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艺术类论文>艺术理论>

古埃及建筑艺术研究论文

时间: 斯娃0 分享

  古埃及时期的艺术风格至今在世界艺术史上都占有不可动摇的地位,主要体现在造型特征、色彩表现等方面,而建筑和壁画在古埃及的艺术门类中相对具有代表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埃及建筑艺术论文,供大家参考。

  古埃及建筑艺术论文范文一:古埃及神庙建筑艺术风格

  摘 要: 神庙建筑是古埃及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神庙建筑艺术风格是多重因素综合而形成的。它的设计风格、美学风格和布局风格都与古埃及的人文地理环境和宗教文化息息相关。

  关键词: 古埃及 神庙建筑 艺术风格

  在古埃及建筑艺术中,除了金字塔外,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莫过于神庙建筑。神庙建筑是古埃及文明的重要载体,它反映了古埃及社会文明的发展水平,凝聚着古埃及人的聪明智慧,蕴涵着古埃及人的宗教信仰、民族审美、文化象征等多层内涵。古埃及专制王权在很大程度上借助于宗教的力量,而神庙正是实现这种精神功能的场所。古埃及新王国时期是庙宇建筑的繁荣期,新王国时期的庙宇建筑分为神庙和祭庙两种。神庙为供奉神灵而建造,而祭庙是为已故的法老修建的。古埃及神庙建筑的艺术风格不仅受尼罗河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还受古埃及人的审美情趣的影响,饱含着古埃及宗教文化底蕴。

  一、设计风格

  古埃及神庙建筑往往沿一条纵长的轴线布置一系列由大到小渐次收缩的空间,而空间序列的尽头,以一个小型而封闭的密室作为结束,典型的如卡纳克神庙、卢克索神庙和阿布辛拜勒神庙。在中轴密室之外,还有许多并列或环绕的小房间。之所以设置如此多的小房间,与古埃及宗教是多神教有关。古埃及宗教属主神崇拜,在主神之外还有许多次要的神,古埃及人往往把这些次要的神和国王的雕像安放在旁边的这些小房间中。古埃及的宗教观念决定了神庙是一种象征性的建筑。象征性是古埃及人审美思维的重要特征。黑格尔认为,建筑艺术最早的形式是独立的象征型建筑。他认为,最典型的象征应该到埃及去找。古埃及神话和宗教仪式的需要决定了神庙的基本形式、布局和特点。

  首先,神庙作为神的住所,它的作用等同于七者的“家”。因此神庙的设计遵循了房屋的模式。神庙围在一个砖墙之内,呈矩形,列柱大厅相当于接待室或客厅。其次,神庙象征创世之岛的观念也反映在设计中。围墙一段一段地修建,其排列呈凸凹间错的砖块构成的波浪线,代表创世之岛出现的原始海洋。

  在建筑材料的选用上,神庙建筑的外形式及柱式直接取自自然物,以自然物来象征生命理念,表达对旺盛的生命力的赞美。建筑材料选用坚硬的石材,表达了古埃及人的生死观。人生是生命轮回的一个短暂形式,人的居所称为“宿”,死后的生命(灵魂)却需要永久的住所,这就叫“家”,神庙是神的住所,必须用最坚固的材料。

  二、美学风格

  神庙建筑的美学风格主要是反映它的神圣性。神圣性要求神庙必须显示出一种崇高美。英国美学家博克(Edmund Burke)认为:“崇高感和美感都只涉及客观事物感性方面的(即可用感官和想象力来掌握的)性质,这些性质很机械地打动人类某种基本情欲,因而立即产生崇高感和美感。”崇高美往往以巨大的体量、夸张的尺度、严峻的风格、威壮的气势诉诸建筑形式,从而给人以某种建筑美的独特感受。由崇拜而引发出来的“崇高美”实际上已经摆脱了狭义的崇拜意识的羁绊,变成了一种独立存在的美学格调,古埃及神庙建筑就属于这类建筑。古埃及神庙建筑,就体量来讲,它的大体量给人以雄壮感,高体量给人以神圣感。在视觉上,凡是超常巨大的形体、超常的事物都能引人注目,使人们在观赏它们时产生自身渺小、对象强大的对比感受。任何来到神庙建面前的人,无不为它的巨大所震撼,由此联想神的威严、法老的权威。这正是神庙的建造者要达到的目的。神庙建筑要表现的就是崇高美。如著名的卢克索神庙和卡纳克神庙的“石柱森林”,在全世界的庙宇建筑中是无与伦比的。

