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会计审计论文>会计研究>

关于会计信息的论文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会计信息质量的好坏决定了经济信息的质量,进而影响经济工作决策的质量。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会计信息的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关于会计信息的论文篇1

  浅析会计信息披露机制

  [摘 要]近年来若干标志性负面事件的发生,导致我国慈善组织面临前所未有的公信力危机,其根源在于会计信息披露机制缺乏导致的信息透明度不足。鉴于此,在对慈善组织公信力与会计信息披露机制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慈善组织会计信息披露机制是提升慈善组织公信力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慈善组织;公信力;会计信息;路径选择

  慈善组织公信力是慈善组织开展活动的前提和维系慈善组织存在和延续的基础,是慈善组织的生命所在。为此,本文提出会计信息披露机制是提升慈善组织公信力的路径选择,并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

  一、慈善组织公信力与会计信息披露机制关系研究

  (一)慈善组织公信力的内涵

  慈善组织公信力是慈善组织行为能力的基础,体现了慈善组织的理念、诚信和具体服务的程度,同时也是公众对慈善组织的评价,反映着公众对慈善组织的满意度和可信度〔1〕。慈善组织公信力会极大地影响公众的捐赠行为。研究表明,捐赠与慈善组织公信力有高度的正相关关系,即捐赠者之所以将自己的财富转交给慈善组织是基于对慈善组织运作能力和诚信的信任,只有具备高度社会公信力的慈善组织,才能获得社会公众的高捐赠率〔2〕。

  在“郭美美事件”后,新周刊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2%的网友表示不捐款,15%的网友表示把每笔账目查清并公布了去向后再说。受此影响,深圳红十字会2011年7月收到的社会捐款同比下降97%,而佛山捐赠则为零。不仅红十字会,其他官方慈善机构所收到的捐赠不同程度也受到了影响;不仅捐赠,他们还被统称为“官方慈善”,其声誉被捆绑着下降;不仅声誉,受牵连的还有整个中国慈善的未来〔3〕。

  (二)会计信息披露机制的内涵

  会计信息披露机制就是用公开的方式,通过一定的传播媒介,用一定的格式,将慈善组织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等会计信息以及其他各种资料公布于众以满足公众的信息需求,从而增强慈善组织与公众之间的沟通、交流,进而整合更多的社会资源,促进慈善组织公信力的提升和持续发展。

  会计信息披露机制的运行反映了慈善组织的公益本质,作为慈善组织与公众沟通、交流的重要机制,是重塑慈善组织公信力、促进慈善组织持续发展的制度选择,然而慈善组织会计信息披露机制实际运作与公众期望不符。《中国慈善透明报告(2011)》针对公众开展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2%的受调查公众对慈善组织的信息公开状况不满意,84%的公众最希望了解慈善组织的财务信息,但仅有3%的受调查公众表示获得过有关信息,慈善组织信息透明度与公众要求仍有较大差距。越是不透明的制度和立场就越容易成为引爆民怨的火药桶〔4〕。由此可见,构建公开透明的会计信息披露机制是获取公众支持和信任,提升慈善组织公信力的路径选择。

  (三)会计信息披露机制与慈善组织公信力关系研究

  美国卡耐基基金会前主席卢塞尔说:“慈善事业要有玻璃做的口袋〔5〕。”只有打造慈善组织的“玻璃口袋”,才能提升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具体来说,会计信息披露机制与慈善组织公信力关系如下:

  1.会计信息披露机制有助于慈善组织获取捐赠资源

  慈善组织获取公众的捐赠资源是慈善组织存在的前提。慈善组织要想获取捐赠资源,披露全面真实的慈善组织基本信息、治理信息、业务信息以及公众最关注的财务信息,用信息告知公众慈善组织是如何开展工作,来证明本组织是值得信赖的。会计信息披露机制是公众了解慈善组织信息的一个制度化、规范化的渠道,从中可以获取公众捐赠资源运作效率和去向,这些信息有助于公众做出进一步捐赠或不捐赠的判断。会计信息披露机制还对潜在的有捐赠意愿的公众提供捐赠激励,如果披露的信息真实可靠且捐赠资源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将有助于提升慈善组织的公信力,激发公众潜在的捐赠意愿,从而为慈善组织提供更多的捐赠资源。

