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会计审计论文 > 审计 > 审计风险控制论文

审计风险控制论文

时间: 斯娃805 分享

审计风险控制论文

  树立审计风险观念,其目的在于以最低的审计资源消耗,取得最佳审计效果。 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审计风险控制论文,供大家参考。

  审计风险控制论文篇一

  《 互联网企业审计风险探讨 》

  摘要:大数据时代悄然而至,互联网企业的蓬勃发展正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大数据背景下,互联网企业的审计风险趋于复杂,注册会计师对审计风险的评估难度随之增加。本文对大数据、互联网企业的审计风险及应对措施进行研究,颇具现实意义。

  关键词:大数据;互联网企业;审计风险

  大数据时代,我国互联网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互联网企业同“大数据”密不可分,注册会计师对互联网企业审计时必须考虑大数据对其影响,因此,研究大数据背景下电商企业审计风险并提出防范建议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1大数据背景下互联网企业审计风险的特征

  1.1数据电子化,被审计单位舞弊风险缩小

  大数据时代,企业内部控制焦点也不再单纯是财务管理过程的合规性和具体监督流程的设计,而是基于既成数据信息的有效处理和安全保护。大数据背景下互联网企业往往依托互联网及计算机技术形成“大数据”平台,如阿里巴巴、腾讯等,得益于此,修改会计记录等舞弊行为很容易发掘,业务流程更为清晰,被审计单位的舞弊可能缩小,审计风险得以降低。

  1.2证据全样化,审计抽样风险降低

  成本效益原则使得审计抽样技术也应运而生。由于抽样的偶然性,审计抽样风险固然存在于抽样中。而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对于抽样风险的影响显著降低。大数据的应用使审计证据获取的难度变小,成本降低,为全样分析取代抽样分析提供可能,从而审计抽样风险大幅降低。

  1.3信息及时性提高,信息不对称风险降低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特别是互联网企业,传统的期间审计模式必然向实时审计模式转变。大数据背景下信息及时性大大提升,信息不对称的风险随之降低。

  2大数据对互联网企业审计风险的影响

  由于风险导向审计下的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因此,大数据对于互联网企业审计风险的影响也可从重大错报风险与检查风险两方面分析。

  2.1大数据对互联网企业审计重大错报风险的影响

  植根于非大数据时代,重大错报审计的核心是以询问、观察或检查与分析性程序为手段,选取一定样本量测试,从而得出先验性的风险评估结论,即财务报表可能的重大错报风险,依据审计证据与审计结论的因果联系,进行财务报表审计。在大数据时代,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企业审计更为看重相关关系而非因果关系,大数据对重大错报风险的影响更为明显。大数据背景下,特别是大数据运用较为广泛的互联网企业,财务报告的审计理念将由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基于大数据的企业财务报告审计可以充分利用同一问题相关的不同类型数据(如:图像、声音、文字等)的关联来识别重大错报风险。这些数据相对于财务数据而言可理解性强,使用门槛低,易于审计人员甄别潜伏的重大错报风险。

  2.2大数据对互联网企业审计检查风险的影响

  检查风险是指某几个认定存在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是重大的,但注册会计师未能发现这种错报的可能性。在大数据背景下电商企业审计的检查风险与数据处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大数据时代的审计,要求审计人员掌握数据挖掘、计算、分析和预测能力,注册会计师只有既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又熟悉互联网和大数据,才能胜任相应工作。此外,随着互联网企业的全球范围并购活动以及其不断扩大的商业影响力,互联网企业通常涉及到跨地区甚至跨行业的业务活动,因此,对互联网企业进行审计时,注册会计师既要相当了解本国的相关税收法律,还要了解业务所涉及国家或区域的互联网税收规定。

  3大数据背景下互联网企业审计风险的防范

  3.1完善准则与制度

  我国应该加快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一方面,加快互联网立法的步伐,并加速一系列互联网行业相关法律法规的实施监督,为互联网行业的健康发展助力;另一方面,制定和完善审计相关法律法规中和互联网企业有关的内容,使得审计人员在针对互联网企业开展审计工作时有法可循,减少不必要的误解。