  三、布局风格

  古埃及人的宗教观念决定了神庙建筑的布局风格。在新王国时期,太阳神阿蒙已成为全国崇拜的主神。阿蒙神庙的主要特点是规模宏大,其建筑设计和外形几乎是固定不变的。神庙总体呈长方形,一般为南北走向,四周以围墙环绕;所有的建筑都坐落在一条中轴线上,在此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神庙的四大组成部分:塔门、露天庭院、列柱大厅和神殿。塔门是古埃及神庙特有的庙门形式,因庙门建在两座对称斜壁的巨塔之间,故称塔门。列柱大厅是一个多柱式大殿堂,大厅中央的两排圆柱高于其他圆柱约1/3,形成两层高低不等的屋顶。这种空间结构与布局来自古埃及人的天宇观。古埃及人的创世论和天宇观是多元的。古埃及人的天宇观决定了神庙建筑几乎都是长方形,巨大的圆柱象征由众多的擎天柱支撑着蓝色的天空。

  沿着南北流向的尼罗河生息繁衍的古埃及人,深刻地注意到太阳每日由东向西的运行轨道,他们把太阳的朝起夕落理解为出生与死亡的完整过程,而死亡只是在太阳西沉的那一个世界的再生。初升旭日的万丈光芒对古埃及宗教产生了巨大影响。在古埃及的宗教体系中,太阳升起的东方是出生和再生之地,而西方则是死亡和来世之所。所以金字塔、王陵谷位于尼罗河的西岸,而神庙建筑大都在尼罗河的东岸。为死后的法老建造的陵寝,则应循着太阳的轨迹,垂直于尼罗河,呈东西方向的布置。埃及神庙也多采取东西向布置的轴向格局。

  古埃及神庙建筑的设计风格来自古埃及人的宇宙论与创世哲学,美学风格来自对神灵的崇拜,布局风格与埃及人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宗教文化息息相关。总而言之,古埃及的地理环境、宗教思想、创世神话、宇宙神学、生死观等思想深深地影响着古埃及神庙建筑的艺术风格。古埃及神庙建筑艺术风格对古希腊和后世的宗教建筑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埃德蒙博克.西方美学史[M].上海:商务印书馆,2003.

  [2]宋瑞芝,黎海波.古埃及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影响[J].湖北大学学报,2004,(4).

  [3]威尔杜兰.世界文明史――东方遗产[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9.

  [4]赵克仁.尼罗河环境与古埃及艺术风格[J].西亚非洲,2009,(1).

  古埃及建筑艺术论文范文二:古埃及艺术中的永恒理念

  摘要:古埃及作为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有着伟大的影响。本文简单从埃及特殊的地理环境以及埃及人对死亡的重视等方面,阐释古埃及人对永恒的追求,以及这一理念在古埃及的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的深刻体现。

  关键词:古埃及艺术 永恒 地理环境

  埃及是人类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这个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是文明社会在历史表层的第一次涌动。埃及艺术之所以伟大,就在于只有它,在长达五千多年的岁月里――可能占人类历史的三分之二或四分之三的时间里,一直存在于其永恒理念之中;存在于天地之间坚不可摧的建筑理念之中。得天独厚的博大雄浑使埃及艺术成为神圣的艺术之源,没有它,可能也就不会有欧洲艺术和亚洲艺术。

  长期积累下的完善法则使古埃及的艺术极尽完美,严格的传承使古埃及的艺术具有不同于其他古代艺术的特色。古埃及艺术最伟大的特色就是所有的雕像、绘画作品和建筑形式仿佛都遵循着同一法则:理脉贯通。这条法则似乎为整个民族的全部创造物所共同遵循,也正是这个法则使得古埃及的每一个艺术作品的效果都是稳定、质朴、和谐而永恒的。

