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文化>文化研究>

关于数学文化的论文投稿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学生对数学文化的了解,不只是拓展知识及激发学习的兴趣,而且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数学文化的论文投稿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关于数学文化的论文投稿篇1

  浅探大学数学文化教育

  【摘要】"数学是一种文化",文化对人和社会的影响是巨大的,对大学生必须进行数学文化的教育。本文对数学文化的内涵、特征和因素进行分析论证,并在"数学文化观"的理念指导下,尝试对大学生数学文化的教育进行探索。通过实践探索发现: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大学生进行数学文化的教育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数学文化观的建立,有利于大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数学文化 数学文化内涵 数学文化特征

  "数学文化观念,就是把数学置于社会大环境中加以审视,把数学看作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不仅注重数学自身的理论建构,还重视其文化和社会属性。数学文化观念为数学教育提供一种新理念。" M.克莱因人为:"数学一直是形成现代文化的主要力量,同时又是这种文化极其重要的因素,……由于受学校教育的影响,一般人认为数学仅仅对科学家,工程师或许还有金融家才有用的一系列技巧。这样的教育导致了对这门学科的厌恶和忽视。"

  一、数学教育目的蕴含文化因素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教育的目的是为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现代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提高人的素质。数学具有知识功能、教育功能和文化功能,数学教育是培养社会需要的人的理想途径之一。

  1.应试教育冷落了数学的文化功能

  在应试教育观下,无视数学的文化功能,数学学习被看作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把数学看作是数学教材中的内容的罗列和技能、技巧的训练,很少从文化的角度去认识数学,其结果导致一些人的文化底蕴很薄,文化积淀很浅。

  2.人们数学知识的增长与热爱数学的情感不成正比

  数学素质被曲解为应试能力,数学素质教育成了空话,忽略了数学的文化价值、精神价值,导致了"有部分学生在努力学习数学的同时,逐渐地厌倦、冷漠数学,而且随着数学知识的丰厚,厌倦的程度也在加剧",形成"有些本来在中学阶段数学学习很好的学生到了高校就厌倦学习数学"的尴尬状况。

  3.数学文化伴人一生

  大部分学生经过若干年以后,能记住的数学知识是非常有限的。他们只会用到数学的思维、思想方法、精神品质。只有数学家从事数学研究,工程师、经济学家等从事与数学知识有关的工作时才对数学知识记住的较多一些。因此,无论他们用到数学知识有多少,但他们在学校学到的数学思维、数学思想、数学精神乃至于数学品质、文化熏陶将伴随他们的一生。

  4.大众数学的思想强调数学文化教育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就是要贯彻大众数学的思想。数学课程主张:"一是数学课程更加关注人的发展,关注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二是数学课程面向全体学生,从精英转向大众;三是数学课程目标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而不是统一模式;四是课程目标更加注重联系现实生活与社会"。这些共同目标反映出现代数学教育共同的价值追求,数学教育不再是仅限于数学知识的获得、解题技巧的掌握。

  "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学好数学,让更多的学生学习更多的数学",这是现代数学教育的需要。有普及才会有提高,数学文化必须在这种民族的、大众的文化中才能得以生存和发展。

  二、数学文化的主要内涵

  1.数学有自身的发展历史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包含了数学史,自人类开始结绳记事以来,数学就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2000年日本的藤田宏指出:"数学发展经历了四个发展高峰:(1)公元前300年的古希腊数学文化的发展,欧氏几何的诞生;(2)17~18世纪,微积分的发现和进展;(3)19~20世纪中叶,现代公理化数学的诞生;(4)20世纪中叶以来,出现了信息时代的数学。"

  2.数学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数学有自己的语言,即数学语言;数学有自己的文字,即符号(图形)文字。张一民先生把数学语言的特点概括为四点:"(1)数学语言是知识的载体;(2)数学语言既是数学思维的工具,又是数学思维的产物;(3)数学符号系统是数学语言的主要组成部分;(4)与自然语言相比,数学语言具有更加简炼、更精确和形式化的特点",数学语言与一般语言相比,既有共性,也有自己的特征。数学语言具有简洁性、明晰性和无歧义性等特征。

  3.数学有自己的思想体系

  数学被人们视为规范的科学体系,在于解决了数学的存在性问题、无限与有限问题、数系的问题、模式与技巧问题、运动与静止问题等。常见的数学思想有:模型思想、极限思想、统计思想、最优化思想、转化与化归思想、分类思想等。

  4.数学有自己的人文精神

  数学不只是数的世界,形的世界,或更广阔世界的科学,数学还是一门充满人文精神的科学","从一般的道理看,文化即指人类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数学不仅闪耀着人类智慧的光芒,而且,数学也最充分地体现了人类为真理而孜孜以求乃至奋不顾身的精神,以及对美和善的崇高追求"。