  2.会计信息披露机制有助于慈善组织改善形象

  会计信息披露机制对慈善组织改善形象,提升公信力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在:(1)慈善组织公开机构的基本信息、业务信息、财务信息、以及公众捐赠资源的应用信息,将慈善组织实施的慈善活动、产生的良好社会效益等展现在公众面前,这既有利于慈善组织展示自身的绩效,也有利于增加公众对慈善组织的了解和信任。(2)通过信息披露,可反映慈善组织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通过对外展示工作成果,让更多的公众知晓慈善组织在促进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所起的积极作用,从而提高了慈善组织的公众认可度。(3)即使慈善组织某些工作做的还不到位,通过信息披露,向公众展示困难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克服这些困难和问题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效果,也有利于取得公众的谅解和支持。

  3.会计信息披露机制有助于公众有效监督

  慈善组织拥有对公众所捐赠资源的分配权。如果慈善组织缺乏公众的制约和监督,同样存在滥用权力的可能。“没有公众监督,无论是官方的还是民间的慈善组织,都不可能具有足够的自净功能〔6〕。”如果某个慈善组织利用做慈善的名义谋取私利,如贪污善款、变卖公众捐赠物资、善款挪为他用等,将极大影响慈善组织的形象和公众对慈善组织的信心,导致捐赠资源急剧下降,慈善组织公信力丧失。会计信息披露机制通过向公众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有助于公众行使监督权。有效监督慈善组织是否具备社会责任并有效率地提供公益服务,这将促使慈善组织努力提升决策、组织、运作和管理能力,以使公众相信慈善组织有能力合理利用捐赠资源。

  二、构建会计信息披露机制,重塑慈善组织公信力

  慈善组织公信力内在取决于慈善组织的内控能力,外在取决于科学完善的会计信息披露机制。为此,本文从四个方面构建会计信息披露机制,以提升慈善组织公信力。   (一)建立统一的慈善组织会计规范

  当前我国慈善组织的会计规范有适用于公立慈善组织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适用于民间慈善组织的《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前者采用的是收付实现制,后者采用的则是权责发生制,在对会计业务的核算要求上后者比前者要严格。这种按照慈善组织注册身份和体制来界定适用于何种会计规范的制度在现实运行中产生了很多弊端。为改变当前我国慈善组织按照所有制、组织类型和经营方式所适用不同会计规范的混乱状态,应建立适用于所有慈善组织的统一慈善组织会计规范,这不仅有助于各类慈善组织会计信息的对比,也有助于我国慈善组织会计信息的国际比较和与国际会计的接轨。具体可从以下方面着手:(1)按慈善组织的规模大小来设定监管门槛。建立以年度收入为衡量标准的会计规范,重点监管规模较大慈善组织的会计行为。(2)建立慈善组织会计准则体系。以具体准则的形式来规范不同行业、不同业务特征的慈善组织的会计行为。对于普遍适用的会计核算要求和方法,会计准则应做出统一规定,但在规定具体要求和方法时应对不同的对象做出不同的规定。(3)完善慈善组织财务报表。通过慈善组织的财务报表,让公众了解捐赠资源的具体使用情况和去向,有助于公众做出是否追加捐赠的判断。(4)提高慈善组织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质量。充分披露慈善组织的会计信息,提高透明度,有助于得到公众的信任和支持,从而进一步提升慈善组织募集捐赠资源的能力。(5)建立慈善组织整体财务状况和运营绩效的综合性财务报告体系,让公众全面深入了解慈善组织履行职责的情况。

  (二)加快慈善组织的法律法规建设

  当前一些负面事件已严重影响我国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其中的关键在于信息的不透明。为重塑慈善组织公信力,应加快慈善组织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用立法来规范我国慈善组织会计信息披露。具体应采取以下措施:

