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励志>励志文章>

励志文章写给自己的散文

时间: 鸿宇671 分享

  我们生活中经常会产生负能量,所以偶尔看一下励志又优美的文章是很不错的。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励志优美散文致自己吧,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励志文章写给自己的散文篇一:当日子开始循环

  文李尚龙

  前些日子我去医院看病,医院里人山人海,病人焦虑,医生烦躁。

  挂号排队花了一上午,终于到我了。

  前面一个大爷不停地问着医生,我下次来什么时候,这个药靠谱吗,费用在哪里缴。医生不耐烦的回答着,因为每天都有无数的人,过来问同样的问题。

  她先是无奈的回答着,后来嗓门提了八度,像是在吵架一样。

  到我后,吓得我连大气都不敢喘,她看完,我急忙就跑了下去缴费。

  缴费口已经排了很长的队,排到我时,我多嘴问了一句,多少钱。

  那人不说话。

  我又问了一句,多少钱。

  那人脸色无光,似乎在回答一个有关生死的问题,他瞪着我,极其不耐烦的想说点什么,又戛然而止。

  我有些不高兴,大喊一句:大哥,到底多少钱。

  终于他爆发了,他说:单子上有你自己不会看吗?

  我赶紧看单子,交了钱,走前,嘀咕了一句,怎么这么不耐烦。

  结果,一不小心,他听到了。他大喊一句:我不该不耐烦吗?

  我走在路上,满脑子都是他的那句:我不该不耐烦吗?

  实在弄不懂,他为什么说自己不该不耐烦,这明明是你的工作,既然你选择的工作就是机械的做一样的事情,这份工作给你带来的是体制内的稳定和安稳的待遇,你就应该承受一些无聊的枯燥啊。

  可走着走着,忽然我懂了,的确,他应该不耐烦。

  毕竟,他这么年轻,却过上了每天重复的生活,日子像上了发条,除了循环就是循环,日日夜夜,每天都是这样。这样的生活,能耐烦吗?

  我想起前些时间放假,我和朋友去高中看老师。

  我们走到操场,第一个认出的,是我们高中的体育老师。他拿着球,低着头,同学们在操场上驰骋,他却无聊无奈的在边上玩着仅剩的几个球。

  朋友说,这个景象似曾相识。

  忽然想到,我们高中的时候,他也是这样,体育课从来不会组织我们干些什么,只是把球发给大家,让大家自由活动。

  这么多年过去了,学生一批批的更换,但是这些老师的日子,却在一天天不停的重复着。

  可是,如果一个老师的幸福感都不强,每天重复着做着一样的事情,自己生活都过的平淡无奇,怎么可能教好学生。

  走到教学楼,我忽然看到一个老师在体罚学生。

  我想起上高中时,隔壁班都一个老师,曾经一巴掌把一个学生打翻,然后骂了很久。

  孩子家长来后,老师不停的说,自己是为了教育,才下此狠手。

  后来我自己当老师,坚定的认为,一个老师如果真是为了教育,绝对不会上课打学生。如果一个老师爆发了怒火,百分之一百的跟他自己生活有关。

  我甚至可以大胆假设,那个老师每天不变的生活状态,是最终导致他自己崩溃发怒的结果,最后施加到了学生身上。

  遇到过很多老师,他们在学校里的生活一层不变,甚至很多老师的课件,多年都不更改。

  他们追求着稳定,却忘了当日子开始循环,人自然也就不再进步,当一个老师都不进步,工作自然也就每天平行运转,学生当然就不会收益了。

  谁错了?

  答案很简单,你为什么要让自己的日子那样规则循环。

  那天看了一个数据。

  多数中小型企业的平均寿命,是2.7年。世界五百强的平均寿命是40年。

  而我们的职业生涯,大概也是40年左右。

  也就是说,如果你刚毕业就创业,刚好把这个公司创业成世界五百强,到了你退休那年,差不多它刚好倒闭。

  所以,人这辈子,一定会换好多不同的职业和单位,世界是变的,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动本身。只有每天进步的人,才能过上稳定的生活。

