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文化 > 文化研究 > 中国文化安全论文

中国文化安全论文

时间: 斯娃805 分享

中国文化安全论文

  国家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国家安全的灵魂。维护中国国家文化安全对于确保中国国家安全、保持中国社会的稳定、促进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保障中国文化独立自主健康发展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文化安全论文,供大家参考。

  中国文化安全论文范文一:文化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文化安全问题研究

  摘要:随着文化全球化的发展,文化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出来。我们国家领导人很早就意识到这点,并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深化其认识,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目前我国文化安全现状不容乐观,面临很多的挑战,不仅来自西方文化的大量涌入所带来的对传统民族文化的冲击,同时本国内部的腐朽落后文化也影响着文化的健康发展以及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本国文化安全的威胁。针对我国文化安全出现的这些问题,我们应该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从提高民众维护文化安全的意识,正确的处理文化的“引进来”和“走出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等多方面入手,维护文化的安全地位,确保我国文化在文化全球化的态势下的安全性和先进性。

  论文关键词:文化全球化,背景,文化安全,问题

    文化全球化既是客观趋势,又有主观推动,加上人们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所以呈现出复杂态势。学术界对这一问题存在很多争议,对什么是文化全球化,是否存在文化全球化分歧比较大,观点各异,但是不管承认与否,文法全球化确确实实已经存在,我们应该以一个正确的态度来对待他,而不是一味的排斥。认清文化全球化给我国文化安全带来的诸多隐忧,采取有效措施维护我国文化安全才是目前我们需要做的主要事情。

    一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维护文化安全的认识及其实践价值

    早在毛泽东时代就有了关于国家文化安全的意识,在新中国成立前夕,针对资产阶级腐朽思想,毛泽东就提出要注意防范糖衣炮弹的袭击,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毛泽东又多次提醒人们要注重思想文化领域里的斗争,否则社会主义文化就不可能安全发展,由此可以看出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很早就已经开始关注文化安全这一问题了,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在改革开放后更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深化。

    1.邓小平对维护文化安全的认识

    改革开放以后,伴随着国外敌对思想的渗透和国内错误思潮的影响,我国的主流思想文化受到威胁和挑战,邓小平站在时代的高度敏锐的洞察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际出发,就如何维护国家文化安全问题作了深入思考,提出了许多关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新理念、新观点。如: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根本不改变;确保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才是硬道理;对外来文化,吸取精华,剔除糟粕,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等等,从而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国家文化安全建设的思想体系。不仅激发了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也为本国的文化更好的走出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江泽民对维护文化安全的发展

    江泽民的文化安全思想是对邓小平文化安全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不仅内在保持着高度的统一,而且极大的丰富了文化安全的内容,同时也呈现出鲜明的时代性、强烈的针对性等特征,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安全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在1999年2月26日全国对外工作会议上就首次提及“维护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安全”,同时还提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运筹国际文化战略,推动建立国际文化新秩序等一系列重要思想,形成了以先进文化为核心的文化安全观,对新世纪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安全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胡锦涛对维护文化安全的升华

    2003年8月12日,胡锦涛在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始终高举社会主义文化旗帜,在文化观念上决不照抄照搬,在发展模式上决不简单模仿,坚决防范和抵御各种腐朽落后的文化观念侵蚀干部群众的思想,确保国家的文化安全和社会稳定。”这是中央领导人第一次使用“国家文化安全”概念,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把文化安全的概念写进党的决议,明确提出:我们要“始终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坚决防范和打击各种敌对势力的渗透、颠覆和分裂活动,有效防范和应对来自国际经济领域的各种风险,确保国家的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和信息安全。”这为我们研究和制定国家文化安全理论和政策指明了方向。党的中央领导集体在科学判断国际国内形势的基础上深刻分析我国基本国情和战略任务,提出了新的文化发展观,加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建设,积极推进文化创新,建立社会主义和谐文化,进一步丰富了文化发展的战略思想内容,为我国新时期文化安全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4.三位领导人关于文化安全思想的实践价值

