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文化 > 文化战略 >

浅谈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与中国文化强国建设

时间: 宁静642 分享

  一、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人创造文化的同时,文化也在塑造着人。但,什么是文化?文化的实质是什么?这既是一个争论不休而又歧义层出的当代哲学问题。马克思主要从实践角度认识文化及文化现象,认为文化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针对这一点,学界普遍认为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就已经指出了什么是文化,“所谓的世界历史不外乎是人通过劳动而产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说来的生成过程”; “通过实践创造对象世界,改造无机世界,人证明自己是有意识的生物”。历史本身是自然史的即自然界成为人这一过程的一个现实部分”。把这两者结合起来,即可以看出马克思对文化本质的解释。但这种解释,却不能简单地认为即是马克思对文化本质的界定。总而言之,马克思虽然没有对文化本质以界定,但却在不同地方表示出自己对文化的基本看法,即文化是劳动的创造物,文化发展的最根本动因在于人类实践活动的发展。这即是说,实践是我们理解一切人类现象(包括文化现象)的基石和出发点。用实践的观点理解文化现象是马克思主义的创新,是马克思足以文化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关于文化部分的主要特征。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

  我国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文化本质观的创新性成果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是我们党自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与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慢慢地形成与发展而来的。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于1979年提出了,在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的重要任务。邓小平在1983年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一指导思想的提出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江泽民真正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内涵。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首次把文化建设同政治建设一起并列为党的基本纲领和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为党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有机统一、不可分割”。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的领导集体,在继承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指出要在实践中发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2011年,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上基本确定了未来文化体制改革的目标和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坚定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文化;第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的文化;第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服务于人民、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文化;第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内容。

  三、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对我国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性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本文由毕业论文网http://www.lw54.com收集整理,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因此,必须重视和加强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建设。

  (一)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为把我国建设成文化强国的理论依据

  当前在为把我国建设成为文化强国的过程中,我们不但需要积极转变观念;同时,应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在推动社会经济建设与发展的重要作用。而如何落实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并以其为理论依据使其在历史进步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是关键问题所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其中关于文化的观点组成了指导我国文化强国建设的方法论。

  (二)加快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举措是解放与发展文化生产力

  当今文化具有产业与意识形态两种基本属性。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中,我国第一次正式提出,加快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要以“解放与发展文化生产力”为重点的发展方向。 坚持科学的、可持续的发展,统筹兼顾。并在可持续发展的建设过程中,正确地处理好文化建设与社会建设、经济建设的关系;并加强其于政治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联系。明确了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加快我国文化强国建设的主要举措;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发展,使文化生产力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与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同时,坚持以人为本,使文化建设与发展所取得的成果,为提高人民群众的工作与生活质量产生更积极的作用。

  在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经过全方位的数据统计得出的上年财政支出中用于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经济指标。通过系统的数据分析得出了,以实现文化产业化为目的发展,有助于将民族丰富的文化资源集中整合,进而实现由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核心发展目标。

  (三)坚持文化创新是加强我国文化强国建设的有效方法

  坚持文化创新对于快速提升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建立文化创新型国家,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坚持文化创新的根本是坚持勇于打破传统思维模式,并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做到与时俱进。要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文化传统,要用发展的观点解决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实现文化创新的过程中,要着眼于时代发展的前沿,通过“广收集—突重点—深挖掘—破传统”的方式实现从文化核心基础,到文化推广手段以及文化体制与机制的多方位创新。

  在实现文化创新的过程中,要做到引导与发挥广大文化产业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扬人民群众在工作中的勇于创造精神。同时,通过各种有效措施引领人民群众积极融入到文化创新建设的活动中去。使文化产业人员在思想上,既要大力发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又能够吸收借鉴世界各国多元化的文化思想。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使我国文化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在世界与人类文化的发展史上写下辉煌的诗篇。

  (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为实现我国文化强国建的设指引了方向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毛泽东文化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通过对中国传动文化思想的批判与继承而建立起来的。在西方国家对我国思想文化的侵蚀和意识形态的渗透日益加剧的情况下,建立我国特有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一切划时代体系的真正内容都是有这个时代的需求而形成起来的。而科学的实践是建立这个体系的基础。实现我国文化强国建设作为一个划时代的体系建设,其核心内容是建立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基础之上。脱离了这个基础,其建设与发展的方向将得不到切实的保障。

  在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为理论依据,并以解放与发展文化生产力实际手段,通过坚持文化创新,最终实现建立起具有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色的文化强国的最终目标。

15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