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艺术类论文>音乐>

1985-2010:我国音乐文献学研究述评

时间: 诗琪1201 分享

  下面是关于音乐的论文,欢迎借鉴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音乐文献学作为一个新的学科概念,自1985年由许勇三先生首先提出[1],至今已过去二十五六年了。期间,围绕音乐文献学相关问题,音乐学界、图书情报学界的专家学者热情参与,对这一新兴学科展开积极研讨,涌现出一大批研究成果。《中国音乐年鉴》敏锐地捕捉到这一现象,于1994[2]、2001[3]、2004[4]年卷中分别刊发相关文章,积极关注该学科的研究进展情况,同时也有一些学术期刊予以了关注。

  为系统展示我国音乐文献学的研究成果,使更多人了解这一新兴学科的研究现状,并且从中试图发现一些问题和不足,为今后该学科的继续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拟对1985-2010年间国内发表出版的有关论著进行全面梳理和分析。

  一、基本情况统计

  本文通过CNKI,利用“音乐文献学”、“音乐文献”和“音乐文献工作”等关键词检索所得,获得高度相关文章共计104篇,图书4部。论述音乐报刊、工具书的文章不纳入本文的述评范围。

  (一)论著主题分布

  表1显示,过去20多年我国音乐文献学主要围绕一般理论、学科建设、音乐文献工作等多个方向展开。其中,一般理论、音乐文献工作和古代音乐文献研究三个主题发文75篇(部),占全部数量的70%之多。一般理论主题发文较多,反映出一个新学科诞生所引发学界积极关注的程度;古代音乐文献研究主题与音乐学研究相辅相成,显示出学人的研究实力和持久热情。比较而言,关于学科建设的研究则稍显不足。

  (二)论著时序分布

  表2显示,1985-1989年间共发文10篇。其中1985年1篇,是许勇三先生的《音乐文献学之我见》[5]。该文首次提出了“音乐文献学”的概念,这是我国音乐文献学史上有纪念意义的一篇文章。这一时期有数篇文章主要是对许文的呼应,反映出人们对音乐文献学这一新生事物的关注。1990年开始,音乐文献学的研究逐渐兴起,十年间发文27篇。步入新世纪,音乐文献学业已成为我国音乐学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无论参与研究人员的数量还是涌现的学术成果都在迅速增长,共有71篇(部)成果相继问世,显示出这一新兴学科的积极成长态势。

  (三)论文期刊分布

  表3显示,《交响》、《黄钟》与《音乐探索》三刊发文量相对较大;发文3篇以上、6篇以下的有《音乐学习与研究》(《天籁》)、《中国音乐学》等14种刊物,其中学报类音乐期刊占了7种。值得一提的是,《音乐学习与研究》、《黄钟》、《音乐探索》、《交响》相继开辟栏目,为音乐文献学研究成果提供专门的发表园地,体现出编辑们敏锐的学术远见和责任意识。

  从表4显示的文献源的学科分布上看,音乐学类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图书情报档案学类。音乐文献学作为音乐学与普通文献学的交叉学科和下属学科,其文论作者选择以这两类期刊作为成果主要发表园地,符合一般的学术常规。

  (四)论著作者分布

  表5表明,参与研究的人员以图书馆所占比例较大,其中四川音乐学院图书馆已形成以郭小林研究馆员为代表的研究团队。郭小林以8篇发文量位居第一,其研究立足音乐专业图书馆工作,涉及音乐文献学的理论与实践多个方面;王小盾教授的研究视野开阔,涉及学科建设、音乐文献工作者文献学思想与实践研究以及古代中外音乐文献研究数方面,以6篇发文量位居第二;郑祖襄教授多年来坚持古代音乐文献研究,发文量名列第三。发文4篇、3篇和2篇的作者大多来自音乐高校图书馆领域,其余为音乐教学和研究人员。

  二、研究重点概述

  (一)关于音乐文献学学科定义与研究对象的讨论

  20多年来,围绕音乐文献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等基本问题,来自音乐学和图书情报学领域的研究人员,基于各自的专业视角,给出了不同的阐释。

  许勇三先生认为“音乐文献学是以实际音乐作品为出发点,专门对作品与作品之间的风格与技术手法演变作深入研究的一门学科。”李石根先生认为音乐文献学从属于“音乐资料学”,研究对象“主要是指文、史古籍中所记载的一切有关音乐的参考资料。”[6]。伴随着上述观点,一些新的相关概念陆续产生,如“中国音乐文献学”、“古典音乐文献学”、“中国音乐(古代部分)文献学”、“中国古代音乐史史料学”、“中国当代音乐文献学”、“钢琴文献学”、“音乐文献目录学”、“音乐图书馆学”等。

