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会计审计论文>会计理论>

会计制度中专毕业论文范文

时间: 斯娃805 分享

  随着经济市场化和国际化日益加强及会计改革的不断深化,会计制度与税法之间的差异日益扩大,税会差异成为我国经济转型时期的急需解决的焦点。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会计制度中专毕业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会计制度中专毕业论文范文篇一

  《 企业所得税与会计制度的协调分析 》

  摘要:在计划经济背景下,我国遵循的会计制度和坚守的税收制度相互统一,但在改革开放之后,经济体制发生了转变,逐步形成市场经济体制,会计制度逐渐剥离于税收制度,导致纳税调整成本增加,会计信息质量降低。因此,急待协调税收和会计制度。

  关键词:企业;所得税制度;会计制度;协调

  为迎合市场经济体制,满足国际竞争参与需求,我国针对税收以及会计制度进行了调整,发生了变革,开始朝着规范化和科学化的方向前进。与此同时,为全面彰显税收以及会计制度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满足经济发展变化,税收政策和会计制度也更加丰富,其复杂性也随之提升。本文首先介绍所得税与会计制度的内涵,然后剖析这两者之间的关联,最后探讨协调原则与策略,希望可促进这两者的统一与整合。

  1所得税制度的内涵

  税法指国家通过法律进行确定,也可借助行政规章来确立,针对纳税人,围绕纳税所涉及的权利和义务进行调整。所得税法在税法中占据主导位置,在广义层面,主要涵盖企业、个人和外商投资企业这三方面的所得税法。本文中所探讨的所得税法具体指代企业所得税法。这是国家跻身企业利润划分的主要形式,主要由国家负责颁布制定,进而改善与企业所得税相关工作的一项法律规范。

  2会计制度的内涵

  会计制度包含广义与狭义这两种概念,其中广义概念指会计人员在日常的会计工作中需要遵守的标准,由此可知,只要和会计存在关联的规范标准均可看作会计制度。而狭义概念指政府机构等部门参照会计准则针对会计核算所编制的制度。

  3所得税与会计制度之间的关联

  所得税指国家依据法律规范围绕企业收益展开的税收活动,是可征的税收,这作为企业的纯支出,既有强制性,还具有无偿性,从性质层面而言为一种费用。将其和普通费用相比可知,所得税费用较为独特,主要为宏观费用支出,且属于法定费用。从理论层面而言,所得税以及会计密切相关,这一关系决定所得税以及会计制度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共同影响[1]。

  3.1会计对所得税产生的影响

  会计收益决定着所得税收入。会计分期假定关乎着计算应税所得,为其奠定时间基础,而会计收益核定和计量也影响着所得税,可为其奠定计税基础。同时,会计账簿系统优化可促进所得税计征,为其提供书面参考。从现代所得税层面而言,只有遵循现代会计理论,方可实现不断完善。分析所得税实践现状可知,所得税法规长期依附在财会体制之上。税法中所涉及的税收核对,成本列支、费用列支等一系列内容均依托会计制度,仅仅在特殊项目中进行约束和调整。

  3.2所得税对会计产生的影响

  一方面,所得税制度可提升会计的地位。因所得税法存在强制性,且和会计紧密相连,凸显了会计记录的重要性。对于会计整体行业而言,若不存在税收,则其复杂度将会显著降低;另一方面,所得税促进会计发展,扩大会计研究范畴[2]。因税法具有刚性,且和会计核算紧密相连,若会计方法获得税法认可,则可大面积推广与有效运用。同时,所得税还会制约会计发展。税收秉承历史成基本,不赞成参照实际情况变动会计数据,制约会计冲破历史成本的禁锢。会计理论通常可有效应对会计环境,但税收处理却存在滞后性。

  4协调原则

  所得税以及会计制度分别由不同的部门来编制,因各方缺少有效的协调,进而产生差异问题。纳税人不仅要遵守落实新会计制度,还应坚持依法纳税,而差异程度的增加将会加重纳税人的负担,提升财务核算成本,多数纳税人通常不能正确认识这一差异,无法有效实施纳税调整,引发无意识违规问题。

