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文化 > 文化研究 > 韩流文化论文

韩流文化论文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韩流文化论文

  韩流文化不断影响着中国的发展,韩流文化的传播在持续不断的扩展之中,从影视剧、现代音乐舞蹈、综艺节目、网络游戏到服装配饰、食品餐饮、化妆整容等等。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韩流文化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韩流文化论文篇1

  浅谈“韩流”给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启示

  内容摘要:“韩流”文化现象,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部分中国人生活方式的某一方面,同时,也给我国的文化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韩流”在成功抢占中国文化市场的同时,其发展模式或策略对于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值得借鉴的价值。

  关键词:“韩流” 文化产业 大众文化

  “韩流”在中国的影响说明,社会中任何一种文化现象的产生,都离不开时代发展的背景,必然与其发展的社会化相一致。文化必须反映时代和适应时代,同时,文化又必须引导时代。正如有的学者所说:“中国大众文化按照自己发展的逻辑,也不可能离开世界文化发展的潮流而孤立发展,它必须在国际文化舞台展示自己的力量,形成自己的品牌,扩大自己的影响,并吸收国外大众文化的优秀成分以发展壮大自己。”①因此,中国的文化产业应以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为主体,并吸收一切外来有益文化,进而形成推动整个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格局。

  一、加强管理与扶植,重视文化产业发展

  由韩国政府文化产业政策主导的“韩流”现象,不仅创造了韩国文化产业在他国或地区发展的文化艺术环境,同时也成就了韩国经济增长的新的动力因素。

  “韩流”作为对外文化输出的成功范例,折射出韩国政府对本国文化推销过程中采取的一系列举措。韩国政府不仅加强政策扶植,推行一系列有益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振兴计划,而且确立了“文化立国”的思想。无论是从韩国流行音乐还是影视等行业对外文化输出的效果来看,韩国政府主导的“韩流”现象给本国文化产业发展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果。在这样的政治背景和社会环境发展的过程中,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韩流”形成较为强大的异国区域的文化圈。不论是韩国流行音乐还是韩国影视作品、韩国服饰、网络游戏等,都能走进千家万户,甚至在某种意义上成就着人们的追求和梦想。

  众所周知,没有文化产业的发展,就没有中国的民族文化品牌。发展文化产业,可以传播我们的文化意识,从而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国家真正发达起来。正如学者肖长波所说:“文化产业是我们发展经济的先锋。”②

  二、充分发掘利用传统文化资源,打造中国文化精品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和不断深入,社会发展及其文化建设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如何看待“韩流”及其外来文化的输入以及自身文化的发展,必然引起中国文化产业界的高度关注。“‘韩流’风在中国究竟能刮多久并不重要,其意义在于让中国人对韩国人、韩国文化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当韩剧风靡大陆的时候,韩国普通人的家庭生活和精神追求也一起进入了中国人的视野,并与中国人产生了共鸣。它说明了中国和韩国的文化是可以相融的,既然有了互相的向往,就不要放弃这个交流的机会。”③从流行音乐及影视创作等领域来说,如何使其在占领中国文化市场以及展现自身文化魅力的同时,成为构建中国和谐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成为我们共同关注的问题。

  从“韩流”现象在中国的发展背景看,我们不得不回到传统文化的角度去思考。中国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回头看一下“韩流”在文化艺术领域中的表现,尤其在音乐、影视中的表现,也正是体现了儒家文化基础上构建的韩国民众的礼仪范畴。当对“韩流”文化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和考察之后,取而代之的也将是中国的品牌文化和和谐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尤其在非物质文化层面,我们知道“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民族智慧的象征,民族精神的结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文脉”④。可见,我们应不断增进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加强传统文化建设与和谐文化构建,使中华传统文化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长流不息。

  三、辩证对待外来流行音乐文化

  “韩流”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乃是建立在韩国文化产业多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基础之上。政府主导“韩流”对外输出的成功经验和其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一方面体现了韩国政府的支持行为,另一方面也说明这种行为适应韩国文化发展战略以及韩国国情。当然,从另一角度来说,韩国所推行的文化产业政策也不是尽善尽美,同样带着种种复杂多变的文化形态的隐患。所以,这也就要求作为中国的流行音乐文化必然是在当代艺术发展环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也必将适应于中国改革开放背景下的生存发展机遇和模式。不能盲目地、过分地追求韩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和形态。