  3.2注重数据安全,提升数据处理技术

  首先,可以根据数据性质和审计需求设置权限级,严格控制数据访问权限,减少数据外泄的可能性。其次,大数据时代面对海量数据处理,对数据的获取与处理不仅需要Excel或审计软件,还要借助数据挖掘技术缩小数据量,在此基础上对数据进行更为有效的分析。

  3.3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

  审计人员必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灵活地运用审计方法、审计工具,组合式地解决问题、应对变化。一方面要加强现有审计人员知识结构调整,另一方面要与信息技术等领域的专业人士通力合作凸显团队力量。

  3.4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和维护网络安全

  社会信用体系的完善不仅需要坚强的法律后盾,还需要行业的自律。在大数据环境下,互联网企业的网络安全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只有安全、便捷的互联网平台,才能为信息提供足够的保护。因此,企业要对互联网安全进行必要的控制,防止企业业务数据与客户信息数据等的泄露,这对于注册会计师获取可靠的审计证据,从而可以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风险。

  作者:郭巍 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参考文献:

  [1]茆桂珠.互联网对审计的影响及应对[J].企业研究,2011(04).

  [2]陈宏明,郑科.互联网系统审计研究[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2(11).

  [3]李俊杰.互联网对企业审计的影响[D].北京: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0.

  审计风险控制论文篇二

  《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控制探讨 》

  摘要:会计师事务所作为外界的权威审计机构,对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审计风险存在于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中。本文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的特点出发,分析了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存在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

  关键词: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

  一、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特点

  (一)客观性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当注册会计师按照审计程度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进行审查时需要确定误差范围,这些误差便由会计师事务所的风险来承担,这些审计风险是不可免得,但是注册会计师可以根据自身能力,将审计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二)潜在性

  在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对偏离客观事实的账务进行披露与调整,极有可能对会计师事务所造成一定的潜在风险。比如注册会计师审计师,发现一些较小的问题,觉得影响不大,并没有作出披露,但是这些问题很有可能经过时间的积累转化为一定的风险,影响企业的发展。

  (三)普遍性

  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风险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将审计工作的实际标准与可能产生的结果之间加以对比与分析,从而寻找出有可能导致审计结果出现偏差的各个因素,以此来调整审计工作的流程与工作重点,从一定程度上降低审计错误率。

  (四)可控性

  通常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可以根据审计正确性并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分析出被审计单位的风险存在点,并通过一定的合理化手段对审计风险加以防范,若果审计风险降低,则会计师事无所也可以相应的降低客户标准,会计师事务所必须很据审计风险的可控性来决定审计客户标准,从而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二、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存在的原因

  (一)会计师事务所的原因

  1.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水平较低,风险意识薄弱

  我国审计行业整体面临着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水平较低,风险意识薄弱的问题,许多注册会计师为了一己私利,违反职业道德,甚至为被审计单位隐瞒财务问题,出具假的审计报告,这严重影响了审计报告使用者的切身利益;同时,由于一些注册会计师风险意识薄弱,其在审计过程中往往对较小的问题忽略不计,并没有这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处理办法,长此以往,这些问题将积累起来,对企业与会计师事务所造成较大的风险。

  2.选择审计对象具有一定的盲目性

  许多会计师事务所之间存在着恶性竞争,为了抢夺更多的客户资源,提升事务所的业绩,盲目的选择审计对象。许多会计师事务所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在选择客户时,主动降低审计标准与审计价格,甚至为了争夺一些客户,明知审计风险较大,也依然接受,这些恶性竞争情况导致会计师事务所必须降低审计成本才能够盈利,这就迫使会计师事务所简化审计程序与审计工作环节,缩短审计时间,这将严重违反审计风险的可控性,为会计师事务所带来更大的风险。

  (二)被审计单位的原因

  1.存在违法、舞弊行为

  许多被审计单位为了获取一些经济利益,与其他企业联合起来精心编造一些假的财务数据或者进行一些违规操作,从而实现偷税漏税的行为,而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被审计单位往往向事务所提供一些虚假的财务信息,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时,往往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即使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人员能够在审计工作中恪守审计标准,但是也不能够保证发现被审计单位的所有财务问题,这无形之中为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2.内部控制不够完善

