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会计审计论文>会计理论>

会计课题毕业论文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会计是把企业有用的各种经济业务统一成以货币为计量单位,通过记账、算账、报账等一系列程序来提供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经济信息。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会计课题毕业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会计课题毕业论文篇1

  浅谈水利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

  【摘 要】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分别从目标成本管理、物资成本管理、工程质量安全工期管理以及合同管理等方面详细阐述了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水利施工 企业 成本管理。

  水利施工企业能否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在于能否为社会提供质量优、工期短、成本低的产品;而企业能否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关键在于有无低廉的成本。 因此,做好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成为决定企业能否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并取得长期良性发展的关键环节。

  1 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内涵。

  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是企业在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 获取更大经济效益的经营过程中, 在控制成本和降低成本方面所采取的重要手段。 传统的成本管理核算只是被动地记账、算账,其重要任务是对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支出进行归集、分配,很少在成本控制方面作出必要的反映和会计监督, 在成本管理方面缺乏有效的成本制度,也无有效的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成本开支的随意性很大。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成本管理则必须采用现代管理手段,建立“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预算、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为主要内容的新的成本管理体系。

  2 加强施工成本管理的措施。

  2.1 加强目标成本管理。

  目标成本管理,即根据企业的经营目标,在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测定目标成本的基础上,进行目标成本的分解、控制和核算等一系列成本管理工作。

  工程中标后,企业要及时组织有关人员对项目进行评估。根据项目合同条款、施工条件以及各种材料的市场价格等因素,测评该项目的经济效益,确定目标成本。 企业的各个部门、各个环节乃至每个员工,都要围绕目标成本制定出各自的奋斗目标,如生产目标、质量目标、进度目标、采购目标、技术目标等。施工过程中,企业要从组织、技术、经济以及合同等多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实施管理,努力去实现这些既定目标,使目标成本管理能够真正推行下去,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2 加强物资成本管理。

  在水利施工项目中,所需要的材料品种多、数量大、费用高,材料费用占工程项目成本的60%-70%,降低物资成本对减少整个工程项目的成本、增加企业效益、提高企业在水利市场的竞争力有着重要意义。

  (1)从采购上下功力,抓住源头,控制成本。首先,要按采购计划采购:施工企业要根据工程进度,制定及时、准确、全面的采购计划,并根据施工实际及施工组织的优化及时调整。在不影响生产的情况下,尽量做到随用随购,避免积压大量材料。由于市场材料价格波动比较大, 如果企业经济实力比较雄厚, 也可以在价格下降时,预先定购或者购买屯积,这样能大大地降低材料成本,增加企业的盈利。 其次,要选择合理的采购方式:按照物资在工程中的重要程度、物资品种多少及金额大小等将物资进行分类,并根据其特点采取适合采购方式,如 :招标采购 、比价采购 、定点采购等 ,确保所购物资的价格最低、质量符合施工设计要求。 第三,要建立物资采购监督与控制机制:对物资采购供应分工范围 、物资进货渠道 、采购供应价格等重点内容开展监察活动, 从而杜绝非物资采购部门多头采购、人情采购、权力采购等不良现象。

  (2)严格材料验收、发放。 原材料要由专业人员和材料检验专人把关,完善收发料审批程序。 材料发放时根据批准的领料单限额发料,杜绝多领、错领、冒领现象,避免在物资发放过程中的人为浪费。

  (3)在施工生产中控制物资成本。 首先,对单项工程要健全主要材料消耗、燃料、工具等消耗定额,健全台帐,对施工生产过程实行定额考核和控制。 其次,要经济合理地控制物资供应、保管、运输过程的损耗,提高物资利用率。 第三,厉行节约、修旧利废、节约代用,加大废旧物资回收和修旧利费的管理力度,防止材料流失,对周转材料要及时维修、按时保养,提高周转率、复用率,减少新材料投入,减少丢失浪费。

  2.3 向工程质量、安全、工期要效益。

  “企业是利润中心,项目是成本中心”。 施工企业要想从工程项目的建设中获得利润,必须在保证质量 、安全和工期的前提下 ,严格实行成本控制。

  (1)“质量是企业的生命”。 在水利施工企业中 ,对质量的投入不足或者过剩都是一种浪费,都会造成项目成本的增加。企业管理者在质量的管理方法上要实施全面质量管理, 找到质量成本最低的理想点,在每项工程开始时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在施工规范上把好质量关,既要保证施工质量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又尽可能降低工程成本。同时要建立完善的质量体系,运用更加系统的方式对工程质量形成的整个过程及全部的质量活动进行分析、设计及控制。 在设计质量体系时,一定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质量体系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使其能够真正地发挥作用。

