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艺术类论文>电视电影>

与电视电影相关的论文

时间: 诗琪1201 分享

  下面是关于电视电影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借鉴,希望对你有帮助。

  当代电影美术设计

  近年来,中国电影数量和票房的暴涨让世人为之惊异,同时国产电影在各大国际电影节的频频亮相,也让海内外的观众渐渐熟悉和了解中国电影。但是与中国电影产业的迅速发展相比,中国电影走向国际的步伐却依然迟缓。究其原因之一,在全球化的大时代背景下,一味的模仿使得本国电影丧失了民族的特性,商业化的运作也使得影片艺术水平降低。如何在进军世界电影市场的同时不丧失本民族固有的文化和取得一定的商业回报,在这一方面,中国电影亟需借鉴成功经验。电影作为视觉艺术,其视觉呈现尤为重要,因为我们在镜头上所看到的任何造型,无一不是经过选择和设计才出现在画面之中的,因此电影美术设计成为了一部影片最终呈现样貌的先决因素。我国的电影美术设计,从最初继承中国传统戏曲布景到如今有意识的探寻不失民族色彩的国际化道路,其中的飞跃和进步是有目共睹的。在银幕影像世界里,“镌刻山河,雕镂人心”进而使人性之大义通达天下四海,为电影美术之大任。其造型设计,宏应蔚为壮观,微至心中涅;其创作思维应凌迟作品情思,蕴意应丰沛厚重。电影美术设计的主要工作是为影片提供符合剧情和人物性格,具有时代和地方特点的典型环境和适应特别需要的特殊环境。

  一、电影美术设计在《集结号》中的表现

  优秀的影片离不开美术,因为电影美术能够将情与景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如在影片《集结号》中,电影的上半场以黑白画面为主,白色的雪花与黑色的环境共同营造出一幅诡异的画面,给人强烈的精神震撼; 后半场画面转为鲜艳的黄色和绿色。无论是黑白画面还是黄绿画面都属于美术范畴。此外,影片中的灯光、道具的设置都蕴涵着美术的意味,可以为影片增色不少。电影中的美术设计不仅需要与影片的主?}相一致,还需要将影片的内在精神发挥到极致。这样的美术设计无论在整体上还是在局部上,都经得起揣摩,不仅可以在影片中找到自己的契合点,也能够更好地为电影艺术服务。如影片 《集结号》为使观众体验当时的情景,真实地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影片在人物造型、服装道具、性格特征、画面镜头等各方面都进行了恰当的色彩处理。如服装的色彩必须符合时代特征,使人物在性格上符合踏实、朴实的军人特征。虽然电影与美术存在诸多差异,但在影片 《集结号》中,美术设计师却将色彩运用渗透到了演员性格之中,找到了电影与美术之间最佳平衡点,既塑造出了朴实自然的人物形象和性格,也传达出了最真切的影片信号,更带给人强烈的视觉震撼与冲击,而这些都与电影美术设计分不开。

  二、电影美术设计在《我的父亲母亲》中的表现

  影片《我的父亲母亲》借助独特的色彩力量,给观众带来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感官艺术冲击力。首先,氛围营造。为了区分现在与回忆两种环境,导演分别用单调的黑白色与丰富的彩色两种色调,形成强烈视觉对比,暗示女主角对爱情的执著。在影片中,有一个镜头是母亲穿着粉红色棉袄,围着大红色围巾,在山村奔跑。荒凉的秋天因为这一抹鲜艳的色彩增添了一丝温暖和独特。到了冬天,从红棉袄到红发卡的搭配,与天地间的皑皑白雪形成了强烈的色彩对比,营造了一种渴望爱情又希望渺茫的氛围。另外,黄色也在影片中发挥了重要的氛围营造作用。随处可见的大量的黄色(秋天的黄叶、浑黄的道路),载着父亲的离开以及母亲深情的目送,浓浓的爱意透过色彩直达人心,升华了影片的艺术效果。其次,象征意味。色彩的巧妙利用能够大大提升画面的现实感,使电影画面产生浓郁的象征意味,让观众从中感受角色的情感。在电影《我的父亲母亲》中,红色强调的是一种热烈中的哀伤,黄色象征一种温馨中的忧郁,黑白色彩的对比是为了反映现实中的矛盾与冲突。在父亲为实现给学校翻新的愿望四处奔波最终不幸去世时,母亲内心是崩溃的,但电影却立刻转入到回忆的画面,用耀眼的“红色”展现往日情节。这种强烈的对比,反映出主人公心底快乐与痛苦的巨大落差,而这恰恰是母亲内心的矛盾感情世界的真实写照。这种别出心裁的表达方式和独特的色彩运用,将观众成功引入电影镜头中,去感受角色的情感,提体味其中的苦与甜。

