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财务管理 > 财务分析 > 财务报表分析论文结论范文

财务报表分析论文结论范文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财务报表分析论文结论范文

  财务分析,是通过收集、整理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中的有关数据,并结合其他有关补充信息,为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管理决策和控制依据的一项管理工作。 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财务报表分析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财务报表分析论文篇1

  财务报表分析局限性探析

  摘要:财务报表是企业向外界传递经营信息的重要手段,其产生的过程受诸多因素影响,存在很多局限性。为了帮助报表分析者做出正确决策,本文对现行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完善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几点对策。

  关键词:财务报表分析;局限性;解决方法

  一、财务报表分析局限性概述

  财务报表是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书面文件。通过财务报表分析,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根据财务报告提供的信息,可以了解企业的经营能力、偿债能力、获利能力等。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对于利用财务报表了解企业经营情况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强。

  当报表使用者面对企业利润不断提升而皆大欢喜,或黯然神伤于企业利润止步不前时,却对报表分析的局限性却浑然不觉。受现行会计计量方法、财务分析方法、报表编制者素质等因素的影响,现行财务报表数据并不能客观的反映企业经营实情,有的时候甚至严重歪曲事实。如果沉醉于这种误导大众的报表数据面前,投资者做出错误的选择似乎是必然。本文以财务报表分析局限性为论题,介绍了财务报表分析局限性的表现,并对如何规避财务报表局限提出了几点解决方法。

  二、财务报表分析局限性表现

  (一)财务报表数据计量的局限性

  财务报表数据由会计人员按照现行会计相关法规制度的要求进行编制,其数据的确认、计量和报告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这就面临一个计量范围、计量时间、计量方法、计量人员素质及币值稳定性的存在局限性问题。

  1.计量范围的局限性

  报表数据以币值作为计量手段,企业如果存在大量不能用币值表示的经营要素,比如优良的企业文化,科学的管理制度,核心领导人的卓越才能,财务报表就不能全面、如实的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这些要素对于预测企业未来的业绩却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2.计量时间的局限性

  报表数据按核算期间分为月、季、年报等。事实上如何把会计要素归集到正确的期间就面临着诸多会计原则的限制。比如权责发生制、重要性原则,会计稳健性原则,这些方法受计量人员主观判断影响,且要求预计损失而不预计收益,有可能夸大费用少计收益和资产。同时报表数据信息只反映企业过去的经营情况,不能反映企业的长期发展趋势,对于分析者预测企业未来全凭个人经验。

  3.计量方法的局限性

  如何准确的反映会计要素的价值量,会计计量方法存在多种方法并存的局面,比如资产的计量,有历史成本、公允价值、重置成本等。对于材料的领用,有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折旧的计提,有平均年限法、加速折旧法等。这些方法并存的局面必须导致会计数据分析缺乏可比性,甚至使企业通过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从而调节收益,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使得财务报表数据成为摆设。

  4.计量人员素质的局限性

  财务报表数据的局限性除了受上述客观因素影响,还与计量人员素质的高低相关,造成报表数据的真实性受影响。报表数据计量人员为追求一些不可告人的目的,比如粉饰利润、美化企业形象,或是减少利润从而少交所得税,主观上恶意加工报表数据,使报表数据会出现意想不到的“遗漏”、“偏差”。或者一些企业的会计人员根本不会编制现金流量表,会计期末胡乱拼凑数据起,这就使得财务报表分析缺乏根据。

  5.币值稳定性的局限性

  现实生活中,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都可能使货币的购买力发生变动,对币值产生影响,从而使单位货币所包含的价值随着现行价格的波动而变化。这时运用币值不变的货币进行计量的缺陷就显露出来,资产不能反映其真实价值,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及其对决策的有用性。

  (二)财务报表分析方法的局限性

  目前我国财务报表分析方法以定量分析为主,通过计算一系列财务指标,综合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成本费用状况等。而这些指标的构成和运用都具有一定的边界,企业经营情况不同,这些指标的运用必然受限。