  4.1全面性原则

  不仅要考虑当前正在使用的会计制度规范,还应重新评估所得税法规,明确不适应之处,同时,深入研究,进而有效协调,禁止单纯满足一方标准[3]。

  4.2趋同性原则

  差异协调应最大限度地降低对当前正在使用的税法与所遵循会计目标的负面影响,编制法律体制时,应确保趋同,一旦出现差异,立即借助申报过程设定的纳税调整手段进行处理。

  4.3效益超出成本原则

  若想有效把控分离距离或者掌控统一程度,除不可因统一协调可改善会计核算工作、促进税收征管便不权衡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外,还不允许由于分离而提升会计核算难度,制约税款计算,阻碍税收征管。

  4.4多样性原则

  会计制度指参照会计理论,依照会计管理标准进行编制,应全面迎合投资者、经营者这两方的需求,切实达到优化财务会计核算工作的目标[4]。在处理各项会计事物的过程,尽可能选择多种方法。所得税法规需要参照经济环境变动合理调整、有效补充、积极完善。

  4.5严肃性原则

  不管是对所得税制度来说,还是从会计制度层面而言,在差异协调操作中,要求实施修改时,一定要小心、谨慎,需进行具体规划、深入调查与充分论证,只有找到合适时机方可开展,进而确保具有严肃性。

  5协调策略

  5.1合理设定所得税改革目标,兼顾差异和联系

  从长远发展层面而言,应有序构建所得税收入科学、平稳提升的机制,辅以个人所得税,组建双主体税制框架。另外,所得税改革还应遵循效率原则,全面协调国家出台的产业政策与颁布的地区政策,加强技术进步,加快经济结构完善,实现地区经济的统一发展。并依据世贸组织规则,规范各个企业内部的税负水平,调整和改进当前正在使用的与税收相关的政策,构建平等、均衡的税收环境。简单来说,所得税改革应坚守公平税负的理念,明确分配关系,构建满足世贸组织规则、符合企业制度,且可行的所得税制度[5]。

  5.2相互协调,加强合作配合

  会计利润与应税存在差异,要求借助所得税以及会计制度的深入探究来明确不适应点,进而统一协调,禁止片面满足一方需求。为此,应围绕所得税编制合理的税前扣除体制,也可编制所得税会计体制,参照经济环境合理调整,全面酌量会计制度可能带来的影响与作用,在遵守税法原则的基础上,认可会计制度的有效规定,最大限度地降低其和会计制度之间的差异。另外,还应促进这两方面管理层面的交流、协作,这不仅可降低差异损失,还可推动所得税以及会计制度这两者之间的协作,并增加有效性。

  5.3实施信息披露,加大税收支持

  会计制度建设不仅要应对业务规范编制问题,而且应重视信息披露建设,完全、准确、有效地披露会计信息[6]。建议针对税收交易活动编制信息披露规范。若披露工作中存在不足,则将会降低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制约税收工作,同时,税收部门无法在第一时间反馈信息需求,这一需求不能有效映射至会计信息系统中,这种信息交流障碍会增加信息获取成本,不利于统一协调。另外,对于企业而言,因其经济利益密切关联于会计政策,针对会计政策所开展的选择和变动等活动均会对企业经济产生影响。因此,在不干扰会计目标与影响会计信息的条件下,会计制度应尽可能缩减会计政策选择领域,不断简化税款计算。

  5.4重视实务协作,减少差异

  所得税以及会计制度不仅要在理论层面实现协作统一,在实务层面也应加强协作,通常可参照具体的差异类别提出针对性的标准导向,以此来减少差异[7]。会计处理相对规范时,所得税以及会计制度之间的协调应让税收遵从自身原则,并积极协调会计原则,进而降低业务差异、缩减纳税成本。另外,若会计处理尚未规范,有些可能存在制度盲区业务,则应改进和优化会计制度,增加业务处理的合理性,趋于规范化,进而规避硬性协调,以免增加日后工作的不确定性。

