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会计审计论文>会计理论>

财大专会计毕业论文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会计信息是在市场上流动的众多信息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财大专会计毕业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财大专会计毕业论文篇1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管制的探讨

  [摘 要]目前世界各国在规范证券市场秩序的同时也相应加强了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管制。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我国上市公司也走上了规范生产和披露会计信息的轨道。但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管制体系仍不完善是现实状况,会计信息造假案层出不穷。所以,本文通过研究如何完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管制体系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上市公司 会计信息管制 探讨

  信息成本是市场交易成本的核心,降低信息成本对于降低市场交易成本,提高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是至关重要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管制正是证券市场管制与会计管制的交叉领域。其目的是通过管制来提高资本市场中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质量,降低信息成本继而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世界范围内的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造假行为也充分说明了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进行管制的必要性。

  一、我国会计信息管制发展历程

  (1)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会计信息质量标准初步形成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在国务院的部署下,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相继成立并正式开启了我国上市公司蓬勃发展的时代。随着上市公司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在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监管上暴露出了很多本质上的问题。此时,我国会计信息质量尚没有明确标准,相关的会计准则体系还未建立完善,会计制度的改革也迫在眉睫。

  (2)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丰富管制手段、完善内控阶段。这一阶段,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管制的理论研究趋向多元化,讨论管制的角度也丰富起来。经过几次会计制度和准则的修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管制体系已经趋于完善,但是由于我国特色的市场体制,我国的会计法规和管制体系和国际通行的体制是有所区别的。

  二、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管制内涵

  所谓会计信息管制,就是指政府、政府授权的机构或依法设立的其他组织,从会计目标出发,依据相应的法律、法规、条例和政策,对会计活动进行的监督、管理、控制与指导。

  会计信息管制目的是通过对生产披露会计信息活动的相关方进行监督、管理、控制与指导,确保会计信息符合公共质量标准、促进信息平等、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从会计信息管制内容上讲,会计信息管制应该是全方位的,包括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会计处理方法、会计组织、会计人员、会计工作环境等的管制。管制要针对整个会计工作进行,不能仅针对会计信息。而会计工作,不仅与会计人员有关,更与其工作的环境尤其是公司治理结构环境密切相关。

  三、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管制的必要性

  从公共选择理论来看,会计信息是一种典型的公共产品。任何人掌握了它都不会减少其他人了解这一信息的可能性。公开披露的会计信息可以在不同的人之间免费传递,而所有消息的使用者均不需付出任何代价。这种单方的行动无法通过价格机制负担(或补偿)另一方的影响就称为具有“外部性”。外部性的直接后果是导致市场对资源的配置缺乏效率。从而,会计信息的生产者――公司管理当局对会计信息的供给就会不足。正如张维迎在《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中所说:公共产品的供给是一个囚徒困境问题。这样,在没有规范的情况下,每家上市公司的最优选择都将是少花钱、少披露信息,从而向市场进行充分、有效的信息披露也就失去了动力。然而,作为证券市场的基石,信息披露是确保建立公平、公正、公开证券市场的根本前提。因此,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供给的强制管制就成为一项必须实施的措施。

  在没有信息披露的规范下,市场会造成投资者之间信息拥有不均衡。在这种情况下,拥有较多信息的投资者与拥有较少信息的投资者相比,更有动机去从事“积极”的交易,以便从与拥有较少信息的投资者的交易中获取超额预期回报。在我国证券市场中,信息披露制度尚不完善,信息来源渠道单一。信息披露的不完善意味着存在内幕交易的隐患,由此直接损害了众多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为保护投资者利益,政府应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实施管制,强制上市公司充分披露其相关信息,以消除投资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如:证监会要求上市公司公布预亏公告、实施网上披露等就是监管机构在信息披露管制上所做的努力,通过增加信息披露内容、扩大信息披露渠道以期消除投资者之间信息拥有不对称的问题。

  我国目前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实行管制不仅是由所处的弱态市场和会计信息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而且也是维护委托人和投资者利益的理性选择的必然。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行为实施管制可以使社会产出接近社会最佳量,从而改善社会福利。尽管会计信息管制并不能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佳化,但是强制披露、严格管制不失为解决诸多问题的一项权宜之计。当然,随着经济条件的发展和市场环境的变化,由于会计信息成本的存在,可以尝试将信息披露融入市场运作,以价格来解决信息披露的外部性,促进会计信息的有偿使用,建立一种政府调控管制和市场引导配置双方发挥作用的会计信息管制机制,以解决会计信息的效益提高与会计信息成本降低的问题。