    领导人根据不同的时代背景、不同的现实状况,提出了各自关于文化安全的思想,文化自觉程度不断深化和提高,为今后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推进中国文化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为我们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第一:为我国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提供了保证。我们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非常重视包括意识形态安全在内的文化安全问题,面对20世纪90年代末出现的大动荡,国内仍然能够保持稳定,有效地防止了和平演变在我国的发生,并且同国内的迷信、愚昧、颓废思想作坚决的斗争,时刻警惕西方思想的渗透,从而捍卫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使国家更加稳固,保证了改革开放始终朝着正确方向发展。

    第二:对于新时期我国文化安全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新世纪新阶段,随着文化全球化的发展,各种思想相互激荡,各种矛盾错综复杂,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没有改变,各种新问题也层出不穷,我国的文化安全面临不同程度的挑战。如何在这样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维护自身文化独立性、保持文化先进性、确保自身思想文化安全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党和国家领导人重视了这一问题,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应对这一问题,使文化安全思想成为全党共识,为我们增强防范意识、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文化侵蚀指明了方向。

    二文化全球化态势下我国文化安全面临的挑战

    1.外来文化对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冲击

    随着文化全球化的发展,国家开放程度的提高,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变得日益频繁。特别是我国在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放宽了文化市场准入的门槛,开始允许国外文化资本和文化艺术产品以及文化服务的进入,一时间大量的文化产品涌入国内,再加上我国有着广泛的文化消费市场,据统计,每年我国的文化消费还有3万亿元的消费空间,由此可以看出我国文化的广阔发展空间,西方国家都想抓住这一机遇,纷纷向我国倾销文化产品,导致现在西方国家的文化产品随处可见。听的是西方的音乐,吃的是麦当劳、肯德基,看的是好莱坞大片,用的是IBM或者苹果电脑,微软的软件等等,人们在消费这些文化产品的同时,也会不自觉的接受其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久而久之就会对我们民族的文化及价值观发生怀疑和动摇,给我国文化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风险和挑战。

    2.西方文化渗透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挑战

    国家意识形态是一个国家赖以立国价值体系的总和,是决定一个国家全部合法性之所在,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意识形态的威胁,是对文化安全最致命的威胁,而且意识形态本身就是具有外在的灌输性和脆弱性,很容易被影响甚至颠覆,东欧剧变就是很好的例子。美国等西方国家利用各种形式对我国进行全方位的政治宣传和政治输出,鼓吹西方所谓的民主和自由,这种隐形的文化侵略和精神洗脑,以一种友好的、温情脉脉的侵略方法使落后的东方国家在西方文明的抚慰下俯首就范。

  特别是冷战以来,美国等国家将意识形态渗透与政治、经济和贸易相结合,手段更加隐蔽,力图通过打一场没有硝烟的文化战来达到对社会主义国家“和平演变”,并最终达到推翻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目的。近几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强大,国际地位的提升,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更是将中国视为他们的“眼中钉”、“肉中刺”,是他们潜在的威胁和思想意识方面的主要敌手,所以加强对中国和平演变的力度,使我国发生“颜色革命,让苏联解体在我们国家重新上演,成了他们的主要目的,这时刻威胁着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

    3.网络信息技术发展对我国文化安全的潜在威胁

    文化全球化是以信息为载体的文化思潮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量和传播的速度增大,一时间大量信息蜂拥而至,一些不健康的文化思想如:黄色淫秽、暴力等内容也广泛传播,这会对我国民众尤其是青少年的思想产生消极影响,而且信息传播技术在不断改进,传播日益成了“不设防”的文化形态,特别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信息的传播更是处于“无政府状态”,“无国界限制”。同时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也出现了严重不对称的现象,西方国家掌握了大量的信息,互联网上90%以上的信息都是来自于发达国家,他们的新闻媒体传播着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信息,而我们国家掌握的第一手资料则相对比较少,很多消息都是在国外信息基础之上的加工和整合,这些都增大了国内对信息整合的难度,增强了文化的不可控性,是我国文化安全发展中的一个比较大的隐患。