  与此同时,图书馆学领域的专家学者也积极参与这场研讨。针对许勇三的观点,郭小林经过层层分析指出“如果以实际音乐作品为出发点,以探索作曲手法的继承与发展为目的开展研究活动,其结果,只会建立起一门‘音乐作品分析学’而绝不是音乐文献学。”[7]郭文认为音乐文献学“是以音乐文献为研究对象,旨在揭示其形态变化,社会流传和整理利用特殊规律,并为开展音乐文献工作提供理论依据的一门专科文献学。”接着从七个方面论述了音乐文献学的研究范围,提出了学科理论建设的总体框架和发展思路。这篇文章随后被摘编在《中国音乐年鉴》1991年卷。在紧接着的另一篇文章中,郭小林对音乐文献进行了历史的、全面的剖析,系统阐述了构成音乐文献的基本要素以及现代常用音乐文献的主要类型[8]。王嘉益认为,郭小林的研究迈出了可喜的一步,澄清了对音乐文献学学科定义的某些误解,理顺了交叉学科之间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为音乐文献学正了名。他进一步指出,音乐文献学仍处在萌芽的潜在学科阶段[9]。

  进入新世纪以来,音乐文献学的研究呈现繁荣的趋势,总结性的研究成果相继出现,代表性的如郭小林的《关于音乐文献学的学科体系的初步构想》,孙晓辉的《音乐文献学的古典与现代》以及陈建华的《20世纪中国音乐文献学研究概述》等。宋显彪在其《音乐文献学的两点思考》一文中认为,由于专业角度不同,这些总结性研究成果的结论也很不相同;同为音乐文献学名称之下,有着完全不同的理解和概念。为此,宋文从“音乐文献学与音乐图书馆学”和“古典音乐文献学与现代音乐文献学”两组概念讨论出发,提出了对音乐文献学较为深入的思考,旨在廓清音乐文献学概念理解的偏差,明确音乐文献学的定义;呼吁研究者们需要“以积极的、科学的、热情的、严谨的态度参与进来,展示各种观点,提供各种思想。在观点和思想的交汇中,完善音乐文献学定义,丰富音乐文献学学科体系。”

  基于同样的认识,郭小林在《再论音乐文献学》中再次定义音乐文献学,即“运用普通文献学理论和方法,以音乐文献和音乐文献工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旨在揭示其形态演变、社会流传和整理利用特殊规律,并为音乐活动提供文献信息保障的一门专科文献学。”这是一个描述性定义,它概略地列出了音乐文献的研究对象及其变化、流传、整理、利用的动态过程;概括了研究内容和范畴、研究理论和方法,以及该门学科的目的意义、学科性质。这个定义对其多年前的定义作了进一步的完善,已不再局限于理论音乐文献学的表述方式,而是突出了该学科作为一门为音乐学服务的应用性学科的特点。郭小林的系列研究文论和观点,不仅得到了图书馆学领域的普遍认同,也逐步为音乐学领域所接受。关迪的文章[10]呼应了郭小林的观点,强调音乐文献学在注重音乐文献实体研究、音乐文献工作研究、音乐文献学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还要加上对音乐文献主体“人”的研究,包括对作曲家、演唱演奏家等人的研究。关文进一步指出音乐文献学在音乐学学科中的定位,即音乐文献学是音乐学的一个分支,它既可以作为音乐学下设的一个子学科与其它如音乐美学、民族音乐学、音乐心理学、音乐教育学、音乐史学、作曲技术理论等子学科呈并列关系,又可以为这些学科的研究提供服务,因而可看作是从属于音乐学的一门“工具”学科,并且是在音乐学学科中最具有普遍应用价值的基础学科之一。

  在上述讨论中,处于学科创建阶段的音乐文献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内容范围等渐趋明朗。但总体来讲,音乐文献学基础理论研究仍显薄弱,需要研究人员积极、理性地参与,以丰富和完善音乐文献学的理论体系。

  (二)关于音乐文献学的学科建设研究

  1.音乐文献学的学科建设讨论

  音乐文献学概念提出后,学科建设成为学者们关注的又一重要问题。王小盾的文章[11][12],立足中国音乐学学科建设,强调了加强音乐文献学学科建设的重要意义,呼吁音乐学界要重视学习如任半塘、王运熙、杨荫浏等前辈们的音乐文献工作经验,加快文献学建设。王文指出,发展中国音乐文献学学科,建立相关的学术规范,是造就新世纪音乐学高峰的基本条件。郭小林认为,要让音乐文献学由潜学科成为一门显学科,就必须首先建立起完整的学科体系。郭文将音乐文献学的学科体系概括为三大概念范畴:一、音乐文献实体研究,二、音乐文献工作研究,三、音乐文献学基础理论研究。该体系规定了音乐文献学的内涵和范围,反映了音乐文献学的研究内容,对今后音乐文献工作和音乐文献学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陈建华认为,郭小林的系列研究成果,从基础理论到学科体系构建,论述独特,论证有力,对音乐文献学的建设很有帮助,并且为我国当代音乐文献学的构建与发展指出了一条可供穿越的途径。

