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文化 > 社会文化 > 外语跨文化方向的论文

外语跨文化方向的论文

时间: 斯娃805 分享

外语跨文化方向的论文

  跨文化交际中有许多潜在的障碍。从语用学的角度看,遵循礼貌原则是有效推进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手段。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外语跨文化方向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外语跨文化方向的论文范文一:大学外语教学跨文化交际文化差异分析

  摘要:在经济、文化多元化和全球化的今天,交际不再局限于本国内,而是一步步走向世界,这种跨文化交际逐渐成为了主流趋势。但是由于语言、价值观、思维方式、生活习惯、文化背景等差异[1],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跨文化交际的效果,要如何避免文化冲突和碰撞,就需要研究分析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等,并通过大学外语教学来缩小文化差异。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文化差异;大学外语教学

  一、引言

  跨文化交际的文化差异表现在不同的民族、国家政治、宗教信仰等方面,每个文化都具有不同的优越性和魅力,把这种文化差异作为切入点,分析对比,再体现在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中,提高在不同国家间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

  了解不同的文化差异,可以避免跨文化交际中的尴尬,对促进跨文化交际能力十分重要。第一,语言文化。语言文化是最直观差异,是跨文化交际中的主导因素[2],它作为交际工具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同样的一句话表述的方式不同,表达出来的意思就不同,例如说在生活中最常见的问好,在平辈之间,熟人之间是以“你好”来表示问候,在长辈,职场领导之间则是以“您好”来表示问候,而西方人他们注重的是平等,重视的是权利与自由,在人与人的交际往来中很少拘礼,不论辈分、地位、年纪都是以“hello”表示问候,晚辈对长辈也能直呼其名。西方人在谈话聊天中都是各抒己见,彼此意见不同是就会试图说服对方,不会羞于表达。第二,思维方式不同及生活习惯不同。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再发展成为一种社会规范,像东方人表达时含蓄委婉,总喜欢拐弯抹角,谈话一般到最后才说出重点,前面都是在客套,而西方国家,他们的表达就很直接,一开始就会表明他们的重点用意,后面才会说些寒暄话。在平常的生活交流中,由于部分人时间观念不强,很多时候给外国友人留下的是犹豫拖沓的印象,例如和朋友约在下午1点见面的话,最常见的现象就是在12点55到1点10分中到,习惯给自己预留几分钟的迟到时间;再例如,表达愤怒的方式,西方人发火写在脸上,有气就撒,有怒就发,至少在他们看来,这还是一种比较健康的方法,而在东方,叫“喜怒不形于色”,如果把愤怒表现在脸上就会显得特不成熟,有事没事都憋着,这就是文化背景的差异所表现的行为。但这只是部分人的行为表现,而我主要谈论的前提是历史积累下的文化差异,和如今的国际化接轨,这正是需要作出改变和学习的地方。第三,价值观的差异。价值观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竞争意识[3],西方文化强调的是自主抗争奋斗去实现自己在社会上的个人价值,为了获得自己所需,努力拼搏击败对手,他们个人主义是一切行为的准则,而讲究的是以和为贵,人与自然的和谐、国家与国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在传统的价值观中不鼓励人们竞争,注重道德修养,倡导重义轻利。中国有句古话“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许多孩子都很依赖父母及朋友,而使得他们自理能力都非常差,从而导致现在社会中出现一批批的啃老族。在西方,孩子只要满十八岁成年,父母便不会再对他们负担赡养,他们将自己独立选择道路,自己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这些例子不针对任何一个国家现象,只在此说明价值观的差异。

  三、大学外语教学

  为什么要了解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只是为了阅读?不是的,是先通过了解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再通过大学外语教学这个平台促进学习而获得跨文化交际能力。第一,跨文化交际在大学外语教学中的体现。跨文化交际实际上就是指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人的一个交流过程,现在,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已经日益显著,而且在经济、文化全球化的今天,你不了解研究各国的交际文化差异,不注重它的存在,就很难实现跨文化交际,作为大学外语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就更应该去引导学生去发现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使他们发现不同,了解不同,再学习它们的不同,做到这点,首先要打好坚实语言基础,严格的训练听、说、读、写,可以让学生们情景角色扮演使用跨文化交际,例如,生日聚会、外出购物、初次见面等情景,教师就可以在旁帮他们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使学生直面问题,解决问题,还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让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由单一的语言表达延伸到行为表达,并能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和表达能力。第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学生,认知、理解、逻辑、思维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在大学外语教学的方式也应该有所不同,以学生为中心,针对教育目的和目标群体的不同进行培养,首先要求教师要有深厚的文化素养、语言功底、交际能力等,再利用教材内容结合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拓展训练,使学生掌握文化冲突和差异,从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