  (1)应通过立法统一信息披露标准。当前,针对慈善信息公开,还没有出台相应的法律。慈善组织会计信息披露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一些慈善组织常常披露对自身有利的信息,对自身不利的信息则较少公布或不公布。为此,应通过立法统一信息披露标准,对慈善组织会计信息的披露办法、披露时限、披露程序、披露载体和披露具体内容进行强制性规定,实现会计信息披露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2)打造慈善组织信息披露网络平台。要整合政府相关机构、慈善组织、媒体、公众等多方力量,紧密合作,相互协调,打造涉及各类慈善组织会计信息披露的网络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建立并共享慈善组织信息数据库,将政府的权威性、媒体的宣传功能、慈善组织的专业性和公众的参与性相结合,努力推动会计信息在慈善组织与公众之间的有效传播。

  (3)加大慈善组织信息监管和处罚力度。为防止披露的会计信息失真,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应加大对慈善组织的信息监管和处罚的力度,用法律规范来约束慈善组织的行为,凡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情节严重的要追究刑事责任,使其造假的成本远远大于其造假的收益,从根源上遏制操纵会计信息的行为。(4)建立与慈善组织会计配套的法律规范。除慈善组织会计准则外,应建立专门的与慈善组织会计配套的法律规范,以作为慈善组织会计制度得以正确执行的法律保障。

  (三)加强慈善组织的外部监督

  加强慈善组织的外部监督,拓展外部监督的主体是维护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进而提升慈善组织公信力的重要手段。具体应采取以下措施:

  (1)政府的监督。政府监督是规范经济秩序、防止会计信息披露失真的重要措施。政府相关监督部门应以建立的慈善组织法律法规为依据,对各慈善组织会计信息披露进行规范化、制度化的监督;

  (2)完善第三方评估机构监督。第三方评估机构作为具有权威性、专业性、利益中立性的民间组织,是对慈善组织所披露会计信息进行监督的有效补充,有助于慈善组织减少机会主义行为和提升慈善组织会计信息透明度以及慈善组织公信力。注册会计师事务所作为一种第三方评估机构对慈善组织披露的会计信息进行监督,已被实践证明是保证会计信息公允性的有效手段,其所做出的审计报告更易被公众认可,公众将依据报告做出是否追加捐赠资源。总之,第三方评估将起到宣传作用,有助于恢复公众对慈善组织的信任〔7〕;

  (3)媒体的监督。媒体是传播信息的媒介,慈善组织利用媒体进行会计信息披露来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进而提升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同时,媒体关注慈善组织会计信息的过程也是监督的过程,任何慈善组织会计信息披露中显现的问题,都会通过媒体无限放大,一切信息都要放在阳光下展示,这就使得慈善组织会尽力地提升会计信息透明度和质量,以获取公众更好的理解和支持;(4)公众的监督。公众的捐赠资源是慈善组织得以存在的基础。当前一系列负面慈善事件的出现使得公众对会计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质量有了更好的要求,监督的责任意识日益增强,公众以对披露会计信息的判断做为是否捐赠、捐赠多少的依据,这使得慈善组织有了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在动力。

  (四)构建慈善组织内部控制体系

  构建慈善组织内控体系有利于保证慈善组织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真实的会计信息不仅能够提升慈善组织的公信力与诚信度,而且还能维护慈善组织的良好形象和声誉〔8〕。为此,应采取:

  (1)建立慈善组织内部控制制度。慈善组织内部控制制度是慈善组织会计核算的基本规范,有助于加强慈善组织内部监控,提高慈善组织效率,保护公众捐赠资源。

  (2)改善内控制度实施环境。慈善组织作为一种控制系统,总是处于一定的控制环境中。控制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慈善组织内部控制的实施和开展,它是慈善组织会计控制工作正常运行的基础。内部控制制度实施环境涉及的因素很多,具体应重点做好以下方面:首先,应在慈善组织内部树立内部制度至关重要的意识和氛围,从上而下高度重视,大力宣传、实施会计信息内控制度;其次,要加大奖惩力度,提升会计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对于严格执行会计制度的人员予以物质和精神奖励,树立典型,加以推广,对于会计工作的违规行为要从严惩处;最后,要积极推动各慈善组织间和慈善组织内部的经验交流和研讨,不断提升制度建设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3)制定规范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会计信息披露是慈善组织和公众交流的重要内容。规范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有助于慈善组织与公众的良性沟通和慈善组织公信力的提升,这不仅需要慈善组织会计人员对组织内部的各项经营业务进行准确的记录和核算,并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内部信息进行甄别,以确保披露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而且还需要对慈善组织外部的相关信息进行统计、汇总和分类,充分掌握各方面有用信息,切实发挥会计信息披露对公众的导向作用。

