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财务管理 > 财务基本理论 > 财务造假论文

财务造假论文

时间: 斯娃805 分享

财务造假论文

  财务造假是个古老的话题,而今变得异常沉重。当前我国经济领域违法乱纪与财务造假结盟,且相互掩护,互相配合。当前的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会计诚信危机等可以说都是财务造假的结果。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财务造假论文,供大家参考。

  财务造假论文范文一: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及对策

  [摘 要] 根据审计署发布的《2005年4号审计结果公告》(以下简称《4号公告》)中对10家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的披露,笔者提出我们的分析及对策,供投资者和业内人士参考。

  [关键词] 上市公司 财务造假 对策

  一、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现状

  根据4号公告所涉及的十家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情况如下:

  1.2003年湖南某上市公司,据分析是天一科技,为掩盖其利用募股资金和银行贷款1.94亿元,转移账外买卖股票的事实,与其在当地的开户银行相互串通,通过伪造银行对账单的方式,多记存款1.31亿元,少记贷款7100万元,造成资产、负债均不实。

  2.在2003年山西省的漳泽电力公司所属的发电厂违反了国家规定,累计提取了3965.8万元的“地方电力建设基金”,计入了生产成本。2003年末,发电厂以“能源基金”名义,将上述资金金额上交给上市公司,上市公司直接将此笔资金在“其他应付款”挂账,造成2003年生产成本多计了3965.8万元。中瑞华恒信会计师事务所未能查出上述问题。

  3.四川省天科股份于委托购买国债的名义,将3000万元资金交给深圳几家公司,实际用于股票买卖,截止2004年3月已损失1623万元。

  2004年3月,该上市公司为掩盖上述委托理财损失,与其大股东控制的某公司签订了虚假协议约定由该公司出资3000万元。受让上市公司委托理财形成全部财产。双方在当月另签合作备忘录,约定原投资损失仍由上市公司承担,该上市公司未能将此重要信息对外披露。

  该公司已被证监局立案调查,该公司2004年年度报告称:2004年3月,公司将3000万元委托理财项目转让给成都博宏,实质是以受控证券投资账户内的1400余万元资产换取了3000万元无保障的债权,扩大了公司风险。同时,截止到2003年7月末,成都博宏仅归还100万元,涉嫌关联方占用公司资金2900万元,公司也以挪用资金罪举报前高管,根据整改公告显示该公司财务管理和对外投资失控。

  4.2002年,湖北武昌鱼公司的子公司与武汉某公司签订供货合同,金额共计1.07亿元,截止2003年12月底,该上市公司的子公司账面反映将1.07亿元全部预付给供货方,但截止检查日,该子公司实际收到2311万元的货物,其余款项均由供货方直接或间接付给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形成大股东占用资金8376万元。

  5.南京熊猫在2003年11月,为了掩盖大股东占用资金的真实情况,向两家有限公司开具了两张金额均为4000万元的本票,上述两家公司将上述8000万元本票直接背书转让给该上市公司大股东,大股东用此款归还了占用上市公司的资金,上述交易在一天完成。上市公司替大股东出钱归还欠款的行为,造成财务信息披露不实。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对该上市公司进行审计。其注册会计师未能查出上述问题。

  6.天津磁卡2003年与天津某建设开发有限公司(下称“开发公司”)和天津某文化交流中心(下称“交流中心”)分别签订资产置换协议,开发公司将其评估价为3247.61万元的房产与上市公司的应收款进行了等值置换,交流中心将其评估价为4406.53万元的房产与上市公司的应收款进行了等值置换。因开发商原因,上述两处房产均未取得土地证及房产产权证,造成资产置换存在风险。该上市公司年报未披露上述两项债务重组置换的7654.14万元房产未能取得房产证的情况。该公司在2005年4月29日发布《增补2005年第一季度报告中其他业务利润的相关事项公告》中做了披露。

  7.华菱管线这2003年进行了在建工程——连铸高效化技术改造工程项目,当年完成投资额14410.93万元,已转固定资产(暂估)9019.72万元。而年报中只披露了当年完成投资额1270.53万元,少披露当年完成投资额1705.4万元,未披露已转入固定资产的9019.72万元,造成财务信息披露不实。

  另一在建工程——以转代平工程项目,截止到2003年底在建工程项目账上未记录投资完成情况,但该上市公司年报披露该工程投资完成情况:为期初余额7180.66万元,本期完成5839.06万元,已转固定资产13019.72万元。造成会计帐目和财务报告数字不符。