  在电影艺术中色彩既是一种造型手段,也是一种视觉语言形态。色彩不仅可以对影片主题进行说明,增加影片内容的寓意性,而且还具有表情达意等丰富的艺术意蕴。如果表现力丰富的色彩不能正确运用,会产生喧宾夺主的现象,影响影片的视觉效果。由此可见,只有色彩与影片融为一体,形成色彩结构,使色彩成为影片内容,才能使色彩的意义真正得以体现。

  中美电影中英雄主义对比

  电影,是由活动照相术和幻灯放映术结合发展起来的一门视觉和听觉的现代艺术,也是一门可以容纳悲喜剧与文学戏剧、摄影、绘画、音乐、舞蹈、文字、雕塑、建筑等多种艺术的现代科技与艺术的综合体。电影一诞生,就深受人们的喜爱,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电影已深入到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人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电影具有超越其它一切艺术的表现手段,通过展现真实的贴近生活的场景,其物质形式与艺术形式在相互影响中不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能动的反映生活、对客观世界做出不同的审美评价,所以在不同文化、不同价值观的国家,电影已成为不同文化和意识形态的载体,体现着不同的价值观念。看过中美各种各样的电影,最受大家欢迎,以及最具表现力的应该是对“英雄主义”的表达。“英雄崇拜”几乎存在于古往今来所有的社会文化中,英雄主义的核心在于评价英雄的社会价值,体现着一定社会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追求,而且每个社会所树立的英雄形象,又会成为大众追捧的对象,影响社会的发展。不同文化之间的分歧就在于怎样的人能被视为英雄,中美两种不同的文化在对英雄主义的表现上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在本文中我们会通过对中美两国电影的对比来看中美两国不同的“英雄主义”观。中美两国按照各自的文化价值体系创造了各自的英雄。

  一、美国电影中英雄主义的表现方式

  美国文化中最典型的特点之一就是个人主义。美国人崇尚自由,个性,所以美国的英雄主义电影主要以个人英雄主义为主,电影大多描写具有过人才华或超级英雄的形象,比如《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当幸福来敲门》《蜘蛛侠》《全能超人》等,这些正是美国人个人主义价值观在电影中的深刻表达。

  《阿甘正传》中阿甘是个智商只有75的低能儿。在学校里为了躲避别的孩子的欺侮,听从一个朋友珍妮的话而开始“跑”。他跑着躲避别人的捉弄。在中学时,他为了躲避别人而跑进了一所学校的橄榄球场,就这样跑进了大学。阿甘被破格录取,并成了橄榄球巨星,受到了肯尼迪总统的接见。从幼年时智商仅有75分、且又患有腿疾备受伙伴欺凌的傻小子,到后来箭步如风的橄榄球健将,阿甘的人生充满波澜。越南战场上不畏艰险、冒着枪林弹雨拯救战友性命的他受到了美国总统的接见,并被授予荣誉勋章。退役后因信守对其已故战友的承诺而加入捕虾行业的阿甘,幸运的成为了百万富翁,还收获了甜蜜的爱情和婚姻。阿甘纯洁、善良、甚至有些弱智最终获得了耀眼的成就,这不能简单归结为他的幸运,诚实善良、踏实守信、坚毅执著等人性中最为熠熠生辉的品质,造就了他的英雄形象。

  与《阿甘正传》类似的影片《肖申克的救赎》讲述的同样是一位平凡人物的传奇人生。银行家安迪(Andy)被指控枪杀了妻子及其情人,安迪被判无期徒刑,这意味着他将在肖恩克监狱中渡过余生。然而,监狱中的安迪并没有自暴自弃,他开始了炼狱般的自我救赎过程。在强权统治的黑暗监狱里,他凭借自己的能力、智力和经验获得了狱友的尊重,并最终越狱成功,重获自由。这不影片塑造了一个面对残酷的考验,不放弃希望,努力抗争,坚持到底,终将赢取生命的辉煌的英雄形象。

  从这两部影片里,我们可以看出美国电影中的英雄主义形象都有着追求自立、自尊、自强的个人主义奋斗精神,强调以个人成功、幸福和自由为人生奋斗的核心目标,美国电影中的英雄形象总是面对考验,从不畏惧,凭借清醒的头脑做出理智的判断,通过个人不懈的奋斗赢得最终的胜利。其英雄人物所怀的英雄主义情结摆脱不了两种基本模式:即为维护自身权利而抗争和为实现心中理想而奋斗。