  四、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管制的优化策略

  4.1加强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管制机构的监管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管制机构是否选择公正执法是由决定的,其中CA代表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管制机构正常履行管制职能需要花费的成本;CA代表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管制机构贪赃枉法省略了必要程序而花费的成本。所以,加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管制机构公正执法需要增大其正常履行职能花费的成本,即增加其管制成本支出。这是保证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管制机构高质量执法的保障;另一方面,又要尽量减少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管制机构不作为省略必要程序所花费的成本,这就要合理评估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管制机构的成本结构。

  增加其成本支出监管的同时,还要考虑另外的影响因素,即增加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管制机构严厉管制而减少的收益M和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管制机构从上市公司得到的非法收益F。这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管制机构严格执法是矛盾的,只有加强监督才能解决这一问题。

  在监管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管制机构执法方面,还要关注Q(代表不作为被查处,损失的无形损失)和J(代表不作为被查处而导致的有形损失)。这要求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管制机构的违法行为加强监管和处罚力度,才能保证高效率的实行管制。加强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管制机构的监管,主要采取以下三点措施:

  (1)成立专门的监管机构,独立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管制机构。外部监督的效力总是高于机构内部。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管制机构对上市公司的管制低效或者无效将直接加剧会计信息的负外部性,也将加剧我国资本市场的不公平氛围。只有成立专门的监管机构监督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管制机构才能保证其公正、严格执法,使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更加完善。

  (2)建立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管制机构成本支出考核体系。一方面,应增加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管制机构的执法成本,保证其正常履行职能;另一方面,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管制机构的成本支出又是难于衡量的,即无法保证其支出是用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管制。监管机构只有建立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管制机构成本体系的考核才能解决这一问题。

  (3)实行奖惩制度,加大监督力度。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管制机构也是“理性人”,其对收益的追求符合常理。由于严格管制会导致管制机构“收益”减少,而不作为的行为会增加其灰色收入,所以,应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管制机构查处案件高效、彻底的表现给予奖励。奖励的形式可以是有形的物质奖励,也可以是无形的舆论表彰。建立长久的奖惩机制,对于激发管制机构的积极性是必要的。

  监管部门还应加强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管制机构的监督。这是保证其严格执法、防止其不作为的长效机制。对于渎职、贪赃枉法的行为给予较大力度的处罚。奖有理有效,罚有据有力,是防止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管制机构不作为和低效率的重要措施。

  4.2加强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管制工作人员的监督

  管制工作人员以C/(F+V)的概率选择不尽责,其中C即管制机构内部监督成本;F代表管制机构对不尽责工作人员的处罚收入;V代表管制工作人员不尽责造成的社会负效用。

  监督成本的增加是抑制管制工作人员不尽责的保障,但是长久来看,持续的高管制成本却会增加管制工作人员不尽责的概率,这就是“激励的悖论”,因为高的监督成本会降低监督的概率。而增加对不尽责管制工作人员的处罚力度、披露其不尽责行为却会降低其不尽责概率。所以,加强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管制工作人员的监督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合理分配监督成本,提高监督效率。高监督成本对管制工作人员的低效在长时间里是不起效用的。只有在合理监督成本内,增加监督概率才是提高管制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和公正执法的保证。因此,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管制机构应合理分配监督成本,加强廉政教育,加强管制工作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更多的使用正向激励才能保证管制工作人员的高效执法。

  (2)加大对不尽责工作人员的处罚力度。首先,应该完善处罚机制,提高处罚公开性。尽管上市公司管制机构对其工作人员的工作有一定的要求,但没能彻底防止管制工作人员工作不尽责行为的发生。提高处罚的公开性,如对不尽责的工作人员进行公开曝光,这样可以收到超过仅是物质和内部警告处罚的效果;其次是加大处罚额度,增加处罚的威慑力。处罚应大于管制工作人员不尽责所获得的收益,这样处罚才具有威慑力,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净化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管制环境。

  (3)公开执法,接受社会监督。在媒体监督、网络监督盛行的时代,证监会等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管制机构应接受广泛的社会舆论监督,敢于披露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违规和不尽责行为。在加强内部监督的同时,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管制机构也要使用外部监督的强力武器,不避讳自身错误,丰富外部监督形式,使管制工作人员处于高度透明的工作环境,增加管制工作人员不尽责等行为的心理成本,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管制氛围。