  埃及艺术理念的形成离不开其所处的独特地理环境。“自然环境决定着一个民族最初的也是最基本的审美习惯。这种习惯一旦养成,就像人的皮肤一样,长久地保持下来并渗透到人们精神的各个领域”。古埃及的地理环境以及地形、地貌的一致性、对称性,是古埃及艺术家思想的来源。每当一个神庙建成,墙壁上有刻就“我完全是按照传统的模式建成的。没有增加一个细节,没有减少一个细节。”这种对过去传统规则的尊崇正是埃及人取得非凡成就的主要原因之一。古埃及人对艺术法则的尊崇可谓是单调的,甚至在我们了解这段历史之前,这块土地和这个民族凝滞及附着在坚不可摧的石像线条中。线条已把他们的历史明确记载下来。几千年岁月的蹉跎,这些生活在尼罗河沿岸的人们生生不息,辛勤耕耘。他们终日面对着荒芜的沙漠、几乎没有什么明显变化的土地、单一的地貌,和永远循环往复的季节、黎明的太阳、傍晚的月亮还有夜空中的星辰。人们年复一年的劳作,尼罗河每年周期泛滥,这些有规律可循的地理环境,使古埃及人迫切的希望铸造永恒,推迟死亡的降临。花岗岩经得起风吹雨打,土地埋藏着石化的森林,在干燥的气候里,废弃树木能存在几个世纪,风干的尸体不会腐烂。庞大的金字塔巍峨的对抗着沙漠。埃及人用这些永恒不变的物质抵挡消亡,追逐永恒。

  古埃及艺术对永恒的追求,在信仰方面的体现就是对死亡的重视。因为永恒和不朽正是死亡的对立面。古埃及十分盛行的木乃伊制作就根源于古埃及人来世永生的信念。埃及人相信来世是永恒存在的,永生的信念是古埃及人信仰的核心和关键,是古老而久远的。人生彼岸的复活是信徒最主要的宗旨。在亘古不变的自然中,他们看到作为有机体的形态会死亡,但他们为生命想象出许多轮回复生。他们对永生的渴望也曾促进他们赋予自己的灵魂个体的永恒性,而他们所面对的现象的延续性则给他们造成灵魂永恒的假象。古埃及人相信死亡是对来世一种准备,故而要把死者在来世所用的东西准备好,必须给死者修造秘密的栖身之所,并使得经过防腐处理的躯体能抵御自然力、猛兽,特别是人的伤害,必须让死者和他生前熟悉的物品一起合葬。古埃及人生来讲求实际,墨守成规,客观上也有助于保存他们的文明成果。尽管他们晚期经常遭受外族的入侵和统治,亦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但他们对于古老的习俗还是信守不渝,尤其对宗教上的许多传统决不抛弃。古代埃及一直盛行厚葬之风,法老时代凡是能修起正式坟墓的埃及人,就会不惜钱财去办理他们认为“有死之年”必备的各种物品来装饰坟墓。地理和自然条件对于古物的保存也大有裨益,尼罗河两岸大多是沙漠,每年很少下雨,随葬的物品在干沙覆盖下不会受到什么损害。在埃及几乎没有什么埋在沙里的珍宝会腐烂,就是挖出来最精致的雕刻品,也是完美如新的,干燥的沙土能永远保存一切。

  世界上差不多所有的古代民族都有过在死者坟墓里放置随葬品的习俗,但从来没有一个像古埃及人那样生前就为死后的生活不遗余力地准备。对死后世界深信不疑的观念,使他们在告别尘世之时就把一切能用得上的物品连同他们的遗体一起埋入坟墓,以便在冥世继续享用。即使是在最为简陋的坟墓中,死者遗体身边也会摆放些陶罐、工具和个人用品。家境富裕的人们能够建造得起精致的坟墓,里面配置一些家具、供品和衣物。对于无法埋入坟墓的物品,古埃及人就代之以制作精巧的模型。五千多年来,古埃及人一直把他们文明创造的各种物品和死者的木乃伊一起埋进天然防腐的沙土里。因此,我们今天才能得到有关古埃及文明一套较为完整的记载,使古代埃及文化的许多遗产保存至今。

