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工商管理 > 企业文化 > 企业文化建设博士论文

企业文化建设博士论文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企业文化建设博士论文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企业在参与市场竞争中,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程度不断加深,甚至将企业文化建设作为提升企业综合实力的重要手段。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企业文化建设博士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企业文化建设博士论文篇1

  浅论煤矿企业文化建设

  【摘要】煤矿企业和其它企业的文化建设一样是个复杂而又工期漫长的系统工程,影响企业文化建设的因素都可能对煤矿的企业文化建设产生影响,本文在总结了文化建设作为统一职工思想,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的手段进行阐述,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文化建设;理论思考;因素分析

  1、人的因素

  人的因素是煤矿企业文化建设中最重要的因素。它是企业文化要素中最基础的细胞、最活跃的因素,是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主体成分,也是企业文化的终极体现者。

  一般认为“企业文化”一词,应该分为两个层次,即“企业”和“文化”,笔者认为分为“企业”、“文”、“化”三个层次似更准确。“企业”是一个有多人参与其中的经济实体;“文”体现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制度等;“化”就是使企业职工认同企业价值观并“融化”到自身言行,使之成为自觉行为的过程。由此而言,可以看出人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可以说,撇开了人以及人的活动的企业文化建设是不存在的。笔者试从煤矿中人的自然及社会属性两方面加以分析。

  煤炭企业采掘一线和与矿井开采直接相关的部门,几乎都是男性的天下,女职工则从事餐饮、教育、医疗等辅助、服务类工作。可以直观的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煤矿无论从人数还是从所处岗位重要程度来衡量,都是一个男性职工为主体的企业,从其文化上自然体现出较为浓郁的雄性色彩。豪爽、果敢、刚强、不拘小节、好斗、散漫等男性综合性特征表现突出。

  一般认为企业职工理想的年龄分配,应该呈金字塔为宜。顶端代表50岁以上的高龄员工极少; 中间部位次多,代表35~50岁的中龄员工; 而底部人数最多,代表20~35岁的低龄员工。这也是大多数非煤企业的通行年龄格局。但从所列举的煤矿企业来看,企业明显老龄化,中龄员工占到59.2%,40岁以上的人员占了总人数的一半,尤其是30岁以下的人员比例偏低。年龄结构老化说明企业吸收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不强,缺乏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也预示着企业的发展后劲不足。而且有相当部分人员在未来10年内将退休或进入内部退养。综合这类性别年龄特征的人群,可能形成有利的吃苦耐劳、勇猛刚强即“特别能战斗”的文化品质,也可能形成粗鲁、愚钝、颓废、短视的不良文化氛围。

  2、煤矿企业文化建设的精神文化方面

  以塑造企业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切实抓好企业精神文化建设。精神文化为企业和企业员工的一切行为提供价值观上的指导和心理上的支撑,是企业行为的内在驱动力,是企业文化的核心。精神文化建设内涵丰富,但其最关键的内容则是企业核心价值观建设。所谓企业核心价值观,实际上指的是企业的核心理念,它至少包括企业是什么、企业为什么、企业现在怎样、企业如何发展等方面的内容。只有取得了一致的认识,认为企业的存在是有意义的,自己的工作是有价值的,员工才有可能从内心深处热爱自己的岗位和工作,才有可能将努力工作当作实现自我价值的必由之路,从而实现员工个人利益和企业整体利益的完美统一,而这必将给企业的发展带来长远而巨大的发展后劲。

  3、煤矿企业文化建设制度文化方面

  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为着力点,切实抓好企业制度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质是实现企业文化管理,而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效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没有效率的企业必将被市场淘汰的。核心价值观固然具有如此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但如果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只有软性和隐性层面的价值观建设,而没有硬性和显性层面的制度建设,那么在某些情况下,员工就会觉得手足无措、无所适从,而一旦员工的日常行为失去明确和统一的准则,实现企业高效运转就会变成一句空话。那么如何实现企业的效率最大化?无规矩不成方圆,这就要靠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制度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不是盲目的。

  在企业管理中,规章制度的制定、实施、改善或废除,一方面必须和企业的核心价值观相适应,具体体现核心价值观,且通过奖惩等措施保证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得到贯彻;另一方面,制度文化建设还必须从企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出发,从是否有利于革除弊端、堵塞漏洞、强化管理、维护公平出发。总之,优秀的制度文化建设,应该是企业核心价值观和企业现实发展需要的有机统一。多年来,曹庄矿倡导“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的制度文化创建理念,从“管理好人、监督好事、规范好权、控制好钱”等事关企业管理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和对策入手,进一步健全完善“议事制度,内部经济分配、资金管理制度”,推行以“责任落实”为中心的管理模式,推进精细化管理的深化落实,严肃责任追究制度的落实,做到各项工作有目标、有考核、有奖惩、有落实,使得制度建设更加完善、更加全面、更加充实,对弘扬企业核心价值观、约束员工行为、规范企业管理、提高企业运转效率,发挥了显著的作用。

  4、煤矿企业文化建设物质文化方面

  以树立良好社会形象为主线,切实抓好企业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是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精神基础,制度文化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制度保障,物质文化是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的物质条件。企业文化建设中所指的“物质文化”与我们通常所讲的“物质文明”有很大区别。企业的物质文明,通常指的是这个企业所创造的经济效益、社会财富、生产力等,实际上可以等同于企业的“中心工作”。而企业的“物质文化”建设,则是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属于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范畴,它必须体现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制度要求,必须借助各种有形的载体和活动,它的最终目标是树立企业良好的外在形象。它不是“中心工作”,而是为更好地完成“中心工作”的服务。

  5、企业寿命的因素

  如果说企业文化是鲜花,那么企业无疑就是托起鲜花的土壤。没有企业生命的不断延伸,企业文化的不断递进就总在“大限”的规定范围,而文化又固有不进则退的品性。可以说企业的寿命决定了企业文化的寿命。对于其他非资源型企业而言,企业的寿命从理论上说可以无限长,但对一个煤矿企业而言,未来的环境却注定要落于悲观。它由于受资源储量的“大限”所制,从他诞生的那天起,就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企业终点。可以说,每天的生产发展都意味着生命指数的下跌,这与非资源型企业的发展流程是迥然不同的。当一个人从出生之日就明确知道他将在何年何月撒手而去,这样的人生注定被悲情所充斥。人如此,企业也不例外。对于煤矿企业而言,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刚可使自己的文化风格基本成型,企业却因为资源枯竭而告别舞台,而这一切又不能依靠矿工个人的力量加以改变。这样的状态下,对于第一代矿工( 大多已经退休或临近退休) 还没有切肤之痛,但对于40岁左右的矿工来说,这几近毁灭性打击。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自然产生浓重的焦虑心理、丧失信心,有水快流,急功近利,“拿到手下里才是钱”、“有钱才是硬道理“的“夕阳心理”弥漫着那些老煤矿企业的上空。有人说,对一些新煤矿企业可以是例外,但事实上就煤矿企业的整体而言,这样的文化底色是难以从根本上改变的。报载我国煤炭回采率只有30%,笔者以为,就是这种焦虑文化在实际行为上的真实映象。

  <<<下页带来更多的企业文化建设博士论文

3289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