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会计审计论文 > 会计理论 > 非营利组织会计论文

非营利组织会计论文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非营利组织会计论文

  非营利组织会计就是用于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各类非营利组织财务收支活动及其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一种会计类型。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非营利组织会计论文,一起来看看吧!

  非营利组织会计论文篇1

  浅谈非营利组织会计思考

  摘要:非营利 组织作为一种 社会组织形态,在社会 经济 发展 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我国的事业单位和民间非营利组织也在市场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虽然制定了不少关于事业单位和民间非营利组织的 会计 规范,但显得比较混乱,不成体系。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对其会计核算和 管理 实践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会计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课题。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会计;会计核算

  非营利组织的原义指的是由私人为实现自己的某种非经济性愿望或目标而发起的各种各样的社会机构或组织。

  一、非营利组织会计研究概述

  非营利组织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形态,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随着非营利组织的快速发展,要求有相应的会计规范,但目前我国所有非营利组织统一执行由 财政部制定的《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这种对各类非营利组织不加区分、一统到底的会计制度,已不适应非营利组织发展的需要,因此,改革我国原有的预算管理制度,健全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建立非营利组织会计法规体系,不仅有利于客观真实地评价非营利组织的财务受托责任实现其会计目标,而且有利于加强与国外非营利组织的交流,增强中外非营利组织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是与国际会计接轨的必然要求。

  二、非营利组织会计的体系

  研究非营利组织会计,首先也要明确其会计目标。民间非营利组织的会计目标可以分为经管责任目标和决策有用性目标。经管责任目标主要是针对组织对净资产中的限定性净资产的保管和运用情况是否符合捐赠者设置的限定;决策有用性是指提供的信息应满足外部人评价组织公益性活动开展的效果如何、是否继续提供资金等方面的需要,以及内部人进行组织监管的需要。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核算对象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报表的基本构件,也是进行确认和计量的基础。对会计要素加以严格的定义,就能为会计核算奠定坚实的基础。在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会计要素分为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结余这六个;在 企业 会计制度中,会计要素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这六个。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要素的设置要以它的特征和业务特点为基础,这直接决定着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

  首先在权责发生制会计下,不存在收付实现制下的“支出”问题,故没有设置预算会计中的“支出”这一会计要素。

  其次在企业财务中,要明确所有者权限,但由于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资源提供者不享有组织的所有权,所以和企业会计比起来不存在核算“所有者权益”的问题。

  最后企业以获得利润为经营目标,为所有者创造财富,但是民间非营利组织是不以获取利润为目的的为社会公益服务的组织,所以和企业会计比起来不存在核算“利润”的问题。

  非营利组织会计要素与营利组织会计要素相比还是存在较大区别的,不仅会计要素在名称上有所不同,即使名称相同的要素,其含义也存在差异。

  改革后的预算会计制度(现行的),将五大要素解释为:资产是单位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或其他权利;负债是单位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的、需要以资产或者劳务来偿还的债务。净资产是指资产减去负债后的差额。收入是指国家或单位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支出是指单位按照批准的预算所发生的资产的耗费和损失。它们之间的关系可通过会计等式来反映: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

  会计主体是指从事社会、经济活动,并对此进行会计核算和 报告的特定单位作为一个会计主体,至少应具有两个特征:经济上的独立性,即必须与其他主体或个人的经济关系划分开来,以核算和报告该主体本身的业务活动;组织上的统一性,即必须具有统一的组织、目标、职责,以系统的核算和报告该主体全部的业务活动。作为非营利组织,其获得的财务资源有时是有限定的,即它们的使用只能限定于特定目的或活动。