  1.偿债能力分析局限性

  企业偿债能力的高低直接受债务到期时,企业能够正常筹集到位的现金流量的影响。通过计算反映企业过去偿债情况的财务指标来分析未来的偿债能力,必然存在滞后性。企业偿债能力不仅与规模相关,而且和债务的构成相关,企业甚至还存在债务担保,质量赔偿、尚未解决的税额争议等隐性负债,将会加大企业的偿债负担。如果对企业的债务陷阱防范不到位,就会导致过于乐观的分析结果。反之,企业隐性的偿债实力没有披露完全,同样会加重分析者悲观的情绪。

  2.盈利能力分析局限性

  盈利能力是反映企业特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数据。单纯的盈利指标只看重过去资料显示的利润数据,忽视利润构成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缺乏对盈利质量、未来盈利状况的关注,如果报表使用者分析没有考虑周全与盈利相关的各要素,很容易与成长性企业失之交臂,纠缠于发展处劣势,但数据还咄咄逼人的企业中。

  3.营运能力分析局限性

  营运能力是反映企业运作资产效率的能力,营运能力指标通常有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存货周转天数等。如果忽视企业经营情况、资产质量、企业行业环境等因素,营运指标经常会误导分析者。比如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是否越少越好,不能一概而论。如果赊销有可能比现销更有利,周转天数就不是越少越好,并且收现时间的长短与企业的信用政策有关。

  4.成本费用分析局限性

  成本费用分析是企业实现挖潜增效的重要策略之一,现实中,如果对成本费用的分类把握不准,缺乏对成本费用的战略性分析,对于成本费用变化的成因不祥,成本费用分析也只是流于形势。成本费用分析涉及的原始资料较多,很多甚至是商业秘密级别的资料,简单的通过报表数据观察企业成本费用状况只能是走马观花,这是现实中难以突破的局限之一。

  三、财务报表分析局限的解决方法

  财务报表分析存在较多的局限性,并不意味着财务报表分析一无是处。在各项分析指标的引导下,综合运用企业的各类报表数据,结合企业同类竞争者数据,在较长的周期范围内观察企业的经营状况,还是能比较全面的了解企业的诸项情况。下面拟介绍几种如何规避财务报表分析局限性的方法。

  (一)做好财务报表分析前期的准备工作

  进行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前,相关人员应做好一些基本的准备工作。比如掌握一定的会计核算知识,了解常用会计确认、计量方法的要点;认识该企业所处地域、行业环境、行业发展周期及企业现行所处的发展阶段;了解相关领导人的执业背景,员工构成;了解与企业相关的国家政策方针,地方经济的特点。从而对企业的利润、现金状况及报表数据分析形成合理预期。

  (二)财务报表数据综合对比

  财务报表由一系列报表组成,对期进行分析时,应相互对照,相互证明。比如进行利润分析时,对现金流量的增长,对资产、资本的构成应同步进行分析。偿债能力的改善离不开企业盈利能力的增长,离不开企业营运能力的合理提升。盈利能力的提升来自于成本费用的控制,还是盈利模式的改变,还是营运能力的增长。除些之外,还应找出同行业竞争者的数据,进行比较对照,找出差距或优势,探索是否与企业在行业中所处的地位相匹配。

  (三)关注财务报表附注,重视非财务分析指标的应用

  财务报表分析除研究相关数据之外,报表附注即报表文字部分也是分析者应仔细研读的内容。如企业是否有重大事件发生,采用的会计政策是否变更,是否有重大关联交易,是否存在大额对外担保或诉讼事件。此类信息的考察可帮助全面、准确地研究企业经营状况。

  其次,重视非财务分析指标的应用。如行业排名,市场份额,人力资源状况等。行业排名、市场份额说明该企业相对于同行业有较强的竞争力和销售份额。人力资源指标包括领导人的社会影响力,员工技能、晋升、福利状况,这是判断一个企业是否具有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

  参考文献:

  [1]左冠举.浅谈财务报表分析方法的局限性及改进措施[J].创新论丛,2011.

  [2]董路.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研究[C].2007(12).

  [3]徐源.浅析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及改进方法[J].经济认丛,2011.

