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艺术类论文 > 艺术理论 > 艺术理论论文的精选

艺术理论论文的精选

时间: 诗琪1201 分享

艺术理论论文的精选

  下面是关于艺术理论的一些论文范文,不知道怎么下手的朋友们可以看看哦。欢迎阅读借鉴,希望你喜欢。

  论加强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

  近几年国内环境艺术设计发展迅猛,但真正结合本土文化、注重地域风情的设计不多。许多设计为了体现文化将一些传统装饰要素盲目堆砌,简单从事,没有从学理和学脉中深入推敲,断章取义,完全背离了审美传统。 在把传统装饰要素运用于现代环境艺术创作中的时候,我们运用符号化的途径,在形象上对其简化、变形、抽象;在材质上代之新的材料,新的工艺和质感;在空间上对其重新打散组合,使原有的传统装饰元素保留某些本质特征,变成了新的视觉符号系统。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覆盖面极宽的综合性交叉学科。在现代环境设计中,只有准确掌握传统装饰要素的人文特征,理解传统装饰要素延续的内涵,才能从传统的延续中创作出符合现代人文环境的作品。

  一、什么是中国传统元素

  凡是被大多数中国人(包括海外华人)认同的、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并体现国家尊严和民族利益的形象、符号或风俗习惯,均可被视为“中国传统元素”。现在我们一般所说的中国传统元素,通常是指运用在建筑、服装、绘画之类上的一些意象。不仅如此,讲究对立统一、中庸和谐的儒家思想及讲究无为的道家思想等,都是中国文化区别其它文化的地方,也属于中国传统元素范畴。

  二、环境艺术设计的范畴以及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面临的现状

  (一)西方强势文化的设计模式左右了中国设计界:现代的很多中国设计师及学者认为传统的风水学是迷信的,予以否定,导致中国在此领域理论呈现空白状态,使得西方现代设计理念的引入成为必然。站在文化的角度看,我们这样一个文明古国在当代却很少有属于自身本土文明繁衍出来的建筑环境概念和形式。对于西方的盲目崇拜,使得现在在中国随处可见“混血儿”的诞生,处于一个“国人食之无味,洋人见之可笑”的尴尬境地。很多各有特色的古城镇、文化遗迹,在历史的风吹雨打中逐渐褪色,丧失了原有的特点,而且逐渐被无情的建设之手把它们从我们的记忆中抹去。城市建设千篇一律,失去了原有的地域特色和文化特征。

  (二)传统的设计思维遭到现代文明的隔离:在我国,很多真正意义上保存了中国传统建筑环境设计思维与实践的案例,都大多集中在偏僻的乡村,还较多保持着当地的地域文化特征。比如,安徽皖南“桃花源里人家”的宏村、西递等村,那里的古民居建筑以及外部环境,就是中国传统建筑环境设计思维和实践的代表。而随着媒体传播的发展和西方设计理念的侵入,中国乡土建筑遗留着那种自给自足的空间结构,与“天人合一”的人和环境和谐共处的态势正在日渐丧失。

  三、加强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

  (一)对传统建筑文化进行发扬和转化。将传统建筑完全功能型、自发式的形式上升为概念化的,融入审美取向的和形式结构的艺术与功能并重,主动形式的形式语言。使当代建筑既含有传统建筑的某些特征,又要保持与其距离,表现出创造性。吸收传统建筑的就地取材的特点,尽量采集运输便利的材料作为建筑和营造环境的原料和装饰元素。包括使设计能充分利用当地的地理条件和气候因素完成建筑的实用功能,减少资源的浪费,做到环保、节能、循环利用与可持续发展。具有传统文化印记的设计更容易让人接受,产生共鸣。在当前追求高效、简洁、快速生活节奏的生存方式中,在传统积留的生存经验记忆中选取与之对应的设计元素,是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不失时尚感的情况下追溯记忆,幻想与回归久违的自然,完成一种感觉上的精神释放与安逸。

  (二)推陈出新,设计应具有强烈时代感。环境艺术设计的目的旨在提供生存场所的合理创意和环境的适性整合,创造出一个即合乎自然发展规律,又合乎人文历史发展规律的,具有较高品质的生存空间。

  鉴于此,我国的环境艺术设计发展应该走一条既适合我们自己国情,同时又跟随时代潮流的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设计之路。创作适合和展现中国本土的民族性的作品。传统元素要与现代环境设计合理结合,应该是传统精髓的精神内核在设计中的自然反映,并非生硬的照搬传统风格元素。所以设计的传统文化灵感更主要的是契合居住者内心深处的深层次心理需求,是对民族文化理解后的自然情感流露。