    4.不良文化对我国文化事业发展的影响

    由于我国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一时间难以彻底清除,一些落后、腐朽、保守的封建思想仍然具有市场,这些都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方向背道而驰的,对社会精神文明和民族文化的健康发展造成不可小视的危害。还有就是一些邪教思想对民众精神领域的毒害,“”就是典型,给人民的身心健康、生命财产和社会稳定带来极大的危害,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团结,威胁着我国的文化安全。另外现在为了满足不同观众的需要,出现了一些低俗、恶俗、庸俗的现象。一些文化作品为了迎合当下读者的需要,写的都是一些粗俗、肤浅的东西,电视娱乐节目更是如此,充满了低级的趣味,有些电视节目或电影为了赚取利益,故意哗众取宠,制作一些低俗的东西,影响人们思想的纯洁度,比如荒.唐解构历史伟人和历史事件、公然颠覆传统文化精髓,无端制造和炒作奇闻,严重影响了公共文化的健康发展。这些不良文化都会影响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不可以掉以轻心。

    三现阶段应对国家文化安全问题的对策与策略

    1.提高公民的文化安全意识,建立国家文化安全预警机制

    在我国很多人缺乏文化安全意识,没有保卫自己文化遗产的观念和热忱,觉得保护文化安全是国家和政府的事,与自己关系不大,也没有抵抗西方文化侵略的意愿,行动更是无从谈起。所以当前在面对西方文化渗透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增强保护文化安全的意识。

    首先应加大教育力度,宣传文化保护的重要性。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就指出:“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通过潜移默化的文化教育和熏陶,全面客观的了解本国文化,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融入到国民教育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中,使人们的文化保护意识无形当中得以建立,成为日常生活中自觉的一部分,在文化自觉的基础上提高文化自信。

    其次,要加强国家文化安全的预警机制。这是国家安全管理的有机构成部分,它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克服国家文化安全管理中决策的随意性和个人因素。通过建立国家文化安全预警机制,对符合国家文化利益的西方文化因素给予支持,而对那些严重侵害和违背国家文化利益的,则坚决予以拒斥,把可能危害中国文化发展的因素和力量牢牢控制在安全警戒线以内,保护国家的文化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文化秩序,这样才能有效的抵御西方文化的渗透和侵蚀。

    2.正确处理文化的“引进来”与“走出去”

    文化的发展本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的发展壮大离不开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与沟通,我们必须以新的视角审视和判断本国的国家利益,在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同时,也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发展本国的文化事业,在文化“引进来”的同时,还要实行“走出去”的战略,最大限度地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

    首先:积极吸取外来文化的精华,实现文化“引进来”。江泽民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的讲话中提出:“我国几千年历史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时代精神加以继承和发展,做到古为今用。”在相互的交流中取长补短,这符合我国一贯的传统。同时文化没有优劣之分,每一种文化都有其两面性,既有缺失的一面也有合理的一面。西方文化中很多优秀的地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比如意大利的歌剧、美国百老汇的音乐剧、俄罗斯芭蕾舞和大马戏、德国交响乐、法国的画展等等,我们应该吸取其中的精华进而改进我国的文化和艺术,这才是对外开放的真正目的所在。如果过分强调文化的本土性,一味排斥外来文化,也会滋生文化民族主义的情绪,导致本国文化发展的停滞与退化,甚至导致文化生命力的枯竭。

    其次:不断进行文化创新,实现文化“走出去”。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不仅要引进来,还要努力走出去,让世界真正了解中国和中华文化,扩大中国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和吸引力。近年来,我国也举办一系列的活动比如举办“中国文化周”、“中国文化年”,在国外兴办孔子学院等等,通过这些活动介绍中国文化,成为外国了解中国的一个窗口。但是要真正做到自身实力的不断强大而走向世界,创新是关键,因为文化平庸也会带来文化的危机,所以只有创新才是文化发展的不竭动力,直接关系到我国的文化安全。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于现代化建设实践,着眼于世界科学文化发展前沿,积极进行文化创新,为此要大力推进文化观念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和体制创新等方面的创新,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永葆文化的发展活力和先进性,真正的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