  非营利组织是“没有最终委托人的代理人”,不存在所有者权益,一般不受产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约束。它主要是通过 法律 法规及 合同条款、基金会计来替代其所缺乏的市场规则,并对组织进行约束和控制。因此,通常情况下我们把基金作为非营利组织会计核算的主体,基金是拥有自我平衡账户体系的一个财政和会计主体,用于记录现金和其他财务资源、相关负债、剩余权益或余额及其变动。非营利组织会计的显著特征就是将会计科目划分成多种基金主体,每一种基金主体都与该组织的委托契约所规定的某一种特定公共产品或服务有关,充分体现非营利组织“专款专用”的特点。一套完整的财务报表就像适用于整个组织一样适用于每一项基金。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把基金看成非营利组织内部的准会计主体。  三、非营利 组织 会计 核算基础

  我国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规定事业单位采用收付实现制,《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规定民间非营利组织采用权责发生制,尽管收付实现制存在着操作简便、易于理解、信息披露成本低等优点。但随着非营利组织 管理要求的不断上升和 发展 环境的变化,收付实现制的局限性日益显现。其中最主要的局限性是:第一,财务状况信息被扭曲;第二,绩效评价缺乏长期性;第三,隐性负债问题;第四,不利于评价管理效率,不利于评价受托责任。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第一次集中全面而又系统地提出了11条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对于统一协调事业单位各部门的会计核算具有重要的作用。《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将权责发生制从会计原则中剔除出来,专门放入了会计核算基础中,但是,却仍旧保留了 历史 成本原则。即,要求非营利组织在进行核算时遵循客观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可比性原则、及时性原则、可理解性原则、配比性原则、重要性原则、谨慎性原则以及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其中,客观性原则和可比性原则是对会计核算总体性要求的一般原则;相关性原则、及时性原则、可理解性原则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体现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一般原则;收支配比原则与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是体现会计要素确认、计量要求的一般原则;谨慎性原则和重要性原则是体现会计修订性惯例要求的一般原则。

  四、非营利组织会计核算的发展

  我国的非营利组织通常都具有非营利性、非政府性、志愿性、公益性等特征。除此之外,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非营利组织从两方面体现出自身特殊性:

  第一, 社会环境不健全。社会环境因素包括: 政治 、 经济 、 法律 、技术和 自然 因素,从非营利组织的政治环境来看,都还留有明显的行政化色彩 。一方面,非营利组织作为“公民社会组织”,独立于政府,为广大民众服务;另一方面,非营利组织又与我国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 联系,部分从事的是政府垄断性质的业务,与政府有“近亲”的关系,组织内管理人员保持干部身份,组织与个人享受体制内资源较多。不健全的法律规定也是非营利组织发展的障碍。

  第二,内部管理缺陷。首先,制度不健全。许多政府主管部门掌握事业单位人、财、物等内部事务管理权,直接管理事业单位,组织具体业务,政事职责不分,致使 财政补助居高不下,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事业单位管理层的权利与义务不对等,权利与责任不相应,绩效与利益不挂钩,激励与约束不完善。

  其次管理和运营无效率。长期以来,我国国有事业单位一直作为行政机关的附属机构,由政府按照行政机关模式直接管理,而导致效率低下。

  我国现行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自颁布实行至今对规范非营利组织的会计核算,加强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是,非营利组织会计存在的种种不统一不规范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非营利组织的会计核算和组织发展。因此,有必要改革我国目前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建立一套既能让国内认可、又能使国际认同的会计准则趋同模式,以规范非营利组织的会计行为。

  参考 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S],2004,8,18.

  (2)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事业单位会计准则[S],1997.

  (3)刘益平,会计学, 科学 出版社[M],2004.

  (4)许玉红,建立我国非营利组织会计体系的构想,财务与会计,2004(10).

  (5)陈少华,非营利组织会计信息供求解读,财经问题研究,2006,3:75~80.