  古埃及艺术自成体系,但同样呈现出程式化和对永恒与不朽的追求。在古埃及人的浮雕和绘画作品里,形成了一套基本的模式:人物的表现形式往往是行进式和坐式;突出法老的高大人物形象;人物的雕塑采用正面,塑造的人物,脸面呆板、冷漠。法老必须画得高大,占据画面的中心位置。因为在古代埃及这样一个王权神授的国度里,法老就是在世的神,艺术作品表现法老的形象必须按照“应有”的样子,而不是根据实际看到的样子去塑造,必须把人神一体的君主表现得尽可能的充分和完美,让人们看到统治者的气质和风度,摆脱世间俗事。浮雕与绘画都配合以象形文字来说明古埃及人的陵墓、庙宇和纪念碑的建筑风格和构造,在世界建筑艺术发展史上也是独树一帜的。

  纵观古代埃及的艺术,始终充满着静穆、庄重、浑厚和遒劲的风韵,同时伴随着浓郁的神秘主义色彩和宗教气息。埃及人“永恒”和“不变”的信念直接影响了艺术的创作观念和作品风格。贯穿于古代埃及艺术中的“常存的秩序”和“恒定的伦理”使其形成独特的“埃及风格”。埃及艺术已成为一种宁静、宽容、忍耐、温和、永恒、不求回报、不记得失的艺术,几千年来它就一直在那里静静的矗立着,影响着整个世界。

  参考文献:

  [1]艾黎?福尔.世界艺术史[M].长江文艺出版社

  [2]迟轲主编.西方美术理论文选[M].江苏教育出版社

  [3]金寿福.永恒的辉煌――古代埃及文明[M].复旦大学出版社

  古埃及建筑艺术论文范文三:古埃及雕塑的艺术特征及其影响

  摘要:古埃及雕像从技术而言是写实主义雕塑艺术,古埃及艺术家按写实主义的原则真实而朴素地塑造人体,即使是法老的雕像也不例外。古埃及雕像在法老的强权统治下,呈现程式化雕塑和绘画的鲜明特点。在古埃及雕像中,大多数全身人像都是裸体的。从普遍夸张的人体雕塑来看,裸体更容易使人唤起人体美的视觉冲击。古埃及雕塑对世界雕塑艺术产生了深刻影响,作出了巨大贡献。

  关键词:古埃及雕塑;程式化;南部非州雕塑;影响

  中图分类号:J309.9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3/j.issn.16716477.2013.02.031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 第26卷 第2期 刘建华等:古埃及雕塑的艺术特征及其影响

  一 、古代埃及文明及其雕塑艺术

  早在公元前3 000多年,非洲北部尼罗河流域就建立了巩固的王权。强大的王权很快把版图扩张到尼罗河周围地区,在这片广大的土地上,王权统治持续了2 000余年,在这漫长的时间里,生活在法老统治下的古埃及人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在古埃及文明辉煌的图景中,雕塑艺术是最耀眼的文化创造之一,虽然后起的希腊艺术强光遮掩了埃及艺术的光彩,我们仍可以清晰地看到,希腊人的艺术种子是从埃及取去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古埃及艺术,也就没有古希腊\[1\]。

  古埃及法老统治与对宗教的过度迷信,使埃及艺术在2 000余年之中竟一直没有摆脱实用的束缚而进入纯粹欣赏领域,这大大地影响了埃及艺术的发展和艺术本身能达到的审美高度,结果使聪明的希腊人后来有机可乘。尽管在这样不利的条件下,埃及艺术还是显示了它那无可比拟的价值。尽管有各种各样非艺术的规范在指导艺术创作,但埃及艺术家的创造天才仍能把每一件作品制作得很美,埃及艺术家基本上解决了写实雕塑的所有问题。如果希腊能把这些技术与技巧全部学到,也许希腊艺术进程还会快一些。在古埃及,雕像优于画像,所以雕塑艺术比绘画更发达;并且当雕像日益接近写实风格之时,绘画却最终走向了符号化,形成了雕塑与绘画风格的不统一。