  曾经听一个职业规划师说:在这样一个每天都在不停变动的世界,如果你还不思进取的在自己的岗位循环着,那不是平淡,必然是平庸。

  这话说的可能有点重,但是却又不失道理。

  直到今天,银行柜台的很多重复性工作已经被支付宝的大范围代替,地铁售票员的岗位也在逐渐减少,随着机器的改善,很多重复性人工工作都逐渐被机器代替。

  互联网的出现,让这个世界充满着变化,世界的变动,超乎每个人的想象。

  我见过很多人,都在不停的进步,他们每天都在学习,就是为了更好的在世界上生存。

  也有很多人,他们跨界跨的很成功,因为,他们必须让自己无可替代。

  那些重复的循环的工作,机器总有一天会全部把他们取代。

  你是否想过,机器能做的事情,人,完全不用那么痛苦的去做了。

  你可以不耐烦的重复着、甚至抱怨着,可那看似很忙的生活,或许只是因为你懒于思考去改变而已。

  会不会有一天,当你能做的,机器会比你做的更好,并且不抱怨还不要钱的时候,你是否想过,自己还拥有什么无法被替代的技能立足于这个世界上。

  那天我遇到了一个朋友,是个月嫂,她自豪的跟我说,曾经大家特别不看好这种工作,现在自己一个月工资是八千。

  她继续说,我这个工作,未来不会被机器替代,因为我每天都在进步,都在实践、看书、学习。

  她笑的很甜,这些年她赚了一些钱,马上准备出国进修计算机。

  我问她为什么。

  她说,未来发生什么,谁知道呢。

  她告诉我,永远不要让自己的生活,有规律无意义的循环。

  励志文章写给自己的散文篇二:把自己的生活过成理想

  作者:meiya

  一、听说你过得不好,我也就开心了

  我曾经在文章中说到,安慰他人的方法之一便是"共鸣比较法“,通常以"朋友,你不是独自一人"开头,然后声泪俱下地将自己悲惨的故事说给需要安慰的人听,一定要说比他更惨的事。比如他说他失恋,我就会说我从来没恋可失;他说他遭窃,我就会说窃贼来我家,在冰箱上贴张"你真是个穷逼"的留言条走了……

  这种方法似乎颇具安慰的功效,许多人都在用,比如朋友跟你倾诉他对目前工作的不满,觉得收入太低,你极可能对他说,“你的工作收入虽然不高,但是稳定,又比较轻松,你知道现在有多少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吗?”朋友跟你抱怨他在大城市里买不起房,只能租房,你极可能对他说,“买不起房的又不是你一个人,有多少人在这个城市里还住着群租房呢,你现在一个人租住一个单房,该知足了。”

  居委会里的一些社工们也在用这种“安慰法”。“你虽然出车祸伤了脚,现在走路样子难看,但是你看看别人的状况比你更惨更糟,像张家的儿子,李家的女儿,都在车祸中断了腿,人家不是都还活得好好的吗?相比那些在车祸中丧命的,你真的算得上幸运啦!”

  认真探究这些言论,你会发现其核心是:原来比我惨的人还大有人在的优越+幸运心理。但他们为什么之前不会有这种优越和幸运的心理呢?为什么他们之前会对自己的现状感到不满?觉得自己不幸福呢?

  原因还在于比较。比如一个人在上海月入五千,他对自己收入不满意,大多数情况是他在比较,与身边的月入八千或一万的朋友、同学、亲戚进行比较,或者跟网上公布的“上海白领平均月薪”进行比较,然后他就对自己的现状不满意了。

  那些安慰人的话并未脱离“比较”的本质,只是换了一个比较的对象,让你从原本的“比上”,变成了“比下”。不过我们大多数人往往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于是“比上”就产生了不满和不幸,“比下”就产生了优越和幸福。“比较安慰法”只是让人跟比自己“更差”的人进行了比较,于是感觉“我更好”“我拥有更多”“我更幸福”的感觉,于是获得了心理上的满足。

  但我不禁怀疑,这样的安慰真的能帮到一个人吗?这种安慰的效果是不是如肥皂泡泡,转瞬就破灭呢?如果每一个人都要通过与自己“更差”的人进行比较才能感觉到自己是满足的,幸福的,那是否意味着每一个人都存在一个阴暗的逻辑:我的快乐是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的。或者,像现在网络上非常流行的那些话:“把你的不开心说出来,让大家开心开心。”“听说你过得不好,我也就开心了。”“你若安好,我便晴天霹雳。”这些话语背后展现了比较带来的人际间的攻击性和暴力。

