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公共管理 > 公共政策 > 关于公共政策论文的锦集

关于公共政策论文的锦集

时间: 诗琪1201 分享

关于公共政策论文的锦集

  下面是小编整理整合的一些关于公共政策方面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借鉴,希望对你有帮助。

  论我国环境保护政策中的公众参与制度

  一、我国环境保护政策公众参与制度的渊源

  (一)环境保护中公众参与的含义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是指任何单位和个人单独或者集体,通过各种可能的途径和形式获环境信息,对环境决策提出意见和建议,对环境管理和涉及环境开发利用行为进行监督,以及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行为的总称。

  (二)我国环境保护政策公众参与制度的法律渊源

  自1976年以来,我国已经制定了大量的与环境有关的法律法规,但是对环境保护政策中的公众参与制度却始终不够重视,直到1996年第一次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中才增加了“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应当有该建设项目所在地单位和居民的意见”的规定,这是公众参与原则正式在我国环境立法中加以体现。200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环境影响评价法》明确规定“国家鼓励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以适当方式参与环境影响评价。”2006年2月原国家环保总局发布了《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另外,宪法和其它有关法律法规中,也作出了一些关于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规定。我国关于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立法从无到有,从原则到具体,正在不断发展,而且进步得越来越快,目前已经初具规模,在一定程度上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提供了法律保障。

  二、我国环境保护政策公众参与制度的现状

  虽然我国环境保护政策公众参与制度的立法已初具规模,但是这种参与更多地集中在环境影响评价的参与方面,公众并未成为环境保护的独立主体,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范围不够广泛

  公众参与的范围逐渐从深度和广度上扩展是环境立法的趋势,众多西方国家均规定公众可以参与到涉及对人类环境有重大影响的公共项目中去,而在我国的各类环境保护活动中,公众可以参与的范围相对较小。如新颁布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中仅规定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可以由公众参与,忽视了国家立法、政策以及替代方案等宏观战略层面的公众参与。而恰恰是这些方面很容易对环境造成巨大的危害。

  (二)公众参与的途径不够系统全面

  公共参与作为一项制度在很多国家的政策和法规中明确规定了公众参与的方式和类容,中国在环境法中鼓励公众参与,但是并非强制,因而行政机关的公开方式和公开过程缺乏强制性色彩,这对公众参与的积极性会产生很大影响。如举行听证会和论证会,公众对信息的公开晨读和公开类容了解不深,因此很难做出合理的判断,提出合理的建议。

  (三)缺乏利益受损的救济方式

  权利的存在必然对应着救济的存在,没有最后法律保障的权利是无法实现其目的的。因此,许多国家都相继规定了保护环境公共利益免受损害的公益诉讼制度,而中国在这方面几乎是一片空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迟迟没有出台,导致一些地方的环境公益诉讼屡战屡败,导致公众缺乏参与和监督的积极性。

  (四)公众参与的受重视程度有限

  中国的环境立法着重强调政府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在环境保护方面赋予了政府广泛的权利和职责,而对公众参与的地位没有足够的重视。公众的反馈意见不仅是行政民主的重要体现,也是国家的环境政策能否顺利进行和发挥正确作用的重要因素,只有重视公众的意见和参与,才能在最大程度上贯彻我国的环境保护政策。

  三、我国环境保护政策公众参与制度的完善

  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中明确指出:“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是关系全世界各国人民的幸福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全世界各国人民的迫切希望和各国政府的责任。”因此,中国应该立足于本国的基本国情,按照公共参与制度的国际趋势,努力改进和完善中国环境保护政策中的公众参与制度体系的构建。

  (一)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

  公众参与制度的建立,首先必须建立在公众强烈的环境意识这个基础之上,这是制度建设的前提。首先要加强宣传和教育,使公众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其次要建立起一套具体的制度来确保公众环保意识的提高。

  (二)拓宽公众参与的途径和范围

  中国目前之所以公众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公众没有获得参与的机会和途径,公众没有参与的法律依据,参与的范围也很小。同时中国的环境立法中关于公众参与的规定规定大多数是原则性规定,缺乏可操作性。只有从政策上和法律上给予公众各种保障,公众才有充分参与的可能性。

  (三)法律上规范公众参与的权利受损救济机制

  当前中国在环境保护当中一个很大的问题是公众对于侵害环境公共利益的行为没有权利救济的方式,虽然有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也只是能够解决私人利益受到损害的状况。当关系到众多人的生存环境的公共还击能够利益受到损害时,则缺乏有效地救济途径。因此,中国应尽快出台关于环境公益诉讼的规定,从法律层面上保障公众的权利救济途径,促使更多的公民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

