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励志 > 励志文章 >

关于等待和路相关的励志文章

时间: 析娜1196 分享

  每个人都有一条特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一路冷暖自知,无人可替代。选择了就行动吧!不要总是等。 今天小编在这分享一些关于等待和路相关的励志文章给大家,欢迎大家阅读!

  一、大多数人都输给了这个字——等

  文/Mr.Snail

  我把我的青春等丢了,我以为青春可以持续好些年,没想到它其实是条抛物线,我还没来的急充分感受峰值的美好,便滑落到了三十岁的边缘。二十岁时,我觉得自己有无数的想法,一个个牛逼的不行,任意一个做出来都能惊天动地人人佩服。但越长大越不爱说了,因为我知道,只要说出来有多容易,做起来就有多艰难。前几天,家里一哥们给我打电话抱怨道:“受够了老板臭脾气,不想干了。这么多年也摸清了公司的“套路”,想自己干个小店。”

  我说:“如果你想清楚了那就行动吧。”

  他又说:“可是我都三十一岁了,家里还有两个孩子!万一遇上什么事,我可没法像年轻人那样能折腾呀!等两个孩子再稍大点再说吧,我再想想。”

  人们在遇到需付出代价的目标时,为什么往往最先拿起的武器是借口而不是勇气。

  其实,我是相信大多数人年轻时是想折腾出点事情的,但最终多数还是选择了安逸。

  太多人习惯了等待。阴凉的树荫下休息了太久,以至于忘了为什么出发。

  01

  以前经常会有这样的想法,等我把某项技能练的够牛逼了再杀出江湖。 却发现这种想法其实是个包裹着糖壳的骗局,我被这个善意的抚慰蒙蔽了。当我在等、等、等中,那个期望状态并未到来,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失去前进的动力。近来公司在开发一个新产品,领导的解决问题的思维让我感触良多。公司战略需要做一个APP,用于为用户提供线上学习预防疾病知识的服务。App需要把各大医院的名医的讲座的音频内容放到App内供用户学习。可是在此之前团队从没做过,一没经验,二不专业,更别提光音频就几十条,还要把它一一裁切为不等的小片段,开发人员犯了愁。

  可总监想了想说没关系,我们可以让全公司全员协助。于是总监邀CEO旁听召开了一个小会议。总监在表明会议的目的后,把全部的音频列表呈现在PPT上,说公司员工可以自由结组,2-3人可结一组,按照PPT上的音频裁切步骤,负责一个课程音频的裁切。完成的员工都有奖励,奖励是裁切完成的音频课程在未来的三个月内所有收入归小组所有,收入可以平分。就这样,几十条音频瞬间被分完。有行动力的人永远不是的等待机会行动,而是想明白后就立刻行动,即便会遇到困难,即便结果可能会不完美,但那又怎样,总比在原地站着要好。若一味地站在原地脑补前行路上的细节,想的太多,也许真的就迈不开步了,因为你想到的多是面对这件事遇到的困难,更何况我们永远无法预测未来会发生什么。

  02

  二十岁时总觉得四十岁很遥远,可一转眼就活到了两者中间。跌跌撞撞中也算是弄清楚一点,为什么有些人的人生到了二十几岁时就“戛然而止”,很多人年轻时想减肥,想读书,想旅行,想做的事情最终未能实现抑或失去坚持,日积月累就有了爆发点,让你在一个瞬间觉得“原来我什么都不行”。自此失去对中年的美好动力——看看我们身边颓唐的中年人,有些人堪称失望的总和,哪有成为二十岁期待成为那样子?!不过是因为站在屋檐下等了太久,岁月的风霜,模糊了未来的样子。

  在台湾有个22k的说法。22K是指刚踏入社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可以拿到的薪水。台湾年轻人觉得这个工资很少。然而重点并不在此,22K还有另外一个更深层含义——“你的人生,还剩几天?”。按照人的平均生存年龄计算,女性为82岁,男性76岁。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约为22岁,那在毕业后的人生还剩约60年,等于21900天。再算上闰年,每四年加一天,60年可以多加15天,21900+15还是不到22k。 往后每过一天,就要从这一张A4纸可以铺满的格子上划掉一天。“如果你怕22K的工资少,其实这个22K才更可怕”。算一算自己的人生,还剩几天。而下一个十年,你会在哪里?

  03

  视频看完然我静默了好久,时间总是悄然间从身旁掠过,等不得我们日复日,年复年的犹豫。我总觉得如果一只鸟不想被困在笼子里,和它羽翼上是否少了那几根毛而显得不够光鲜没有多大关系。村上春树说:有些人的心,是世界上最令人绝望的牢狱。那是他们囚禁自我的牢狱,并非被人凭借暴力关进去,是自己走进去的,从里边锁上牢门,亲手把钥匙扔到铁栏外的。世界上没有一个人知道,他被幽囚在狱里。

  当然,任何时候他只要下了决心,就可以走出来。因为牢狱原本在他自己的心里。然而他不肯,却让自己的心,变得磐石般坚硬。——这就是有些人,人生不如意的真相。

  ——他幽囚了自己。

  也许你会怕迟,怕晚,怕失望或失去。亦或你会说:

  “我都二十八岁了,都成老姑娘了,再不结婚就没人要了”

  “我都有孩子了不能再瞎折腾了,这个工作先凑合干着吧”

  “恨死我的工作了,哎熬着吧,好歹是个饭碗,三十多改行风险太大了吧!”