    3.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升文化软实力

    为了应对文化全球化的挑战,提升我国的文化安全度,强大的实力是基础,所以要大力发展我国的文化“软实力”,而文化产业则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手段,而我们国家的文化产业还处于发展阶段,问题比较严峻,所以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和策略,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首先: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在我国许多文化企业都没有形成规模效应,分散化,结构不合理,这样不容易形成产业化的效能,导致文化资源的浪费。所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文化资源配置,对文化产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发展意义重大。实施重大文化产业的带动战略,根据区域经济的发展特色,建立“文化产业园区”,特别是长三角、环渤海地区,应充分发挥其区域优势,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使文化产业集中度提高,发挥文化的规模效应,繁荣文化市场,形成一批国有和国有控股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同时完善的市场体系也是必不可少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能够使各类文化企业平等竞争,优胜劣汰,有效的规范文化市场。

  目前我国文化产业的各个行业还没有完全发挥其作用,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市场体系不完善,形形色色的市场壁垒阻碍了要素和产品的自由流动,产权得不到保障,从而使文化消费市场呈萎缩的状态。所以要改善市场环境,营造有利于企业集团发展的市场氛围,打破行业壁垒,实现文化产业的跨行业经营。

    其次:提高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企业的创新能力尤其是原创能力致关重要,企业文化就是一个企业首先需要考虑的方面。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无论是表层的物质文化、行为文化还是较深层的制度文化、精神文化,都有利于树立企业品牌,发挥品牌效应。同时应加大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转化,支持研发和创新的财政资金投入,将高科技成果应用于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产业开发中,加速自主知识产权成果的转化应用,形成自己的品牌,以品牌为支撑,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最近几年,文化创意产业不断兴起,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占GDP的比重也不断增多,呈增长的态势。“2005年至2009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分别实现产业增加值700.4亿元、812亿元、992.6亿元、1346.4亿元、1497.7亿元,分别占当年GDP的10.2%、10.3%、10.6%、12.1%和12.6%”。每年一届的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已经成为国家级的推介平台。今年我国的文博会就注重挖掘文化资源,提升文化创意,打造文化品牌,努力推出高品位、高水准的文化精品。

    最后:完善产业政策,加强宏观调控。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是事关文化产业持续稳步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如果没有政策的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不可能持久。这需要发挥国家、政府的作用。首先应加大资金的投入。尤其是财政上的支持,逐步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同时政府也应该来扶植一些公益性的文化事业以及高层次的表演艺术和优秀的民族艺术的发展,对这些资金严重缺乏的民间艺术和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政府则需要在资金上给予直接的投入,同时对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型文化集团也要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和鼓励。其次要加大科技投入。文化产业与科技进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西方国家的文化产品为何深受别国追捧,他们的文化产品为何享有全球性的市场,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所特有的高科技含量,这一点是任何国家都不能忽视的。只有加大我国在文化产业上的科技投入和科技含量,将我国的文化产品打入国际市场,与国际市场中多元化的文化产品相互融合,才能互通有无,在保存自己民族文化特色的同时,吸取有益于自身发展的精华,从而进一步保证国际社会多元文化的并存。

    4.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就强调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特别是随着文化全球化趋势的增强,不同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之间的碰撞、交融与冲突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加激烈,所以只有建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内核的先进意识形态,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筑起坚不可摧的文化长城,保障我国的文化安全。

    首先:巩固马克思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地位。在我国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主流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理直气壮地加强主流思想文化的宣传与教育,要通过理论宣传阵地的优化,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抵制一切非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文化,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做到不歪曲、不附加、不教条、不误读,增强它的文化亲和力、感召力和创造力以及同其他意识形态的竞争力,抵御不良文化的侵袭,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同时在努力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要将主流意识形态融入民族文化之中,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发展过程中深深地打上民族的烙印,用民族文化解读马克思主义,也用马克思主义改造民族文化,使两股文化势能汇集在一起,这也是增强国家文化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举措。