  5.5改进纳税调整,降低财务会计负担

  通过税法约束企业会计政策,这一选择的根本目的是规避企业借助会计政策选择实现偷、减税款问题的出现。然而,当前正在使用的税法围绕企业折旧年限以及方法却提出了苛刻的约束。由此可知,税法应适当地降低规定标准[8]。为规避企业借助会计政策调整实现调节纳税目标,需作出下述规定:若企业想要调整会计政策,则一定要提前申报给税务机关,也可备案,同时,核定通过后不允许在一年期间出现任何其变更。

  6结语

  在市场经济体制中,企业所得税以及会计会计制度必然会产生差异,而这一差异可能会削弱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制约会计工作的开展。科学看待与妥善处理这一差异,统一协调不仅可促进税收征管,还可提升会计信息质量,并可改善会计核算工作,提升税收效率,优化会计工作。综上可知,我们应明确所得税以及会计制度之间的差异,严格坚守协调原则,采取可行的协调策略,最终实现统一协调。

  参考文献:

  [1]黄兆兰.浅谈企业所得税制度与会计制度的关系[J].大众科技,2015,7:134-135.

  [2]王玲.新会计制度与企业所得税制度差异研究———基于新会计准则角度的新差异探讨[D].东北财经大学,2013.

  [3]白静.浅析会计制度对企业所得税税收筹划的影响[J].价值工程,2013,29(36):113.

  [4]李华.新会计准则下会计制度与企业所得税制度差异性分析[J].消费导刊,2015,6:79+53.

  [5]秦利.会计制度与企业所得税法规产生差异的原因分析[J].知识经济,2013,1:130.

  [6]李怡娜.企业所得税制度与会计制度的分析比较[J].城市建设,2012,35:2-4.

  [7]吴晓榕.我国企业所得税税制与会计制度比较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3,4:95-96.

  [8]陈德良.正确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完善企业所得税汇算[J].注册税务师,2014,1:24-26

  会计制度中专毕业论文范文篇二

  《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策略 》

  摘要: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颁布与实施,标志着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不仅有效弥补了原会计制度中存在的弊端,而且还使会计工作更加符合事业单位经济业务核算的需要,满足财政体制改革的内在需求。本文在分析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要点的基础上,提出事业单位应对会计制度改革的策略,期望对促进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顺利实施,提高事业单位会计工作质量有所帮助。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对策

  2013年1月1日,我国全面实施新修订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文简称“新制度”),该制度在会计原则、会计计量、会计确认以及会计要素的报告等方面作出了改革,并保留了原制度的合理部分,促使新制度更加全面。此次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在规范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完善财务管理体制,适应财政改革需要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对事业单位会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要点

  1.1会计核算基础变化

  为了适应事业单位经济业务的发展需要,提高会计信息真实性和可比性,新制度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基础作出了变革,要求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并存。收付实现制适用于财政拨款的公益性活动的会计核算,权责发生制适用于非财政拨款的经营性活动的会计核算。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相比有着本质区别,其是指按照单位收入的权利和支出的义务是否归属于本期来确认收入、费用的标准[1]。这就要求事业单位必须在了解自身经济运行规律,划清经济活动性质的基础上,合理选择适用的会计核算基础,以此保证会计信息能够如实地反映本单位财务状况。

  1.2资产核算变化

  新制度将原制度下11个资产类会计科目扩展为17个,新增“累计折旧”、“累计摊销”、“待处理资产损益”、“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在建工程”等科目。新制度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入账标准调整为通用设备单位价值1000元,专用设备单位价值1500元,与原制度下规定的一般设备单位价值500元,专用设备单位价值800的入账标准相比有了大幅度提升,这一做法符合我国事业单位经济业务发展现状。同时,新制度还要求使用年限在1年以上的大量同类型物质,即使价值不满足入账标准,也要确认为固定资产进行相关账务处理[2]。在固定资产核算中,新制度创新性地引入了固定资产折旧概念,利用“累计折旧”进行核算,计提折旧方法为年限平均法或工作量法,从而确保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能够真实地反映固定资产净值。但是,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会计处理方法有别于企业会计处理方法,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额不能计入支出项目,而只能反映在“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的借方,用以反映折旧后固定资产的占用额,即“虚提”折旧。在无形资产核算中,新制度引入了无形资产分期摊销方法,消除了原制度中一次摊销法的弊端[3]。

