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励志文学 > 励志故事 > 必看的励志美文三篇

必看的励志美文三篇

时间: 玉欣1229 分享

必看的励志美文三篇

我们不缺聪明的脑袋,不缺特别的创意,不缺获取知识的途径,甚至不缺金钱和时间,我们缺的恰恰是活人的言传身教。他们曾经是什么样的现状,做过什么,现在变成什么样子,你总能透过这些朴实无华的故事,从他们身上中获得一种力量。今天学习啦小编整理了三篇励志美文,一起来看看吧!

 
励志美文篇1:你缺的不是干货,而是力量
 

  很多年前就听过一个故事,中国的“烟草大王”,因经济问题被判死刑,后减刑有期徒刑12年。2011刑满释放时,他81岁,2012年开始种植橙子,成为“中国橙王”。一位81岁的老人,竟然在日暮之年二次创业,一时间成为当代的风云人物。

  前几天,还因为要引用这个励志故事,查阅了很多资料。但因为不知道这位前辈的名字,最后引用了其他事例。今天打开彪悍一只猫的公众号,才知道他叫褚时健,一位受人敬仰的老先生,他在今年的3月5日,也就是昨天,因病过世,享年91岁。

  彪悍一只猫今天发文,题目叫《我曾反复看他的故事,在很难受的时候》。我能感受的到,他对一位非凡老人的缅怀之情,更能体验到这位老人对猫叔的巨大影响。

  其实今天打开电脑以前,我还在为写什么题材困惑。并且心理不断的告诫自己,要再写那些冠冕堂皇的大话空话,或者讲大道理,就免了吧。不要说可爱敬爱的读者厌倦了,连自己都会讨厌这副说教的嘴脸。

  大道理谁都知道,干货这个世界也从来不缺。什么《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什么《知识就是力量》,什么《精英日课》,什么《认知训练营》,只要一打开得到,这些自带干货的文章,铺天盖地。但总觉得还是缺少了点东西,一时却又想不起来。

  那些一路功成名就的精英,离自己实在太远,有时也只能想想,对自己并不会产生多大的触动。而这些从逆境中走出来的,或者普通人逆袭的例子,反而会深深的震撼到自己。正如彪悍一只猫说的:“我们缺的不是干货,而是力量。”

  说实话,其实我能坚持日更到现在,不是看到那些成功者赚取了多少财富,不是因为他们在公众中制造了多大的影响力,更不是他们的观点或者思想能改变我的现状。而是他们做事的精神,以及做事人透出的那股特有的气质和力量,一直感染和推动着我。

  2015年,第一次认识“逻辑思维”,认识“得到”,是因为“罗胖60秒”。那时候,逻辑思维的内容,几乎全部免费。每天早晨坐在马桶上,第一时间会打开“罗胖60秒”。被内容吸引,却也常常纳闷。这么优质的内容,罗胖每天起早贪黑,要找内容,要录制,却全部免费,他到底图什么呀?

  并且日更不断,每一篇都干货满满,这得需要多大的毅力和勇气?是什么支撑他坚持了这么多年?那时候,真的搞不懂,也看不明白。现在平均每年会在得到上消费好几千块钱。这钱显然掏的心甘情愿,并且已成为日常消费的刚需。

  2016年,报着试试的心理,第一次订阅得到付费专栏《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也第一次认识中国比特币首富李笑来。当时到看他有那么多个人标签,比特基金发起人,原新东方名师,著有《把时间当作朋友》、《七年就是一辈子》,天使投资人等。

  当时就想不通,一个有那么多头衔的人,每天要干那么多事情。他是怎么做到,把一个专栏持续不断日更一整年?我就是要看看,一个牛人和普通人最大的区别是什么。专栏从我开始订阅的十几个读者,到一年满时,用户达到17万人,我彻底被这位大神征服了。

  2017年,订阅吴军的《硅谷来信》。这位时代的领航者,不仅让我感受到他渊博的知识,和真知灼见。更让我对数学、科技、天文、投资等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更是具有多重身份,计算机科学家、硅谷投资人,著名自然语言处理和搜索专家、谷歌中日韩文搜索算法的主要设计者。他是畅销书作家,出版过《浪潮之巅》、《数学之美》、《文明之光》等十几本书,且本本都是畅销且长销的书。

  我不是被他这些头衔震撼,进而对他产生敬意。而是很多封《硅谷来信》,都是在他周游世界的时候发出的。其中有好几封《硅谷来信》,是他在机场,利用乘机前的候机时间写出的。又一个,要写满一整年的牛人。

  我是个普通人,和他们比较,年龄上仅仅相差几岁,完全是同一代人。但和他们的认知以及财富的差距,却是天壤之别。他们也并不是我听到的,神话一样的存在,而完全显露着做事人的本色。除了文章中的哲思、道理和精髓的思想,我常常被一种力量推动着前行。