  四、结束语

  西方文化人文荟萃,东方文明源远流长,通过大学外语的教学,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尊重不同的文化背景,再通过大学外语教学的专业性,培养学生对跨文化交际的文化差异认知,只有这样才有利于跨文化交际。

  参考文献:

  [1]唐利芹.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与大学外语教学研究[J].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4(1):59-61.

  [2]申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与大学外语教学[J].科学时代2013(8).

  [3]刘孟兰,曲丽娟.大学外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24(4):68-69.

  外语跨文化方向的论文范文二:跨文化交际英语教育研究分析

  摘要: 基于跨文化交际背景,在进行英语教育工作的开展中,应重视跨文化交际文化传输双向性的重要作用,以本族母语文化为基础,打破传统英语教育所存在的弊端,积极建立新型双向传输跨文化教育改革方案,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英汉双语传输的运用表达能力。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英语教育

  英语已成为世界范围内重要的交际性用语,英语教育工作的开展也显得非常重要。重视基于本民族母语文化教育,积极进行跨文化英语教育,将有助于推进文化传输双向性在跨文化交际英语教育工作的开展。经济发展全球化将世界各地不同种族的人紧密联系在了一起,面对语言交际方面存在的差异,积极推行跨文化教育,将有助于不同种族之间的密切交流,了解彼此之间的需求及意见。英语作为世界发展中重要的交际语言,通过采用文化传输双向性的跨文化英语教育,将有助于扫除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壁垒,提高彼此间的交际交流能力。

  一、跨文化交际的本质

  (一)跨文化交际与语言

  语言是一种非常有趣的东西,其中蕴含的秘密是现代人一直探索的重点。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语言可以一种有效的共同讯息,帮助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交换自己的意见及看法,其重要价值逐渐被人们重视,并对其开展了重点研究。经过大量的分析发现,人类在进行语言的学习中,仅仅接触一些语法、词汇、语音等,无法满足在社会生活中的需求。了解必要的社会形式及文化,明确底层结构和人类生存的共性,明确各民族的文化结构差异,才能有效发挥语言的应用价值。

  (二)跨文化交际的双向交流

  由于世界文化交流范围不断扩大,人们对英语的使用已从研究领域拓展到了知识教学及语言技能应用教学。语言作为一种交流的工具、文化的载体,其应用能力多涉及知识、文化知识等多个方面。所以,做好跨文化交际能力,实际上就是对英语使用有效交流能力的一个概述。受传统文化影响,轻视文化内涵,重视语言形式的片面教学法已不适应当前的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应重视文化及文化信息因素,使学生了解中西文化差异的特性,培养学生新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所以,在英语教学工作开展中,需发挥多媒体设备的优势,通过介绍英美影视剧、记录片等方式,让学生了解英美文化。加之现代社会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学生可以通过上网浏览查询欧美报刊的方式,接触纯真的英语,从相关资源中学习西方文化、习俗及其交流方式,从而了解他们的普世价值观、人生观,为自己构建西方思维,从而强化自身对跨文化交流的认识。

  二、跨文化交际主体文化身份

  (一)语言与文化身份

  一个人拥有了语言就拥有了这种语言所承载和表现的世界。语言是人与世界的本质关系。因此,语言是一种世界观,人通过语言而形成对世界的态度,看法或观点。人永远以语言的方式拥有世界,人活在语言中,人以身份出场,语言是寻找文化身份最本质的要素。文化和身份具有本质上的联系,密不可分。文化身份是由社会官僚机构认同或成员自我认同所形成的该文化群体的成员身份。通过对本概念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某种文化成员在文化传播中对本民族文化的归属认同感十分强烈,他们将本民族的语言、所行、所思和所感等通过自身的文化尽善尽美地表达而出,提高自身对个人生存的依赖程度。文化认同是通过语言实现的。“文化身份”的产生源于文化,由于语言具有很强的文化属性,因此语言是文化身份的重要标志。一个社会群体成员所使用的语言与该群体的文化身份有一种天然的联系。通过日常的交际语言交流以及肢体语言交流,就能够在第一时间表明自身的身份;不同的文化群体成员通过应用本民族语言交流,也可以提高自己的自信程度及民族归属感等。