  我国货币政策的效应问题研究

  引言:自2008年以来的通胀预期终于变为现实,公众切实感受到了通胀的压力。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表明,2010年6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为6.4%,说明抑制通货膨胀已成为我国2011年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本轮通胀的形成因素复杂,既有来自于国际社会的输入性通胀压力,又有国内市场的流动性过剩、农产品涨价、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原因。另一方面,整个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增大。首先是世界经济复苏向好的趋势减缓,这主要是因欧洲债务危机所致,“中国制造”的国际需求将进一步减弱。其次是美国的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实施,导致美元贬值,从而使中国的出口更加困难。我国政府一方面,收巨量的货币流动性,控制物价;另一方面,要阻击国际热钱的流入。但前者由于商业银行信贷投放压力较大、信贷投放惯性较强、外汇占款规模上升、历史存量较高等因素而困难重重;后者则由于美国可能会实施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欧洲债务危机继续深化等因素而难以控制。后者的不可控性,完全可能使我们回收流动性的所有努力被国际热钱的大量流入所抵消。因此,2011年的目标还是以控制物价,收缩银根为主。

  一、文献综述

  近年来,央行多次调高存款准备金率,银行提高存贷款的利率,只有一个根本的目的――抑制通货膨胀。由于我国的流动性过剩,致使通货膨胀预期增大,也给居民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国内不少学者都置身于研究稳健的货币政策,以及如何控制通胀的同时维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陈虹宫照华(2011)具体分析了美国的二次量化宽松政策,提出从经济泡沫到通货紧缩过程中,我国的货币政策应该如何应对这次通胀问题。王兆昕(2010)从居民的角度,通过居民的消费行为影响货币政策的最终效果。胡慧萍(2007)基于协整检验,对我国房地产投资额与不同层次货币供应量的关系进行分析。得出长期在长期房地产投资额与货币供应量之间存在均衡的协整关系,且二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国内学者从各个方面对货币政策进行分析研究,为指导我们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笔者从货币供应量和三大产业之间的关系角度,深层次探讨货币政策对我国经济结构的影响作用。

  二、模型构建

  (一)单位根检验结果:由于我们定义的货币供应量(Y)、以及三个产业产值比较大,我们分别取对数考察 LNY、LNM1、LNM2、LNM3.结果如表1:

  上述全部通过检验而且是平稳的,下面进行模型构建。

  (二)利用EVIEWS 5.0 建立模型如下:

  LNY=-0.214381+0.008690LNM1-0.087764LNM2+1.217819LNM3

  模型指数:DW=1.79,R-square=0.998033,Adjusted R-square=0.997686

  3、异方差检验结果为Obs*R-squared probability=0.03,不存在异方差现象。

  三、结论分析以及相关政策建议

  通过模型的构造我们发现,货币政策的影响力在第三领域巨大,货币供应量变化一个单位引起第三产业变化1.217819个单位。如此巨大的影响程度主要跟我国经济结构有至关重要的关系。随着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以来,金融服务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美国金融业的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恰恰证明了,金融等服务性行业和流通行业的发展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而相对来说。第一产业的发展慢慢跟不上经济发展的快节奏,不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力。第二产业主要是工业,工业化发展在过去的几十年内取得的经济效益举世瞩目,但是发展中存在的各种环境问题、资源问题、能耗问题却需要我们共同解决。第二产业发展的系数为负意思就是我国货币供应量在第二产业上的投资相对匮乏,多余的货币供应量全部进入第三产业,最典型的房地产行业资金拥足,同时也致使我国的房价居高不下。相关政策建议:①稳定我国的物价水平的基础上,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近年来通胀还有预期,央行还会加大对流动性和信贷规模的控制。②第三产业的发展有目共睹,但是也要看到其中的不足。服务性行业的过分充足,导致了资源的浪费,货币过多的追求利润而停留在这个行业里。最终会对其他实体行业产生非常不良的影响,也会损害整体国民经济的利益。③继续加大第一产业的发展,加大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④合理有效地发展工业,运用货币政策促进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扶持产业转移项目,为大型工业建设投入足量的货币资金。

  通过对货币供应量以及三大产业之间关系的研究,我们首先要坚定我国稳健的货币政策,然后需要我们协调三大产业的关系,在严格控制通胀的基础上维持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对于发展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我们作为经济研究者,应该责无旁贷地积极想办法处理、改善和修正。


公共政策论文相关文章:

1.公共政策相关论文

2.公共政策的相关论文

3.公共事业管理论文范本

4.公共政策的名词解释

5.高中政治时事评论小论文3篇

4064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