    其次: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整合社会成员的价值理念。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引领整合社会成员的价值理念,形成基本的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思想道德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我国社会的一些领域出现了是非不分、美丑不辨、善恶混淆、荣辱不分的现象,使道德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出现滑坡的迹象。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必然损害正常的经济和社会秩序,损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胡锦涛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为全体社会成员辨明善恶美丑、分清是非曲直、判断行为得失、作出道德选择、确定价值取向提供了准绳,成为引领中国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弘扬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道德,不能只停留在口号的宣传上,而是要通过全方位的科学的价值观教育,使之深入人心,成为全体社会成员的价值理念和行为准则,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最大限度地争取人们的价值认同,增强社会成员的归属感、凝聚力和向心力,使之成为联结各民族、各阶层的精神纽带,这样,才能在世界文化的相互激荡中把我国建设成为文化强国,才能真正抵御和抗衡西方思想文化价值体系的渗透和影响,保障我国的文化安全和发展。

    最后:用一元化思想整合多样化的思潮。当今社会是一个多元文化并存发展的社会,我们不能单纯的否定或拒绝多元化的思想,马克思就曾经说过:“你们赞美大自然令人赏心悦目的千姿百态和无穷无尽的丰富宝藏,你们并不要求玫瑰花散发出和紫罗兰一样的芳香,但你们为什么却要求世界上最丰富的东西—精神只能有一种存在形式呢?”在我国虽然是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主流意识形态是一元的,但是当今世界是一个多元化思潮并存的社会。所以我们要用一元化的思想整合多样化的思潮,用马克思主义的主流价值观统一人民群众的思想认识,这样既避免了一元化的单一文化格局,也不排斥文化多元化的发展思潮,使现阶段的社会主义文化状态呈现“一主多元”的格局。不能一味地强调自己意识形态的“唯一”科学性。

    作为正在发展的社会主义中国,面临文化全球化背景下各种文化的冲突和融合,我们应该以主动积极的姿态来应对这一挑战,共同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促进中华文化的和平崛起。

  参考文献:

  〔1〕苏国勋:全球化:文化冲突与共生〔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2〕沈洪波:全球化与国家文化安全〔M〕.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3〕胡惠林:中国国家文化安全论〔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4〕张骥:中国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战略〔M〕.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5〕武海波,雷萌:文化意识与国家文化安全〔J〕.南方论刊,2008年第4期.

  〔6〕胡惠林:论20世纪中国国家文化安全问题的形成与演变〔J〕.社会科学,2006年第11期.

  〔7〕刘新伟:论文化全球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法制与社会,2008年第2期.

  〔8〕韩源:国家文化安全引论〔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8年第6期.

  中国文化安全论文范文二:防止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侵略

  摘要:在国际交往频繁、经济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流动、科学技术和文化创新空前活跃、思维方式与文化价值观念转换的新形势下,在我国文化领域,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有的甚至影响社会政治的稳定和国家安全。相对经济而言,如果说当前社会发展是我们的“短腿”,意识形态如何抵御“西化”,文化领域如何抵御渗透,则是我们的“软肋”[1]。

  论文关键词:渗透,维护,创新,主流文化,文化管理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一股股的“西洋风”也开始铺天盖地席卷而来,不仅汉语里多了很多的音译词,如“摩登”,“可乐”等等。过西洋节也成了卷过上下所追逐的时尚风气,就拿眼下的圣诞节来说,各家店铺把小店装饰的五彩斑斓,各种搞促销活动接踵而至,各大高校呢,就开始准备各式各样精彩的活动,情侣们纷纷上街,学生们欢天喜地。这些现象通通都反映了西方文化强大的渗透力。

    一、目前我国文化领域面临的隐忧

    1.西方文化对我国的文化渗透愈演愈烈

    随着世界交通、电信等行业的飞速发展,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愈来愈亲密,交流愈来愈频繁,国际格局也向多极化发展。我国在加入WTO 之后,西方发达国家在基本缓解军事政治对抗、致力于经济科技合作的情况下,对我国展开全方位、多角度的文化渗透。目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打着“民主”、“自由”、“人权”、“改革”等旗号,利用各种能利用的资源和手段,极力推行以“西方中心主义”为基础的各种人文、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宣传西方的价值观念、社会心理和行为方式。