  财务报表分析论文篇2

  论财务报表的勾稽关系

  【摘 要】 当前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创新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对三大报表的改革,并特别强调要彻底打通三大财务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文章试图对贯穿整个准则体系的基本会计观念——资产负债观、收入费用观与现金流量观的区别联系及其背后依恃的基本理念——勾稽观进行理论探讨,并对资产负债观、收入费用观与现金流量观三大观念进行评价。

  【关键词】 勾稽观; 资产负债观; 收入费用观; 现金流量观

  不断提高的经济全球化程度及各类财务舞弊事件的发生都使得建立全球统一的高质量会计准则成为大势所趋。当前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创新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对三大报表的改革,特别强调要彻底打通三大财务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有两种理念支撑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现金流量表之间的内在关系:勾稽观和非勾稽观。

  这两种观点在解释会计要素、三表之间关系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勾稽观认为三表之间存在一定的数量关系,而非勾稽观则割裂了三表之间的关联性,认为每张报表的界定和计量都独立于另一张报表。现行世界各国均采用勾稽观来解释三表之间的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会计信息认识程度的加深。在此背景下,本文试图对贯穿整个准则体系的会计观念——资产负债观、收入费用观与现金流量观之间的关系及其背后依恃的理念——勾稽观进行理论分析,并对三大观念进行评价。

  一、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与现金流量表之间的勾稽关系

  (一)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的勾稽关系

  假如没有资本支出或前期调整,净利润便等于本期所有者权益的变动,从这一点看,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在数字上存在着勾稽关系。利润表内部还可以进一步划分:将收入与利得、费用与损失区别开来,收益或损失又可划分为经常性损益和非经常性损益。属于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的会计业务没有包含在利润表中,而是直接计入留存收益。利润表中其他综合收益反映企业根据会计准则规定未在损益中确认的各项利得和损失扣除所得税影响后的净额,此部分并不会反映在净利润中,而是直接计入资产负债表中的资本公积下的其他资本公积项目。美国第6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中提出会计的十大要素,并明确指出各要素之间的勾稽关系。在勾稽观下,利润是所有者权益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构成了留存收益内容。

  (二)资产负债表与现金流量表的勾稽关系

  连接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的桥梁是现金科目。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流量净额可以体现企业资产负债表中现金余额的变化。另外,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可以导致资产负债表中企业长期资产如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等科目的增加,还可能导致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等科目的增加。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可导致所有者权益或者负债的增加。当采用债务融资时,企业现金及长期借款、短期借款、应付债券等科目会增加;当采用股权融资时,企业现金及股本、资本公积等科目会发生变化。

  (三)现金流量表与利润表的勾稽关系

  利润表体现了企业的经营活动情况,利润表中净利润经过对各类减值、折旧、摊销、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财务费用、投资收益、递延所得税、存货、经营性应收应付等项目的调整便可调整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从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内容便可知此勾稽关系的存在。另外,财务费用会体现在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中,投资收益则体现在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中。

  二、勾稽观下收入费用观与资产负债观之比较

  在勾稽观下,有两种定义会计要素的观念可供选择:收入费用观和资产负债观。前者专门定义利润表的要素,把重点放在利润表、收入确认原则和收入计量规则上,而将资产和负债作为收入和费用的副产品来定义、确认和计量。后者与收入费用观正好相反,它强调资产和负债的定义、确认和计量,而把收益作为资产和负债计量的副产品进行定义、确认和计量。简言之,收入费用观意味着利润表占主导地位,而资产负债观则是以资产负债表为中心。目前我国会计准则中主要采用的是资产负债观,并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质上趋同。

  (一)会计目标侧重点比较

  在收入费用观下,企业对外提供的财务报告中利润表处于核心地位,利润表中的收益信息主要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期间的经营业绩和经营成果,该信息有助于企业所有者对企业管理当局受托责任履行情况进行评价。因此,收入费用观主要体现了受托责任观的会计目标。在资产负债观下,企业的财务报告体系以资产负债表为核心,利润表用来辅助性地反映资产负债表的收益信息。资产和负债的定义采用的是未来收益观,资产和负债是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是面向未来的,用于反映企业未来的经济收益情况。该信息有助于各类投资者去评估企业未来现金流量净额、产生的时间及其不确定性。因此,资产负债观理论主要体现的是决策有用性的会计目标。

  (二)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比较

  资产负债观是用真实的、客观存在的资产与负债作为计量标准,以所有者权益的增加来确认收益,可以有效压缩人为操纵利润的空间。资产负债观强调企业净资产而不是利润,因为股东财富的提升体现在净资产的增加。从资产和负债存量的真实准确性看,资产负债观能够从源头上分清该交易或事项对企业产生的影响及后果,并在财务报告中列报这些交易或事项的结果。因此,资产负债观下提供的会计信息具有更强的相关性。而收入分配观由于其体现受托责任观的会计目标,其会计信息质量目标以可靠性为主。