  我们也可以由此看到这个社会的风气和价值观,即比较的价值观。我们的生活充斥着比较,学生之间比分数的高低,大人们则比谁的房子更大,谁挣钱更多,谁开的车子更好,甚至谁嫁得好娶得好也要比较,身材、样貌、消费账单样样都要拿出来比较。

  在这样的比较中,我们能获得快乐和幸福吗?答案一定是否定的。比较只会带来无穷的压力和困扰,甚至有人因为比较患上了严重的心理疾病。有个网友写信给我,说她因为以前常和单位里的同事比较,比谁更有钱,发展得更好,然后患上了强迫思维,自己无法停止比较,心里总觉得同事在嘲笑自己不如他,难以控制,然后焦虑抑郁,内心痛苦,甚至想过要自杀,以此摆脱强迫症的折磨。

  二、我们习惯于理想化他人的生活

  有一位女友告诉我,她决定再也不刷微信朋友圈了,因为每次看完朋友圈就心情抑郁,对自己和自己的生活更加不满。因为看到的不是朋友A晒出的美美结婚照,就是同学B发出的欧洲七日游的旅行照,亦或者是同事C在看车展,准备买车的宣言,还有那些买房了,恋爱了,涨工资了,有人送鲜花,参加比赛获奖等信息。对比之下,她觉得工作忙碌,单身多年又没有特别丰富生活的自己活得很失败,很悲惨,对别人的生活更加羡慕嫉妒恨。

  这几天一个Facebook上很火的短片《我的鞋子》在微信公众号上疯狂转发。视频里,一个男孩穿着一条破烂的裤子以及一双开着大口,露出全部脚趾的鞋子坐在公园的长椅上,他想象别人会如何嘲笑他,心情很苦闷。然后他看到另一个也坐在椅子上的男孩,衣着干净整洁,还有一双崭新好看的球鞋。

  这下他更郁闷痛苦了,从那个男孩身边走开,坐在树下,将破烂的鞋子脱下来套在手上开始和自己对话:

  为什么我的鞋子是这样的?

  我不知道。这不公平。

  是的,我知道。但我们什么都改变不了。

  我不想像现在这样。

  我也是。

  我希望我能像他一样!

  然后这个男孩闭上眼睛开始用力祈祷:我想变成他!我想变成他!等他睁开眼睛,他坐在长椅上,衣着干净,穿上了崭新好看的球鞋,这时一个大人推来轮椅,说抱歉让他等久了,不远处的树下,另外一个男孩开心地欢呼和奔跑。

  显然,这个短片也是在用那个比较的原理,告诫人们不要羡慕别人的生活,你虽然穿着破烂的鞋子,但你好歹还能自由奔跑,跟那些双腿残疾的人比起来你幸福多了。但从这个短片里还可以看到理想化他人是如何让我们自己不快乐的。

  短片中的男孩和前面提到的女网友一样都在羡慕别人的生活,因为他们没有看到那些被自己羡慕的人其实也有自己的痛苦和悲伤。我们看待别人的生活总是片面的,我们总在无意识地美化和理想化他人的生活。他人的生活在我们眼中是过滤掉痛苦和缺憾的,呈现出完美幸福的一面。我们总在不自觉地将他人的生活用美图秀秀修过之后与自己的生活进行对比,然后觉得自己活得更惨。

  我们将生活分裂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别人的美好和幸福,另一部分是自己的痛苦和不幸。就像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说的那句话:“世界现在为了我而分为两半:一个是她,那里充满了欢乐、希望、光明;另一半就是没有她的世界,那里充斥着沮丧与黑暗。”

  一直以来我都收到一些读者和网友的来信,他们表达对我文章的喜爱之情,也表达对我自由职业生活的羡慕,羡慕我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过自己理想的生活。前几天收到一份类似的邮件,这位网友问:“怎么才能做到您这样呢?”他还说:“我向往的生活就是向您一样:写作、阅读、跑步、旅行和美食。”我把这封信念给家人听,他们说:“哦,这位读者把你理想化了。你的生活中除了写作、阅读、跑步、旅行和美食这些美好的东西,还有其他不美好的东西他没有看到。”