  在许多被审计单位中,其内部控制还不够完善,这也将为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工作带来一定的风险。这些被审计单位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不都,内部控制的建立与实施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员工参与内部控制的积极性不强,信息的传递工作存在一定的漏洞,这都导致许多会计信息在上报过程中受阻,甚至发生错误,这使得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结果存在一定的偏差,也将增加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

  (三)法制环境有待加强

  从目前来看,我国颁布的相关法规法规还不够完善,事务所审计时能够遵照的明确规章制度还不够详细,尤其是一些特殊的行业中,能够参照的法规依据更是少之又少,这都导致被审计单位在进行账务处理时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同时,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时也很难拿捏好审计分寸,这将严重增加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风险;另外,现有的法律法规对企业与注册会计师违规操作的惩罚力度还不够,这也容易因为一些人为原因加大审计风险。

  三、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会计师事务所方面

  1.提高注册会计师职业素养,增强风险意识

  针对目前注册会计师的整体情况来看,注册会计师协会要肩负起责任,加强对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与风险管理的培养,设立培训班,提高注册会计师的职业素养,并增强其风险意识,使其能够了解自身工作的重要程度,肩负起责任,本着对自己与对企业负责的态度,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注重细节,不忽略每一个微小的问题,及时发现并及时提出解决建议,从而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风险。

  2.谨慎选择审计对象

  会计师事务所在选择客户时,要先做好事前的考察工作,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判断其审计标准与审计风险,不要为了与其他事务所盲目竞争,争抢客源就随便接收客户,要尽量选择财务数据清晰、经营管理工作较为完善的单位,从根本上降低审计风险,同时,在审计过程中,要维持审计秩序,不得随意更改审计环节与审计流程,保障审计工作能够合理、有序进行,确保审计工作严谨、完善,尽可能的降低审计风险。

  (二)被审计单位方面

  1.提供真实的财务信息

  被审计单位要自觉准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得为了一己私利,篡改财务信息,要保证其账务处理工作合理、合法,保障财务数据的真实性,为企业打下良好的工作基础,本着“对企业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的原则,为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真是、可靠的财务信息,以便于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能够掌握被审计单位的真实状况,及时发现财务环节中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指正,从而降低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风险。

  2.完善内部控制建设

  被审计单位需要加强其内部控制建设工作,完善内部控制体系,确保内部制度能够涵盖企业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并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氛围,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到内部控制中去,确保内部控制工作能够在企业内部顺利展开,不再受到任何阻碍,保障各部门的财务数据能够及时、准确的传送到财务部,提升财务信息的时效性与准确性,为财务工作提供有力的基础保障,提升财务工作效率,为审计工作顺利展开奠定良好的基础,从一定程度上降低审计风险。

  (三)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我国相关法律部门要加强审计工作的法制建设,建立健全相关法律体系,为企业的会计人员与审计人员提供更多的法律法规作为参考依据,为企业的会计人员账务处理工作指明方向,也为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参考。同时,针对审计风险来看,我国相关法律部门也要加大对注册会计师与企业在工作中出现违规操作的处罚力度,确保其能够坚持原则,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从而降低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风险。

  四、总结

  综上所述,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想要控制审计风险,必须要从多方面着手,第一,会计师事务所要提高注册会计师职业素养,增强风险意识、谨慎选择审计对象;第二,被审计单位要提供真实的财务信息并完善内部控制建设;第三,相关法律部门也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为注册会计师审计提供有力的制度参考,才能有效控制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风险。

  作者:汪晓飞 单位:宿州十一中

  参考文献:

  [1]成焕玲.论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管理[J].中国证券期货,2013(07):147.

  [2]史小凡张莹.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方法探讨[J].财政金融,2015(10):178-180.

  [3]王亚影.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J].注册会计师,2014(04):23-25.

有关审计风险控制论文推荐:

1.审计风险论文范文

2.内部审计风险论文

3.审计专业毕业论文

4.有关于审计毕业论文范文

5.审计信息化论文

1683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