    说不清具体从什么时候开始,英语和西方文化已经成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我国对外开放,要吸收世界先进的文明,不得不学习英语,这好象是不学好英语就不能体现出国际水平。从这方面看,这些年,在国内英语形式完全比国语要强盛的多。家长,学子把狭隘的目光只盯在英语上去看,而国语则变为了一种附属品,英语的考级就象成了度量人才的一个标准。我们被笼罩在英语文化之中,升学、上大学、出国、找工作、评职称等等,都要先通过英语水平测试。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们很自然地说着“脱口秀”( talk show)、“肥皂剧”( soap opera)、“绿色食品”( green food)、“背景音乐”( background music)之类的,从不觉得有什么不对劲,就好像这些本来就是中国话,并未想到“外来语”这类概念。[2]

    2.互联网成为西方文化渗透的主要工具及载体

    互联网的诞生,突破了信息传播的地域界限,实现了信息制造与传播的瞬间化。但是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深度及多样化的传播渠道使得我们对信息的控制力度明显减弱,一些局部和地区性热点问题很容易通过网络扩散为全局性问题,一些小事件也很容易通过网络引发跨地区的连锁反应,甚至被人煽动、利用后发展成恶意事件,使个体矛盾群体化。另外,随着网络信息资源越来越丰富,垃圾信息和不健康信息也在迅速增加,尤其是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占据着信息传播的制高点,利用即时聊天工具、电子邮件、网上论坛、跟贴、网上广播、网上电视、电影以及电子商务等散布各种诋毁、我国政党的信息,传播煽动性、破坏性言论和政治谣言,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国民众的文化思维和价值判断。网络难控制、易参与,在缺少传统约束力的情况下,对我国的文化安全构成了严峻的挑战。

    3.青年人、“三失群体”是西方文化渗透的主要对象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同时也是部分西方国家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的主要对象。今天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在促进青年意识全球化的过程中打着文化交流的幌子,运用各种手段对我国进行文化侵略。它们不断地通过传媒制造时尚,将青年引向时尚化、自由化、西方化,并呈现出新的特点:文化渗透越来越多的以文化产品、文化服务、文化交流的形式出现,形式更加隐蔽;更多地借助互联网、现代通讯系统、广播电视等现代电子媒体加强渗透,渠道更加多样;越来越多地利用非政府组织开展渗透。同时,改革开放也使一些青年思想发生了新的变化。当前,尤其是“三失群体”,即下岗失业工人,土地被征用所造成的农民失地、城市房屋拆迁所形成的居民失房,形成了失业职工群体、失地农民群体和失房居民利益群体等弱势群体。当他们陷入困境却求助无门时,宗教、迷信、甚至邪教就有可能成为他们寻求安慰和解脱的出路,而弱势群体队伍中的个别人在自身利益被严重忽视以致侵害的绝境下铤而走险,以制造激进社会事件来宣泄的自己不满事件也日趋增多。[3]部分西方国家正是抓住这一点,利用传媒对我国的民主建设、经济发展和人权状况等大肆抨击,凭借已宣扬多年的“自由民主”意识对一些民众进行煽动,并给以广泛的“同情”和舆论支持,对他们进行渗透,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对我国的和谐社会建设具有极大的挑战性。

    4.影响社会稳定的不良思潮泛滥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多元化社会意识的出现和多元化文化的并存,各种资本主义的思潮逐渐入侵到我国,这必然使社会主流文化和主流意识形态遭到削弱,从而使社会成员出现了一系列文化价值判断的困惑。具体而言,当前影响社会稳定的不良思潮主要有以下四种。一是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一些人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大肆宣扬资产阶级的自由、民主、人权,宣扬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抨击社会主义的弊端。二是享乐拜金主义思潮。一些人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念,沦为金钱的奴隶而导致思想堕落,注重享乐,唯利是图,见利忘义,损人利己,人际关系扭曲,信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错误。三是殖民文化思潮。这是丧失民族尊严和优秀民族文化传统的畸形文化,他们盲目崇洋媚外,认为只要是国外的东西一定就比国产的更好,歪曲历史事实,美化侵略,为殖民者唱赞歌。这些不良思潮如果放任自流,任其发展,势必腐蚀人们的心灵,瓦解国人理想,扰乱经济秩序,污染社会风气,危及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

    二、加强我国的文化建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每当看到国人大肆欢度情人节和圣诞节,忽略传统的端午和中秋,就觉得十分痛心疾首。导致这些现象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改革开放仅仅三十二年,为什么我国沉淀了几千年的文化传统节日似乎在一夜之间就被大家忽略了。

