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公共管理>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博士论文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为解决公共问题、实现公共利益而制定和执行的行为准则和行动方案。它作为政府管理社会事务的工具,必须以最大限度地维护和增进公共利益、实现社会公平公正作为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公共政策博士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公共政策博士论文篇1

  从公共政策角度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

  农村留守儿童已经不再是一个新鲜的词汇了,但是近年来电视、报刊杂志对于此问题的报道还是非常地频繁。这表明农村留守已经成为了不能忽视的社会问题,如何使农村留守儿童能够健康地成长也变得愈来愈重要了。

  一、什么是留守儿童社会化

  农村留守儿童表现在,农村的年轻夫妇因为双双外出打工或其他原因,而将自己的小孩由家里的老人或其他人托为照料。这些小孩或者因为缺少父母的关爱或者因为其他代为照看的人的疏忽,心理健康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所以急需构筑起面向留守儿童的一套完备的社会化服务体系。①何谓社会化?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在初级社会群体(比如家庭成员之间)或者次级社会群体(比如同学、同事之间),以及社会文化的影响下逐渐掌握一定的社会技能或者形成一定的社会认知的过程。

  二、留守儿童社会化的现状

  1.特殊的家庭环境。

  一是由于父母不在身边不仅导致留守儿童缺乏监督从而出现行为偏差。由于缺乏应有的关爱,导致他们从小性格就会很孤僻,不愿与人交流,时间久了甚至会产生一定的心理疾病。二是学校学习成绩出现下滑。这主要是因为农村留守儿童的代监护人的受教育程度不高,有些甚至还是文盲或半文盲状况。

  2.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

  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原本听话的学生,由于同龄人的影响导致了自己的生活习惯也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成绩下滑,乱发脾气,沉溺于游戏和上网。有些留守儿童还出现了比如偷盗、打架、抢劫等社会不良行为。更为严重的是,有些农村留守儿童由于没有父母的正确引导心理上也开始出现了一些不同程度的疾病。

  3.传播媒体的影响。

  由于缺乏监督,好多农村留守儿童由于没有时间跟父母相处,空余时间大多是与电视为伍。而电视节目多种多样,由于没有父母的监督和正确引导,他们逐渐喜欢上了一些暴力和血腥的电影,并且对电视里面的犯罪行为产生了错误的认知。还有一些留守儿童利用便利登陆一些不良网站,或者是阅读不适于自己看的杂志。以上这些都使得留守儿童的心理上越来越偏向不正常化。

  4.从熟人到陌生人,农村小学教师的角色转变。

  由于社会流动性的加剧,农村的社会文化也在开始发生变化。不再是以前村里人一辈子不出村,而是外地人开始进入、村里人外出谋生、定居越来越频繁的景象。学校由于需要引进好的教育理念,学校教师队伍的流动性也比以前更加突出了。这些导致了老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逐渐由过去的乡里乡亲的熟人变成了只开家长会,缺乏深入了解、沟通的陌生人。这些因素导致了,学校老师对留守儿童的关心仅仅停留在学校的学习中,从而缺少了对于他们的更多心理上的关怀。

  三、问题分析

  (一)找出核心问题

  主要有家庭、学校、社会、电视网络媒体这四个因素,影响了留守儿童的社会化。现在要做的是对这四个因素的轻重排个序,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首先是家庭,这是无法短期解决的,社会和电视网络也一样,对于留守儿童的社会化,学校的位置就显得突出了。所以核心问题就是学校这一关要把握好。

  (二)分析学校中的主要因素

  学校教师的建设水平,决定了学校的质量,所以影响留守儿童的核心问题进一步锁定在了农村小学教师的身上。从另一方面来看,家庭留守儿童和远方的父母的感情已经降为次级社会群体,此时家庭社会化已被学校取代,父母的社会化功能已经大部分转让给了老师。

  四、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思考

  1.改善农村生活条件,提升农村竞争力。

  一是,现在是网络化时代,当地政府可以借助物流优势,大力支持发展农村经济,引进农村电子商务,鼓励宣传农产品网购项目,从而减少农民外出打工的机会。二是,改善农村子女进城入学的条件,提供有利于农民工子女随父母进城入学的措施,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2.寻求社会力量的支援。