  1.3引入财政结转结余与非财政结转结余

  新制度将年末仍未完成的项目和已经完成的项目的结余资金统称为结转结余资金,根据资金性质与用途的不同,划分为财政结转结余、非财政结转结余两个科目,用于取代旧制度中的“事业结余”科目。新制度在分开核算“事业结转结余”与“经营结转结余”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财政与非财政资金的核算,更加具体地划分结余,并要求财政拨款结转结余只能结转下年或退回财政,而不能参加结余分配,这对于强化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管理有着重要作用。同时,新制度还要求独立核算财政补助支出,将核算信息反映在“事业支出”科目的明细科目中,进一步规范财政补助收入的核算。

  1.4财务报表体系变化

  新制度对事业单位财务报表体系进行了改革,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原有报表体系的基础上,增加了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用以反映财政资金拨入和支付情况。二是,对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与负债项目进行了改进,要求分别列示非流动资产或流动资产,以及非流动负债或流动负债,取消了原制度中列示的收入、支出项目;三是,对收入支出表的结构进行了改进,从7个方面披露信息,使年度结余按照资金类别分别列示,从而更加全面地反映事业单位的收支状况。新制度实施后,要求事业单位必须做好收入支出科目的日常核算工作。

  2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对策

  2.1健全会计核算操作规程

  事业单位要以新制度为基础,结合本单位财务核算状况,健全会计核算操作规程,制定会计核算实施办法和具体操作事项。在会计核算实施办法中,要明确财务部门的具体职责,规范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财务报告、年终结算、财务分析等工作要求;在会计具体操作事项中,明确会计核算基础、会计核算依据的具体内容,根据本单位组织结构、经济业务性质以及会计核算需要,在依照新制度规定的基础上,设置二级和三级核算科目,编制明细科目表。在年度决算时,根据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全面清理结算本单位各项收支、货币资金、往来账款、财产物资等项目,按照决算编审工作规定办理年度结账、上报决算。

  2.2完善固定资产管理

  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背景下,事业单位要按照新制度的规定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具体措施如下:首先,做好会计核算工作。在固定资产核算中,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当的折旧方法,对电脑、空调、复印机、打印机等日常办公类固定资产,应选用年限平均法;对不常见的固定资产,可向财政国资管理部门上报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和系数,得到批准后可使用工作量法进行计提折旧处理。其次,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事业单位要根据国家相关规定,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采购、使用、维护、处置的管理制度。若单位的固定资产种类较多、专业性资产较为复杂,应当设立专门的资产清查小组,对固定资产价值及折旧进行评估。事业单位要加强资产监督,防止出现单位人员随意处置或提前报废固定资产的情况。最后,加强固定资产预算管理,对固定资产购置进行科学决策,避免事业单位盲目购置固定资产,造成资源浪费。

  2.3做好财务报表编制工作

  事业单位要结合自身情况,根据新制度的规定对财务报表体系进行规范。首先,做好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工作。事业单位要按照月度、年度编制资产负债表,借鉴企业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明确编制公式,即资产总额=净资产额+负债额。在编制时,根据新制度要求不予考虑收支部分的内容。其次,做好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工作。事业单位会计人员要详细记录每一笔资金收支情况,编制现金流量表,全面反映本单位在经营和投资时的现金状况,为估算和预测未来期间的现金流提供可靠依据。最后,事业单位要健全财务报表机制,明确各个报表的编制要求、编制内容以及编制时应注意的事项,规范财务报表编制工作。

  2.4加强会计队伍建设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对会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事业单位应加强会计队伍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提升会计工作质量。事业单位要组织会计人员参加培训,学习新制度的具体内容,明确新旧制度的区别,转变会计人员在旧制度下形成的思维定势,更新会计人员的工作方法,确保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能够胜任会计岗位工作。事业单位会计人员还要强化资产管理责任意识,加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基建项目的核算工作,与资产管理部门形成良好的沟通协作关系,保证资产核算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3结语

  总而言之,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是适应我国财政体制改革,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要求的必然趋势。随着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颁布与实施,事业单位要认清新制度在会计核算基础、核算科目、核算方法以及财务报表编制等方面作出的变革,了解新制度的优越性,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会计核算规程,加强资产管理,从而确保新制度的有效实施,不断提高本单位的会计核算信息质量。

  参考文献

  [1]洪淑君.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改革及其存在的问题[J].时代金融,2014(8).

