末你会变成另一种生物,贴在床上无法动弹……

  身处都市中,全球各地的青年日常精神状态相似程度之高,绝对可以让你大吃一惊,这个可爱又敏感的绘本会向你证明这一点。

403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