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文化 > 文化研究 >

试析中国公民文化发展现状与建设对策研究

时间: 周蓉1 分享
  论文关键词:公民文化 市场经济 公民社会 公民教育 政治参与
  论文摘要:通过对我国公民文化的发展状况与特点的分析,结合我国特定的国情和时代机遇,从发展市场经济、建设公民社会、推行公民教育、提升公民政治参与几个方面,对建设中国公民文化的对策子以探讨。
  一、中国公民文化的内涵
公民文化是商品经济与民主政治发展的要求与结果,它曾一度是西方国家主导的政治价值取向,但其中蕴含的民主、法治、平等、自由等现代价值理念为各国普遍接受。由于我国历史背景、政治体制、文化传统等原因,公民文化赖以生成的经济基础、制度环境以及社会心理基础相对薄弱,完全按西方标准来界定我国公民文化是不可能的。当前中国的政治文化发展状况有别于西方,体现在: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它不像西方人那样过份强调个人的独立地位,而是努力寻求个体独立与集体主义之间的平衡点,更多强调社会整体利益、合作与和谐的价值,因而相对淡化社会分化、对立、冲突和多元竞争,传统臣民社会所内含的美德也将融人其中,使我国致力于建设和谐而非冲突的社会;在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上,双方的对立关系不如西方突出,公民在对政府进行监督的同时,还要求多几分对权威的尊重与服从;在政治参与程度上,公民已具备一定程度的参与意识,参与的价值也得到认可,但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一时还无法达到西方那样的参与水平。
因此,中国公民文化是在充分结合中国国情,继承优良传统文化,并充分吸收与融合现代文化与西方文化中的优良传统与特质的基础上发育起来的一种和谐、中和、具有较强沟通、协调与平衡机制的政治文化。
二、当前中国公民文化发展状况
(一)建设中国公民文化的机遇
1.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公民文化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
按发达国家的经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与公民文化发展存在正相关的联系。当今中国公民文化的培育是与市场经济转型相适应的。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迅速,为公民文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政治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为公民文化建设提供了政治制度环境。
改革开放至今,中国政治体制发生了巨大变革:第一,法治。把依法治国定为基本国策;第二,放权。中央政府权力下放给地方政府,对公民的管理逐渐放松,公民自由活动空间不断增大,政府和网民互动,网络言论更加自由、宽松等;第三,职能转变。政府经济、社会职能弱化,并将之转交给相关民间组织。政治体制改革是对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的重构,是制度的积极调整,它顺应了公民文化发展对制度环境的要求。
  3.“公民性”的不断提高为公民文化建设提供了心理基础。
  “公民性”显示的是在政府力量与市场力量之外的一种精神力量,是公民文化对社会政治心理的要求。在具有充分“公民性”的社会中:公民掌握一定的政治知识和技能;更加关心政治,并相互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积极参与政治生活,并认为自身能够影响政治,具有一定的“政治效能感”;公众更容易围绕共同利益、目标和价值进行集体行动。中国社会“公民性”的提高可以从民众积极向政府、“两会”建言中可以看出;从普通公民向有关政府部门提出要求,主动查询4万亿元的投资去向中可以看出;从众多网友争相在网络上与对话,一起探讨时代难题中可以看出。
4.2008年至今的一系列重大事件为公民文化建设提供了契机。
社会重大事件和社会问题能够反映并塑造公民文化所需要的优秀品质。近年来特别是2008年至今,汉川地震、北京奥运会的举办、“两会”的召开、金融危机、建国60周年等一系列重大事件,促使中国社会心理环境在短时期内得到大幅度改善,民族凝聚力、社会责任感以及人们之间的相互理解与信任得到增强;公民对政治体系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积极性不断增强;在政府的主动引导下,公民在实际行动中意识到理性、合法参与的重要性,政治效能感不断提高;公众对政府的满意度也得到提高,党与政府的形象经历了考验,其威信在人民心底不断升华;公民对政府的期望值也在不断提高,加快改革尤其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公众诉求也越来越强烈。中国遇到了一个30年来难得的顺势推进公民文化建设的机会。
  (二)中国公民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与特点
  1.起步晚,进程慢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以及民主政治建设与发展,我国公民文化得到一定程度的发育。但其发展进程较之社会变革的速度,仍显滞后。我国政治体制的不完善阻碍了公民对国家政治事务的民主参与和有效管理,造成公民对政治权力的顺从与依附关系,民主政治意识以及公民权利观念薄弱,政治效能感低下,公民“政治冷漠主义”与现实生活中“趋利主义”相交织的心态仍存在,这些因素使公民文化发育进程步履维艰。
  2.发育不平衡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东部城市发展很快,但中西部特别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仍比较落后,很多农村地区的人们离现代信息交流很远,如无法阅读报纸、上网等。
  他们既无法及时了解当前社会发展形势,无法认知并参与到政治系统中去,更无法及时让外界了解他们的心声,其意志与利益的表达与实现缺乏有效的渠道与途径。另外,在不同时机与场合中,公民在对政治体系以及对自身政治角色的认知、情感与态度等方面也具有差异性。相比之下,公民在重大事件中所表现出来的公民意识与公民精神比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明显,但当重大事件过去后,这种强烈的精神与意识往往也随之消退。
  3.政府主导
  中国的传统与现实共同确立了政府的主导地位。在这种环境下,中国公民文化与西方不同,它不完全是自发产生的,而是在政府及其部门支持下培植起来的。一方面,它可能造成公民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缺乏自主性,带有官方色彩和“政治化”倾向,但政府的主导地位若能正确发挥,它便可以保证公民文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相一致。作为一个新兴的现代化国家,未来中国公民文化的发展需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有效引导与保证公民文化发展的内容与方向,为之提供更多的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持,以获取公民文化发育的“后发优势”。
19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