  罗胖从前年开始,就已经售卖20年以后的跨年演讲门票。这个我信,并且会一路陪伴。

  何帆,著名经济学者,北大教授,得到签约作者。他承诺:从现在开始,每年撰写一份报告,用30年记录中国从2019年-2049年的变化。这个我信,我会每年买一本他的新书。

  被称为股神巴菲特背后那个最聪明的男人查理.芒格,曾经非常遗憾的说:“我如果再年轻三岁,我一定要深入学习新科技行业,那一年他91岁。这个我信,并且我觉得一个人的成长,应该是终生的;

  姜淑梅,60岁的时候,开始认字,75岁开始写小说。今年她81岁,已经出版4部小说,并且拿了很多奖项,这个我信,她的故事已经被我使用N遍。

  一段时间,在一些人眼里,看似即将结束,但在另外一些人眼仅仅是开始。丘吉尔有一句话“这不是结束,甚至不是结束的的开始,只是开始的结束。”有时候,激励我们的,并不是一些励志的道理、名言、或者语言上的煽动,而仅仅是一些故事。

  我们不缺聪明的脑袋,不缺特别的创意,不缺获取知识的途径,甚至不缺金钱和时间,我们缺的恰恰是活人的言传身教。他们曾经是什么样的现状,做过什么,现在变成什么样子。你总能透过这些朴实无华的故事,从中获得一种力量。

 
 
励志美文篇2:想要逆袭,时间不够用怎么办?

  最近写作群里有不少朋友,中途退出社群。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一边上班,一边写作,时间根本不够用。为了工作,也为了享受正常的生活,权衡利弊后,毅然放弃了写作。

  有一个管理社群的班长在和我聊天的时候,对人员的流失异常的困惑。她告诉我,本着关怀和爱惜,她曾发信息劝过很多学员,但他们对于她的规劝非常反感,甚至恶语相对。

  她不明白,“明明原来都是自愿加入,现在离开了就离开了,怎么搞的像仇人一样?毕竟大家在一个群里生活过,多少有点情分吧!我劝他们的时候,他们看见我,就像见到万恶的地主老才。人怎么都这样呀!我有那么讨厌吗?”

  我听后呵呵大笑,我说:“他们不是讨厌你,他们是讨厌写作。我们都是过来人,当初加入写作群,以为随随便便就能写出几篇爆款的文章。没想到,加入社后,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并且正常的生活完全被打乱。

  要上班,要写作,时间根本不够用,很多人因此产生深深的焦虑。他们一定会觉得,退出写作社群,就像跳出一个火坑,远离了许多麻烦。而你却苦口婆心劝他们归队,他们把你的劝导当成一碗带毒的“鸡汤”,等他们情绪平复后,也许会理解你的一片苦心。”

  时间不够用,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如果一个人不想改变原来的生活,还想通过刻意练习,使自己在短期内达到一定的高度,根本不可能。是选择过正常的生活,还是抽出一部分时间,用来学习和写作?作为一个不甘平凡的人,必须要学会取舍。

  昨天和一位喜欢晨练的同事聊天,她问我最近有没有跑步。我说:“跑呀!只要没有意外状况,早晨跑步是必须的。”她又问:“你早晨几点起床?”我说:“一般05:30,好几年都是这个点。”她无比羡慕的说:“佩服你的毅力,我的闹钟定的是6:00,但即使07:00,依然无法起身。”

  其实只有我自己清楚,我是在不确定中,硬是为自己挤出一段可以把控的时间。起的早,无形之中延长了自由支配的时间。几年前,为了能快速成长,我也试图管理时间,因为不得要领,让自己陷入深深的焦虑。

  有一段时间,工作上的事情比较多,加之,每天要阅读专栏里文章,又要做读书笔记,又要关注投资,晚上要写作。整个生活被安排的满满当当,忙的快喘不过气来。就连家人都不理解,问我:“干吗那么拼?又不是缺吃少穿,现在谁还像你那样。”

  最后,重新规划了时间,学习自我管理,先从早起开始。源于万维钢精英日课里的一位牛人:美国海豹突击队的指挥官杰克.威林克的故事。杰克.威林克在海豹突击队服役二十年,参加过伊拉克战争,回来后负责西海岸所有海豹突击队员的训练。退役后,跟朋友合开过公司,为了向商界传授军队的领导力和管理经验。专门写过一本书《海豹突击队的领导方法与制胜策略》。

  杰克.威林克的座右铭是:“自律=自由”,他说:“你如果想要获得真正的自由,就非得给自己设定一些限制。他的解释是:如果你是一个特别自律的人,每天面对各种限制,有各种固定的流程,你每时每刻都‘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你反而获得了一种自由的感觉。

