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会计审计论文 > 会计理论 > 电大会计制度毕业论文

电大会计制度毕业论文

时间: 斯娃805 分享

电大会计制度毕业论文

  会计制度是进行会计工作所应遵循的规则、方法和程序的总称,主要对商业交易和财务往来在账簿中进行分类、登录、归总,并进行分析、核实以及对上报结果进行规定。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电大会计制度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电大会计制度毕业论文篇一

  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管理分析

  摘要:本文针对新医院会计制度下的医院成本控制管理,首先简要概述了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费用管理的概念,进而分析了医院成本费用管理的流程以及基本原则,并就在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做好医院的成本管理,提出了几项建议措施。

  关键词:医院;成本管理;新医院会计制度

  新医院会计制度自2012年开始实施以来,对于完善和加强医院的财务管理体系,健全医院的财务管理制度,以及提高医院的成本费用核算水平等,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的加强医院的成本控制管理,更应该严格按照新医院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对医院的成本科室归集、分摊以及成本控制等相关工作进行改进提高,以避免各种不必要的成本费用支出,不断地提高医院的整体经营管理水平。

  一、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费用管理概念分析

  按照我国新医院会计制度中的相关论述,医院的成本费用主要是指医院在提供医疗服务以及开展其他有关业务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资金耗费、资产支出以及其他的支出项目。医院成本费用按照功能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医疗业务方面的成本支出。医疗业务方面的成本支出主要是指由于医疗服务活动开展所产生的一系列费用支出项目,主要包括了医护人员经费、药品、耗材以及卫生材料费、医疗设备等固定资产折旧费、无形资产摊销、医疗风险基金提取以及其他费用等内容。医疗业务方面的成本支出,是直接为医院的病患提供各种医疗服务所产生的开支,因而往往也是医院成本支出的主要内容。

  (2)财政项目及科教项目支出。财政项目支出主要是指由国家财政拨款的一些补助收入以及科研经费等,主要用于对医院进行财政补助或者是对医院所承担的一些教学科研项目等进行补助,这方面的成本经费主要涉及国家财政拨款的支出,因而往往有着严格的管理程序。

  (3)医院内的管理费用支出。管理费用支出主要是指用于医院行政、后勤管理等相关业务活动开展所产生的费用支出项目。医院的管理费用支出主要体现在医院的后勤以及行政科室部门,与医院的医疗业务科室部门并没有直接的联系,往往是作为间接成本,不直接分配到医院的各个临床科室。

  (4)其他支出项目。其他支出项目主要是指除了上述支出以外的成本支出项目,例如财产物资盘亏、固定资产毁损、捐赠支出、人员培训支出等,这些支出项目往往与医院的医疗业务活动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二、新医院会计制度下成本费用管理流程及需要遵循的原则分析

  在新的医院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费用管理的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成本规划,主要是对医院的成本费用支出情况等进行的前期预测,一般需要根据医院的外部环境等对费用支出进行会计预算,这是医院成本控制管理的基础;成本核算,主要是通过一定的会计核算方法等对医院的成本费用支出进行分配与归集,并作为成本管理决策的主要数据资料,在此基础上对医院的人、财、物等资源配置进行合理的调整;成本控制活动,成本控制活动是医院成本控制管理的核心内容,主要的内容就是确定医院的成本管理目标,落实成本管理责任制,进行成本差异分析等,尽可能地降低医院的成本支出;成本分析考核,主要是通过对医院内部各个医疗科室以及行政部门的成本支出情况进行分析评价,提高各个部门的成本控制管理意识。在医院的成本费用控制管理方面,应该重点遵循以下几项原则:合理原则,主要是加强成本管理中的成本分析,并及时明确成本差异的原因,及时地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确保达到最低的成本目标;全员管理原则,医院的成本费用管理需要医院内部各个医疗业务科室以及各个部门人员的参与,共同投入到成本费用管理中,才能真正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主要是需要通过配合采用各种考核管理制度,来提高医院成本控制管理工作开展的积极性;公益性的原则,在医院的成本控制管理中,应该全面考虑到医疗服务特殊性,在成本控制管理中,不仅是单纯地追求经济效益目标,还应该充分全面的体现公益性的原则。