  8.ST昌源在1996年~2001年期间,为多家公司提供担保,取得贷款人民币1.56亿元,港币3747万元。2000年以来,上述公司因无法按期偿还银行贷款,经法院判决应由ST昌源承担连带赔偿责任。该上市公司仅对应赔偿的贷款本金计提预计负债,对应赔偿的贷款利息1616万元一直未计提预计负债,造成利润不实,未计提部分占2002年当期损益的213.6%,根据其年报,该上市公司2002年利润总额微756万元,以《4号公告》所述公司应计提未提的预计负债1616万元,恰占213.6%,由此可见,当年利润为虚假数字。

  9.古井贡1996年以来,未经国家税务局批准,与其全资子公司汇总合并缴纳企业所得税。致使2003年少缴纳企业所得税5910万元,占当期损益的176%,2005年6月27日,古井贡发布公告,州古井销售公司未经国家税务总局批准自行与本公司合并缴纳企业所得税,造成了2002年少缴纳企业所得税3966万元,2003年少缴纳企业所得税5925万元。

  10.吉林敖东在2003年为其5家子公司提供贷款担保,担保总额为1.08亿元,该上市公司未在年报中披露。

  二、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原因

  1.法制不健全,执法不严格,法制观念淡薄。

  (1)从法制建设的角度看,近几年来,我国虽然制定和修订了不少财务法规,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有些法规没有制定与之配套的实施细则,法律条文过粗,致使执行起来依据不足,可行性较差。

  (2)执法不严,长官意志浓厚,虽然《会计法》对财务报表及其他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都做出了规定。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在一些单位的行政领导的心中,法律法规意识淡薄,长官意志浓厚,全然不把会计法规放在心上,虚报瞒报,随心所欲,甚至是凭感情办事,关系比法大,权大于法,甚至会计人员也无法坚持原则。

  (3)企业法制观淡薄。

  2.企业内外部监管力度不够。从上述10家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事实可见为10家上市公司进行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均没有发挥很好的监督作用,大部分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事实查不出,即使有几家能查出的,也没有在审计报告中予以指明。企业内部的会计监督基本不起作用,大都是按长官意志做帐,因此,企业一旦出现财务问题,很难查出。

  3.注册会计师素质有待提高。(1)是注册会计师的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不高,在审计工作中,不能坚持原则,严格按照会计法规办事。(2)是注册会计师的业务素质不高,上市公司略施小计,注册会计师就查不出问题了。

  4.注册会计师的行业准入制度不完善。如果,我国有关注册会计师的管理法规能够这样规定:凡在审计工作中遇到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而不予以指出的,无论是查不出,还是查出而不指明的,应该取消其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五年。那么,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问题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三、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防治对策

  1.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预防对策。(1)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对企业主管领导、企业高层及会计人员都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正确的企业发展观、价值观,提高职业道德水平,树立诚信观念。(2)加强财会人员的法律教育。使每一个财会人员都了解财会法规,争当执行财会法规的模范。(3)加强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培养财会人员,包括注册会计师的业务水平,让他们能够熟悉会计和财务业务工作,减少由于业务不熟而造成的技术上的错误。(4)深化体制改革,使上市公司运行正规化、国际化,以减少由于体制问题造成的财务造假的可能性。(5)进一步完善会计法规和会计制度。现行会计法规和制度都还存在一些缺陷,有待于进一步完善,这也给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提供了可乘之机,要从根本上解决财务造假问题,必须完善会计法规和会计制度。(6)加强上市公司财务会计的基础工作,如建立企业内部牵制制度,严格费用支付的审批手续。

  2.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治理对策。(1)严格执法力度,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如上市公司出现财务造假问题,对企业涉案人员和有关注册会计师实行经济制裁和法律制裁。(2)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社会监督作用,一旦有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就通过媒体爆光,造成强大的舆论攻势,从而,间接影响到企业的商誉。使企业不敢财务造假。(3)进一步完善行政监督机制。如建立监督和管理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执业行为的机构。及时对违规注册会计师做出处分。(4)建立注册会计师财务造假一票否决制。即一旦发现注册会计师参与和包庇财务造假行为则取消其执业资格,收回其资格证书,从此,终身不得从事会计、财务和审计工作。

  参考文献:

  [1]由建勋 吴文轩:治理会计信息造假提高民营企业诚信的对策.财务通讯,2005年第6期

  [2]杨惠君:中期财务报告审计程序和应注意的问题.财务通讯,2005年第1期

  财务造假论文范文二:公司财务造假的识别方法研究

  公司财务造假一般是为保融资资格(包括IPO和再融资),或者避免亏损,甚至ST、PT, 以致退市。从理论上说,其造假手法并不很多,无非是虚增收入、虚减成本费用、虚增 资产等。一般可从其财务数据发现疑点。常见的线索有以下一些:

  纳税情况异常

  1.纳税资料与经审计的财务资料不一致。一般来说,企业的纳税资料与经审计的财务 资料不一致应属正常情况,因为企业在进行纳税申报时尚未完成审计,而审计时多少会 存在一些调整。但如纳税资料与经审计的财务资料相差较大,企业的业绩则非常可疑。 如某企业1999—2002年所得税申报表上反映的利润总额为1238万元,而财务报表上反映 为4051万元;流转税申报表反映公司本产品销售为22168万元,而财务报表反映为25205 万元。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有两种原因:其一,公司有多套报表,其向税务申报纳税时使 用的报表与向外披露的报表不同;其二,公司的内部控制薄弱,平时账务处理错误较多,在审计时需做较多的调整。但无论是哪一种情况,其财务资料都相当可疑。

  2.应交税金余额巨大,且逐年增加,或突然减少。按照税法规定,企业纳税是有一定 的时间限制的。一般来说,企业欠税时间不应超过三个月,换句话说,企业会计报表的 应交税金余额顶多是近三个月的,因此其余额不应太大,如某企业有如下财务资料如表 一(单位:万元,后均同)。

  表一

  2004 2003 2002 2001 2000 1999

  主营收入 12008 17557 19399 15981 6537 8562

  主营利润 5099 6010 6228 5200 2263 2811

  净利润 1612 2217 2932 4209 1843 2033

  应交税金 4060 3593 2318 2172 858 830

  该企业每年利润不高,尤其是最近几年,净利润连续下降,应交税金却逐年升高,就 是可疑现象。

  再如另一企业的财务资料如表二。

  表二

  2004 2003 2002 2001 2000 1999

  主营收入 15665 18382 16355 14681 13230 3266

  主营利润 10239 13171 10220 11612 7162 2475

  净利润 4659 8052 8680 8301 5292 1732

  应交税金 545 3151 2079 311 1781 599

  该公司解释2001年应交税金大幅下降的原因:根据当地国家税务局出具的文件,公司 的纳税符合国家政策。公司根据文件带来的对以前年度损益的影响调整了2001年期初未 分配利润,并对本期应交所得税、增值税作出了相应账务处理。当然,我国各地税收征 管差异较大,也可能出现企业想交税,而税务局不愿意收的情况,因此纳税资料与经审 计的财务资料不一致或应交税金余额巨大,并不能说明企业有问题。但这些都属异常现象,需注意。

  现金流异常

  1.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异常。将企业的盈利状况同现金流状况对比,可以看出企业的收 益质量,如果企业通过虚增收入来包装利润,则虚增的收入很可能无法收回,导致企业 的利润很高,而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却长期低于净利润,甚至为负。如某公司的财务数 据如表三。

  表三

  2004 2003 2002 2001

  经营活动净现金流 13468 12410 -558 -2079

  投资活动净现金流 -29845 -25592 -37217 -12344

  筹资活动净现金流 -10191 34518 65581 12128

  现金净流量 -26568 21336 27806 -2295

  主营收入 14521 90899 38358 60938

  净利润 -39444 41765 12779 8915

  这时,需注意其是否虚增收入,一般可以通过检查应收款项进一步核实。这是因为当 企业通过虚增收入来包装利润,而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异常时,一般会伴随应收款项( 包括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的增长迅速,因为企业未收回的收入一般会在 应收款项挂账。

  2.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异常。企业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正常,但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异常 ,也可能会有问题。此时应结合其他方面来考察,如可结合企业经营情况的变化和同行 业情况。如某企业有如下财务数据如表四。

  表四

  2004 2003 2002 2001

  经营活动净现金流 15480 17661 18155 13458

  投资活动净现金流 -69892 -23625 -29639 -17200

  筹资活动净现金流 52712 8282 18736 22975

  现金净流量 -1700 2318 7252 19229

  主营收入 28653 30412 31610 26020

  净利润 4817 9083 14726 11607

  吞吐量(万吨) 1110.2 1005.6 735.6 574.5

  截至2004年末,该公司总资产29.6亿元,其中固定资产18.5亿元;同行业的另一公司T ,总资产28.1亿元,其中固定资产17.5亿元,2004年T公司实现收入10亿元,而该公司 只有2.8亿元。据此可判断此公司情况异常。有虚增固定资产投资、增加收入的可能。