  我只好老实地告诉他:“写作与跑步并不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我今天早上跑了三公里,当时又累又热。每天伏案写作我也倍感孤独。因为工作很忙,我有两年没有进行长途旅行了,每次只能进行短途旅行。我想你把我的生活理想化了,每个人的生活都有快乐,但一定也有痛苦。”

  理想化他人会有一些好处,即获得一种精神鼓舞,美国心理学家朱瑟琳在《我和你》一书说:“我们可能会指望别人来扩展我们的意识,我们也可能希望用某种方式拥有另一个人的完美,或者我们能够有意识地认同并试图变成像我们敬仰的某个人”“一旦我们把他人理想化,我们自己也就通过与他们或者他们的某些象征之间的联系而获得鼓舞。”但理想化有一个更大危险,它让我们对自己更加不满,让我们看不到真实的他人与世界,而活在一种自制的幻觉中。

  三、当你羡慕别人的同时,别人也在羡慕着你

  我们渴望拥有那些我们自身以外但又比我们自己现状更好的生活。这个“更好的生活”往往就是我们想象的别人的生活。人人似乎都生活在别处,我们觉得别人的生活,别处的生活,就会比自己此时此地的生活更好。飘在北上广的人们总是觉得大城市压力大,生活孤独,回到家乡生活会更幸福,空气质量好,生活压力小,亲朋好友可以彼此支持,而留在家乡,呆在小城市的人们总是抱怨家乡的落后,受困于环境的单一和乏味,渴望出去闯荡,憧憬着外面自由又美好的世界。

  很多人认识不到,从来就没有所谓的完美生活,他人展现的生活或者我们自己展现给别人的生活,很多时候也是经过美图秀秀修饰过的,相比将自己的痛苦展现给他人,我们更愿意晒自己的幸福,所以朋友圈里晒幸福的居多。不信你看看自己发的朋友圈是“好消息”多,还是“坏消息”多?

  于是,当你羡慕别人的同时,别人也在羡慕着你。就像短片中的那两个男孩,一个羡慕对方有漂亮的新鞋子,一个羡慕对方可以自由奔跑。然后大家活在一个相互比较,相互羡慕,相互理想化但又都对自己的生活不满意的状态里。

  一个做高校学生心理咨询的朋友告诉我一个有趣的事情。一个班级里的两个学生A和B在不同的时段来与他做心理咨询。A羡慕B学习认真,成绩好,性格沉稳内敛,觉得自己贪玩不努力。B羡慕A活泼开朗,人际关系好,希望自己像A一样快乐,他为自己严肃和内向的性格而苦恼。但他们都不知道对方其实在羡慕着自己。

  我有一个来访者年纪轻轻,开着高档汽车在亲戚的公司上班,被单位的同事羡慕嫉妒恨,觉得她生活无忧无虑,又有背景,她为此很困扰,她说这些同事完全不知道她因为工作压力大而失眠,也不知道她从来没有谈过恋爱,正被父母逼着去相亲。

  很多时候,别人的生活真的只是看上去很美,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般美好。那些秀恩爱的夫妻中有人正为没有性生活而烦恼;那些晒旅行照的朋友中有人正为找不到酒店而哭泣;那些发布买房消息的同事中有人正为房贷和家人争吵……我们习惯于理想化他人的生活,但是真相是每个人都是普通人,没有谁的生活过得特别容易,每个人都有这样那样的生活困境和不如意。

  想要获得真正的幸福,第一要务恐怕就是停止与他人比较。有比较会产生优越,但更多的是产生痛苦。一比较,你就容易失去了自己当下的快乐与幸福。比较会让你陷入追逐的游戏中,像一只渴望刺激,无法停止下来的小白鼠,永远带着不满足,想要更多。你的生活并不是要跟谁一决高下,要学会跳出比较的价值观,学会不诉诸外界而诉诸内心,走自己的路,过自己的生活,把目光放在自己的身上而不是紧盯着别人的生活。