  色彩思维对陶瓷艺术的影响初探

  一、 色彩在陶瓷艺术中的运用

  色彩在陶瓷艺术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在艺术品市场鼎盛的时代,要使个人的艺术作品具有明显风格特征、情感,这都离不开色彩的运用。

  (一)在色彩使用中的点面对比

  平时我们从大部分艺术品中,是有会有非常集中的重颜色,以及大面积的留白,凸显了整个画面的主题,这既是点与面的结合,又是大与小的对比。

  (二)在色彩使用中的雅俗对比

  所说的色彩中的俗,是用脏乱和无序的颜色表现在画面上,实际上独具匠心,一些西方油画很关于这种表现――即现代抽象艺术。近年这种构图手法也被广泛运用到陶瓷艺术品的创作中,一般主要是为了象征性地揭示主题,或者是烘托主题,例如著名陶瓷艺术家宁钢的作品《红梅花儿开》、《鱼戏莲塘》、《秋天交响曲》均采用了此种色彩运用手法。

  (三)在色彩使用中的深浅对比

  这在陶瓷艺术的运用上,同样是重要的色彩再现手法之一。深浅对比,是指在设计用色上深浅两种颜色同时巧妙地出现在一种画面上,而产生出类比较协调的视角效果。这种深浅对比,往往是用轻淡素雅的底色上衬托出凝重深沉的主题图案,或在凝重深沉的主题图案中(多以色块图案为重)。

  (四)在色彩使用的反差对比

  这种反差对比实质上是由多种色素自身的不同而相互间形成的反差效果。这种反差效果通常表现方法是:明暗的反差(或叫阴阳的反差);冷暖反差;动静的反差。

  二、色彩思维对陶瓷艺术的影响

  据科学研究表明,人在观察物体时,最初的20秒内,色彩感觉占80%,而其造型只占20%;两分钟后,色彩占60%,造型占40%;五分钟后,各占一半。而从美籍德国心理学家、艺术理论家阿恩海姆的诸多论著我们中可以看到, 他之所以研究视觉思维, 正是因为人们长期以来对感知觉与思维、 感性与理性, 进而延伸为对艺术与科学的割裂,造成了通向真理之路的障碍, 故而有意于填补因这种割裂而形成的鸿沟。在他看来, 当艺术家们在运用视知觉进行艺术实践时, 其实也就是在这种知觉活动中进行着对事物的理解、 选择、 概括和抽象。而当科学家们在进行科学创造时, 同样也是在其科学思维或科学的理性活动中, 有效地运用着自己的视觉意象。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在赋予艺术陶瓷色彩装饰时,尤其要注意色彩对人的视觉思维的影响,不同的物质功能、器型、材质进行适当的色彩装饰,它并不是一种随心所欲的色彩堆叠,而是艺术家的精神产物,使观者能够感受到它与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以熊星、方黎波先生的《百荷图》为例,以青白色底釉衬托画面,朱红、翠绿、碧绿、墨绿、青白、微白,深浅、浓淡色差的对比使整个画面淡雅而又绚丽。叶与水,花蕾与花, 颜色本来相近,艺术家巧妙的抓住细微的差别进行区分,展现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在这幅陶瓷艺术作品中,艺术家巧妙的利用色彩的层层变化避免静态的呈现画面, 而是进行动态的显示。使观者观看时荷叶随风摆,朱蕾含苞放。更妙的是诗人运用意向的象征手法竟然让池中的花苞开口说话: 百花齐放庆和谐,整个画面浓淡得宜的同时又不乏色彩的突前夺人眼球,却整体观感和谐异常。格式塔心理学认为色彩视觉不是对元素的机械复制, 而是对有意义的整体结构式样的把握, 在知觉对客观事物的把握过程中,人们逐渐形成了心理意象,而这种心理意象在我们的思维过程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色彩思维在人的审美中起到了一个决定性的作用,而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精神生活有了越来越高,在保留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充分发挥色彩的服务功能,陶瓷艺术才能够走的更远,得到更大的的生存和发展。


企业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1.有关于企业战略论文优秀范文

2.企业管理论文范文

3.企业文化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4.东西方企业文化差异论文

5.毕业论文个人简介范文

4068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