  4.3加强法律法规和准则规范建设

  1997年美国通过《反国外贿赂法》,有关会计及内部控制的条款规定每个企业应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以防止发生贿赂行为,如果达不到美国审计准则委员会提出的内部控制目标,可被罚款l万美元,建立和强化内部控制成为企业的一种法律责任。

  自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政府开始加大对内部控制的推动,现有的法律法规和行政规范中多项涉及到内部控制的内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管制机构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提出了一定的要求。2008年6月28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下简称基本规范)。基本规范自2009年7月1日起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也鼓励非上市的其他大中型企业执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明确提出了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规范》把“在财务会计报告和信息披露等方面存在的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等”作为企业反舞弊工作的重点之一,可见完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管制要法律法规先行。

  《规范》也将原来的内部控制模式转变为由政府、经理人、股东、债权人等多元主体共享上市公司相关法规制定权。实现理论界和实务界对相关法规制定的广泛参与,群策群力,尽快加强有关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方面的法制建设,以及内部审计和独立审计等相关方面的行业准则的制定,为加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建设提供了指导。

  五、结论

  完善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管制,要加强管制主体的管制效率、合理分配其成本支出;强制性要求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情况,并且扩大注册会计师审计范围,要求其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发挥上市公司员工的监督积极性,构建立体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管制体系,净化我国的投资环境和经济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李辽宁.会计信息管制的缺陷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7,(16):22~26

  [2]崔亮.试论我国会计信息市场政府管制行为[J].科技与管理,2008,9(3)

  [3]王廷章.会计管制与公司治理[J].财会研究,2006,32(2):32~39

  [4]冯源,安仲文.论偏好不合理理由下的政府管制[J].商业时代,2006,24(6):23~28

  财大专会计毕业论文篇2

  会计信息与政府管制

  资本市场有效运行的基础是具有透明度和充分含量的信息。会计信息是在市场上流动的众多信息中最重要的一部分,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有助于人们区分效益良莠的企业,降低利益相关者决策过程中面临的不确定性,促使社会资源趋利性流动,最终达到改善资源配置效率的目的。反之,经过粉饰和操纵的会计信息,可能会使投资者的利益受损,尤其是给中小投资者带来灾难性后果,进而使中小投资者选择“以脚投票”的方式退出资本市场,最终导致资本市场规模萎缩并影响经济的发展。然而,会计信息具有外部性、公共物品、以及信息不对称的特点,这使其极易发生市场失灵而影响其质量。因此,有必要通过非市场机制的介入,即政府管制来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并实现会计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

  一、会计信息的市场失灵

  在古典经济学家看来,只要给公民追求自利的自由,“看不见的手”即市场机制就会自动调节资源配置,引导社会达到最大福利,政府只担当守夜人的角色,通过明晰产权以及监督合约履行等手段保证经济活动依法有序地进行。事实上,当经济患上顽疾,市场出现某种程度的失灵时,人们总习惯寻求政府的庇护。会计信息具有外部性、公共物品、信息不对称的这些特点使之潜藏着极易引发市场失灵的因素,从而招致政府的介入。

  (一)外部性问题

  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一方面,人们通过市场机制来相互影响和制约彼此的经济利益和经济环境;另一方面,某些经济主体的某些经济获得虽然直接地影响和制约了他人的经济利益和经济环境,但是这些影响和制约却没有计入市场交易的成本和价格,由此便产生了所谓的“外部性”问题。

  外部性如果从一种经济关系或经济现象来看,可以定义为:某个经济主体在生产或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外在于市场体系的影响或效应关系。就会计而言,外部性是指一家企业披露会计信息能够传导影响其他企业的现象。例如:一家企业披露其销售额和利润大幅度增长的信息,能够影响同行业其他企业的市场预期;一家企业披露有关专利等独占信息,也能影响竞争对手对未来收益的市场预期。会计信息市场外部性问题之所以会引起市场缺陷,其根本原因在于,它使得会计信息的私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发生了背离,即积极的外部性会引起会计信息需求过度或供给不足,而消极的外部性会引起会计信息供给过度或需求不足,私人活动的水平常常要高于社会需要的最优水平,由此必然会使市场供求失衡,使会计信息资源配置偏离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帕累托最优状态。

  (二)公共物品问题

  公共物品问题,是与外部性问题密切相联系的市场缺陷的问题。一般来说,私人物品是在消费上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物品。与此相对应,公共物品是那些在消费上具备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