  [2]武静.试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4(2).

  [3]李晓梅.浅议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对会计工作的实际影响[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8).

  会计制度中专毕业论文范文篇三

  《 新会计制度下财政局财务创新思路 》

  摘要:当前在新的会计制度环境下,财政部进一步提出了规范会计管理工作,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效率的要求,这一举措旨在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财务会计工作的发展。本文首先概述了我国财政局财务管理的现状,然后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具体原因,最后提出了一些有利于财政局财务管理工作发展的措施。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财政局;财务管理研究

  随着现代化经济的发展,财政局财务管理在新会计制度的形势下出现了一系列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问题,部门信息的不对称,监管力度不严,工作效率低下等等问题使得我国财政局财务管理需要得到进一步改善,以适应新会计制度的改革发展。在管理工作中,改革管理方法,提升人员素质有助于我国财政局的发展。

  一、我国财政局财政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财政局主要工作是管理地方各行政部门、政法部门、科教文卫、广播电视等单位经费支出,监督指导行政单位、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等严格执行财务制度等。同时,国家财政局还制定一系列的经济管理制度和社会保障以及社会保险制度,加强对社会保障资金使用的宏观调控和监督,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财政局目前的发展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但是在制度建设和财务管理方面仍然有一些问题值得去探讨,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也会出现管理监督不严,制度建设不完善,导致工作效率低下或者是监管不力带来的工作人员懒散的后果,因此,在制度层面和监督管理层面,财政局必须要将工作方法改革放在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的首要地位。

  二、浅谈新会计制度下创新我国财政局财务管理的原因

  (一)新会计准则对于财务管理的影响不容小视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会计制度也在不断改革发展,最新修改的会计制度对于会计处理方面增加了许多的规则性条件,在信息获取方面也减低了成本,从而使得我国的资本市场更加的繁荣。在一定层面上有利于我国的财务管理环境的改善,与此同时,新会计准则也在逐渐的实现国际化,有利于实现拓展我国企业融资以及投资方面的渠道目的,有助于我国改善国际财务管理环境,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涉及到相关人员的切身利益给发展。在新会计制度改革中,比较强调财务信息有用性和受托责任履行评价支持,对于我国的现金流量信息和资产质量是非常有价值的,这种转变可以直接带动财务决策的转变。这也使得我国的会计准则快速的走上国际化道路,信息化发展比较快速,信息间的传递与沟通实现了进一步的接轨,在国际层面进一步得到会计专业化发展,加速我国与全球的贸易往来,有利于我国的经济水平提高,同时,这也促使了我国不断改进国内的财政局财务管理方法以适应新的会计制度带来的影响。

  (二)我国财政局财务管理现状存在一定的弊端

  财政局管理着国家财务的方方面面,在许多大小财务部门都有一定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管理的事务和人员都非常多,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下面就以财政局国库业务管理举例说明财政局财务管理的问题。国库是国家的财政供给来源和基础,是处理国家财务和财政以及协助税务部门管理税收工作的机构。但是我国财政局关于国库业务管库的现行制度主要是以过度单一账户的形式为主,辅之以目前的中央人民银行的代理制度,在实践中出现了许多问题,例如:执行中的政策资金汇入国库效率低下,重复环节增加了对财政资金的监督难度,使得整个制度管理不规范,质量下降等等。其次,由于国库现行的监管制度设计不完善,缺乏具体详实的法律制度,监管部门缺乏对国库外的财政资金有效控制和检察,为非法挪用财政资金等违法行为提供了诸多便利条件。尽管财政局国库业务管理环节管理的十分严格,但是由于和央行之间的代理程序比较繁琐,很难实现财政部门的预期工作目的和工作计划