  他每天4:45起床做事。虽然他退役了,但保留了早起的习惯,还能连续做76个俯卧撑。正如他自己所说,他心里一直有个假想的敌人,不知在那个角落,一直盯着他。每天早上一醒来,他会问自己,我现在做什么,才能为那个战斗的时刻做好准备,心理上反而获得了一种战胜敌人的感觉。

  其实早起,是一种很好的自我激励。因为每天早晨05:30起床,操场跑步的时候,操场上静悄悄的,黑压压的,总是获得一种心理上的优越感。看,就此一项,就已经在行动上超过99%的人了。早起这一项,竟然可以挤出3个小时出来。无形之中相当于,我比别人多出小半天的时间。

  用半个小时跑步,再用一个小时修改和发布先一天晚上写的文章。刨去起床和洗漱花去的半个小时,剩下的时间进行口语练习,至少可以朗读一篇专栏文章。

  以前驻村扶贫,闲散的时间相对多一些。春节后被公司召回,开始正常上班。有时由于加班等原因,自己的学习和写作时间严重不足。刚开始也会焦虑和困顿,怎么办?不能因为学习和写作耽误了工作,但也不能因为工作,而放弃自己养成的习惯。

  时间的总量就在那里,不减少,也不会增加。无法管理时间,只能管理自己,试着和时间交朋友。没有整块的时间,可以利用碎片时间。再说上班,就一定会失去支配时间的主动性吗?未必,总可以把别人聊八卦,玩手机的时间挤出来学习呀。虽然这看起来,多少有点以公谋私。

  公司离家并不算远,走路也就十分钟的样子,我依然选择开车。每天把车停到公司楼下,上班后,快速处理完手头上的事情。然后下楼,坐在车里,打开荔枝和得到,利用40分钟左右的时间,完成口语练习。并且,中午只睡20分钟,多余出来的半个小时,用于学习英语。工作和学习仿佛又回到了正轨。

  期间一直在做减法,不断的删减一些可有可无的任务和计划,只保留几项必做不可的事情,把这些事情作为每天的刚需。当然对于一些无效的社交、看电视、旅游、能推能取的,全部去掉。

  去年参加儿子的家长会,校长有一句名言,道出了学霸与时间的关系,“学霸不可怕,就怕给学霸放长假。”放假了,别的学生多少会自我放松,自我懈怠。但学霸依然保持学习的势头。利用一切时间,加速成长,别的学生如何超越?普通学生和学霸最大的区别是,普通学生输在时间的利用和自我管理上。

  对于已经参加工作,并且渴望继续成长的人来说,时间不够用,所产生的焦虑,有点像“信息过载”。一个是不够用,怕跟不上别人,产生的焦虑。一个是太多了,担心自己接收不完,产生的焦虑。专家告诫我们,我们的担心都是多余的。

  一个不够用,是因为从未想过提高利用率。一个是太多,没有筛选甄别好东西的能力。看过《通往财富自由之路》朋友,在文章里见过一个漂亮简洁的公式:注意力>时间>金钱。时间看似很多,能有效利用的却很少,如果能知道自己每天最高效的时间段,并加以利用,一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个公式,看似金钱对成长影响最小,但如果肯花钱,能让自己省出一段宝贵的时间,用在自己的成长上,就是花钱捡了大便宜。我一直觉得钱是最好最趁手的工具,如果花钱能解决问题,并为自己节省大量的时间,花钱其实最划算。

  我现在开车,基本不走普通道路,上的都是高速。并且为了停车方便,专门在小区租了车位,离我住的单元房,不到一分钟的路程。熟悉我的朋友,不理解,放那么好的观光路你不走,整天上高速,想证明自己“不差钱”吧?他们哪里知道,我只是习惯对时间和空间的掌控感。

  有个类比用在这里较贴切,“好钢一定要用在刀刃上”,和时间的利用也是一样的道理。不是时间不够用,而是我们没管住自己,把时间用错了地方。

  知道什么重要,知道什么更重要,知道什么最重要。然后想办法,只把一段时间里,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刻,用在那些你认为重要且重大的事情上,就已经摆脱了时间对你的束缚。

 
励志美文篇3:开始真的很重要

  散完步回到家,照例打开饮水机,冲杯速溶咖啡。坐在电脑前,对着屏幕冥思苦想,一杯咖啡眼看喝完,依然没有写作的灵感。然后打开手机,浏览一下公众号里新发的文章,看能不能揪出一个合适的话题来。

  (一)

  日更两年多,这已经是常态。没有开始以前,眼花缭乱,思绪万千,焦虑感瞬间在大脑里弥漫。一旦敲出第一个字,内心平静如水,从容淡定,按部就班,排兵布阵,决战已成定局。没有退路,硬着头皮,把接下来的事情干完。