  信息是一种典型的公共物品,任何人掌握了某种信息,并不会减少他人了解这一信息的可能性。作为信息的一种,会计信息也同样是公共物品,每个人都可以机会均等地获取财务报告所传递的内容。然而,在公共物品消费上,会出现“搭便车”问题(Free-rider Problem)。在公共物品的消费过程中,单个消费者不像消费私人物品那样,可以准确地知道自己对物品的偏好程度,而且由于公共物品消费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所以,即使消费者知道自己对公共物品的偏好程度,也不会如实地显示出来。他们为了不付成本或少付成本地享受公共物品,会具有不说实话的倾向,即可能隐瞒或低报自己对公共物品的偏好程度,这就会使在公共物品的消费中出现“搭便车”问题。

  这一问题的存在,将会使由市场价格显示个人偏好的机制失灵,使公共物品无法像私人物品一样,由消费者根据市场价格来调整自己的消费构成和数量,满足边际替代率等于商品价格比率的消费均衡条件,实现消费品的帕累托最优配置。在公共物品的供给或生产上,由于搭便车问题的存在,则会使每个消费者都想让别人来生产公共物品,为他支付生产公共物品的成本,自己免费享受,结果可能谁也不生产。特别是由于资本市场开放度的扩大,越来越多的会计信息已成为公开性的信息,任何人要获取这部分信息都没有太大的获取障碍。正是由于会计信息具有这样的特征,所以,国家要对此进行强制性的立法或干预。

  (三)信息不对称问题

  信息不对称是造成会计信息市场失灵的另外一个原因。会计信息的信号发送作用激发了企业向市场披露信息的积极性,但是信息不对称不仅会削弱前述积极性,而且会减损会计信息的显示能力,从而引起一定程度的信息生产不足或过剩。两类信息不对称最引人注目:一是企业管理当局和投资者之间不对称,二是投资者相互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在一个缺乏适当管制的市场上,管理人员拥有比外部投资者更多的关于公司价值的信息,如果这些信息没有通过适当的渠道公开传递到市场,可能会导致两个经济后果:1.管理人员利用信息优势与其他投资者交易获利,因交易引起的价格调整即使事后反映了该信息的存在,但是因信息分布不公平引致的资源配置不公平已发生了。2.受前述潜在利益影响,管理人员更愿选择将信息尽量留在自己手中伺机获利,这样信息生产就不足。

  二、政府管制的必要性

  正是由于会计信息具有外部性、公共物品、信息不对称这些特点,纯粹的市场力量难以有效防止信息生产不足或过剩的发生,同时也无法确保会计信息的质量。政府管制作为市场机制的补充,或许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即市场失灵是政府管制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

  会计信息的市场失灵必将导致行业自律或政府监管的出现。20世纪70年代,美国出现了自30年代经济危机以来最为严重的一系列重大审计失败案,引发国会参众两院在1977年和1978年间,就如何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等问题举行了一系列听证会。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为了避免政府部门对行业监管的全面介入,向国会提出了允许注册会计师实行自律监管的请求。AICPA也为此建立了一整套的自律监管机制,对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和审计质量进行监督和检查。

  然而,他们的行业自律令人怀疑,因为他们逐渐将行业协会看成是“盾牌”,而不是独立监管机构。安然事件已经用残酷的事实证明了纯粹行业自律的失败,人们逐渐认识到行业协会的角色冲突,即他们既是“守护神”,又是“监管者”。这一角色冲突成为行业自律走向衰退的原因。

  美国2002年的《公众公司会计改革和投资者保护法案》的出台正式结束了纯粹的行业自律模式。自律的失败必将导致政府的介入,以恢复投资者的信心。

  政府提供相应的管制规则对会计信息加以矫正或修正,即通过非市场机制的方式(如通过立法、会计准则制定等)来解决与社会全体成员相关的会计问题,以求实现既有效率又公平地合理配置会计信息资源。通过政府的管制,平衡供给和需求的数量,同时确保会计信息的质量。

  从我国的国情来看,我国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过程中,更需要政府发挥积极作用。政府管制的首要任务是填补改革过程中由于计划经济规则正在被废除,市场经济规则尚未建立起来时所形成的规则真空,并在填补规则真空中逐渐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换言之,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则而言,离开了政府推动的市场取向改革和管制是建立不起来的。

  三、我国政府会计管制的目标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已经进行了20年,迄今还没有明确提出会计信息管制(包括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和会计准则)的目标。但随着会计改革的不断深入,有必要对我国会计信息政府管制的目标问题进行讨论。目前,我国会计信息政府管制的目标可以从效率、公平、稳定这三个方面来分析。