    1.强化主流文化意识

    主流意识形态是国家稳定的保证,是文化安全的根本。任何国家、任何社会,不管其经济和社会结构多么复杂多样,占统治地位的主流意识形态必然都只有一个。只有巩固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中的主导地位,才能真正形成我国人民共同的思想基础,真正维护国家文化安全。[4]国家文化的生存和发展是国家文化利益的全部内容,这就要求一方面要保护我国优秀文化和价值观念免受西方文化的同化,保持我们国家独有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民族性和独特性,保持我们国家主体意识形态的自主性;另一方面还要着重加强提高民族文化的先进性,增强我们国家文化的感召力,促进大众对民族文化的认同,从而提高民族文化的凝聚力。

    2.构筑文化屏障

    文化需要交流与合作,但在交流与合作中,一要建立起一条文化安全的“警戒线”。在全球化背景下,要通过对“文化商品”、“文化贸易”的流动趋势及市场状况可能导致的对我国文化事业的威胁及不良后果进行分析研究。[6]我们自身也要加强警惕,不能盲目的崇洋媚外,盲目的听取网络上一些“不速之客”对我们国家制度经济等的诋毁。

  二要加强信息内容安全管理。要坚决抵制西方腐朽的享乐主义文化,坚决制止毒害国民尤其是青少年的污染社会和攻击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容在境内网络中传播,并要对外来文化产品及文化服务提出明确的规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三要建立信息安全监控体系。要完善和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监控系统。为防止网络舆情失控,避免不必要的社会动荡及舆论压力,建立相应的网络舆情应急处置机制。四要大力加强我国的出版物市场的建设。在出版物市场对编辑出版各环节的影响日益加大的情况下,我国新闻出版业在出版物市场上能否继续居于主体和主导地位,直接影响着我国的意识形态和文化安全。

    3.构建文化体系

    健全的文化体系是抵御西方文化渗透,加强文化安全的重要手段。不但要制定发展规划,明确在一定的时期内文化建设的目标,还要增加投入。投入是构建文化体系的财力保证,必不可少,加大财政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增强文化事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加强法治建设是构建文化体系的制度保证。当前应加强对社会普遍关注的与文化产业发展相关的专项法律的学习,不断提高广大文化消费者、经营者的法律意识和文化素质。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有关人才选拔培养的意见,创新人才机制,造就一大批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熟悉文化发展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的强势文化人才。

    4.净化文化环境

    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不仅是优秀文化得以茁壮成长的关键,也是维护社会政治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之一。一是要严厉打击各类非法出版活动。切实加强防范措施,加大查缴打击力度,严防境外政治性非法出版物流入我国及在我国非法翻印、销售和传播,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编印发政治性非法出版物和宗教类非法出版物。二要加大“反盗版行动”工作力度。要从维护民族创新能力和维护国家良好形象的高度,充分利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手段,坚决打击各类侵权盗版活动;加强对印刷、复制、批发、零售、出租、放映单位及出版物集中经营场所的执法检查,坚决查处参与侵权盗版活动的经营单位;加强对互联网出版活动的监管,坚决查处互联网侵权盗版行为和互联网经营盗版出版物活动。三要深入开展打击网络淫秽色情专项行动。要积极探索网上“扫黄打非”工作规律,建立网上“扫黄打非”工作机制,研究网上“扫黄打非”技术措施,培养网上“扫黄打非”技术人才,为网上“扫黄打非”长效监管机制的建立奠定基础。

    5.传播先进文化

    传播先进文化是新闻舆论和理论研究工作者的重要职责,也是加强文化安全的重要举措。一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伟大民族精神为核心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根基,是全体中国人和海外华人的精神家园、情感纽带和身份认同。二要传播反映时代主旋律的先进精神文化。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来越具有多样性、发展性、自主选择性等鲜明特征。为了适应这些特点,精神产品创作者和生产部门要多出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有利于提高人民思想道德水平、科学文化素质、反映时代主旋律的优秀作品,从而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同时,必须对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进行必要的引导,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要向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维护安全决不是拒绝外来文化,要面向世界和现代化的前沿,利用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引进来走出去,既借鉴和学习国外的先进文化,也要向世界推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使中国文化广泛地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认同。

