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公共管理>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大学专科论文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暴露出来的种种执行问题日益引起关注,学术界和政府部门也都开始重视对公共政策执行的研究。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公共政策大学专科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公共政策大学专科论文篇1

  浅析节能减排的财税支持政策

  一、节能减排财税支持政策的理论研究

  (一)外部性理论

  节能减排存在着外部性特征。下面举一个某行业的具体事例来说明外部成本。某行业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的生产决策,厂商出于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做生产决策考虑的是利润最大化,既边际成本等于价格。外部经济存在的条件下,私人成本曲线是指厂商的边际成本曲线,图中曲线MC是指整个行业的边际成本曲线在完全竞争情况下等于该行业中所有厂商的边际成本曲线水平的总和。

  随着产品的出现产生了污染物,产品生产增多造成污染的增多,污染物的产生带来了边际外部成本,若所有厂商的外部成本相同,人们每一产出水平下遭受的边际外部成本相加得到与行业产出相关的边际外部成本MEC,如图中的曲线MEC。若产量为零,污染物的产出便为零,MEC曲线向上倾斜。社会边际成本对于整个社会是由行业边际成本加上边际外部成本得到,即社会边际成本曲线,图中社会边际成本曲线MSC则代表了所有某行业边际成本和边际外部成本的总和,等于行业的边际成本MC加上边际外部成本MEC。

  完全竞争条件下,行业的均衡点是行业边际成本曲线MC和行业边际收入曲线MR的交点,均衡产量是Q1,均衡价格为P1。由于外部成本,这个点就不是帕累托最优,只有边际社会成本MSC曲线和边际收入曲线MR的交点决定的产量和价格才是最优,这时候的均衡产量Q*是均衡价格是P*。因此,完全竞争条件下,行业的均衡产量Q1和价格P1,比社会最优的均衡产量Q*高、均衡价格P*低,产量过高,排出的污染物也就过高。利润最大化是厂商的追求,因排出污不需要成本,导致其忽略了外部成本。在均衡价格P*中,P1用于补偿厂商的生产成本,P*-P1用于改善污染物造成的环境污染。

  帕累托最优要求不是一个单位或行业而是整个社会生产达到最优。Q1,产量对行业来说是最优的,但对社会而言不是最优的。企业的最优决策对社会而言是低效率的。只有社会最优水平价格P*才是真实价格,他考虑了所有的成本,包括生产者的成本和外部成本,按照这个成本生产,其结果是厂商承担外部成本,并相应减少了排污水平。

  (二)政府财税方案的理论研究

  政府可在外部经济的存在导致了市场失灵时出面进行干预。

  外部成本使市场生产的数量大于社会均衡时的数量,政府可以采用税收手段使得两种情况的均衡数量相等,即将外部经济内部化。

  用工厂排污的例子来讲。为简化分析,假设某行业的边际成本是固定的,因此边际成本曲线MC是一条水平线。MEC为边际外部成本曲线,MSC为边际社会成本曲线,A点是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均衡点。可以看出,由于外部成本的存在,A点产量很高,造成过多的污染。所以可以对工厂的每一单位产量征收等于Q*下的边际外部成本的税T,即T=D-B。这样一来,外部成本就成了该行业的内部成本,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MC上升到了MC+T,市场均衡达到了帕累托最优的E点。

  财政政策也可以用来控制污染,如标准方案和许可证方案。通过分析污染市场情形来比较税收政策和许可证政策。虽然向政府交排污税和购买许可证的形式不一样,但这两种政策从本质上都是为排污付费。

  企业污染权的需求曲线,污染价格降低造成排污权的需求增加。在图3中,当税收确定了污染价格,污染权的供给曲线完全有弹性,污染量的大小主要通过需求曲线确定。当排污许可证确定了污染量,污染权的供给曲线则是完全无弹性的,此时的需求曲线确定了污染价格。因此,税收和污染许可政策达到既定需求曲线上任一点均是可行的。

  清新的空气和清洁的水的价值的需和必须放弃的东西相比较来体现。污染只能降低其程度但不能消除。以上两者均服从价值规律:公共想要保护环境因为其价格低。采取征税和污染许可证的手段来降低环境保护的成本,也增加了公众对清洁环境的要求。综上,财税政策能够有效的促进节能减排。

  二、结论

  中国能源消耗总量正呈逐渐增长的态势,中国在环境污染也随之呈现上涨趋势。因此,中国应该注重节能减排。

  不仅如此,节能减排还具有外部性特征。存在外部性时,市场结果不仅影响到买者和卖者的福利,也间接影响到接受影响的旁观者的福利。由于卖者和买者在交易是忽略了外部性,因此在存在外部性时,市场均衡是无效的,既均衡没有实现整个社会总利益的最大化。外部经济的存在导致了市场失灵,因此可以由政府出面进行干预。外部成本使市场生产的数量大于社会均衡时的数量,政府采用征税和付费的方式可以使得两种情况的均衡数量相等,使得外部经济内部化。