  (2)“安全就是效益”。 施工企业一定要对安全施工提起高度的重视。首先,设置安监机构并配备专职的安全人员,对每项工程施工过程进行安全监督。其次,制定完善的安全规章制度,并且要严格按照制度要求进行施工。 第三,加大安全投入,对于保证安全施工所必需的材料和装备,要保质保量配备齐全。 安全工作做到位,施工过程中就会减少或不发生安全事故。

  (3)制定科学合理的进度计划。工期和成本目标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合理加快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可以控制成本,早日发挥投资效益;但盲目地缩短施工工期,加快施工进度,只能是增加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加大工程项目成本。在工程施工中,施工企业必须结合每个施工项目的具体情况,采用先进合理的施工技术、施工工艺,制定科学合理的进度计划,采取技术组织措施,优化配置生产要素,使工程进度具有连续性和均衡性,既能缩短工期,又能有效的控制甚至降低工程成本。

  2.4 加强合同管理,做好竣工扫尾工作。

  合同管理是项目成本管理的重要内容。首先,要严格控制和处理由工程设计变更而引起的工程量、 施工进度以及工程价款的变化。当发生工程变更时,合同双方要及时处理并确认工程变更的合理性; 对于合同价款的变化, 双方应按照公平合理的原则予以调整。其次,要完善施工索赔制度。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必须把索赔业务归入到项目成本的管理中, 建立索赔业务的各项管理制度和程序,以便更好地处理索赔业务。 第三,要严格劳务分包合同管理,防止不必要的合同支出,杜绝经济效益流失。

  竣工验收阶段要着重做好扫尾工作。 合理安排人员、设备和材料,及时退场,以降低费用减少成本;按时完成竣工验收资料的整理,技术资料及时交付甲方和归档;对施工中的变更、索赔等情况准备充分的资料,及时进行工程结算。

  会计课题毕业论文篇2

  浅谈事业单位会计确认基础的改革

  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是会计的两大确认记账基础。在国企,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而事业单位会计除了经营业务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以外,其他大部分业务采用收付实现制。

  收付实现制,又称现金制或实收实付制,是指在会计核算中,以实际收到或支付款项为确认本期收入和本期费用为标准,来记录收入的实现和费用的发生。也就是说,在现金收付的基础上,凡在本期实际付出的现款费用,不论其是否在本期收入中获得补偿,均应作为本期应计的费用处理;反之,凡在本期实际收到的现款收入,不论其是否属于本期,均应作为本期应计的收入处理。在纯粹的收付实现制下,会计只确认与现金收支有关的事项,且所有支出作为费用,实际收到的现金才是收入。因此,会计主体的全部资产都是现金,它没有现金形式以外的资产,也不可能有债券与债务。

  事业单位是为社会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以及为社会提供公共利益的非营利性组织。一方面,它要处理好事业发展需要和资金供给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也要处理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从事业单位本身来讲,它不具备政府机关的权威性,也不具备企业单位的营利性,是介于行政机构和企业单位之间的一种组织。长期以来,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确认基础一直采用收付实现制。收付实现制在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确实起过积极作用,保障了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及时掌握了财政资金供需情况,从而保证了财政资金正常供给,而且操作相对简单,对于事业单位来说较为实用。然而,在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和事业单位不断参与市场经营的今天,事业单位所从事的经营活动也越来越复杂,原有的财务会计确认基础已不能适应现实环境。为全面、客观地反映会计信息,对目前实行的收付实现制进行改革、逐步引入权责发生制,是十分紧迫和必要的。

  一、事业单位收付实现制的弊端。

  收付实现制以款项是否收付作为标准入账。当收益发生和实际收到款项时间不在同一期间时,会计记录便不能反映该期收入的真实情况。同样,当费用发生与实际支付时间不在同一期间时,会计记录也不能正确反映该期费用支出的情况。因此,收付实现制不能公正、客观地反映收入支出状况,不能真实显示运营结果。

  1.不能客观、真实地记录和反映资产真实价值。

  在收付实现制下,一方面对跨期的资本性支出作为当时付现日的费用核算,本期会计报表就不包括这类支出的会计记录;另一方面,对已入账固定资产只核算原值不计提折旧,在资产负债表中以原值反映价值形态,不反映固定资产净值,因此就无法反映固定资产的最新账面价值。