  三、结语

  统一的慈善组织会计规范、慈善组织法律法规的加快建设、慈善组织外部监督的日益加强以及完善的慈善组织内控体系这四个部分所构成的会计信息披露机制,将有助于提高慈善组织会计信息透明度和获取公众的信任,有助于提升慈善组织公信力,促进慈善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慈善组织公信力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的因素很多,需要理论的深入研究和实践的不断探索。

  〔参 考 文 献〕

  〔1〕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慈善:创新与发展〔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271.

  〔2〕 陈东利.论中国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危机与路径选择〔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1):23-27.

  〔3〕红十字会信任危机波及其他官方慈善机构〔EB/OL〕.广州日报网.

  〔4〕 谢苗枫.“郭美美事件”引发公益组织信任危机,央视关注〔N〕.南方日报,2011-07-01.

  〔5〕郭立场.慈善事业必须得有玻璃做的口袋〔EB/OL〕.人民网

  〔6〕 王石川.慈善组织如何实现自我救赎?〔N〕.大河报,2011-08-20.

  〔7〕 Dwane Hal Dean, Biswas Abhijit. Third-party Orga-nization Endorsement of Products:An Advertising Cue Affecting Consumer Prepurchase Evaluation of Goods and Services. Journal of Advertising,2001,(04):128.

  〔8〕 余昭霞,李爱华等.慈善组织内部控制框架体系设计〔J〕.财会通讯,2012,(08):91-92.

  关于会计信息的论文篇2

  浅议会计信息质量

  【摘 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好坏决定了经济信息的质量,进而影响经济工作决策的质量。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是当前保证会计工作真实有效的首要问题。

  【关键词】会计信息;信息质量;职业道德

  一、会计信息是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部门、企业经济管理部门及其他方面进行决策的依据

  会计信息质量是会计目标的具体化,体现着会计目标在信息质量方面的要求。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处理程序和基本方法标准的制定,直接受到会计质量特征的指导。在我国2006年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规定,我国的会计信息质量包括:客观性、相关性、明晰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特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保证。会计信息占了整个经济信息质量的70%以上,因而会计信息质量的好坏决定了经济信息的质量,进而影响经济工作决策的质量。会计信息是决策者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会计信息最基本的质量特征就是决策有用性,会计信息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决策者的决策及其后果,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是保证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决策的基本前提和条件。会计信息失真所带来的经济后果是十分严重的。因此,研究如何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如何在最大范围内防止会计信息失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为会计目标服务的,它是联系会计目标与实现目标之间的桥梁,对财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起约束的作用,是提供信息符合会计目标的要求。投资者把资源投资于企业,目的在于未来获得更多的收益,包括股利和资本利得等,出于这一目的,投资者需要做出持有还是出售的决策,债权人需要做出是否贷款的决策,等等,这些人作为会计信息使用者都需要有用的会计信息。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经营者拥有更充分的信息,投资者和债权人等外部信息使用者可以获得的信息是不充分的,他们为了做出正确的决策需要可靠的信息,任何虚假和误导的信息都比没有信息更有害,会损害他们的利益,因此,可靠性是保证会计信息对决策有用的另一重要质量特征。会计信息可靠性是指确保信息能免于错误和偏差,并能忠实反映它意欲反映的现象或状况的质量。会计信息如果不可靠,不仅无助于决策,而且还可能导致错误的决策。但目前的会计工作中,虚假、歪曲的会计信息让众人触目惊心。这直接影响了国家税收,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整个经济工作的秩序,阻碍了我国现代化的进程。造成会计信息质量低下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由于会计人员素质低下而造成会计信息质量低下

  会计信息是在会计人员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与计量中生成的,因而免不了要对客观经济活动的一些不确定因素进行估计、判断和推理,不同素质的会计人员进行的估计、判断与推理往往导致不同的结果。一些素质较差的会计人员即使遵循了会计规范,但由于其认识水平的局限性,不可避免地使计量出的会计数据脱离实际情况,使会计信息出现不实。