  “我一直想写作,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搞创作的都是少年成才,哪听说过我这把年纪执笔的?”

  我内心一直有对自由的渴望,想做一个“自由人”,自由的写作,亦或自由的画画。我也曾后悔“为什么当年没有把爱文字、爱画画的习惯保持下来,现在开始是不是太迟了”。

  可当我有一天在先逛书店时,随手翻了一本书上面这样写道:

  “严歌苓——父母离异。她30岁才开始学英文,只身一人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艺术学院读写作。

  所以现在,你说“太迟了!”

  迟吗?

  一点都不迟!

  二、大多数人走在易放弃的路上

  文/田禾

  梭罗说,一个人若能自信地向他梦想的方向行进,努力经营他所想望的生活,他是可以获得通常还意想不到的成功的。物质世界并不能抵消人们对自然的依赖。满满的一天徒步就在饥饿和疲惫中结束,总共在山里13个多小时,我参与了每一秒钟。第一次如此正视时间。

  带着远离喧闹的决心,我们从路途、溪谷、大山、自然、植物、同行者身上吸取生命的经验,甚至赋予它们圣洁的想象。在远离城市的林间步行,同时走向的也是另一个更真实的自己,一路从繁华都市到凡简信仰。去亲近我们赖以生存的异类,伴着风声脚踩泥土,感受一种宁静的自然主义。岁月像一条无声的小溪流,在身后流逝、隐去。我们只是做了一次自己生命的观舞者。

  一阵暴雨、一次狂风、一个轮回、一片树叶、一朵鲜花都能让我们反思鲜活与凋零。何况我们正在走着的、未知终点的漫漫人生?

  腐烂后的树叶和鲜花还能被其他植物吸收,无形中助长着新生。但当人的躯体埋进坟墓后呢?

  每个人都有一条特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坦途与沟壑,苦与乐,得与失,都是这条路上的驿站,并且一路冷暖自知,无人可替代。

  至于选择什么样的方式去度过这些驿站,那得看是什么阶段的人。

  童年时,我们看到一条沟壑,会害怕,然后躲藏在父母的背上,依赖着他们让自己毫无惊险的渡过。少年时,翅膀硬了,于是不管沟壑宽窄,都试图去一跳,有人侥幸地过去了,有人掉落进沟壑摔伤;后来,他们都变成了青年,那些曾侥幸跳过的人开始傲慢自满,路过每一条沟壑都心存侥幸,直到摔倒在另一条更大的河里。而那个第一次就摔伤的人,开始变得小心翼翼、担惊受怕,并带着莫名的恐惧和谨慎前行。中年后,他们都不再那么冲动着急于过河,耐心地在岸边观察水势或是花时间借来一条小船和梯子,将沟壑变成坦途。老年,沟壑成了他们的风景,隔三岔五去转转,碰到年轻人偶尔会善意地提醒,但大部分年轻人会倔强地奔回那个轮回里......

  其实,从出生开始,我们就在这条路上默默前行,匆忙路过每一个驿站,并独自去面对。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随着所走路途的遥远和碰壁次数的增加,自身智慧也在悄然增长。不知不觉中,开始懂得停下来,抛弃固有的偏执任性与自我,远离熟知的旧有习惯,观察一下自己或倾听世界。

  自从那一次徒步经历以后,我才发现,所谓的路线选择并不重要。我们可以随意地选择任何一种方式进入大山。只要对自己,或对开路的前行者,有一种神圣的信任。也可以独自去开发另一条全新的道路,去从未被人类侵扰过的纯净之地。

  因为我们走的根本就不是山,而是自己的脚步和岁月。

  与其以蚂蚁视角盲目累坏自己,倾尽所能爬过一个小土坡,以为到达了终点,却不知世界之宽广、宇宙之无限、心量之无界……终将累死在翻越一个又一个小土坡的路途中,留下一个枯干的躯体供后来者当垫脚石,不如真正地享受当下每一刻。看着太阳从背后升起,照着自己的影子就很快乐。

  脱离时间的向前,日出与日落本来就是同一件事情,身处地球不同地方的感受差异罢了,我们观感到的日出是地球另一半的日落。因此,开始与结束并无本质区别。

  后来,去西湖徒步群山成了我在杭州的日常休闲,也慢慢走通了各种路线和山峦。对大自然的爱好,折射的是对存在于宇宙间万事万物的一种珍视和热爱。

  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是将命运拉出开阔的田野,还是逼进黑暗的洞穴,都是自己的一念之心所为。此后,我还会更多地走进深山,走近自己。

  奔向每一片能让自己开阔的地带。

  路,没有起点,也不可能有结束。它是我们的脚,是我们的心量,是我们无穷尽的生命延伸。

3981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