  三、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控制管理基本措施

  (1)运用更加科学的成本控制管理方法。在成本控制管理中,为了确保成本控制管理目标的实现,应该尽可能的运用多种更加科学的成本控制管理方法。现阶段,在医院的成本控制管理中,较为常用的成本控制管理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成本归口分级管理方法,主要是将医院的医疗成本费用计划指标分解后下达至有关的医疗科室部门,落实到具体责任人身上开展成本控制管理;成本性态分析方法,主要是通过对成本与医疗业务两之间的变动及相关性分析,探索两者之间的具体关系,为成本控制管理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标准成本管理方法,主要是采用标准成本来控制实际成本,通过成本差异分析及时调整成本控制管理措施;作业成本管理法,主要是根据各个医疗科室或者是项目成本对象消耗作业情况,将有关的作业成本分配到各项目成本对象。

  (2)提高医院成本核算管理水平。成本核算管理在医院的成本控制管理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提高成本控制管理水平,基础工作就是应该提高成本核算水平。首先,在医院的成本核算管理中,应该充分考虑到医院的成本管理涉及医院内部的各个业务科室部门,因此应该按照医院自身经营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成本核算对象,并将成本核算对象准确的进行分类,并按照谁受益、谁承担、谁分摊的原则对医院的成本费用支出等进行分配,并以会计报表的形式进行展示。其次,在成本核算管理中,应该严格按照责任与权力相对应的原则,将成本控制管理的责任落实到每一个科室,确保全员共同参与到成本控制管理中,并对照相应的成本管理考核责任制度,确保医院成本管理工作更加精细、科学。

  (3)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开展医院的成本控制管理。为了提高医院成本控制管理工作的效率,在医院的成本控制管理工作中,应该尽可能地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来开展成本控制管理工作。首先,应该在医院内部建立完善的成本控制管理新系统,将医院内部的各个医疗科室以及业务部门等共同纳入到成本控制管理信息系统之中,确保有关成本控制管理工作的数据能够及时得到传递。其次,应该根据医院的实际业务情况等,选择更为实用的财务管理软件,尽可能实现成本核算与会计核算的一体化,真正通过成本控制管理信息系统提高成本控制管理的效率。

  (4)提高财务会计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水平。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直接关系到成本控制管理工作水平。为了进一步的改进成本控制管理效果,在医院的成本控制管理方面,应该按照新医院会计制度的有关变化要求,对医院的财务会计工作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尤其是在成本核算、财务信息化等方面,提高其工作能力水平,更进一步提高医院成本核算工作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郭艳梅.加强成本核算是公立医院提高竞争力的有效手段.经济师,2014(07).

  2.王睿,官灵艳.医院全成本核算管理研究.财会通讯,2013(35).

  3.陈媚,陶玉秀,姚锦.作业成本法在医疗服务项目成本管理中的应用.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2(03).

  4.谢晓晶,邓卫东,麦玉仪.当前公立医院成本核算问题与实践路径思考.新经济,2016(21).

  电大会计制度毕业论文篇二

  三资管理中心会计制度创新思路

  摘要: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的集体三资方面暴露了越来越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严重制约了当地农村的经济进一步发展。本文简单介绍了农村三资管理的基本概念,然后结合云南省当地农村在三资管理方面所暴露的问题,分析了当下农村三资管理会计制度的创新和应用。

  关键词:云南省;三资管理中心;会计制度

  1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简单阐述

  农村三资是对1个农村地区内部所有组织成员共有的所有资金、资产和资源的1个总称。简单来讲,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就是对集体三资所进行的各项管理活动,具体情况就是在农民自愿的条件下,各级的基层政府在保证“三资”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均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通过和“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签订代理协议,然后再由签订协议的服务中心按照一定的规范标准统一管理[1]。“三资”中的资金自己有1套专门的工作流程,资产和资源管理的工作流程相同,也就是说农村集体“三资”的管理工作主要有两套工作流程图。

  2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会计制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2.1数字化水平不够高

  由于云南省地处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程度相对比较落后,农村居民人居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再加上云南省94%的面积都是山区,就会出现在资金、人员以及设备配置上面,比较麻烦,三资管理的会计制度总体上还是比较落后的,因为云南省农村经济条件比较落后,对会计数据的统计以及会计流程还没有真正实现无纸化和数字化,会计信息的共享十分有限;也不利于先进的会计软件在农村会计工作中的应用。

  2.2缺乏完善的会计制度

  会计工作是1项十分庞大并且复杂的工作,它的正常进行离不开相应会计制度的约束和指导,三资管理工作本身就关乎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在进行对农村三资的管理时候,会计工作要做的认真细致。但是目前来说在云南省的广大农村地区针对三资管理的会计制度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会计制度不够健全,缺乏相应的评价和分析指标。总之就是缺少1个科学合理的会计体系。