  2.由于人为因素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有些企业负责人出于种种目的指使会计人员人为地造假,或虚增利润骗取贷款,或隐瞒利润逃税,甚或虚列数据来掩盖贪污受贿。这类现象目前较为普遍。

  3. 由于会计法规、准则、制度本身的缺陷所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准则规定了会计确认、计量、对外提供财务报表的基本规范要求,但是受准则的广泛适用性和准则本身某些既定原则的影响,会造成会计信息不实。比如:成本效益原则的应用,由于忽略了那些相对不重要的信息,而使得会计信息与业务原貌有所出入;谨慎性原则的应用,如果资产估价低于真实成本,负债估价高于实际金额,可能的收入在将来实现,可能的损失在将来不发生,加上信息披露不完全、不及时,这也会造成会计信息不实等等。所以,许多会计原则在具体应用时往往会出现偏差。同时,由于已有的制度法规都是根据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环境的具体情况制定的,不免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和“时滞性”,也会造成会计信息不实。

  4.由于社会审计监督不力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注册会计师常常被称为“经济警察”,其职责在于以客观公正的立场对企业的财务报表提供鉴证服务,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但是,由于注册会计师队伍水平参差不齐,加之许多人缺乏职业道德和管理部门监督不力等原因,没能真正发挥“经济警察”的作用,相反有些甚至与企业勾结在一起,共同造假。

  5.由于采用计算机记账带来的一些问题

  将计算机引入会计工作是一种进步,也是一种趋势。但是,由于会计人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普遍不高,加之现有软件普遍在安全性方面存在一定缺陷,使得使用计算机的单位在内部控制方面往往存在许多漏洞,从而影响会计信息的重要性和真实性,这个问题由于其“不可见性”,其危害性可能会更大。

  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对策

  会计信息失真已成为不容争论的现实问题,那么,如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证正常的经济秩序?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加快推进国企改革步伐

  只有通过加快改革步伐,进一步推进现代化企业制度建设,建立企业在现代经济体制中的主体地位,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这是保证会计信息合法、真实、准确、完整的前提。

  2.尽快制定和出台具体会计准则并继续完善会计核算制度

  在认真总结现行会计准则实施情况的基础上,根据市场经济和证券市场发展要求,适时出台一批与国际惯例相协调、体现我国经济发展特点的具体会计准则,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透明度,规范会计信息披露。同时,鉴于会计核算制度将在较长一个时期与会计准则并行的实际情况,因此要努力提高会计核算制度的灵敏性,及时反映多变的、日趋复杂的经济业务。特别是在准则的制定过程中,应采取慎之又慎的态度,处理好会计准则的统一性与灵活性之间的关系,避免个别企业利用合法而不合理的手段粉饰财务报告,操纵企业利润。

  3.提高企业经营者和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企业经营者和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是防范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重要环节。首先要保持一个平衡的心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全的心智结构,承担起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健康发展的责任。其次,要加强会计人员和职业人员的后续教育,使每一个经营者和会计人员努力学习掌握现代化经营管理知识和手段。再者,要求每一位经营者和会计人员要有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相适应的经营理念和道德理念,一方面要增强法制意识,另一方面要增强道德自律意识,增强道德责任心和责任感,保持职业良知。

  4.提高注册会计师队伍素质,用法制手段规范社会审计监督

  注册会计师作为维护经济秩序、公正鉴证财务报告的“经济警察”,理应成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力量,但实际情况却令人深感忧虑。这一方面需要通过各种培训提高注册会计师队伍的业务素质,更需要通过法律手段严厉打击那些违反职业道德、与企业勾结在一起提供虚假报告的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保证这个行业的公正性,从而规范社会审计监督。

  5.尽快制定与会计电算化有关的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

  随着会计电算化的不断普及,计算机与会计工作已越来越密不可分。但是,我国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这是不符合国际惯例的。也是滞后于实际工作要求的,必然会影响新形势下会计工作的质量。因此应尽快制定相应的准则,来规范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会计工作,从而确保会计信息质量。

  参考文献:

  [1]田翠香.中国资本市场会计信息质量研究[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08.

  [2]师萍.会计信息质量及评价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03.

297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