  由于农村留守儿童缺乏心理上的关爱与行为上的正确引导,学校周边或者村里的老年人或者有空闲时间的有心人可以自发组成一个自愿者团队,利用自己的所长专门来在留守儿童平时的生活上,学习上给予帮助。像这样的自愿组织可以一代一代传下去。如果这样的自愿组织与留守儿童之间越亲密,那么就越有利于这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因为按照笛尔凯姆的观点,留守儿童在这种情况下会感受到来自自愿组织的关爱,感到自己跟他们有一种分不开的情感纽带,感受到一种家的温暖,从而减少自己犯错的机会,而且会加强自我监督。

  3.依靠政府强力部门,塑造有利于留守儿童生活、学习的环境。

  由于学校周围一些网吧、游戏机老板为了多赚钱,故意吸引没有自控力的小学生来光顾,有些未达法定年龄的小学生甚至躲到地下室去上网打游戏。由于留守儿童缺乏必要的监督,他们的身心往往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避免这些不良现象产生,需要当地政府部门严格要求网吧、游戏厅的正规营业,必要时候甚至可以让那些违法经营的网吧、游戏厅搬离学校附近的场地。

  4.减少农村教师队伍的流动性。

  每个农村教师的背后都有一个家庭,他们都承担着除了教书育人之外,还要确定为自己家里带来一份必要的收入才行。由于农村的教师工资一直都不是很高,好多人反映还没有到外地打工的农民工工资高。有些老师刚开始本着教书育人的观点走上农村教书的岗位,但是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家庭的负担越来越重,以及周边同事的辞职等等因素,也开始动摇,打算离开教书的岗位。所以从这一点看,要想留住农村教师队伍,首先是要提升他们的待遇。还有一个原因导致教师队伍的不稳定性就是,农村教师队伍的人力资源建设系统不是很完善。有些老师工作了几十年,既没有工资上的提升,工作环境也没有多大改善。所以,从这方面来说可以在农村教师队伍的培训、考核、奖励等等方面下功夫,使他们感到自己是在得到重视的同时也是在不断地提升自己。总之,只有留住了教师,才能使教师和留守儿童家庭之间形成一个熟人社会,也只有这样,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才有一个有力的保障。

  5.对学校进行合理布局。

  一是,在人口密集的地方对薄弱学校进行撤并。②在农村人口居住较为密集的乡镇、行政村,通过对薄弱学校进行撤并,对教育资源进行优化重组,实现教育的规模效益,提高教育质量。二是,在人口较为分散或人口较少的地方保留教学点或建立社区学习资源中心。可以通过单式教学、复式教学和远程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实施小学阶段或小学部分阶段的义务教育。三是,在交通不便的地区和山区举办小学高年级寄宿制学校。为了尽可能地避免或减少因学校布局调整而造成的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的失学、辍学。

  五、总结

  总之,要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化问题不能单靠政府、企业、学校等哪一方,这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借助社会多方有效协调解决。本文没有对一个具体的地区作为研究对象,更没有进行实际调研,仅限于参考文献研究。而我国幅员辽阔,东西部差异很大,由于缺乏实践分析,所得出的理论不仅只具有一般意义上的参考价值,而且这些观点还需得到实践的检验和改进。

  公共政策博士论文篇2

  浅谈公务员绩效体制存在的问题及政策机制

  一、引言

  我国公务员制度改革以来,公务员绩效体制改革一直是其中的主题,某些意义上,公务员绩效体制改革的成败决定着公务员制度改革的成败。因此公务员绩效体制的改革在公务员制度改革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公务员选任留的标准,同时好的绩效考核体制也能发挥公务员工作的积极性。

  二、我国公务员绩效体制存在的问题

  我国公务员制度改革过程中,绩效改革成为改革的成败的关键。虽然我国公务员绩效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一)绩效考核标准不够具体,易行性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以下简称《公务员法》)第五章第三十三条规定,“对公务员的绩效考核,按照管理权限,全面考核公务员的德、能、勤、绩、廉,重点考核工作实绩”。绩效考核的内容包括公务员工作和作风的各个方面,覆盖全面,但也存在着严重的内在缺陷。《公务员法》中并没有对“德、能、勤、绩、廉”做出具体规定,换句话说,对“德、能、勤、绩、廉”的程度没有明确。这一情况的存在使得绩效考核在具体执行时,公务员不能清晰知道做到什么程度成为称之为“德、能、勤、绩、廉”,缺乏执行的积极性和动力。另外,也存在着同一部门中存在着绩效考核尺度不一,加上对人情世故的考量,使得公务员的考核标准具体实施起来不易行。