  2.3农村集体“三资”制度的执行不到位,管理混乱

  会计人员在进行实际管理的时候,管理比较混乱,账目制作不够清晰明了。具体来说就是:会计人员不够专业,对农村集体“三资”的账簿设置的不够到位,甚至出现缺少会计账簿的情形,有的虽然设置了账簿,但是里面没有关于总账的明细账;缺少专门的会计人员,农村集体“三资”缺少实物会计,出现“三资”没人管理的现象,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就是会计人员不够诚信,在进行记账的时候出现账实不符的现象,不能够真实有效的反映农村“三资”的具体动向。处置比较随意,程序不够科学。在进行对农村具体“三资”进行管理的时候,由于缺少必要的监督,合同不合法、手续不合规等现象时有发生。审计检查工作不得力。我国有制度明确规定,相关的农村经营管理部门要强化审计监督工作,对“三资”的施工情形要实行长期有效的监督,切实为减少违法违纪和预防职务犯罪尽一份力。目前来说对我国农村三资的管理工作进行审计的时间长短不一样,审计人员对审计工作不够重视,审计检查工作没有实现常态化[2]。

  3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会计制度的创新和应用

  3.1全面推进电算化和数字化进程

  电算化以及数字化是会计制度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全面推进云南省农村地区关于农村三资管理会计制度的电算化以及数字化,能够很大程度上推动对“三资”的管理质量和水平,还可以为农村地区的财务管理方面走向信息化打下坚实基础。

  3.2建立和完善各项会计制度

  农村地区“三资”管理工作要想顺利的开展,离不开完善的会计制度作为重要的理论支撑,在对会计制度的创新上主要体现在3个层面:在财务体系上,要完善各项会计制度,根据“三资”管理的实际工作对会计制度进行优化;在人事体系建设方面,要对“三资管理”会计制度的审计和出纳进行权力分立;在管理体系上,要将会计内容进一步细化,同时根据具体的会计报表落实每1位会计人员的责任。

  3.3加强“三资”管理会计方面人才的培养力度

  云南省由于农村经济条件比较落后,村民受教育的程度也会相应的偏低,再加上专门从事管理工作的会计人员又大多是本地村民,这就很难保质保量的完成会计工作。基于此,乡镇的政府机关要对会计人员的素质重视起来,定期对他们开展培训,并且还可以聘请资深的会计人员,给他们讲解“三资”管理工作的具体会计工作流程[3]。如果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实行会计委派制,即向更高级别的政府机构申请高素质的会计人才,委派到当地农村协助他们进行会计方面的工作。农村的三资管理工作是否顺利进行关乎着1个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和高度,虽然当前我国很多的农村地区三资管理的会计制度存在很多方面的内容,但是这些问题是可以被解决的。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加快对农村的会计制度假设,加大会计人才的投入力度和会计电算化的推进工作。

  参考文献

  [1]高玉真.农村“三资管理”会计制度的创新与发展[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03):32-33.

  电大会计制度毕业论文篇三

  企业所得税与会计制度的协调分析

  摘要:在计划经济背景下,我国遵循的会计制度和坚守的税收制度相互统一,但在改革开放之后,经济体制发生了转变,逐步形成市场经济体制,会计制度逐渐剥离于税收制度,导致纳税调整成本增加,会计信息质量降低。因此,急待协调税收和会计制度。

  关键词:企业;所得税制度;会计制度;协调

  为迎合市场经济体制,满足国际竞争参与需求,我国针对税收以及会计制度进行了调整,发生了变革,开始朝着规范化和科学化的方向前进。与此同时,为全面彰显税收以及会计制度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满足经济发展变化,税收政策和会计制度也更加丰富,其复杂性也随之提升。本文首先介绍所得税与会计制度的内涵,然后剖析这两者之间的关联,最后探讨协调原则与策略,希望可促进这两者的统一与整合。

  1所得税制度的内涵

  税法指国家通过法律进行确定,也可借助行政规章来确立,针对纳税人,围绕纳税所涉及的权利和义务进行调整。所得税法在税法中占据主导位置,在广义层面,主要涵盖企业、个人和外商投资企业这三方面的所得税法。本文中所探讨的所得税法具体指代企业所得税法。这是国家跻身企业利润划分的主要形式,主要由国家负责颁布制定,进而改善与企业所得税相关工作的一项法律规范。