  中国流行音乐向多元化发展,从不同的角度导致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意识形态悄然变化,这应是我们要警醒的。“音乐的属性是多方面的,根据不同的场景,有时是审美的,有时却是象征的。这是音乐活动的特性,一方面人们把这种审美性质或象征性质赋予音乐;另一方面,人们又用音乐的审美性质来表达我们的感情和思想。”⑤当然,中国流行音乐有一种特有的民族特色和与众不同的风格,民族多样化的因素也促使中国流行音乐融入了许多民族音乐的元素。韩红的歌曲《家乡》有雪域高原的粗犷、空灵,把西藏这块神秘的土地用音乐的形式展示在我们面前;周滟泓的《再见茉莉花》,有江南水乡的柔美、轻盈。我们知道有这样一句话,“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所以说,中国流行音乐所承载着民族艺术的新鲜元素,也逐渐在世界的流行音乐舞台上崭露头角。

  众所周知,21世纪的中国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文化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已成为中国社会发展不争的事实。也正如罗素在《中西文化比较》中所说:“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过去已经证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里程碑。”⑥这句话无疑告诉我们,不仅仅是“韩流”在我国乃至于世界的发展已成为一种文化力量的较量,与此同时,中外文化产业多元化发展已成为文化交流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但问题是我们如何辩证对待包括韩国流行音乐在内的外来文化。

  四、加强中国传媒事业发展,促进文化对外输出

  “韩流”之所以在中国、日本以及亚洲广泛流行,不仅体现在韩国文化产业的整体规模和竞争力水平上,尤其体现了韩国政府重视产业在科技水平基础上的传播策略。韩国是一个高新技术比较发达的国家,尤其是在电脑和因特网的发展方面,这些积极因素的存在给韩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快捷而质优价廉的宣传平台和传播渠道。

  目前,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以及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对影视以及乐坛带来了巨大冲击,流行音乐及文化产业与网络的结合,带来了一场文化传播方式的变革。比如,文化产业借助于网站的开发,建立专业性网站等。不仅是一些歌手、乐队的成名得益于网络的应用与传播途径,更有一些网络歌曲在网络的传播中风靡流行,如爱情歌曲《老鼠爱大米》《丁香花》,反映大学校园生活的《大学自习课堂》等。一些歌曲还被制作成Flash动画,如《东北人都是活雷锋》。诚然,“韩流”的传播无疑印证了科技的发展、电视的普及、电脑及其网络的广泛应用。所以,加强中国传播事业的发展,促进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没有文化的传播、文化变迁和文化冲突,人类文化不可能发展到今天的程度,也不可能有现在世界就是地球村的这种感受或概念。”⑦

  五、倡导健康的大众文化消费,引导青少年对流行文化的理性选择

  “韩流”在中国改革开放背景下传播和发展的过程,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受众群体的人生观在某种程度的改变以及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价值选择,尤其在青少年文化需求多样性的发展形态中表现更为突出和尖锐。“韩流”在中国的迅猛发展,不仅体现流行元素为青少年价值取向的认同和追求,同时也体现在社会转型背景下的青少年一些超前思想和生存理念的构筑。

  作为受众群体中的青少年来说,在物质富裕、生活进步的基础上,过分地追随“韩流”,一定程度上不仅仅是在满足个人精神文化需要,同时也是自我情感与社会现实之间不同状态的异样表达。“韩流”受到青少年群体热捧,一方面表现在社会文化的认可,另一方面也是“韩流”文化现象迎合了广大青少年群体的心理需求。同样,从“韩流”现象受众群体的接受程度以及对待“韩流”所表达的内容上来看,从感性认知到理性分析的过程,也是基于广大青少年对价值观多元化现实的一种认识。可见,恰当引导青少年对流行文化的理性选择显得尤为重要。

  (注:本文所属基金项目:2009年度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我国流行音乐发展过程中“韩流”现象研究》,项目编号:2009FYS009。)

  注释:

  ①金民卿.文化全球化与中国大众文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273.

  ②肖长波.从好莱坞现象和韩流谈中国的文化产业[J].天府新论,2006(2):180.

  ③董萃.文化的冲突与认同――“韩流”背后的跨文化意蕴[J].艺术广角,2006(3):32.