  (二)英语的本土化和中国英语背后的文化身份

  跨文化交际的出现,带动了英语教育体制的发展,激发了众多非英语使用国家对英语学习的浪潮,促进了英语在世界各地的传播发展。英语逐渐成为国际交流中的重要语言,其应用价值正不断扩大。通过对社会语言的分析,不同种族之间语言的不断接触将导致语言的本身发生变化,面对文化多元化的世界,现阶段的英语文化就呈现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其多元化的身份也逐渐被显现出来。这种具有地方特色的语言正在改变英语本土文化的发展方向。这些基于本土英语使用国家而进行改变的英语语言,是融合了世界不同地域语言文化的精华而逐渐产生的,这些新式英语往往受到不同国家、种族、文化的影响,对英语的语言、发音等进行了改变,这同时也体现了一个国家在独立发展中对自我语言文化的保护及渗透。这种新式英语的出现强调自我民族价值观,要求在使用英语中突出本国的发展文化。中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学习英语的人员也相对较多。作为世界英语变体大家族中的医院,将汉语的文化特征渗透到英语中就成为表现中国语言文化的重要方式。在英语使用中,我们依旧强调自身汉语作为母语的重要性,通过规范英语,利用其对中国发展的变化进行描述,进而在跨文化交际中传达中国的文化特征。

  三、母语在跨文化英语教育中的作用

  (一)语言迁移

  为了展现不同民族的文化特征,在进行跨文化英语教育中,应打破以传统英语文化为核心的观念,改革教育方式。通过基于本族母语文化及国际交流层次方面开展教学,强化语言迁移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对双语教学模式进行广泛研究。语言迁移研究始于20世纪40、50年代的美国。受到母语文化知识结构、语言运用形式的影响,学习者喜欢在第二语言学习的时候将已经学会的母语相关习惯带进第二语言的学习中。在母语带进的过程中就出现早期对比分析假说、中期心灵主义迁移最小论、近期认知学迁移制约伦等几个节段。认知结构迁移理论指出,任何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有意义的学习中一定有迁移。外语学习中竭力避免母语的迁移作用是不现实的,也是无效的。因为母语作为原有的经验,是新语言学习的一种认知上的准备,不可避免地参与到新的语言学习中。Stern(1992)把母语知识的迁移和干扰看作是外语学习的一种前提。Ellis(1994)把迁移看作是二语学习者为了弥补二语知识匮乏而采取的一种学习策略。由此,人们对母语对外语学习的迁移作用的认识逐渐走向理性和客观。

  (二)英语习得中母语的正迁移

  学习不同种族的语言有利于文化交流,不论是何种语言的学习,二者之间必然存在一定的相似及关联。其中最为重要的表现就是基于本族文化的英语语法体系的建立。其中“普遍语法”原则与“参数理论”的出现将双语学习带入了一个新的高潮。语言的使用存在共性,任何一个民族在本族母语的学习中都会涉及“普遍语法”的使用,所以在英语学习中,通过自身获得语言共性经验,将其运用到英语学习中,可以有效强化自己对英语语言的掌握及理解能力。所以,强调语言共性的使用,将有效提高英语的学习效率。

  四、结语

  基于跨文化交际背景,在进行英语教育工作的开展中,应重视跨文化交际文化传输双向性的重要作用,以本族母语文化为基础,打破传统英语教育所存在的弊端,积极建立新型双向传输跨文化教育改革方案,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英汉双语传输的运用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跨越”与“超越”高一虹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10-01

  2、跨文化的交际能力问题探讨许力生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07-01

外语跨文化方向的论文相关文章:

1.跨文化交际英语论文

2.试论跨文化交际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的作用

3.跨文化意识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培养论文

4.英语论文

5.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看英语习语翻译

1261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