  炎热的气候使埃及人在日常生活中不得不经常处于裸状态,这使得埃及艺术家很方便地研究人体。留下来的大量雕像与少量壁画中,半裸的人体形象时常可见,其中不乏优秀之作;即使有的有衣着形象,人体轮廓也是异常分明的。埃及艺术家的人体美意识,完全是现实主义态度所致。

  二 、古埃及雕塑的艺术特征

  (一)法老及贵族雕像:写实与模式化

  古埃及雕像几乎都是装饰神庙和宫殿的,雕像中最多的要算法老及其妻子的双人立像或坐像,有的非常写实,但体态却是模式化的。通常是夫妻并肩而坐,双脚靠拢,双手放于膝盖之上,昂首挺胸,目的在于使人在雕像前感到法老的无上威严。在这样的作品中,法老通常是裸露上身的,法老妻则有时是着衣的,有时是裸体的,《拉荷太普及诺弗儿》就是这样的作品。在这件作品中,法老正襟危坐,双手握拳,右拳按于胸前,左拳置于膝盖之上,双腿并拢,全身只有一条白色的短裤,而诺弗儿身着白色长裙。雕像是着色的,法老人体是古铜色,王后则是乳白色\[2\]。与大多数法老夫妇像不同的是,法老上身无任何饰物,王后也只在浓发上扎一根缎带挽住头发,人物表情严肃得有些呆板,只有王后眼中略有温情。

  在法老肖像中,最多的是各种各样大同小异的单人像。这些坐像中的法老都是昂首挺胸,双手压在膝盖上,头上带着假发,赤裸的身上只有一条短裤。雕像中著名的有《哈夫拉法老像》、《塞斯特法老一世像》坐像等。坐像除了法老外,还有女神像和王后贵妇像,如《伊西斯女神像》。女神像法老一样双手放在膝盖上,左手平伸,右手握拳,上身赤裸,细腰丰乳,下穿薄裙,双目微闭。另一件《赛纽像》与女神像类似,只是头上无冠,长发浓而厚,雕像无论是人体还是面部五官均达到了写实风格的顶端,特别是面部的刻画,不仅准确逼真,而且面带微笑,栩栩如生。

  除了大量的法老、女神及法老夫妇雕像外,还有许多雕像是知名或不知名的贵族官吏的。和法老一样他们也是半裸的。绝大多数的雕像都是裸露上身,围着一块布裙在腰间,所有的人物都很威严,从风格来讲,都是朴实的现实主义。人物的面孔尽管各有特征,但却有模式化倾向,至于脸部神情,则与法老没有区别,不同的是有人留长发,有人留短发。尽管人体刻画很真实,却没有希腊的理想化\[3\]。

  (二)普通劳动者的雕像:朴实与浓郁的生活气息

  迄今为止发现的裸像中,描绘普通劳动者的雕像多是陵墓的殉葬品,因而在制作上也就没有统治者雕像的精制,人体的刻画比较粗糙,缺乏严格的比例与写实。但这些雕像却更富于现实生活的气息,雕像在动态上摆脱了程式化,而以劳动为题材,富有特别的艺术魅力。描述劳动者的雕像不仅形成了曲折的人体动态,而且刻画生动逼真,与那些呆板的雕像比起来生动得多。如一件《在浆桶边制麦芽的女仆》作品尽管写实程度不如王公雕像,但其逼真的姿态却令人耳目一新。