  公共政策大学专科论文篇2

  浅析中国农业补贴政策现状

  1 中国农业补贴现状

  我国将良种补贴、粮食直补、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统称为农业补贴政策当中的“四补贴”。在2002年时,国家为了提高粮食质量,保证粮食数量,对农民推荐使用优质的种子而给予的良种补贴。2012年中央财政共安排良种补贴224亿元。粮食直补是在2004年时,国家为了增加从事粮食生产农民的收入将原来的粮食风险基金直接发到农民手中。2012年中央财政共安排粮食直补151亿元。在2004年时,国家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业机械化水平,对农民进行农机具的购置而安排的农机具购置补贴。2012年中央财政共安排农机具购置补贴215亿元。在2006年时,根据农业生产资料(化肥、柴油)价格变化情况,国家对我国农民购买农业生产资料时给予农资综合补贴。2012年中央财政共安排农资综合补贴1078亿元。同时,当前的农业补贴还包括畜牧良种补贴、农业保险保费补贴、退耕还林补贴和退牧还草补贴等。

  2 中国农业补贴存在的问题

  2.1补贴目标不明确

  农业补贴政策在中央一号文件当中多次出现,其农业补贴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是为了鼓励农民多产粮、多调粮和产好粮的重要举措,有关农业的政策是否有效实施直接关系到种粮农民的切身利益。并且强农惠民政策的重要内容,就是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立现代农业框架,促进农业增产增效。从这些政策当中可以看出农业补贴政策的根本目标是增产增收,但短期目标或者更为详细的目标内容则没有政策的规定。由此,可以看出现阶段的农业补贴政策目标不明确,不够细致。

  2.2补贴结构不合理

  流通环节补贴较多,生产环节补贴较少。由于我国的农业补贴对象大多为国有粮食企业,而对国有粮食企业的农业补贴属于流通环节,缺少对位于生产环节农民的农业补贴。有限的资金流向于流通环节的各个部分当中,尚可保证流动环节基本保持平衡。但与此同时,没有足够丰富的资金支持农业科研方面的发展,其推广方面的补贴资金较少,导致生产环节补贴较少。

  2.3补贴法律制度不完善

  农业补贴是对农业的有效支持和保障,是一项需要长期进行的政策。为了使农业补贴系统更加完善和有效,需要相应的法律制度加以规范。然而,我国的农业补贴一般是根据相关政策所衍生出的附加政策,每年情况均有变动。农业补贴对象缺乏明确规定,没有完整的体系加以整理和归纳。补贴数额更是随意设置,没有充分考虑到各省之间的经济差异和自然差异。农业补贴政策虽出自于中央一号文件,但没有正规的法律条文进行规范。可见,财政部门对农业补贴缺乏规划性和长远性。

  3 完善中国农业补贴政策的对策

  3.1明确农业补贴政策目标

  首先,明确农业补贴政策的根本目标,就是增加产量增加农民收入。通过中央文件对总体政策目标进行规范和明确,保证农业补贴目标的清晰性。其次,中央在制定农业补贴政策根本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将目标细致化,而不是笼统地给出政策框架指出农业补贴的相关内容。

  3.2优化农业补贴结构

  随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应适度提高农业补贴水平。我国农业需补贴的领域较多,一是优化“绿箱”结构,加大一般服务支持力度,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倾斜,增加农业科技及教育投入,注重农产品检验检疫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助推农业转型及可持续发展。二是充分利用“黄箱”空间。健全灵敏高效的价格支持体系,除最低收购价格政策外,对粮棉油等主要农产品,需尽快建立目标或参考价格制度,指导农业生产。

  3.3加强农业补贴资金监管

  农业补贴的巨额资金,其核算发放,涉及财政、农业、外贸、民政和银行等多个部门机构。须依据法律形式,界定职责分工,协调配合。改革条块分割的资金管理模式,考虑适当简化程序,降低运行成本。

  3.4加强与农业补贴有关的法律制度建设

  要进一步加快农业补贴法律制度的建设。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加快贫困救援及农业保护等方面的法律建设。与此同时,应借鉴发达农业国家的先进农业政策,站在长远角度对农业补贴的额度及范围进行综合考察,具有发展眼光地去看待农业补贴问题,而不是局限于短期农业政策。

猜你喜欢:

3158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