  2会计制度的内涵

  会计制度包含广义与狭义这两种概念,其中广义概念指会计人员在日常的会计工作中需要遵守的标准,由此可知,只要和会计存在关联的规范标准均可看作会计制度。而狭义概念指政府机构等部门参照会计准则针对会计核算所编制的制度。

  3所得税与会计制度之间的关联

  所得税指国家依据法律规范围绕企业收益展开的税收活动,是可征的税收,这作为企业的纯支出,既有强制性,还具有无偿性,从性质层面而言为一种费用。将其和普通费用相比可知,所得税费用较为独特,主要为宏观费用支出,且属于法定费用。从理论层面而言,所得税以及会计密切相关,这一关系决定所得税以及会计制度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共同影响[1]。

  3.1会计对所得税产生的影响

  会计收益决定着所得税收入。会计分期假定关乎着计算应税所得,为其奠定时间基础,而会计收益核定和计量也影响着所得税,可为其奠定计税基础。同时,会计账簿系统优化可促进所得税计征,为其提供书面参考。从现代所得税层面而言,只有遵循现代会计理论,方可实现不断完善。分析所得税实践现状可知,所得税法规长期依附在财会体制之上。税法中所涉及的税收核对,成本列支、费用列支等一系列内容均依托会计制度,仅仅在特殊项目中进行约束和调整。

  3.2所得税对会计产生的影响

  一方面,所得税制度可提升会计的地位。因所得税法存在强制性,且和会计紧密相连,凸显了会计记录的重要性。对于会计整体行业而言,若不存在税收,则其复杂度将会显著降低;另一方面,所得税促进会计发展,扩大会计研究范畴[2]。因税法具有刚性,且和会计核算紧密相连,若会计方法获得税法认可,则可大面积推广与有效运用。同时,所得税还会制约会计发展。税收秉承历史成基本,不赞成参照实际情况变动会计数据,制约会计冲破历史成本的禁锢。会计理论通常可有效应对会计环境,但税收处理却存在滞后性。

  4协调原则

  所得税以及会计制度分别由不同的部门来编制,因各方缺少有效的协调,进而产生差异问题。纳税人不仅要遵守落实新会计制度,还应坚持依法纳税,而差异程度的增加将会加重纳税人的负担,提升财务核算成本,多数纳税人通常不能正确认识这一差异,无法有效实施纳税调整,引发无意识违规问题。

  4.1全面性原则

  不仅要考虑当前正在使用的会计制度规范,还应重新评估所得税法规,明确不适应之处,同时,深入研究,进而有效协调,禁止单纯满足一方标准[3]。

  4.2趋同性原则

  差异协调应最大限度地降低对当前正在使用的税法与所遵循会计目标的负面影响,编制法律体制时,应确保趋同,一旦出现差异,立即借助申报过程设定的纳税调整手段进行处理。

  4.3效益超出成本原则

  若想有效把控分离距离或者掌控统一程度,除不可因统一协调可改善会计核算工作、促进税收征管便不权衡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外,还不允许由于分离而提升会计核算难度,制约税款计算,阻碍税收征管。

  4.4多样性原则

  会计制度指参照会计理论,依照会计管理标准进行编制,应全面迎合投资者、经营者这两方的需求,切实达到优化财务会计核算工作的目标[4]。在处理各项会计事物的过程,尽可能选择多种方法。所得税法规需要参照经济环境变动合理调整、有效补充、积极完善。

  4.5严肃性原则

  不管是对所得税制度来说,还是从会计制度层面而言,在差异协调操作中,要求实施修改时,一定要小心、谨慎,需进行具体规划、深入调查与充分论证,只有找到合适时机方可开展,进而确保具有严肃性。

  5协调策略

  5.1合理设定所得税改革目标,兼顾差异和联系

  从长远发展层面而言,应有序构建所得税收入科学、平稳提升的机制,辅以个人所得税,组建双主体税制框架。另外,所得税改革还应遵循效率原则,全面协调国家出台的产业政策与颁布的地区政策,加强技术进步,加快经济结构完善,实现地区经济的统一发展。并依据世贸组织规则,规范各个企业内部的税负水平,调整和改进当前正在使用的与税收相关的政策,构建平等、均衡的税收环境。简单来说,所得税改革应坚守公平税负的理念,明确分配关系,构建满足世贸组织规则、符合企业制度,且可行的所得税制度[5]。