  你也不必羡慕和理想化他人的生活。每一个的生活都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无论怎样的生活都是普通人的五味杂陈,七荤八素,没有谁的生活就是完美而无缺的,只是一种选择与另一种选择的不同,而每一种选择都要承担相应的代价。

  看看自己想要的理想生活是怎样的,再好好审视,这样的生活能否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然后低头努力,让自己每一天的付出都更靠近理想生活一点点。过好自己的生活,珍惜和感恩自己的生活是重要的,也是幸福生活的秘诀。

  与其理想化他人的生活,不如把自己的生活过成理想。与其羡慕别人有漂亮的鞋子,不如穿着自己的鞋子漂亮地奔跑。

  励志文章写给自己的散文篇三:为什么你还是会感到迷茫

  文/瑞卡斯Ricas

  过了某个时间节点后,身边的朋友们都各自步入了不同的生活轨迹。

  曾经那个拿着相机穿梭在城市街角,立志要做一名自由摄影师的M,如今却端坐在公务员办公室里埋头苦写乏味的报告;

  曾经那个整天呆在宿舍里看电影,立志要成为一名编剧的H,如今却乐此不疲地在朋友圈里晒着自己跟孩子的每个日常;

  曾经那个成天逃课去旅行,立志要成为一名周游世界的背包客的F,如今却在一家广告公司里做起了HR;

  曾经那个嚷着讨厌书本极力想要休学的B,如今却远在美国继续着他的学业;

  哦,还有曾经那个放荡不羁,时常聚众喝酒闹事的T,如今却在泰国做起了中文教师;

  而我,正在这诺大的北京城里,刚辞了职,对漫漫前路而感迷茫。

  我不知道此刻的你,是否在为毕业了却不知去向而倍觉困顿?还是正在为某段感情到底该不该继续而倍感困扰?或是和我一样正站在人生的分岔口不知如何抉择而感困厄呢?

  大学时,自己尚且还有充沛的精力,可以一天身兼三份工,靠自己解决学费和生活费之余还能积攒一些钱买一些喜爱的物件,那时觉得生活特别容易满足,精神上也觉得很富足,更觉得自己和那些成天泡在网吧或宿舍打网游的同龄人相比起来,绝对算得上是“努力”的那一类人;也以为自己那点所谓的社会实践经历就能为日后的工作而打下坚定的基石。

  所以,大学一毕业,我就迫不及待的打点好行李来到了远离家乡3000多公里的帝都做起了北漂的一份子,总以为只要怀揣着一份赤诚之心就能闯荡出一片属于自己的新天地。

  那会儿,我好像真没有像寻常大学毕业生那般迷茫。

  大抵是因为自己平日里特别爱看电影又爱写影评,所以就一个劲儿的把自己的简历朝各类大大小小的影视公司里投,因为命运的几分眷顾,我顺利拿到了行业内一家所谓自带光环的电影公司的offer。

  可好景不长,这份工作内容的走向并未按照预想中的那么发展。

  一来,它的琐碎,它的浮华,渐渐开始浇灭了我最初的热情;二来,这份时时都需要加班加点的工作也牺牲掉了我大部分的私人时间而让自己觉得难以喘息。作为一个平日既爱好摄影,又爱好写作,更自以为是的装逼文青而言,当时那样的处境足以让我倍觉焦虑,更让我开始质疑当初的抉择。

  所以任凭别人如何劝告,又如何说这份工作能为我日后带来什么的优势,我都听不进去,那时的我只有一个念头——即使让我再回到从前一天干三份工的日子,也总比在这煎熬着要好。由此,我义无反顾的递了辞呈,辞去了这份所谓让许多人生羡的工作。

  后来在不断摸索方向又不断遭遇迷茫的过程中,我辗转做过专职摄影师,也做过文字编辑等职业。虽然历经了各种不同的职场,但我依旧还是改不掉“说走就走”的臭毛病。我在一份岗位上总是呆得不够长久,对一份工作的喜爱更加谈不上长情。