  非营利组织会计论文篇2

  浅谈非营利组织内部会计控制探讨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非营利组织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但是,在我国目前的非营利组织中,很少有对内部会计控制理论加以系统正确运用的。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非营利组织的运营效率,使得资源不能得到合理有效的配置,从而造成组织监督不严、浪费严重。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会计控制;机制

  非营利组织,它的原意指的是由私人为实现自己的某种非经济性愿望或目标而发起的各种各样的社会机构或组织,其中不仅包括基金会、慈善组织、公益组织,还包括私人创立的学校、医院、社会福利服务机构、艺术团体、博物馆、研究机构等服务类组织。非营利组织正日益成为中国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织创新,在社会服务、扶贫、环境保护、民办教育、学术研究、行业管理、国际交流、慈善等方面发挥着政府、市场不可替代的作用。内部会计控制,是指单位为了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及单位经营管理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避免或降低各种风险,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实现单位经营管理目标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

  一、非营利组织内部会计控制的主体

  一般来说,在非营利组织中,其内部会计控制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高层为理事会一级,即组织内的重大事项决策层。这一层次的主体为非营利组织的诸位理事或会员,它们相对应的最高负责人是理事长或主席。

  第二,非营利组织内部会计控制的中层是指由常设机构领导下的中层管理人员,即组织内管理层次,他们构成了组织正常运转的主体结构,其运营质量与组织运行效率的高低息息相关。这一层次的控制主体应为常务秘书长或类似领导人员,他们对该层次的控制负主要责任。

  第三,非营利组织内部会计控制的底层是组织内各部门基层员工的控制,即具体业务层次。这一层次内部会计控制的主体是各业务部门的负责人。我们可以在非营利组织中设立相关的审计委员会。该委员会直接隶属于理事会领导并对理事会负责,代表理事会监督各项业务的进行及内部会计控制的实施。审计委员会所进行的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相结合,会对常务秘书长的工作实现很好的监督和评估,促进组织健康良性的发展。

  二、非营利组织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

  非营利组织属于非物质生产领域,但也同样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营利组织一方面为社会提供科学、文化、教育等等方面的服务;另一方面又是商品、劳务的购买者和消费者。具体说来,必须达到以下目标:第一,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监管规章,自觉形成依法履行职责、业务规范运作的经营管理思想和风格。第二,建立和完善符合管理要求的组织结构,形成科学的决策机制、执行机制和监督机制,确保组织内部各职能部门和全体员工尽职尽责。第三,建立行之有效的风险控制系统,强化风险管理,确保履行职能过程中各项业务活动的健康运行和财产的安全完整。第四,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使会计活动提供的信息能准确、真实、完整地反映各项经济活动。

  三、非营利组织内部会计控制机制的建立

  内部会计控制的方法和手段,就是指为了实现组织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而采取的各项控制方法、制度和措施等,它由组织计划以及与保护财产物资和确保相关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有关的记录、方法、程序和控制措施等构成。

  (1)组织规划控制。非营利组织的组织结构设置可以基于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原则设置。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的核心是“内部牵制”,它要求每项经济业务都要经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门或人员的处理,使得单个人或部门的工作必须与其他人或部门的工作相一致或相联系,并受其监督和制约。

  (2)授权批准控制。是指对部门或某个工作人员在处理财务事项时,必须经过授权批准才能进行,否则就无权办理业务。授权批准控制可以保证组织既定方针的执行和限制滥用职权。授权责任指被授权者应能够明确在履行权力时应对哪些方面负责,避免一旦出现问题又难咎其责的情况发生。非营利组织的经济业务的每类财务事项都会有一系列内部相互联系的流转程序。因此,应规定每一类财务事项的审批程序,以便按程序办理审批,避免越级审批和违规审批的情况发生。

  (3)文件记录控制。健全、完整的会计记录有助于正确反映组织经营状况和经营成果,有助于保护财产的安全和完整。会计记录可以通过编号,签章,复式记帐,控制账户等发挥控制作用。

  (4)财产保全控制。财产保全控制主要是针对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及其他资产,规定其采购、验收、入库、领用、计量、维修、盘点等职责、权限、程序和手续的控制手段。

  (5)风险控制。非营利组织应事先对面临的风险有一个全面的分析。首先,要估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在此基础上,应该考虑在风险发生时应如何应对风险。非营利组织的管理层必须承认的一个现实是,无论采取什么措施,一定程度上的剩余风险都会存在,这不仅因为资源是有限的,而且还因为每一个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本身都具有内在的局限性。为了应对变化了的情况,应该设计在任何重要假设或条件下辨别已经发生的变化或即将要发生的变化的机制。在保证可操作的前提下,这些机制应具有前瞻性,据此,非营利组织能够预测和计划重大的财务变化。