  (三)会计计量模式比较

  在收入费用观理论下,会计计量的重心是确认收益。资产虽也需要计价,但其计量要么是为了计量已实现的收入所对应的存在形态的价值量,要么是为了计量已发生的支出中有多少应作为费用,还剩多少应作为资产。收入费用观强调基于实现原则、采用交易法进行收入与费用的配比,因此倾向于采用历史成本进行会计计量。虽然历史成本确保了信息的可靠性,但不能充分揭示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有用性。

  在资产负债观下,会计计量的重心是资产的计量。资产是最基本的会计要素,其他各要素的计量都从属于资产的计量。资产负债观强调资产负债信息的真实可靠性,同时要求会计收益应该全面反映报告期内企业各项交易和事项的影响,因此其要求在会计计量中全面采用公允价值,全面反映报告期内所有交易和事项的实质,并由之确定企业报告期的收益。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   三、勾稽观下现金流量观与收入费用观之比较

  现金流量观指在财务报告列报或者是投资决策时更多地关注现金流量信息。随着各类财务舞弊事件的发生,现金流量表越来越受到重视,因现金项目造假最难,所以可靠性最高。投资者也越来越多地采用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来评价企业的经营情况,而不仅仅单看利润表信息。另外,净利润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的差异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及盈利质量。由于具有前瞻性的特点,现金流量观被广泛应用于企业投资决策中,但是需要指出的是现金流量观在用于投资决策时由于未来现金流量及折现率的不确定性,现金流量观虽然是一种理想的决策方法,但实施起来有一定难度。相比之下,收入费用观下的盈利质量保证程度较低,需辅以现金流量信息才可全面判断企业盈利状况。

  四、综合把握资产负债观、现金流量观与收入费用观

  资产负债状况可以体现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状况,在计量上资产负债观强调动态地反映资产和负债现值的变化,使得两个资产负债表日的净资产变化值与企业当期的业绩一致。强调相关性的资产负债观虽因优于收入费用观而被广泛采纳,但在资产负债表不能真实全面反映企业价值的前提下,过度倾向于资产负债观是片面的。

  一方面,资产负债观下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采用对会计信息相关性的提升幅度是有限的,甚至有学者研究表明公允价值的采用扩大了企业盈余管理的空间,降低了会计信息质量;另一方面,资产负债表进行会计确认和报告时仅局限于以货币计量的会计要素,而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知识、人才、能力、组织管理模式等更能够带来未来现金流的流入,但是由于无法对其进行可靠计量,使其无法得到充分反映,企业整体价值也就无法反映出来。故在此现状下,过度倾向于资产负债观是片面的。

  现金流量观强调关注企业当期及以后各期的现金流量情况,鉴于当期现金流量造假的难度最大,且通过企业未来现金流量可以更科学地对企业现值进行估计,现金流量观值得推广。但由于未来现金流及折现率的不可预知性,基于现金流量观作出的决策有时候偏差更大。故单独一味倾向于现金流量观也是片面的。虽然收入费用观很多时候因盈余管理与盈余造假的存在被忽视,但是利润表信息详细地反映了企业利润的构成,具有一定的价值。故收入费用观无法被完全抛弃。

  综上所述,资产负债观、收入费用观与现金流量观都存在各自的优点与不足。投资者及监管机构应该清晰地理解企业三张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从而理性地在资产负债观、现金流量观和收入费用观中作出权衡与选择,但这并不意味着要放弃某一个,而是要综合把握各类指标,从三张报表的勾稽关系出发,对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作出鉴别,从而作出更好的决策。

  【参考文献】

  [1] 葛家澍,杜兴强.会计理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 亨利·I.沃尔克,詹姆斯·L.多德,米歇尔·G.迪尔尼(Harry I. Wolk,James L. Dodd,Michael G. Tearney).会计理论[M]. 陈艳,等,译. 辽宁: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3] 威廉·R.斯科特(William R. Scott).财务会计理论[M].陈汉文,等,译.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下一页更多精彩的“财务报表分析论文”

2915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