  ④王晓坤.豫北庙会音乐祭礼――以新乡城隍庙会音乐为例[J].音乐研究,2009(6):93.

  ⑤洛秦.音乐中的文化与文化中的音乐[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4:59.

  ⑥罗素.中西文化比较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35.

  ⑦陈华文.文化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169.

  参考文献

  [1]黄会林.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2]张秉珏,陆明华,任建新.目击韩流[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3]王思琦.中国当代城市流行音乐[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4]金兆均.光天化日下的流行――亲历中国流行音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5]孟繁华.众神狂欢――世纪之交的中国文化现象[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

  [6]崔欣,孙瑞祥.大众文化与传播研究[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

  [7]尤静波.流行音乐历史与风格[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7.

  [8]陈小奇,陈志红.中国流行音乐与公民文化[M].广州:新世纪出版社,2008.

  韩流文化论文篇2

  浅谈“韩流”

  摘要:韩流是中国媒体为了描述韩国歌手在中国的演出受到中国青少年热烈欢迎的热潮所创造的新造语,媒体原封借用了此词。狭义的韩流是哈韩族热爱媒体在中国所宣传的韩国大众文化(以电视剧、歌谣为主),以及他们喜欢韩国艺人,学习韩国语,渴望去韩国的现象。现在韩国大众文化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电视剧出口,歌手的演出,而是向中国人展示了韩国的传统文化。

  关键词:韩流,文化,韩国

  1.中国内韩流的定义

  韩流是中国媒体为了描述韩国歌手在中国的演出受到中国青少年热烈欢迎的热潮所创造的新造语,媒体原封借用了此词。

  韩流包括狭义的韩流与广义的韩流。狭义的韩流是哈韩族热爱媒体在中国所宣传的韩国大众文化(以电视剧、歌谣为主),以及他们喜欢韩国艺人,学习韩国语,渴望去韩国的现象。但是考虑到中国的人口及面积,仅仅这样定义韩流未免有些简单,并且说其是一种现象也有些不足。广义的韩流是中韩两国文化交流的缩略语。现在韩国大众文化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电视剧出口,歌手的演出,而是向中国人展示了韩国的传统文化。另外,韩国文化在向中国出口的同时,中国文化进入韩国市场的活动也越来越频繁。

  韩流刚进入中国时,很多人认为它只会在一群无知的新人类间流行一段时间,继而就会消失。也有人认为尽管从韩流的演出场面和韩剧的收视率上等来看,人们对韩流的热情高涨,但韩流没有给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带来任何影响。事实上,韩流存在东南亚的每个角落,韩国艺人的活动对提高韩国的国际形象产生很大的作用。

  2.中国内韩流的原因

  2.1 位置和宗教

  中国和韩国从地理位置上相近。在韩国五千年的历史中,自韩国建立之日起到日本占领前两国不仅在政治领域,而且文化领域和经济领域也互相影响。中国到清朝为止的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创造了与西方不同的独特的东方文化,并给周边国家带来了深邃的影响,起到了中心国家的作用。网。而韩国在历史上坚持国家自主的同时,为了国家的发展,积极引进中国的先进文化,这一先进文化也曾传到过日本。网。作为半岛国的韩国,由于地理位置原因,以中国为跳板,引进大陆文化,因此中国文化对韩国的影响是巨大的。

  形成韩国传统的基础是儒教文化。儒教产生于中国,传于韩国。韩国以儒教为基础形成所有的生活文化。不论是统治秩序,礼仪,还是价值观等都基于儒教。历史上韩国和中国的关系主要是韩国在中国影响下发展。而随着西方文明开始兴盛以后,这种状况有所改变,韩国大力吸收西方文化并得以飞速发展。人民大学某教授称现在中韩两国间的交流似乎比两岸间的交流更为广泛深入,并指出韩流的存在是必然的。

  2.2 韩国大众文化的特性

  韩国大众文化的特性是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的调谐,并始终细致而现实的反映对社会的关心,对人生的关照及对生活的浓厚兴趣。这也是韩国大众文化吸引中国人的原因之一。中国曾试图模仿韩国电视剧并制作了几部青春剧,但是少了几分韩剧中的那种既新鲜又具有生动感的生活情趣。即使模仿韩剧中的人物、服装、内容、音乐、观点等,最终还是失败了。韩剧所体现的时尚,幽默与社会世态及文化含义使我们感受到了东方文化特有的魅力。