  二、中国电影中英雄主义的表现方式

  纵观中国电影史上关于“英雄主义”影片,不乏英雄题材的优秀电影,从特殊历史时期的战争题材电影《小兵张嘎》《集结号》《智取威虎山》到演绎一代武侠宗师的《叶问》《一代宗师》到最近的《南京,南京》和《金陵十三钗》等系列电影都打造出了让观众热血沸腾的英雄形象。

  《智取威虎山》中的杨子荣就是典型的中国电影中所刻画的英雄形象。1947年冬天,东北民主联军203小分队在首长少剑波的带领下,奉上级的命令,进入匪患猖獗的林海雪原保护百姓的安全,侦察兵杨子荣和卫生员白茹火速赶来支援。为了将土匪一网打尽,杨子荣决定混进土匪窝“威虎山”打听消息,经历了重重困难的杨子荣终于被土匪头子奉为“威虎山老九”。进入土匪窝的杨子荣冒着生命危险千方百计的给大部队传送情报,通过情报,少剑波得知在座山雕寿辰“百鸡宴”时,是一举歼灭土匪的好机会,便与杨子荣里应外合的把土匪全部剿灭。杨子荣临危不惧,机智沉着,抓住敌人虚弱的本质主动进攻,处死了威胁其安全的滦平;又按计划布置好“百鸡宴”将匪徒全部集中在威虎厅用酒灌醉。这时,追剿队和民兵及时赶到,与杨子荣里应外合,全歼了顽匪,避免了一场戮战,保护了临海雪原百姓的安全。

  《金陵十三钗》同样是以南京大屠杀为北京的一段感人故事。故事的主角并不是我们一贯标榜的正面形象,而是一直受到人们道德谴责的十三名妓女。1937年南京沦陷,只有一座天主教堂暂时未被占领,教会学校女学生、秦淮河畔风尘女子、军人和伤兵,还有一个美国人约翰,都先后进了教堂,在这个相对封闭的空间里,他们共同面对一场生死浩劫,产生了各种各样奇妙的感情。然而,教堂也不是永远的净土,暂时的宁静很快被打破――日军冲进教堂并且发现了女学生,殊死抵抗的军人在千钧一发之际开枪救女学生,英勇牺牲。后来,日军又强征女学生去庆功会为日军表演节目,谁都知道,这将是一条凶多吉少的不归路。女学生们不甘被日军凌辱,准备集体自杀,却被以玉墨为首的xx们救下。最后,这13个平日里被视为下贱的风尘女子,在侵略者丧失人性的屠刀前,激发了侠义血性,她们身披唱诗袍,怀揣剪刀,代替教堂里的女学生,去赴一场悲壮的死亡之约…… 这些平时受到别人蔑视的女性在腥风血雨的战争中,挺立在别人的绝望智商,以其英勇的精神,拯救别人于水火之中,以牺牲个人生命的精神,表现出令人敬畏的英雄主义光辉。

  和美国电影中拥有强健体魄的英雄不太一样, 中国电影中地英雄更多的表现内在品质, 很关键的一点是他们对国家对民族和他人的责任感。在《智取威虎山》和《金陵十三钗》中杨子荣和十三钗的英雄主义情怀都有舍己为人的大无畏精神。杨子荣为了林海雪原百姓的安全,为了避免一场戮战,深入虎穴;金陵十三钗为了保护弱小的女学生们毅然决然走向日军的魔窟。他们不是实现了个人理想,不断完善自我获得成功的英雄,而是为了他人甘愿牺牲的英雄,从这个层面上来说,中国电影中塑造的英雄形象更高大,但是也更令人难以企及。

  中美电影英雄主义差别的根本原因是价值观念的不同。中国历来推崇集体主义,而反映我国文化的电影作品必然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所以电影中的英雄主义往往强调个人从属于集体,也就是说英雄个人往往要为集体利益作出让步和牺牲。而以个人主义为中心的美国则强调个人的成就,个人成就的取得往往依靠自己的努力奋斗取得,而不以牺牲他人为代价。因此,美国电影中的英雄往往也是评聘英雄,任何一个人通过个人的努力都可能实现,上到社会精英,下至平民百姓,而这也是“美国梦”的精髓所在。

  尽管中美电影中塑造的英雄形象由于文化背景、价值观念的差异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却也有相通的地方。英雄们都有过人的品质,比如:智力、能力或毅力等,他们在面对挫折时能够毫不畏惧,经历一番考验最终才能成为人们认可的英雄。无论美国电影还是中国电影中的英雄主义,都给人们视觉享受的同时,向人们展现了一个真善美的社会,为大家塑造了一个榜样,对观众有了极大的鼓舞,使人们也朝著这个方向前进。


电影电视论文相关文章:

1.电视电影论文

2.关于电影方面的参考论文

3.电影方面的论文

4.艺术摄影毕业论文

5.电影类论文3000字左右

4069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