  (一)关于效率目标

  服务于市场体系、保证市场配置资源效率作为会计信息管制的目标之一,就是要维护与完善我国现阶段的市场体系,防止市场功能失灵。不同的政府管制政策将诱导出不同的经济行为,生成不同的会计信息,从而影响到市场上各行为主体对稀缺资源的选择。这里的逻辑关系是:会计信息的政府管制――会计信息生成――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行为――资源的有效配置。

  市场不是万能的,其固有缺陷可能会使资源配置失效,因此,需要对其进行管制纠正。我国的市场体系正在逐步建设之中,市场还很不完善,改革过程中存在着非市场化因素(旧体制的残余)。一方面,为了防止过度垄断而带来的市场信息供需失衡,以及在企业自愿披露的基础上促进资本市场信息的有效供给,强制与充分披露的管制政策是必要的;另一方面,为了让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又不能对企业管得太死,还必须给企业一定的会计政策选择余地。所以,会计信息的管制还需在“管”与“放”两者之间进行权衡。

  (二)关于公平目标

  会计信息有经济后果,会计信息的管制政策必然会造成社会资源与财富的重新分配。以社会公平为导向的会计管制政策主要考虑管制所产生的社会后果。确切地讲,社会公平有两层含义:

  (1)是指市场竞争的公平,对会计信息市场来讲,主要是针对信息不对称和消除内幕消息问题。

  (2)公平的第二种含义是指社会后果的公平,主要是指资源以及财务成果分配的公平。会计信息的经济后果表现在投资者依据会计信息的传递功能而制定相应的风险投资决策,这些决策不仅影响到资源的配置效果,而且也会影响到社会财富在社会集团间的分配。

  也就是说,一个管制政策有可能会使社会资源向某一个行业或部门倾斜,也有可能使社会某一集团获得竞争优势而受益。作为会计信息的管制主体,在制定会计信息管制政策时,应该注重维护市场竞争的公平,而不应该强调后果的公平,竞争的公平是一种“事前机会公平”,人人都有机会在市场机制下通过公平等竞争来配置资源和分配财富;而后果公平则意味着结果平等,势必造成低效率。因此,笔者将社会公平的管制目标定位于提供一种平等的竞争环境,让市场中的每一主体在信息机会均等的条件下,参与市场博弈。

  (三)关于稳定目标

  会计主要是应一定时期的商业需要而发展的,并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一般地说,文明水平越高,会计方法就越精湛。随着社会对会计信息需求的增强,会计信息促进(妨碍)经济和稳定的能力也就越强。所以,政府管制的目标要求管制下的会计信息有助于社会经济的稳定、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实现政府管制的稳定目标,主要途径有三个:第一是保证会计准则的稳定性。不论是对于某个企业的任何地方和不同时点,还是对于不同的企业,同类交易或其他事项的计量和列报,都必须依照一整套前后一致的方法进行,以保证使用者有能力识别两套信息的异同点。会计准则的稳定性是会计准则质量的重要体现。如果会计准则稳定性不强,频繁变更,必将失去权威性,而且不利于监管和不同期间会计信息的比较。第二是加强会计准则的执行机制。会计准则的高质量和稳定固然重要,但是确保会计准则的有效贯彻和执行同样十分重要。

  一个制定得再好、再完美的会计准则,如果难以执行或者得不到有效执行,就只是一纸空文。目前会计信息失真主要是由于执法和监督力度不够。我国目前一些企业公然造假,会计准则难以发挥作用,产生的经济后果十分严重,不仅使投资者受到损失,而且使整个资本市场产生信任危机。因此,我国应当加强准则执行机制,确保会计准则得到有效实施。第三是要求会计信息的充分披露。充分披露是指一切可能影响报告使用者决策的重要信息,均应当在财务报告中做出全面而又使人理解的陈述。通过会计信息的充分披露,广大利益关系人能够平等地获取必要的信息,从而维护市场的良好秩序,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实践证明,会计信息披露能否做到可靠、准确、全面和及时,直接关系到资本市场的统一、高效、公开、公平和公正原则能否得到体现和维护。

  会计信息政府管制的这三个目标均源于会计信息的提供,其关系表现为:政府管制规范会计信息的生成和提供,从而影响信息使用者的决策行为,进而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公平目标)、经济利益协调(公平目标)以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稳定目标)。

财大专会计毕业论文

会计信息是在市场上流动的众多信息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财大专会计毕业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财大专会计毕业论文篇1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管制的探讨 [摘 要]目前世界各国在规范证券市场秩序的同时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796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