  (二)不同部门考核标准过于统一,灵活性差

  我国不同的政府部门和单位,承担着不同的职责,分别负责经济建设、社会管理等工作,进一步区分,可以分为经济、文化、体育、科技、卫生、人力资源等部门。这些部门的性质和公务员工作职责不同,相应的绩效考核标准应该分门别类,因地适宜。而我国现行的公务员绩效考核标准却过于统一,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绩效考核内容的高度统一和考核重点不突出、灵活性差。

  绩效考核内容高度统一主要表现在不同的公务员部门,公务员绩效考核的内容都高度相同,即从“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进行考核,而对于有些承担着多种职责的公务员部门来说,考核内容或多或少难以与公务员的职责进行匹配。另一方面,考核重点不突出、灵活性差,主要表现在,对公务员的绩效考核重点与其工作重点难以充分吻合,举例来说,对于负责公共工程资金的公务员来说,考核重点是其工作的效果性,即以工程质量的高低对其进行考核,而不应以其耗费的资金为主。

  (三)考核周期与公务员工作周期不一致,考核效果差

  《公务员法》第五章第三十四条规定,“公务员的考核分为平时考核和定期考核。定期考核以平时考核为基础”。这实际上是一种以平时考核为主的考核方式。这种考核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考虑了公务员工作的性质,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但是也忽略了一个重要因素,即有些公务员的工作具有周期性(如公共工程资金管理人员,其工作周期往往很长,通常以一个项目为周期,且其工作需要保质保量)。对公务员的绩效考核如果按照《公务员法》规定的考核方式进行考核,平时考核得出的考核结论偏离公务员工作的实际较多,对公务员绩效的考核有失偏颇,定期考核建立在平时考核的基础上也难以收到理想的效果,对公务员本身亦难以达到激励的作用,甚至是反作用力。

  (四)考核过程流于形式,执行性差

  《公务员法》中规定“对非领导成员公务员的考核……,主管领导在听取群众意见后,提出考核等次建议,……”。但在公务员绩效考核的实际执行过程中,往往听取群众意见这一项在执行过程中鲜有实际执行,考核过程流于形式。

  三、完善公务员绩效体制的政策机制

  由于公务员绩效体制在考核标准、考核周期及考核执行过程中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对提高公务员工作的积极性收效不大,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公务员体制的进一步改革。基于以上考虑,为保障公务员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结合中国实际,提出如下政策建议及实施保障机制。

  (一)完善绩效考核标准,量化指标体系

  《公务员法》中规定从“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对公务员进行考核,但是具体到每一个方面却没有相应的具体衡量指标。设立的考核部门对五个方面的把握仅靠工作中的实际经验,虽然有时能够从侧面反映公务员工作的实际状态,但却难以复制,经验推广遇到瓶颈。因此,要完善绩效考核标准,须尽快对考核标准进行量化,将公务员工作的贡献转换为实际的数字进行反映;对于确实无法量化的考核标准,要考虑其工作的性质,从其工作的质量出发,选择替代标准进行评价。以党群工作部门的公务员为例,对其的绩效考核以一年为一个周期,我们可以通过群众满意度调查,以其服务的对象发放随机调查问卷,跟据样本反馈结果,对其工作展开评价;另外,也可以当年发生的党群关系不和谐的事件规模的大小、性质等方面,对其进行评价。

  (二)合理选择考核周期

  考核周期对于公务员的绩效考核也是十分重要的,考核周期过长,不利于对公务员的工作状态进行及时反馈;而周期过短,考核过于频繁,既浪费资源,也影响公务员工作的积极性。因此,需要合理界定考核周期。公务员绩效考核周期的确定应坚持以工作性质为基础的原则,考虑工作的复杂程度和重复性高低进行确定。具体来讲,由于公务员所在的部门单位的工作性质不同,公务员从事的工作内容、性质以及流程等也不同,确定考核周期时,要考虑他们工作的周期。对于有些工作项目,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工作的重复性低,对公务员绩效考核的周期应当以实际工作的循环周期来进行确定,不仅节约考核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也有利于调动公务员工作的积极性。

  (三)严格执行考核标准,加强群众监督

  由于公务员工作服务的对象大部分面向广大群众,对其的绩效考核反了公务员工作的成果,同时从侧面也反映着社会的和谐程度。但如果设立的考核标准没有被严格执行,考核目的也难以达成。因此,在执行绩效考核标准时,应严格按照确定的标准执行,发挥群众在监督中的重要角色。另外,建立的考核委员会,应当有群众参与,对绩效考核过程客观评价,加强执行力度。

猜你喜欢:

3159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