  (6)内部报告控制。为满足内部管理的时效性和针对性,非营利组织可以通过内部财务报告的形式,使管理层掌握组织的财务活动动态,以全面反映经济活动情况,及时提供业务活动中的重要信息,加强控制,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7)电子信息技术控制。变人工管理、人工控制为计算机、网络管理和控制。要加强对系统开发、维护人员的控制,还要加强对数据、文字输入、输出、保管等有关人员的控制,保障电子信息系统及网络的安全。

  四、非营利组织内部会计控制机制的运行

  从非营利组织的机制、特点出发,结合内部会计控制理论的适用范围,从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对外投资、工程项目、采购与付款、收款收入、筹资、成本费用和担保控制九个方面具体分析了非营利组织内部会计控制机制的运行。

  1.货币资金。为了加强货币资金的管理,降低货币资金使用成本,降低财务风险,监督货币资金使用的合法性与合理性,提高货币资金的使用效益,保护货币资金的安全完整。要做到以下五点:

  (1)保证货币资金收支正确合法。

  (2)保证货币资金结算及时适当。

  (3)保证货币资金核算真实合规。

  (4)保证货币资金存储安全完整。

  (5)保证货币资金记录真实可靠。

  2.实物资产。指非营利组织的各类存货及固定资产。存货控制的基本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实行存货业务的职责分工;实行存货预算和审批控制;正确对存货业务进行会计核算;建立和健全存货的收发领退等制度;定期盘点存货资产,保护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保证存货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在会计报表上的正确披露。

  固定资产控制的基本目标包括:实行固定资产业务的职责分工;实行固定资产预算和审批控制,控制建设规模与投资效益;正确对固定资产业务进行会计核算;建立和健全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等制度;定期盘点固定资产,保护投资财产的安全完整;保证固定资产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在会计报表上的正确披露。实物资产内部会计控制要点有:购置、验收控制;入账、折旧控制;维修控制;盘点控制;报废、清理控制。

  3.筹资。筹资控制的目标主要为:实行筹资业务的职责分工;实行筹资业务预算和审批控制;正确对筹资业务进行会计核算;建立和健全筹资业务凭证流转与管理等制度;定期清理筹资款项,保持账户记录的正确性;保证筹资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在会计报表上的正确披露。

  参考文献

  [1]李春举,杨亚蕾.《非营利组织会计模式与归属体系探讨》.《财会通讯》.2009(7)

  [2]李秋梅.《内部会计控制问题及对策的研究》.《金融理论与教学》.2011(2)

  非营利组织会计论文篇3

  浅谈非营利组织会计核算对策

  摘要:非营利组织会计是会计学在政府和事业单位中的运用,是会计学的两大分支之一。由于非营利组织的会计目标对其会计活动和会计方法具有重要影响润而研究非营利组织会计的重要前提就是要明确会计目标。非营利组织会计目标的内容包括:谁是财务信息使用者,他们需要什么样的信息以及财务报告能提供什么信息。我国的非营利组织会计模式应转向“两级准则居、三个准则群”模式。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会计目标问题

  一、非营利组织定义

  按照美国会计理论界公认的、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明确提出的标准,凡具备以下三个特征的,均应归属于政府单位与非营利组织,并应遵循有关的会计规则:(1)资财供应者提供的各种资源既不指望返还,也不期望取得经济利益上的回报;(2)对外提供服务或商品不以营利或获取某种营利等价物作为目的;(3)不存在可以出售、转让、赎卖或一旦清算可以分享一份剩余资财的明确的所有者利益。