  韩剧与歌谣的主题思想由于具备西欧文化的趣味形式,又具有东方文化的幽默与

  劝善惩恶等思想要素,所以既不轻薄也不低俗,也正因为这一点,中国人对其毫无排斥感,相反能从中体会出快乐与趣味。特别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使中国的新一代在优裕的经济环境长大,韩流的传来符合他们对文化感性的思维方式。中国人对西方的音乐,在感觉上有相当大的异质感,而韩国由于把西方的音乐与东方的情致、文化相结合,适应了新人类的文化要求,因此得到了强烈的响应。

  2.3韩国政府的支持

  作为提升韩国国际形象的手段—韩流,为了维持其可持续发展,韩国政府做出了不懈的努力。韩国政府通过各种途径,极力协助韩国艺人在中国的演出和出版唱片等。最近在韩国汉城成立了名为“韩流发祥地”的组织,并积极筹划在中国成立“韩流体验馆”。

  3.韩流的影响

  3.1 对韩国的影响

  韩流附带着经济效果。直接的效果体现在韩流的主要形式光盘、电视剧、电影、游戏等及相关产品的出口额增加,间接效果体现在通过对电视,电影中所出现的轿车、手机、服装、家电用品的了解,提高了人们对韩国产品的购买欲望。同时,人们关心韩国歌手所用的各种用品,如化妆品(技法)及发型等。另外游览电影和电视剧的拍摄地能使一般观众仿佛置身于剧中,成为剧中的主人公,因此这些拍摄地成为了有名的观光胜地。网。对于艺人们来讲,既有当地的商业拍摄邀请,也具有向当地进军的基础。通过大众媒体,电影、电视剧及流行歌曲,韩流热潮的传播速度较快,加上追崇的对象是年轻人,其强度也较深。韩流波及效果如此之高,以至于在整个社会中形成了韩流热风。

  3.2 对中国的影响

  3.2.1经济方面

  韩流对中国的影响很多。首先是经济方面。在这里,笔者借一例子加以说明。最近中国移动通信模仿韩国移动通信,推行移动通信与网络间的连接。这超出手机的本身服务界限,属于市场营销的一个重要手段。中国国内20多家手机厂商在激烈的竞争中使出浑身解数,各自提出不同特色的服务。在华手机企业摩托罗拉公司已经被在这领域中突出的中国波导公司超越,夺走了其中国手机业老大的位置。

  3.2.2衣食住方面

  由于受韩流的影响,对韩国明星的狂热和社会生活的巨大压力,使人们越来越重视外貌。与中国相比,韩国的物质生活更加富裕,美容手术也相对发达。这也中国人乐于韩国式美容的原因。

  另外,在中国青少年当中出现了学习韩国语的热潮及韩国留学热。这无疑也是受韩流的影响。北京外国语大学一名2年级学生说不会韩国语的人只能对韩国文化一知半解。最近想到韩国留学的年轻人猛然增加,据韩国教育部统计,中国留学生以4.4746万人占在韩国际留学生的70%。

  韩流就其本身来讲,具有持续性的意味,也包含一时流行的意味。但是从韩国电视剧不断出口中华圈,韩国艺人进军中国的态势,以及韩国演艺策划人的长期而缜密的对中国市场的攻略来看,韩流具有可持续性的可能性。在中国,韩国的大众文化符合中国人的文化要求并以多种形式迅速发展。韩国为了使韩流在中国得以持续发展,积极发挥韩国大众文化的特性,并通过中国媒体极力扩大韩流在中国的影响。

  韩国正在实行这样一套方案,利用韩国的明星效应,占领以哈韩族为主的青少年商品市场,随着韩国艺人在华的知名度的提高,通过产品广告及广播,电视等手段不断进军中国市场。

  我们不应该把韩流看成韩国文化单方面在中国的流行,而应该站在中韩文化交流

  的高度上,以韩流为契机,促进中韩两国友好关系的发展和文化交流的增加。我们应该通过文化方面的持续性的合作,增加两国人民间的关心与理解,谋求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参考文献】

  [1]陈飞 .韩流. 现代出版社. 2000.

>>>下一页更多精彩的“韩流文化论文”

2794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