  毛利率畸高

  一般而言,同样的产品的毛利率不应差别太大,尤其是竞争较为充分的行业,或经营 所在地邻近的企业。毛利率高无非是由于企业产品的价格较高或成本较低,因此其手法 无非是虚增收入或虚减成本。虚增收入可能会使企业的现金流量异常(上面已提到),也 可能现金流量并无异常(可以通过关联交易做到),虚减成本则可能使存货偏高。另外, 企业的现金流量表、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具有一定的勾稽关系,可以通过分析三张表找 出漏洞。如企业结转的成本(即利润表上的主营业务成本)较低,则当期生产完成结转入 库的产成品一定较低,而当期转入生产的原材料、人工、各种费用可能就较低,当期购 进的也可能较低(在产品和原材料、人工、各种费用也有一个与产成品类似)。如果我们 可以查出或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估计出当期购进的原材料和发生的人工、材料费用,则 有可能找到其矛盾之外。这矛盾之外即是该公司造假的疑点。

  突然置换资产

  突然进行资产置换,将大量的应收款项或盈利能力极强的子公司置换出去(或卖掉)。 例如,某公司在2003年的《董事会第×次会议决议及召开2003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公 告》中说明,鉴于公司的控股股东以往来账的形式所欠股份公司的债务21830万元,董 事会同意控股股东以其所属企业A房地产公司、B公司经评估后的净资产来冲抵控股股东 所欠股份公司债务,以减少关联交易金额。至2003年6月30日,A房地产公司的账面总资 产约4943万元、账面净资产约485万元,2003年上半年账面盈利14.9万元,B公司的账面 总资产约885万元、账面净资产约829万元,2003年上半年账面盈利13.3万元。公司也可 能突然注销巨额应收款项,造成该年度巨额亏损。

  这时,可能说明上市公司的应收款项质量极差,为避免账面难看,才与其他公司进行 资产置换,这是,置入的资产质量或价值也是有疑点的(资产评估也可能存在问题)。

  企业盈利情况异常

  比较常见的手法是:企业有一神奇子公司或盈利能力极强的项目,能为企业带来大量 利润,但企业对其披露却非常之少或极不愿意提供其详细资料,使人无法分析其经营详 情。如某公司2002年10月21日以2017万元的价格购入××电子70%股权,2002年度剩余 的2个月之内竟能为其创造投资收益1651万元,占公司全年净利润的74%。再比如另一企 业,公司近三年对××房产(股份公司与该公司同受集团控制,集团持有股份公司50.30 %的股权,持有××房产87%的股权)的投资收益分别948万元、1818万元、2238万元,占 股份公司近三年的净利润的23%、20%、30%,××房产与股份公司的联建项目为房地产 项目很多楼盘开工至竣工只有6—8个月,且竣工时间为10—12月间,公司一直未披露竣 工文件内容,而项目竣工时间对联建项目的收益确认时间影响较大,因此较为可疑。

  频繁变化对子公司的持股数量

  企业如频繁变化对子公司的持股数量,有可能说明企业想通过变化合并报表范围或权 益法核算长期投资的范围,增加盈利额或使报表好看。当子公司亏损时,则减少持股数 量,以减少亏损额。企业也有可能利用子公司造假,以便达到在融资标准或其他盈利目标。

  非常规经营会计

  这里所称“非常规经营会计”是指租赁、托管、承包,巨额亏损公司托管、出包,或 租赁出去后,即使是全资企业,上市公司对该子公司核算由权益法变成成本法,以收到 托管费、承包费或租赁费确认投资收益;相反,关联方可以将一些优质资产托管、出包 或租赁给上市公司,上市公司靠这些优质资产产生的利润扣除托管费、承包费或租赁费 确认收入,计入其他业务利润,甚至作为主营业务利润,这些行为往往名为“租赁、托 管、承包”实为上市公司贡献利润。

  如某公司,该公司与主要股东××药厂签有2001年度为期一年的短期投资协议书,实 际的投资款为2000万元,协议书规定投资产生盈亏按投资比例分成和承担,公司最高收 益率不超过65%。根据该协议书,公司在2001年度收到此项投资收益1159万元,业已计 入当年利润,占当年合并利润总额的47.27%(公司当年的净利润为2110万元)。值得注意 的是,公司2001年的)净资产收益率为10.28%,并且2000万元的投资款带来1159万元的 投资收益,年回报率高达57.95%,比正常的投资回报率高出许多。

财务造假论文相关文章:

1.财务造假论文

2.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论文

3.会计舞弊调查报告毕业论文范文

4.会计信息失真毕业论文

5.财务管理

1457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