  我国的非营利组织可以定义为:不以营利为目的,资财供应者不图回报,其剩余资财不存在明确的所有者权益的单位。在过去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的非营利组织有全额预算管理、差额预算管理及自收自支预算管理三种形式。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发展,非营利组织逐步走向市场,国家对非营利组织的管理已逐步由行政的直接管理转向宏观调控的间接管理。目前,推行全额预算管理的非营利组织正在向差额预算管理非营利组织转化,差额预算管理非营利组织在向自收自支管理非营利组织转化,而有条件的自收自支预算管理非营利组织已逐步过渡到企业化管理。

  上述变化对非营利组织会计研究提出了新的任务,而研究非营利组织会计的重要前提,就是要明确非营利组织会计目标。

  二、我国非营利组织会计的目标

  我国非营利组织会计的目标可归纳为: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需求,满足预算管理和有关方面了解单位财务状况及收支情况的需要,有利于单位内部管理。

  根据我国目前情况来看地,在一些单位中,一部分有着西方政府会计的性质,有很大一部分与西方的非政府会计的非营利组织会计相同,借鉴国外的经验,结合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实际和未来的发展,将我国非营利组织会计目标具体化,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向社会信息使用者提供反映单位资产的规模、构成、流动性,负债的规模、构成、偿债能力,净资产的规模、构成及其变动情况方面的信息,用来评价财务状况。

  2、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单位收入、支出及支出差额的形成、数额方面信息,以及评价收支情况及业务活动的效率。

  3、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事业单位现金流入、流出及其增减变动净额方面的信息,以于预计现金流量前景和持续运作的能力。

  4、向出资人和捐资人提供净资产及其变动情况、对出资和捐资使用情况的专门信息,以助于他们作出是否继续出资或捐资的决策和评价净资产的保全情况、持续服务的能力以及经营责任的履行情况。

  5、提供单位预算与计划、业务活动种类、规模及发展情况的信息以利于会计信息者评价业务活动的成绩和进行社会、经济的决策分析。

  三、非营利组织会计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一)非营利组织会计要素的确认问题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非营利组织会计要素的确认应注意以下问题:

  1.应采用应计制确认。对某些收入,如财产税、车船牌照使用税、政府间补助收入和下级上缴收入等,以及某些支出,如退休养老金等,应采用应计制确认。

  2.应确认或有负债。随着《国家赔偿法》的实施,非营利组织将会面临许多潜在的债务问题,确认或有负债迫在眉睫。

  3.应确认尚未到期的债务。现行非营利组织会计只确认当期实际收支的债务,对尚未到期的债务(包括政府债券和国外借款等)均未予以确认,这不利于强化非营利组织的受托责任,也不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了解国家债务情况。4.应确认属于国家和政府的权利。非营利组织会计对许多属于国家和政府的权利均未予以确认、记录和报告,如上级政府应补助款、下级政府应上缴款、我国政府在国际组织中的权益,以及权益属于国家而委托非营利组织管理的国有资产产权等。国有资产产权及其变动情况尤其应在非营利组织会计中予以记录和报告,这是保护国有资产的一种有效方法。

  (二)非营利组织的会计核算问题非营利组织在日常业务核算中,大多采用收付实现制确认收支,这一核算基础虽能正确反映单位预算的执行情况,但不能为非营利组织内部管理提供有效的会计信息。目前,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全面改革已经启动,按照国务院的有关设想,非营利组织“除教育单位和极少数需要由财政拨款的单位外,其他单位每年减少财政拨款1/3,争取三年基本达到自负盈亏”。可以预计,我国非营利组织在近三年内将发生巨大的变化,市场观念、竞争观念做益观念等将全面进入非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的会计核算基础也将由以考核预算收支为主的收付实现制会计基础,逐渐转向以考核经济效益为主的权责发生制会计基础。