  曾看到过这样一句话:“不管你学什么专业,找工作一定要找个你喜欢的,这样你每天早晨六点到晚上八点都是高兴的;再找个喜欢的人在一起,这样晚上八点到早晨六点就是开心的,这就是生活。”从前,我还会常常拿这句话来为自己的不踏实做借口,也试图拿这句话去掩盖自己内心中的不确定。

  但到了如今这个光有想法,却什么屁都没有干成功的阶段,我开始明白,现实生活里,理想终归是丰满的,现实却当真是骨感的。特别在自己既没有什么殷实的家境,又没有什么拔萃地优点的时候,很多路说到底都只能脚踏实地的走,绝不能单凭喜好去衡量自己要做什么,又不做什么。毕竟,当一个人的能力配不上野心的时候,谈何作为,谈何梦想,其实都是屁话。

  回想自己走过的这一路,虽然有奋力的去努力,去工作,但究其根本其实每一次的努力背后都没有特别明晰的方向。

  想过滚回家乡做一个普通的老师,过着悠闲的生活,教导莘莘学子;想过做个专职作家,把我所见所闻的每个故事都用文字记录下来;想过留在帝都创业,证明下自己也可以干一番事业;我想做的那么多,可是,沉下心仔细寻思,却不知道哪条路才是对的。

  这样没有方向的瞎想瞎努力,说到底,就是对生命的一种虚耗。

  我们始终要明白能寻觅到一份自己喜欢又适合自己的工作真是寥寥。我们都在极力的挖掘自我,可往往总是折腾了半天,却发现自己还是处在迷茫之中。

  一个人,可以给自己一年到两年的时间去理清自己的思路,去摸索自己的方向,但若时间久了,还维持在一如往常的状态里难以自拔的时候,确是应该好好的进行一番自我审视和鞭策了。

  我明白几乎所有人的人生都要经过从激情到困惑再到彷徨的阶段。初入职场,我们总是满怀壮志,激情满满,总以为自己可以干出一番大业,可到头来,却发现自己的力量是如此渺小,我们难免被乏味的工作本身磨灭掉热情,也难免被复杂的职场消耗了本性,由此有很多人选择了妥协,忘记了当初的雄心壮志,就此改为追求稳定的生活,平淡地度过自己的一生;也有许多和我一样迷茫的人,满心都想极力的赚足钱,然后去想去的地方,买想买的东西,为家人创造更好的生活,可是回过头想想,还在迷茫的时候最重要的绝对不是去赚钱,而是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这一路,不求一定要找到自己喜欢的,但至少要知道自己不喜欢什么,不要什么。

  年轻的时候我们大可以给自己一些时间去试错,在试错的过程中增长见识,拓宽眼界,寻找正确的方向,趁着年轻,找到自己,发现自己,别等到了我们不再年轻,也不再耗得起精力的时候才去谈“找方向”。

  更何况,我一直坚信每个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都一定会经历这样或那样的迷茫期,从工作到爱情,前程到婚姻,无一能幸免。我更一直坚信,迷茫这种东西从来都不会是暂时的,它也不是仅属于青春的,它是人的一生中难以分割的一部分,在每个无可预料的时刻猝不及防的出现在我们的生活里,试图阻碍我们前行的步伐。

  我们要学会的,不是与它较劲,也不是向它妥协,而是要学会与它握手言和,且从它的身上不断的看清自己,懂得自己究竟要的是什么。更要学会找到一个确切的方向,为之努力,不要盲目的消耗自己的时间与精力。

  总之,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有独立思想、远离抱怨、并且能够踏踏实实去行动的人,并在这一秒开始严肃认真的对待生活,摒弃那些浮躁,踏踏实实的过好当下。也要去寻获到一个明晰的方向,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或者不想要什么,才算对得起这一路来所付出的那些艰辛和努力。

  虽然我向来认为一味的“熬鸡汤”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可到了这种时刻与其怨天尤人,自怨自艾,唉声叹气,还不如就干了这碗鸡汤,整装上路,与路上遇到的那些名作迷茫的混蛋们拼一拼,这一次不为别的,就为自己。


猜你喜欢:

1.人生励志文章:希望还在,人生还来得及

2.关于人生的励志短文

3.关于励志文章

4.致未来的自己励志文章

5.励志感悟人生的散文

6.人生励志文章大全:让心中充满希望的阳光

1054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