  2.钢琴文献专题研究与学科建设讨论

  伴随音乐文献学的研究,有关钢琴文献的专题研究也引起了人们的兴趣。魏炜[13]认为,钢琴文献的形态大致可以分为有声和无声两大类。从无声到有声,从静态到动态,钢琴文献具有广阔的研究空间。郑兴三[14]认为,钢琴文献以其内容和形式显示出自身类型特征,它是音乐语言元素的有机组合整体;钢琴文献研究是钢琴演奏得以进行的前提,是钢琴演奏者艺术再创造的依据。

  基于钢琴文献研究的重要性,研究者呼吁应向西方国家学习,建立国内的钢琴文献学学科。郑兴三从版本、命题、背景、结构、技术几方面阐述了个人对建立我国钢琴文献静态研究理论体系的思考。冯效刚认为钢琴文献学应包括对钢琴文献的梳理、分类、选择和研究等[15]。李晓东[16]、孙伟[17]结合国内现状,指出建立钢琴文献学学科的必要性、可行性,对该学科建设提出初步设想。

  总的来说,钢琴文献专题研究与学科建设讨论,体现了研究人员对钢琴文献工作的重视,从而强调钢琴音乐文献的理论建设。但是,受专业角度的限制,一些观点难免偏颇,形成文献学名义下的内涵偏差。

  (三)关于音乐文献工作研究

  音乐文献工作具有其自身特殊的规律和方法。郭小林认为,开展音乐文献工作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充分发挥音乐文献在各种各类音乐活动中的最大利用效益,这是音乐文献学建立、存在和发展的根本价值和意义所在。

  1.关于音乐文献分类问题

  从《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称《中图法》) 第三、四版开始,音乐图书馆陆续采用《中图法》类分音乐文献。但实际工作中发现仍旧存在许多问题,高罗娃[18]、呼德福[19]、景月亲[20]等分别就《中图法》音乐类存在的分类语言标准化、类目设置、类目注释、乐谱文献内容与形式特征的统一等问题进行讨论,提出了改进的措施和意见。对于多年来专业音乐图书馆争议较多的关于乐谱、音响/像资料采用相同分类法的问题,景文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已不再具有专业和现实意义,《中图法》再次修订应该重点解决好J6音乐类表对于音乐书谱文献的适用性问题。

  2.关于音乐文献计算机编目问题

  乐谱与音像资料是音乐文献中最具特色的两种文献类型。郭小林、胡杨吉[21]指出,二者的计算机编目呈现出不同于其它学科文献的多文种、多载体形态混合编目的特点;编目中必须建立词语的规范控制和参照系统,充分考虑文献形态的复杂性,同时进行大量的分析著录。鉴于目前国内通行的编目软件存在的问题,提出有必要加紧开发出更加完善的编目软件。朱海燕[22][23]结合音乐文献计算机编目实践,介绍了星海音院图书馆对于外文和多语种、小语种原版乐谱以及音像资料的编目处理办法。

  3.关于音乐文献数据库开发与建设问题

  郭小林、胡杨吉认为,音乐资料数据库的开发和建设问题是音乐研究工作走向现代化、迈上新台阶、更快地与国际接轨的重要标志。拟建的数据库,应该有实用的选题、充实的内容和较高的查全率和查准率,并且具备多元检索性和网络性。经过几年的努力,全国多所音乐院校图书馆结合本院本馆实际,建立了一系列特色音乐文献数据库。在2009第五届全国音乐艺术院校图书馆馆长工作会议上,一个引人注目的内容就是这些音乐新资源、新产品的展示。

  相对于上述音乐文献工作,有关音乐文献资源建设问题、资源合理布局问题、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音乐文献工作问题,发表的文论相对较少,显示出关注与理论探讨上的不足。

  4.关于音乐文献检索与利用研究

  音乐文献检索与利用问题,随着原国家教委要求在高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逐渐引起重视。1989年出版的《艺术文献检索与利用》一书是我国第一部综合性艺术文献利用指南。该书第七章专门讲述音乐文献检索与利用问题。囿于条件,书中对音乐文献检索问题的论述较为简单,检索理论、方法几乎没有涉及。王嘉益认为它毕竟“是填补国内空白的拓荒之作,有较高实用价值和导向的作用。”此后,川音、西音图书馆等响应号召,相继为学生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并编写了内部使用教材。