  目前,非营利组织会计一般不实行成本核算,即使有少数单位实行成本核算,采用的也是“全部成本法”。随着非营利组织走向市场,许多经济专家及决策者都感到实行成本核算非常必要。如对一向不进行成本核算的高等学校,现已有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它应该进行成本核算。因为教育经费投入是智力开发投资,学校的经费支出应是生产性的支出,而不是消费性的支出,所以学校应是一种特殊的生产部门,它的产品是人,是合格毕业生。为了提高学校的经济管理水平,增强其竞争能力,就有必要进行人才成本的核算。进行人才成本核算时应采用企业的“制造成本法”,根据发生的费用与受益对象的经济关系,将费用划分为直接费用(如学生基本费、教学人员费、教学业务费等)和间接费用(如折旧修缮费、教学管理费、教育培养服务费等)。直接费用直接计入成本核算对象,间接费用按照一定的标准分配计入成本核算对象,期间费用(如财务费用、学校管理费用等)直接列入当期支出。这种“制造成本法”应普遍用于非营利组织的成本核算。

  (三)非营利组织的会计模式问题在过去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下,我国的非营利组织会计采用的是按预算管理形式制定的会计模式。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这种旧的会计模式急需改进。借鉴国外的经验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制定中的成功做法,应构建“两级准则层、三个准则群”的会计模式。所谓两级准则居,就是将整个非营利组织会计准则体系分为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两个层次。其中,基本准则是各级非营利组织进行会计核算所共同遵守的基本规范,具体准则是非营利组织进行具体业务会计核算及报告揭示的具体操作规范。

  两个层次准则各有特点又相互联系,基本准则在整个会计准则体系中居统治地位,对具体准则起指导作用,具体准则要符合基本准则的要求。所谓三个准则群,就是将整个会计准则体系分为基本准则、通用业务准则、特殊行业和特殊业务准则三个群体。基本准则群包括:制定目的和适用范围,确定基本前提和基本会计假设,提出会计核算的一般要求,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会计要素及提供信息等。通用业务准则群由若干条通用具体准则组成,包括资产会计准则、负债会计准则、净资产会计准则、基金会计准则、业务收支会计准则、成本会计准则和基本会计报表准则等。特殊行业和特殊业务准则群由若干条特殊具体准则构成,包括预算和决算会计准则、国库会计准则、福利会计准则、捐赠会计准则、基金会计准则、合并会计报表准则、汇总会计报表准则等。

  非营利组织会计论文篇4

  试论我国非营利组织会计监管

  摘要:非营利组织会计监管是保证其会计工作有序运行的重要手段,也是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必要保证。本文指出我国非营利组织会计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指出解决问题的基本措施。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会计监管

  一般而言,非营利性组织是指那些经营目的在于社会公共利益而非谋取个人或组织的经济利益,即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非营利性组织作为重要的社会组织形式,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鉴于此,对非营利组织的会计行为实施监管显得越来越重要。

  一、我国非营利组织会计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非营利组织现行会计监管体系对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是,现行会计监管体系是在计划经济体系下延续下来的,其监管的基本思路、手段、方法等没有实质性的发展。在经济关系日益复杂的形势下,现行会计监管体系日益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

  1、会计监管配套的法律法规不完善。我国会计监管模式从总的方面来看,分为行业自律、政府主导以及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相结合三种模式。目前,我国会计监管模式采取以政府监管为主,行业自律为辅的模式。我国政府虽然已经初步建立了以《会计法》为主体,相关的行政法规、规章等规范性文件为补充的全方位、多层次的会计监管法规体系,但在实施监管的过程中,我国现行的会计法规体系依然存在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会计监管配套的法律法规不完善;二是会计法规之间的协调存在问题。

  2、非营利组织会计监管主体权责界定不清。我国非营利组织的会计监管是多方位进行的,各机构之间的职能重叠交错,多头监管现象普遍存在,导致监管部门的职能异化,以至于不分主次。这些弊端将会造成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困难,最终导致无效的监管。

  3、监管力量分散。我国非营利组织的会计监管部门在实际监管中没有形成监管合力,有时大家都管,有时大家都不管,结果造成监管混乱,导致会计监管效率低下,以致违法者产生侥幸心理,不利于打击会计领域的违法违规行为,造成非营利组织的会计信息失真。

  4、内部监管薄弱。非营利组织内部的会计监管主体主要是本部门的会计人员及审计人员,他们对本单位的经济事项虽然最为了解,但他们并没有充分发挥其监管作用,有些内部监管人员甚至与管理当局共同作弊,帮助管理当局制造虚假会计信息。

