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艺术类论文 > 音乐 > 音乐声乐硕士论文(2)

音乐声乐硕士论文(2)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音乐声乐硕士论文

  音乐声乐硕士论文篇2

  浅谈声乐教学中的音乐声学及其应用

  在声乐教学界中,音乐声学的作用属于歌唱声学范畴,所以,歌唱声学就变成了一个音乐声学的重要分支。换句话说,歌唱声学是主要研究人在唱歌的时候,声带部位的发声机制,同时也涉及到如何正确的掌握歌唱的方法的一门学科。它更是一门交叉学科,主要研究嗓音医学、嗓音声学、音乐心理学以及音乐声学。对于声乐教学来说,音乐声学具有关键的作用;对于声乐研究来说,它更占有着主导的地位。

  1、声乐教学和音乐声学

  声乐的教学,它是一门属于人类身体之内的科学学科,因为它可以是人体成为一种可以发声的乐器。人体内的器官可以看作是声乐的乐器,例如发声器官—声带,呼吸器官—肺、支气管、腹肌、横膈膜以及气管,共鸣器官—口、鼻、胸、咽喉,以及类似牙、口、齿、唇这些类型的咬字器官等。这些器官都依仗着自身的机构与能力实现之间的匹配与调节,同时,它们是收缩性较强并且也具有流动能力的富有弹性的软组织。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他们的训练不满足合适恰当这一点,这类自制的‘乐器’是很难被驾驭成强、弱、慢、快、高、低的音乐进行服务的。

  声学,广义上说,就是能够用一种科学或是一门艺术来对各种声音的显现方式进行明确的见解与说明。而音乐声学就是一种对于显现在各大音乐礼堂的声音旋律的专门研究,同时,它也对音乐的演奏、创作、欣赏以及其他声学设备拥有着专业的分析与见解。声乐教学中的常见词汇和声学概念对应了多种关系。在歌唱时,有些人的声音单薄且尖细,但通过上述的种种联系关系,我们就可以分辨出引起这种现象是因为个人的声带振动频率较慢,或者有时也因为个人的共振腔做出的调节太少了。在分析音色的时候,频率高且强的时候就会使音色变得响亮,频率低的时候就会使音色淡下来。也可以通过控制共振峰的峰值,进而对学员们的声乐教学提供正确指导,从而使他们的声音更响亮,音色更动人。因此,对待是否拥有好声音的评价,需要从两方面进行——艺术与科学。

  只谈艺术,而忽略科学,就很难真正走进这门艺术的殿堂。而只谈科学,不讲艺术,就不会对此门艺术的魅力真正领略;评价一种发音的是否正确,以科学来说时,要观察它对音响学的掌握是否有效率,以及人类嗓音的发展形式能否得到充盈,更要看其在演奏时的运用,能否威胁到嗓子的康健问题。而从声乐艺术方面来说,就主要观察它所发出的音能否满足声乐艺术的具体要求,即使在演奏时已经具有响亮的音色,但是,更要顾全到科学这一方面的各种正确的观点。而在声乐艺术上,演奏形式的不同,同样也需要不同类型的嗓音以及音色,所以那些‘好’嗓子也可以看作是许多不同的现象。

  2、音乐声学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在声乐的教学中,要想对理想中的音实现获取,可以通过共鸣—发声—传递这个过程。在整个发声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声学衍射、频率、折射、振动、振动频率、反射、共鸣、共振峰、音色、歌手共振峰以及传播等等的概念。现在,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声乐教学中的音乐声学有何具体应用。

  2.1声音的基本三要素

  2.1.1频率

  频率的物理概念是质点在一秒钟内发生振动的具体次数。共振腔,可以看作是声音的重要传播途径,实现声音的传导,更需要频率这一重要工序。然而,当两者频率相同时,声音会被扩大一些倍数;而当两者不同时,声音又会被相应地减小。共振腔的形状也决定了共振峰的频率大小。所谓共振峰,就是在声道里,会有五到六个传到声音的共振腔,我们就称之为共振峰。又因为现今歌剧院和音乐厅越来越壮大,同样就要求歌声也要更响亮,能够覆盖剧院的整个空间。这种状况下,就要求歌手做到在不损害自己嗓子的情况下,探求准确的方法来爆发声音的能量,是声音与能量得到均衡。作为一个歌手,要想自己的声音在合唱时鹤立鸡群,就必须正确的控制自己的发声能力,使能量的分布密度变得较大。在声乐的教学中,获得此种能力的的重要途径就是使咽腔的下部得到扩张,要对此实现,就必须降低喉头的位置,通过抬高软腭和打哈欠来实行。

  2.1.2音调

  音调可以看作是一种听觉属性。共当身带的震动频率与鸣腔的振动频率相等时就会产生共鸣。可以说,频率低,音调低;频率高,音调高。由于各声部的音域有所不同,所以,就要用迥异不同的方式来对待不同的个体。在演唱中,因为演奏的音乐处于不停变换中,所以就需要对演奏的响度进行转换,因此就需要演奏者不断的随着音乐改变自己的音调,所以就需要频率进行相应的调节,从而使歌声符合音乐的变化。在教学中,往往会通过歌唱者下巴的张开程度进行调节进而获得。

  2.1.3音色

  音调会被泛音添加一些特别的音质,又称作“音色”,所以,它会被各种泛音的强度以及多少所影响。通常,在对音色进行调整时,需要学员把声门闭合,并要降低喉头的位置,这样才会使共鸣腔与声带产生共鸣,再对这些共鸣进行适当的改变,从而使音质更加美妙。所以,在歌唱时,演奏者可以通过降低喉头来改变音色,也可以根据声带的振动来感知到最佳的共鸣方位。在声乐教学中,人类往往需要识别与发现一些好声音,这就需要所谓的评委们拥有一双好耳朵,他需要拥有良好的听力,最关键的是对于声音的敏感度。

  2.2声音的传播

  2.2.1介质与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同的介质会影响它们的传播速度。除了介质的种类,温度的不同也会对声音的传播产生影响。声音传入我们的耳朵,主要是靠骨传导与空气传导两种传导方式,这是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掌握的基础。骨传导是指声音由颌骨、头骨传到内耳迷路的淋巴之后发生振动而后发生的听觉。而空气传导是形容声音经空气传到鼓膜之后发生的听觉。所以在训练时,要分清骨传导和空气传导音色的区别,这样必要时就需要用录音机记录歌唱的声音,进而与自己听到的声音进行比较。

  2.2.2反射、折射、衍射

  声音的传播,不仅与温度有关,同时还与声源周围的环境、风速等条件有关。在这种影响之下,反射、衍射、折射的现象就随之产生了。人们一直都单纯的认为声道的运动只是简单的直线性运动,但是实际上,声音碰到障碍物之后,会发生反射与转向,从而就会产生嗓音声波。所以,要想在演奏时拥有正确的音色,除了需要勤奋训练之外,更加需要的是,对声音的特性的研究与谙熟。

  结束语

  目前, 我们正在准备进一步的将具体的研究成果实际运用到声乐教学与研究当中。我们要通过将科学与感性体验互相结合,让音乐声学能够更好的为歌唱艺术及声乐教学进行服务。只有合理的运用声学的概念,才能真正做到使声乐教学实现艺术化与科学化。

猜你喜欢:

3481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