  20世纪90年代以后,计算机文献检索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手工检索,进而成为文献信息利用领域的主流。与此同时,一批反映网络时代音乐文献信息检索的文论相继出现。余丹红[24]、宋显彪[25]等人的文章分别就网上音乐学术资源、网上中文音乐信息资源的检索利用作了归纳介绍和评价。除了上述文章,《音乐文献学与音乐文献检索》、《音乐信息检索》[26]两部图书值得关注。前者以理论和传统手工检索见长,后者侧重于数字音乐文献资源的分布与检索方法介绍。

  音乐文献学的研究最终是以音乐文献的利用为目的,探讨研究音乐文献检索理论与方法,为音乐文献的有效利用奠定了基础。从文章探讨到总结性系统性专著、教材的出现,显示出音乐文献信息检索从实践到理论的发展和日趋成熟。

  三、总结与思考

  总体看来,作为新兴学科,我国音乐文献学历经二十余年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从最初学科概念的提出,到学科定义、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的讨论;从学科性质、学科定位等基本理论问题的日渐厘清到学科体系的初步确立;从20世纪90年代音乐文献学研究的逐渐兴起,到如今音乐教学、科研、图书馆工作者的广泛参与以及诸如《音乐文献学与音乐文献检索》、《中国音乐文献学》[27]等专著的出现,再到作为音乐学方法论引进、受到音乐学研究人员的广泛注目等,无不反映了音乐文献学研究的活跃态势与备受关注程度。进入新世纪,音乐文献学已成为音乐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方兴未艾,成果昭然,这些可喜现象必将推动我国音乐文献学研究和学科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但是,处于潜学科阶段的音乐文献学研究仍然存在不少问题。目前,我国音乐文献学的研究队伍基本由音乐教学、研究人员和音乐文献工作者组成,加之音乐文献学本身多学科的属性以及理论、方法上与许多相关学科交叉的特点,由此带来由于专业知识背景不同,或研究对象选择上的宽窄而导致思考角度、切入点、落脚点、研究方式的差异和研究成果的不同,甚至在一些基本问题的认识上也不尽一致。例如,关于学科的各种称谓的出现、研究对象局限于纸质音乐文献类型、研究内容偏重古籍音乐文献、研究方法也侧重古籍整理中的目录、版本、校勘方法等等。此外,音乐文献学的研究仍有许多有待挖掘之处。例如,截至目前,音乐文献学尚缺独立的研究方法,音乐文献史研究、音乐文献读者研究、音乐文献工作中新技术应用研究等问题在今后也需要加强。当然,上述问题对于发展初期的音乐文献学科是不可避免的,今后的研究仍需要各方继续努力,共同促进我国音乐文献学健康发展。


音乐论文相关文章:

1.大学音乐鉴赏论文800字

2.大学音乐鉴赏学习心得论文1000字

3.音乐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4.音乐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5.大学音乐欣赏课论文

1985-2010:我国音乐文献学研究述评

下面是关于音乐的论文,欢迎借鉴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音乐文献学作为一个新的学科概念,自1985年由许勇三先生首先提出[1],至今已过去二十五六年了。期间,围绕音乐文献学相关问题,音乐学界、图书情报学界的专家学者热情参与,对这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论黄自总体音乐创作
    论黄自总体音乐创作

    下面是关于电影电视的论文,欢迎借鉴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黄自生平 1904年3月23日,黄自出生于江苏川沙县城中一个小资产阶级的职员家庭。童年

  • 清代改土归流时期汉文化对土家族音乐活动的影响
    清代改土归流时期汉文化对土家族音乐活动的影响

    下面是关于音乐的论文,欢迎借鉴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改土归流是清政府对西南地区各少数民族实行的一种行政体制,其核心是废除原有的土司制度,

  • 关于音乐的论文大全精选
    关于音乐的论文大全精选

    下面是关于音乐的论文,欢迎借鉴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维瓦尔第《四季》之春的音乐分析和手风琴演奏技法应用 《四季》是维瓦尔第作品八《和声与

  • 音乐剧《巴黎圣母院》的音乐风格浅析
    音乐剧《巴黎圣母院》的音乐风格浅析

    下面是关于电影电视的论文,欢迎借鉴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音乐剧《巴黎圣母院》 音乐剧(musical)是以戏剧(尤其是剧本)为基本,以音乐为灵魂,以

4069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