  二、强化我国非营利组织会计监管的对策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及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对非营利组织进行会计监管显得越来越

  重要。从我国非营利组织会计市场发展的现实情况考虑,当前强化我国非营利组织会计监管并完善其体系,可以考虑采取以下基本措施:

  1、健全非营利组织会计监管法规体系。强化会计监管,必须以完备、健全的会计监管法律制度为基础,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规范和完善制约会计活动的法规制度;二是健全会计监管自身的法律体系。

  要建立符合我国具体情况的非营利组织会计监管法律体系,就要从法律的角度,明确会计监管的地位、作用、职责、任务等,强化会计监管检查手段,规范会计监管工作的方法、工作程序,做到有法可依。

  2、界定会计监管主体之间的权责。对现行的各监管主体的有关法律法规与会计法律、法规进行对比分析,从法律上统一会计监管权,将会计的监管权完整地授权给财政部门,彻底界定国家对会计监管权的授权部门,达到授权与责任都清楚。为此,要在有关经济法律中全面、系统地澄清各监管主体的主要工作职责和辅助工作职责,让各监管主体真正清楚自己的主要工作职责和辅助工作职责,使之将自己应该负责的工作真正有效地担负起来,以解决各监管部门权责不清、职能重叠交叉的问题。3、加强非营利组织的内部控制制度。关于内部控制,财政部已经颁发一系列规范,从而使单位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成为一种强制性要求,非营利组织应结合自己的特点建立相适应的内部控制制度。目前,我们应从文化建设、法制建设、管理体制等方面多管齐下切实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以实现非营利组织会计监管。

  首先,建立健全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财务控制。任何一个非营利组织开展活动都会有一定的收支。有收支,就必须要建立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包括会计管理体制、会计机构责任机制、会计岗位责任制等,要求按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合理设置财务会计及相关工作岗位,明确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衡机制。

  其次,建立健全业务授权控制制度。经过授权,可以尽可能明确规定涉及财务及相关工作的授权批准的范围、权限、程序、责任等内容,单位内部的各级经办人员,包括管理层,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

  第三,要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上下功夫。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设立内部审计,特别是其管理者必须主动邀请政府审计部门或社会审计力量的介入,并作为一项制度长期坚持下去。

  4、严格会计人员管理制度,提高会计工作质量水平。应加强对会计人员,尤其是高级财会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财会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其业务水平,严格会计人员管理。特别是《会计法》和《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等相关制度发布实施后,需要会计人员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良好的职业操守。会计人员的管理制度有会计执业资格考试、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会计人员接受继续教育、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等。一方面应注重会计职业人员专业实践年限和专业能力;另一方面应改革和完善会计证书和会计技术职称管理制度。通过这些措施和制度,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质量水平。

  5、强化高管人员行为约束。在非营利组织内部,高层管理人员处于单位领导和管理的最高层次,会计人员能在多大程度上诚实工作,依法履行职责也取决于法律对高层管理人员的约束。因此,对单位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起决定性作用的是高层管理人员,而不是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高层管理人员是内部会计监管的第一责任人,它在非营利组织内部会计监管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就我国一些非营利组织高管人员贪污、挪用公款等行为而言,从各方面强化约束其行为是非常必要的。

  随着非营利组织在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日益明显,对其会计监管的重视也日益提高,但有效的会计监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从各个方面进行统一协调、综合平衡。只有这样,才能使其会计监管行之有效,更好地为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彭家生,会计监管的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分析[J],财务与会计,2002.11.

  [2]韩冬芳,我国会计监管问题分析及应对措施[J],商业研究,2005.

  [3]胡学定,《会计监督体系中政府部门监督的现状及建议》,《经济师》,2005.10.

  [4]赵建勇,戚艳霞,《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1.会计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2.2017会计毕业论文范文

3.非营利组织管理论文

4.会计毕业论文题目大全

5.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730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