  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的差异越来越远。这势必导致国有资产的规模和数量信息失真,对这些资产的管理和监督也可能失控。

  2.不利于成本、负债的核算,不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防范“隐形”风险。

  收付实现制以款项的支付作为费用确认的依据,其财务支出只包括现金实际支付的部分,对本期发生但尚未支付的部分不予反映。因此,成本的核算是不准确、不严格的。同样,那些当期虽已发生但尚未用现金支付的债务也不能反映。这部分债务成为“隐性债务”,不能真实反映负债状况,不利于防范、化解未来的财务风险。

  3.不利于绩效考核,不能全面反映单位资金运动和工作业绩。

  收入和费用之间不存在对应关系,既不能分配费用,也不能提供服务的完全成本信息,不能充分认识绩效与成本之间的关系,不能进行准确的成本和费用核算。提供的会计信息实际上只反映了现金的运动,而不是整个财政、事业资金的运动,不利于业绩考核。

  4.收支项目不配比,不能真实反映当年收支结余。

  事业单位经常存在一些一个会计年度内收支项目不配比的情况。例如,事业单位的房屋修缮费用,并非每年发生,在发生修缮费用的年度,支出增大,造成当年结余减少,使当期收支不配比,计算的结余也不是真正的结余。

  尤其是实行政府采购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以后,采购环节和付款环节相分离,使得项目的实施与货款的支付存在一定时间间隔,如按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处理,在采购和支付间隔跨年度时,会出现比较严重的账实不符,无法真正反映当期收支结余,各期之间收支规模波动性很大。

  5.会计报告信息不真实、不科学。

  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编制的会计报表,不能做到完整地反映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财务成果和现金流量状况,使会计报告所反映的财务信息不真实、不科学,给财务信息的使用者和公众带来偏颇甚至错误的信息,为下一步决策带来风险性。

  二、引入权责发生制的思考及建议。

  由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以及收付实现制自身不可避免的弊端,引入权责发生制、对现行收付实现制进行改革,已成为当务之急。但是,我国在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及行政管理体制等方面和国外相差很大,引入权责发生制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能简单地照搬国际成功经验,而应根据我国的国情,审时度势,渐进式、稳步推进。对那些主要的、条件比较成熟的会计业务,根据其业务性质、内容,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先以权责发生制的要求进行改革,使我国事业单位的权责发生制改革迈出实质性的步伐。对那些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实务中特有的业务、特有的政策规定,一方面考虑权责发生制的要求,另一方面要充分立足国情,有针对性研究和制定相应的规范。下面笔者将一些主要会计业务的处理作如下建议:

  1.收入的权责发生制处理。

  事业单位的预算外收入,只要该项业务实际发生的时间归属于本期确认收入的期间,就应将实收和应收的款项均确认为应上缴财政专户的财政性资金。会计分录为:

  借记现金(银行存款);贷记应缴财政专户款(其他应付款—应缴财政专户款),或借记应收账款,贷记应缴财政专户款(其他应付款—应缴财政专户款)。“应缴财政专户款”或“其他应付款—应缴财政专户款”科目贷方反映按照权责发生制应上缴财政专户的全部预算外资金,借方反映实际上缴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余额反映应缴未缴的预算外资金。

  2.支出的权责发生制处理。

  对支出业务,应按权责发生制列为收益期间的支出;对于跨月、跨年支出,应按收益期间,采用一定比例合理划分,进行分摊;对实际已经发生、款项尚未支付或未完全支付的记(特别是隐形负债),应当按照支出或费用实际发生时间,借记事业支出,贷记银行存款(或其他应付款)。这样,可以增加财务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透明度,使隐性债务显性化。

  3.固定资产的权责发生制处理。

  新增“累计折旧”科目,作为“固定资产”的抵减项目。对固定资产,应按照权责发生制计提折旧(可采用使用年限法、工作量法、年数总和法等),按月计提,列为支出,计入成本,而不是在购买时一次性列为支出,以全面、正确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耗费和净值。另外,对固定资产修理费等费用支出,可采用持摊或预提的办法进行处理。

  4.改革部分会计报表,提高会计报告信息的真实性、科学性。

  在资产负债表中,取消收支类科目,并根据对具体会计业务的权责发生制改革,增设部分新的会计科目;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对或有负债和重要事项进行披露;增设“事业单位现金流量表”,反映事业单位一定期间的现金流入、流出信息,评价单位本期收益质量和财务弹性,以及预测单位未来的现金流量。

猜你喜欢:

3144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