  古埃及雕塑家深入并有效地研究了写实风格雕塑的所有技术。人体各部分之间的比例,逼真的人体塑造,五官的刻画,人体结构等等控制完善。由于威严的王权对雕像的程式化要求,限制了研究人体的动态,这个问题希腊人成功地解决了。仅从技术而言,写实主义雕塑艺术工作的大半是古埃及艺术家完成的;其次,古埃及艺术家研究了人体视觉形态,并按写实主义的原则真实而朴素地塑造人体,即使是法老的雕像,也没有在体形上有什么理想化。而希腊雕像的主要功绩则是在追求逼真生动的基础上对人体进行理想化构思创新。

  三 、古埃及雕塑的艺术影响

  对南部非洲雕刻艺术的认识是在19世纪末以后,偶尔传到欧洲的非洲雕像启示了对当时心存不满又不知所措的年轻艺术家如毕加索、马蒂斯等。而由他们推动的现代艺术运动兴起并得势之后,欧洲又开始对非洲雕刻刮目相看。无论是在精神维度还是在视觉形式感上,非洲雕刻与现代艺术都有共同之处,这是20世纪特有的艺术审美观\[4\]。   令人不解的是,非洲艺术为什么会具有与20世纪西方社会在精神与感觉上的惊人相似之处,或者是说为什么非洲雕刻具有现代艺术的形式?仔细分析非洲艺术产生的背景就会发现:首先是非洲人的体态形貌在雕像中有一定的反映,非洲人的面孔和身材与欧洲人有很大的差异;其次,非洲雕刻家没有足够的知识研究比例、结构等复杂的问题,这决定了写实雕像的不可能,没有写实的条件,就只能走变形之路;再次,在非洲人的雕像里,他们的目的也不是要创造一种具有现实生活气息的作品,雕像的目的几乎都是宗教的和魔法的。即使是为祖宗塑像,也只是祈求祖先的庇护,而不是瞻仰尊容。至于在青春期与死亡祭仪上所用的雕像更是赋予这两种人生自然现象以强大的神秘色彩。还有,像许多处于同等文明程度的人一样,非洲人相信万物有灵。由于这些缘故,非洲雕像也就不再具有写实的肖像性质。尽管非洲雕像几乎全部是人,但已不是现实中的人,而是具有超自然能力的精灵鬼怪一类。

  在非洲雕像中,几乎所有全身人像都是裸体的。这估计与炎热气候造成的生活环境直接相关。另外,从普遍夸张的女性乳房等男、女隐私部位的作品来看,裸体更容易使人唤起魔法的感觉和人体美的视觉冲击。非洲雕像这样直接描绘人体与性器官是少见的,原因是他们不回避这个问题,甚至认为这是人生命中最重要且光荣的事。

  无论是对于一般的人还是艺术家,非洲雕刻仍是一个尚待进一步认识的艺术宝库。尽管差不多所有非洲人体雕像都是变形夸张的,无论是形体还是面部五官也都形成了程式化,但变形与夸张并没有过多地丑化,即使在自然的形式上,整个非洲雕像都受到古埃及雕塑的影响,仍然很容易给我们以美的感受。非洲人体雕像是非写实的,却有着艺术的和谐与匀称。对于广大的艺术家而言,非洲雕像的造型方法和整体处理技巧仍是需要深入研究的谜,它们对今天的艺术创造所具有的借鉴作用与积极意义远远没有被挖掘出来\[5\]。

  \[参考文献\]

  \[1\] 李长林.漫步于埃及名胜古迹之间——中国学者埃及访古记\[J\].阿拉伯世界,2004(4):5457.

  \[2\] 李文斌.泰戈尔的绘画创作实践及其绘画美学思想\[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5357.

  \[3\] 李晓东,埃及史前史与原史研究中的材料与问题\[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6570.

  \[4\] 袁晓玲.遮蔽抑或显现——论艺术中的身体\[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123127.

  \[5\] 麦永雄.古埃及神话中的宇宙论与象征体系\[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2):3441.

古埃及建筑艺术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1.中国建筑文化研究论文

2.有关中国近代建筑史论文

3.浅谈园林建筑相关论文

4.由博物馆镇馆之宝浅析中西方美术差异探讨论文

5.有关欧洲艺术的影响论文

6.中国现代建筑论文

1484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