  5.2相互协调,加强合作配合

  会计利润与应税存在差异,要求借助所得税以及会计制度的深入探究来明确不适应点,进而统一协调,禁止片面满足一方需求。为此,应围绕所得税编制合理的税前扣除体制,也可编制所得税会计体制,参照经济环境合理调整,全面酌量会计制度可能带来的影响与作用,在遵守税法原则的基础上,认可会计制度的有效规定,最大限度地降低其和会计制度之间的差异。另外,还应促进这两方面管理层面的交流、协作,这不仅可降低差异损失,还可推动所得税以及会计制度这两者之间的协作,并增加有效性。

  5.3实施信息披露,加大税收支持

  会计制度建设不仅要应对业务规范编制问题,而且应重视信息披露建设,完全、准确、有效地披露会计信息[6]。建议针对税收交易活动编制信息披露规范。若披露工作中存在不足,则将会降低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制约税收工作,同时,税收部门无法在第一时间反馈信息需求,这一需求不能有效映射至会计信息系统中,这种信息交流障碍会增加信息获取成本,不利于统一协调。另外,对于企业而言,因其经济利益密切关联于会计政策,针对会计政策所开展的选择和变动等活动均会对企业经济产生影响。因此,在不干扰会计目标与影响会计信息的条件下,会计制度应尽可能缩减会计政策选择领域,不断简化税款计算。

  5.4重视实务协作,减少差异

  所得税以及会计制度不仅要在理论层面实现协作统一,在实务层面也应加强协作,通常可参照具体的差异类别提出针对性的标准导向,以此来减少差异[7]。会计处理相对规范时,所得税以及会计制度之间的协调应让税收遵从自身原则,并积极协调会计原则,进而降低业务差异、缩减纳税成本。另外,若会计处理尚未规范,有些可能存在制度盲区业务,则应改进和优化会计制度,增加业务处理的合理性,趋于规范化,进而规避硬性协调,以免增加日后工作的不确定性。

  5.5改进纳税调整,降低财务会计负担

  通过税法约束企业会计政策,这一选择的根本目的是规避企业借助会计政策选择实现偷、减税款问题的出现。然而,当前正在使用的税法围绕企业折旧年限以及方法却提出了苛刻的约束。由此可知,税法应适当地降低规定标准[8]。为规避企业借助会计政策调整实现调节纳税目标,需作出下述规定:若企业想要调整会计政策,则一定要提前申报给税务机关,也可备案,同时,核定通过后不允许在一年期间出现任何其变更。

  6结语

  在市场经济体制中,企业所得税以及会计会计制度必然会产生差异,而这一差异可能会削弱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制约会计工作的开展。科学看待与妥善处理这一差异,统一协调不仅可促进税收征管,还可提升会计信息质量,并可改善会计核算工作,提升税收效率,优化会计工作。综上可知,我们应明确所得税以及会计制度之间的差异,严格坚守协调原则,采取可行的协调策略,最终实现统一协调。

  参考文献:

  [1]黄兆兰.浅谈企业所得税制度与会计制度的关系[J].大众科技,2015,7:134-135.

  [2]王玲.新会计制度与企业所得税制度差异研究———基于新会计准则角度的新差异探讨[D].东北财经大学,2013.

  [3]白静.浅析会计制度对企业所得税税收筹划的影响[J].价值工程,2013,29(36):113.

  [4]李华.新会计准则下会计制度与企业所得税制度差异性分析[J].消费导刊,2015,6:79+53.

  [5]秦利.会计制度与企业所得税法规产生差异的原因分析[J].知识经济,2013,1:130.

  [6]李怡娜.企业所得税制度与会计制度的分析比较[J].城市建设,2012,35:2-4.

  [7]吴晓榕.我国企业所得税税制与会计制度比较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3,4:95-96.

  [8]陈德良.正确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完善企业所得税汇算[J].注册税务师,2014,1:24-26.

有关电大会计制度毕业论文推荐:

1.电大会计制度专业毕业论文范例

2.电大会计制度专业毕业论文

3.电大会计制度专科毕业论文

4.电大会计制度研究毕业论文

5.有关电大会计制度专业大专毕业论文

6.电大会计制度专科论文

7.电大专科制度会计毕业论文

8.电大会计制度研究专科论文

1556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