  是因为大脑里没有现成的素材?或者是因为没有深入的思考,不能建立起相应的链接?脑神经科学告诉我们:人每天的思维在12000多次,大脑其实是一座天然的素材库。无法输出,不是没有素材,也不是没有深入思考。而是选项太多,我们又太挑剔,都被困在纠结中。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这是《为学》中的一段话,我常常以此自我激励。

  一旦开始,有些资源会无形向你聚拢,正所谓无路开路,见山开山,遇水搭桥。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那些难事最后就变成了,一个个期待解决的问题。对于做事情的人来说,那也只是时间问题。罗胖说,世间万物其实都是时间折叠而成,我们往往被事物的表象挡在门外。只有开始,一切才皆有可能。

  (二)

  自从读过马冉冉的新书《越书写,越明白》,我就知道,其实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内在的小孩”。这个内在的小孩一定不是驯养出来的,也不是驯化出来的,更不是调教出来的,它是用抱持式的爱,一点点滋养出来的。

  第一次阅读马冉冉的文章,仿佛那些文字不是敲出来的,而是无意间从她的身体里飘出来的。就像她的呼吸,就像她的微笑,就像她的举手投足,一笑一颦都是自然的流露。从她的文字里,你能理解她曾经的挣扎,彷徨、自我的救赎,以至于后来的回归自我。

  书写在她的眼里,只是一种生活,通过书写表达对生命的尊重。世间哪有那么多惊心动魄,惊世骇俗的事情。我们都是活在平凡和卑微中,修复内心的伤痛,调养自我的灵魂,化解情感上淤积。写作不是为了想要换回什么,或者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只是一种简单的记录。

  “先开始吧!多少写点算是对自己有所交代。没有规定必须写多少,也没有要求必须写多好看。随你。”就像是与内在小孩的相互妥协,从开始的一个字到一句话,从开始的一句话,到最后根本停不下来。有一个无拘无束的环境,才会有一个更大思维空间。

  (三)

  最近在读戴维.布鲁克斯的书《品格之路》,把我从完美的理想主义和自由主义的自私中拉了回来。人活着不是为了逃避苦难,享受快乐和安逸,而是直面一切人生难题。当然一切的努力不是为了一己的名利和个人的成功,而是活在机构中,为整体的利益和集体的荣誉,奉献青春,乃至于牺牲生命。

  那些英雄之路,开始的时候,也许是为了自我,特别是在经受越来越多的磨难后,明白了生活中其实有“大我”和“小我”之分。每一个大我的唤醒,都是在经受苦难后,听到了生命的召唤。一切的叛逆,一些的特立独行,都是上帝为自己赋予了某种特殊的使命。

  看过电影《我不是药神》,观众会被一个药贩子感动。刚开始,他为了生存也不择手段,为了争夺儿子的抚养权大打出手,为了一己私利,铤而走险。而在他获得巨额的财富后,钱反而没有那么重要,拯救一个特殊的群体,成了他的使命。

  其实具有高贵品格的人,从来都不自由。英雄之旅,总是伴随着,猜忌、打击、诬陷、难受、非人的对待,但最终的结果是丰硕的。哪怕面对死亡,也能坦然接受,“大我”因此而成为一种共同的精神依托。

  (四)

  总是听人说,一个人的善恶是写在脸上,对这句话我一直表示怀疑。人的长相都是父母给的,怎么能由了自己?佛有千面,人有千相,人生百态,各有各的故事吧。就连警察也要凭证据办案。如果善恶真写在脸上,那这个世界会少了多少麻烦事。

  几天前读林清玄的文章《猫头鹰》,里边讲了一个卖猫头鹰的小贩,最后如何变成了一个“猫头鹰人”。刚开始,他也是卖一些其他的小动物,最后看到卖猫头鹰赚钱。就专门做起了卖猫头鹰的生意。有一次,作者路过那个摊位,看见那个卖猫头鹰的人像一只硕大的“猫头鹰”,蹲在那里。

  原来卖鹰的人夜里要去观察鹰的巣穴,白天去捕捉,回家做鹰的陷阱,连睡梦中都想着如何捕捉鹰的方法。所以他看起来耳朵上举,头发扬散,穿着灰不啦叽的上衣,坐在那里活脱脱是一只带着人形的猫头鹰。

  所以每一个人的职业、性格、内心、环境,完全可以塑造一个人的长相和表情。而长相、表情、和行事的方式,往往也会折射出一个人内心的恶善。古代文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不是没有道理。

  当你对一个人的看法变了,是因为你的心念改变了。就像这世间的好坏对错,其实不管我们知道与否,它本来就客观存在,并且每天都在上演。以前看不见卖鹰人本来面目,是因为内省不够。如今内心清明,就可以从外貌看见他的善恶。

 

15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