    6.推动文化创新

    创新是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提高国家文化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是民族传统文化吐故纳新、与时俱进的唯一途径。一要加快文化领域核心技术研究。要瞄准世界文化科技发展的战略前沿,通过加强数字技术、数字内容等核心技术的研究,从而提高装备技术和制造技术的水平。二要创新文化传播方式和手段。要加快以国家数字图书馆为龙头的大容量数字化文化资源库建设,完成大中城市公共图书馆联网,实现资源共享;推进舞台技术进步,发展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加快广播电视传播和电影放映数字化进程,建立广播电视、卫星直播系统。三要推动文化业态更新。要加快传统出版发行业向现代出版发行业的转换,积极发展电子书、手机报刊、网络出版物等新兴业态;全面推进广播电视数字化,实现有线电视传输、终端服务业态的全面更新;鼓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网络文化产品的创作和研发,开发文化数据处理、存储和传输服务等业务。四要通过体制创新,建立具有活力的文化科研体制,即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能够适应并促进文化事业发展,具有科学决策机制、良好激励机制和有效管理机制,能够促进科研资源优化配置的体制。五要推动文化企业成为文化创新主体。[7]要落实培育创新型文化企业的相关政策,改善对创新型文化企业的信贷服务和融资环境,扶持中小创新型文化企业发展,促进文化创意企业发展,鼓励经济发达、创意人才资源较为丰富的城市发展文化科技、影视制作、音乐制作、时尚设计、艺术创作、动漫游戏等文化类创意企业。

    7.发展文化事业和产业

    现阶段,文化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衰,则国家衰。因此,我们必须采取各种措施发展文化事业和产业。一要积极培育和开拓文化市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一方面要加快整合,放宽市场准入政策,消除各种壁垒,打破条块分割,鼓励集体、个人、外商参与文化市场的建设与开发。一方面要制定并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打破所有制界限、地域界限和行业界限,组建优势互补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二要加大对文化事业和产业的投入。要逐步改变文化产业的资源配置方式,鼓励社会不同主体的资本向文化产业流动,迅速壮大文化产业,并通过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和投入力度,着力培育一批有自主创新能力、有知名品牌、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大幅度提高我国文化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之路。三要注重文化资源的开发。我国是一个文化资源大国,蕴藏着由56个民族共同创造和积累的丰厚文化遗产。我们要加强对这笔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实现我国由文化资源大国向文化产业强国的转变。四要扩大文化产业的对外经营。要在立足国内的基础上,在扩大对外交流的同时,尽力拓展对外文化产业经营。在全球化时代,只有以更加积极的态度走向世界,充分利用国际文化市场的有利资源,我国才能充分发挥一个发展中国家文化资源丰厚的优势,也才能在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同时,增加全球化背景下国家文化安全的系数,否则,国家文化安全的维护与保障也还是要落空的。

    未来的世界文化的“重叠共识”应该是既尊重个体,又着眼于群体;既强调责任,又不忽视义务;既追求效率,又力争公平的新文化。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东西方文化相互交融所产生的新文化,将兼具东西方文化优点,采取系统思考的方式,把全世界看作一个统一的整体;以和谐共处的理念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最终服务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叶小文.中国文化“和”的内涵与民族复兴的“文明依托”[J].理论前沿.2005.( 15).

  [2]张敏杰.中国弱势群体研究[M].长春:长春出版社.1999.(7)

  [3]刘波维.新闻泛娱乐化在传播中的角色分析[J].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 (5)

  [4]徐菊凤.“黄金周”假日制度改革的视角创新[N].光明日报.2006201217 (10).

  [5]刘正土炎等.汉语外来词词典[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4.(10)

  [6]罗常培.语言与文化[M].北京:语文出版社. 1989.(16)

  [7]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10)

中国文化安全论文相关文章:

1.中国文化发展浅析论文

2.安全论文范文600字

3.安全教育论文范文

4.安全论文范文

5.论安全教育论文

130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