  三、新会计制度下创新我国财政局财务管理的工作方法

  (一)完善财政局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核算体系

  在新会计制度下,完善和建立国家财政局财务管理制度有助于减弱国家财政资金的风险以及避免中间环节的复杂对于财政资金使用相率产生影响,是一项保障政策有效实施的优化途径,是保证机构能够顺利进行的重要依据。国家应当建立全面的账户资金核实系统,同意财政资金纳入和支出的确认机制,保证和代理的银行机构之间的账表一致,在过程中做到有据可循,从而达到一种有效的各个环节监控措施。会计核算体系应当确保会计账单课报表可以对财政局的财务具体使用状况提供及时的、准确的全面估计和核算,严格把关国家财政局每一笔支出和收入的财务会计审核,加强会计监管,在财政局的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使用方法上得到创新,为国家的财政政策提供更加可靠的帮助,杜绝政策资金的浪费,非法挪用资金的情况,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促进财政局财务管理业务的健康全面,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财政局会计预算管理质量

  在财务管理中,会计预算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财政局必须要加大财务报告的约束力,采用多方面、多途径、多方法的方式,完善财务信息,并且在加强监管力度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减少财务管理漏洞,提出更加全面,更加严格的财务管理要求,创新财政固定资产核算制度,在财务报表上做到严格的核算和整理,提高财务会计的管理效率。加大财务公开管理的力度,尽可能的进行财务公开,做到公正透明,通过财务公开实行对于财务管理的公开阳光化管理。增强预算管理的信息全面性和真实性核查,避免出现风险预测偏差,避免在信息管理方面出现遗漏。对账工作效率必须大大提高,加大会计核算监管,确保账目可以真实有效的反应会计信息,充分发挥会计预算管理的作用,规范会计操作流程和操作方法,采取多渠道多方法的核算措施,在预算和决算中都要做到核算无误,保障会计工作的高效率完成,在财务管理中起到一定的监管和促进作用。

  (三)提高财政局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素质

  财政局的稳步发展和工作效率的提高离不开这些工作人员的努力和积极参与,因此,工作人员的自身专业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在创新财政局财务管理工作方法中,必须要做到财政管理工作人员自身素质的改善。这方面要求工作人员必须要具备良好的品行和道德,在自身的道德建设和思想建设中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在工作中做到敬业爱岗,勤奋和坚持,不贪小便宜,不做违背道德和违背法律的事情,在现实的生活中积极地面对生活和工作,用正确的太对对待生活和工作,不疏忽大意。其次,工作人员中的会计工作人员应当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在新会计制度的引领下,加强自身会计专业修养,积极地学习新时代下的新会计知识和新方法,积极参加定期的会计考核,虚心向其他专业性更强的人员学习会计知识,用自己的专业素养去带动财政局财务管理工作的高效运行;财政局的管理人员也应当在具备良好道德基础的前提下,积极地学习现代管理学知识,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和管理素质,用严格和有效地管理方法去提高自己的管理工作质量,在新的会计制度下,要个要求自己和被管理者,将改进工作质量和工作方法,提高管理工作效率放在自身管理工作的首位。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讨论了新会计制度下我国财政局财务管理的现状和出现的一系列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问题,相应的提出了一些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在制度层面和人员素质层面给予了一定的建议,希望对于新阶段我国财政局财务管理工作的改善有一定的帮助和借鉴作用,也希望财政局的财务管理工作效率能够得到明显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姜艳瑞.新会计制度背景下创新企业财务管理的途径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16:202-203.

  [2]刘晓霞.新会计制度下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创新研究[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6:31-33.

  [3]梁红英.商业银行会计课程教学难点及改进建议[J].财会月刊,2010(15).

  [4]王凤岩.新会计制度背景下如何创新企业财务管理[J].价值工程,2014(05).

  [5]李海霞,康永华.浅谈新企业会计准则对财务管理理念的影响[J].知识经济,2011(03).

  [6]陈雪梅.新会计准则下的投资决策——如何更好地利用新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进行投资决策[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3(11).

有关会计制度中专毕业论文范文推荐:

1.财务会计大专毕业论文范本

2.基础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3.财务会计毕业论文范文

4.本科会计制度毕业论文

5.基础会计学论文范文

6.中专会计实习报告范文

1614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