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艺术类论文 > 音乐 > 音乐教师评职论文(2)

音乐教师评职论文(2)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音乐教师评职论文

  音乐教师评职论文篇2

  浅谈高中音乐教学

  【摘 要】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音乐课。因为音乐课堂没有他们想要的东西。所以大多数同学在课堂上要么是迎合老师,做出一副很认真的模样;要么是趴在课桌上睡觉或听音乐;要么是带上其他文化科作业或课外书籍等等。总之,他们在音乐课堂上找不到他们的需求。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喜欢音乐课,怎样才能搞好音乐教学呢,我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有一些体会。.

  【关键词】教育理论 诱发兴趣

  一、教师要具备丰富的音乐专业知识与教育理论知识

  作为音乐教师的我们,在音乐课堂上,自己首先应该带着饱满情绪去带领学生欣赏感受音乐,而不是偶尔遇到学生在课堂上顽皮时,去责骂他,羞辱他。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在音乐课堂上,我们努力让学生在“爱学想学”的氛围中学习音乐,并在学习中让他们体验着,快乐着。 教师具备丰富的音乐专业知识与教育理论知识。

  教师是教学生的,教师肚子里“没货”怎么教学生?所以,教师在教学工作的同时,在课后必须不断给自己“充电”,进行音乐方面的进修与学习,不断地使自己的音乐文化素质得到提高,成为肚里真正“有货”的老师。 教师肚里“有货”的同时,也肩负着把“货”传授给学生的责任。那么,怎样才能让自己的“满腹经纶”有效地传授给学生呢?这就关系到教师的“教”。有人说:“歌唱家,歌唱得好,但不一定能教人唱得好,但有些声乐教师自己唱得并不怎么好,学生却很出彩。”因此,音乐教师必须具备教育理论知识,懂得心理学与教育学,学会能正确揣摩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让学生接受你的“教”,自然这样就会避免走许多弯路,让学生在有效的音乐课堂中学到音乐课堂知识,并在学习中体验着,快乐着。

  教师得具备良好的专业功底 音乐教师在课堂上需要:说、唱、弹、跳。能驾驭好这四点,才能算得上合格的音乐教师。 “说”即教师的课堂语言。在课上,音乐教师尽量让自己的课堂语言变得生动形象、准确简练、幽默风趣,必要时能语重心长、情深意切,做到这些,课堂气氛才会变得轻松愉快,才能像磁铁一样吸引住学生,使他们对音乐产生兴趣,并在课堂中享受体验快乐。 “唱”即教师的示范演唱与教唱。

  我们经常要求学生歌唱时要富有情感,”做到“声情并茂”,只有“以情动人”,才能深入人心。教师在做示唱时,能用具有丰富的情感的声音吸引住学生,让学生懂得歌曲表达的意境,并模仿教师的演唱。演唱时,除了让学生懂得情感表达外,还得教学生正确的发声、咬字、吐字以及歌唱姿势,歌唱方法等,充满激情的演唱有利于渲染课堂气氛,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歌唱中体验着,快乐着。 “弹”即钢琴即兴伴奏能力。在音乐课堂上,教师娴熟流畅的弹奏能立即吸引住学生,让学生浅层地感受到音乐的美感。具备良好的即兴伴奏能力,能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气氛,深化出课堂美感。 “跳”既教师的舞蹈表演。在课堂教唱时,教师在演唱的同时能用肢体语言表达歌曲,这样不仅能正确表现歌曲意境,而且能让学生生动地去模仿,从而跟学生建立起一种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音乐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才能在课堂上吸引住学生的眼球,抓住学生思维,显现出音乐教师的魅力。

  二、结合现实生活 诱发兴趣

  音乐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现代社会生活伴随着大量的音乐现象,如用于节日庆典的礼仪音乐;用于广告、舞蹈的实用音乐;用于休闲、影视的背景音乐等,都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由此可见,音乐不仅能塑造形象、表达情感,还能点缀人们的生活,满足人们的需求,它已走出供人们娱乐、欣赏的圈子而体现出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实用性。

  有专家曾做过实验,给母鸡放音乐能提高产蛋量,给奶牛听音乐也能增加产奶量,看来我们需要另眼相看“对牛弹琴”了。再看音乐用于医疗的菜单:《春江花月夜》、《平湖秋月》、《军港之夜》治疗心情不安症;《匈牙利狂想曲》、《喜洋洋》治疗精神抑郁症;《月光奏鸣曲》、《步步高》治疗烦躁、易怒症等等,结合生活中的这些音乐现象,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入手,主动探究、思考音乐对人生的意义,诱发音乐兴趣,是音乐学习成为一项具体的、艺术化的生活体验。

  三、充分发挥多媒体的辅助作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多媒体在现代教学中的应用是非常的普遍,它一改以往知识只能在黑板上平面的展示给学生的历史,让知识立体化、直观化的呈现在学生眼前,充分利用视觉冲击,更好地辅助教师达到教学目标。尤其是互联网的运用,更是给教学如虎添翼的感觉,在音乐课中更是如此。

  比如《音乐鉴赏》一书第一单元第三节――生活之音中,著名华裔音乐家“谭盾”的作品《永恒的水》,这是一部多媒体协奏曲,课堂上如果学生单纯的去听这部作品,也就是感觉有不同类型的水声,至于不同声音的水声是如何来的,学生很难猜测,也不能直观的去感受――原来最普通的水也可以充当乐器这样奇妙的事情,那么我利用教室中的多媒体平台,播放了作品的视频片断,一开始在“谭盾”有力的指挥下音乐给了一个强音,一下在让学生振奋起来,而后面更多的著名打击乐家利用各种生活中的器物,如长玻璃管、圆锥、单面小鼓等等,击水发出带着各种不同节奏和音色的水声,让学生又惊奇、又赞叹。最终没有做过多的引导,学生体会到了章节开始的一段话――真正的艺术没有任何例外:它直接来自内心,来自对生活的体验,对生活的思考和实践。

  所以在音乐课堂中合理利用多媒体可以帮助教师更好的实现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更直观、形象的感受音乐。但是在音乐课中多媒体的使用也要适可而止,合理使用,不要喧宾夺主,忽略了教师的主导地位,毕竟它对教学的帮助是在“辅助”层面上。

  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才是最成功的教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在有效的教学时间内体现出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教学要讲求效率,教学方法要讲求效果。面对新课改,教师要尽最大可能采用效果最好、效率最高的教学方法,让课堂的每一分钟都体现出价值。这需要我们教师充分备好教材,备好学情,完善教学的各个环节,音乐课尤其如此,在比较开放的课堂中实现教学效率的最大化,从而实践新课程理念。

猜你喜欢:

3331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