  三、数学文化的特征

  原武汉大学校长齐民友先生认为数学是一种文化就在于它具有如下的特征:①它追求一种完全确定、完全可靠的知识;②它不断追求最简单、最深层次的、超出人类感官所能及的宇宙的根本;③它不仅研究宇宙的规律,也研究自己本身。

  四、数学文化的构成因素分析

  1.数学知识和技能

  知识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结,它是人类文化的核心内容。数学知识和技能是数学文化的主要基础,是数学文化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数学文化的载体。"知识"、"能力"和"素质"既是相互促进的又是统一的,它们之间并不矛盾,数学知识和技能对于人的文化素养来说是不可缺的。

  2.数学史

  数学文化的历史非常厚重,它有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作为一个新世纪的大学生,不了解一定的数学发展史是不够的。忘记了数学的历史就等于忘记了自身的历史。历史中的数学与教科书上的数学不完全一样,学习数学史对于深刻理解数学的内容、思想、方法、语言及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数学精神

  数学精神具有科学精神的成分,也有人文精神的成分,作为数学文化而言,把数学精神主要看作人文精神。 数学精神主要蕴含了求真务实的精神、创新精神和理性精神,其中最重要的是理性精神,我们一定要注意培养大学生的这种数学精神。

  总之,每个人都希望变得聪明、素质高,全面发展且富有独特的个性。这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和追求,要实现这一愿望和追求,学习数学、接受数学文化的熏陶是十分必要的。Proclus说"……数学:它赋予自己的发现以生命;它令思维活跃,精神升华;它烛照我们的内心,消除了与生俱来的蒙昧与无知";人要发展,人要聪明,就应该学习数学,用数学素质来武装自己,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数学是使人聪明的学科之一。

  素质教育需要数学文化。数学素质(或数学素养)是人的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提高人的素质就不能忽视数学素质,要提高人们的数学素养就必须重视数学文化教育。

  从以上对数学文化的分析研究,知道了数学素质是个体对数学文化的内化和升华,数学作为一种文化,在教育中对人的发展起多方面的作用,它不仅使人更有知识、更精密、更严谨,而且使人更聪明,学会思维、学会发现的目标可以在良好的数学教育中逐步实现;数学教育不仅可以使人变得更富有、更聪明,而且可以使人变得更高大、更高尚,变善、变美;未来社会不懂数学的人将不会有较大的发展。发展数学文化,是改善国民综合素质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21A.A斯托利亚尔.数学教育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2

  [2]张顺燕.数学的源与流.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479,1.

  关于数学文化的论文投稿篇2

  浅谈高职微积分教学与文化素质教育研究

  摘要:在高职生心目中数学学科被逐渐边缘化,数学教学中蕴含的数学 文化对人的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性一直被忽视。将“以人为本”的科学 发展观融入数学 教育中,将会对高职生 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养成、终身学习意识的树立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发挥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高职;微积分教学;文化素质;数学素质;数学文化

  21世纪科学的发展呼唤重视人文精神,希望用人文精神重构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推进 社会和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重视人的文化素质和创造、创新能力的培养,将成为我国教育改革、教育发展关注的重点。

  作为文化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数学素质教育,在高职高专院校中开展面临着诸多困难。教育部文件明确指出,高职院校的“基础理论教学要以 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依照此原则,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探索与 实践,但是教学效果却不能尽如人意。

  首先,数学教学难以真正体现应用性,教师依然沿袭传统教学套路,课堂信息量小,学生在这种单纯计算的数学技巧训练中,逐渐对数学产生厌倦情绪,看不到数学学习的价值和意义,自然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次,高职使用的数学教材还不成熟,由于片面强调“够用”原则,教材基本上是在工科教材基础上的删减,普遍缺乏文化气息,即使增加了一些数学家简介和数学史料,也使人感觉是生硬的知识组合,无益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无益于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无益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文化素质和创造创新能力。

  在高职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高职生的数学素质呢?笔者拟对此进行初步探索,尝试以高职数学基础课《微积分》为知识载体,实施数学文化素质教育,即在教学中注重微积分内在的数学文化的育人功能。

  数学文化概述

  数学文化是一种“子文化”。在上世纪初,关于数学的本质曾经爆发过一场激烈的争论。争论在三个学派间展开,其核心思想分别为:数学是客观存在的一种先验真理、数学是人类大脑直觉的自由创造、数学是可以用一种周密的符号体系精确表述的真理体系。由于每一派的观点都有合理成分,也同样存在不可克服的弱点,所以争论并没有得出结论。但一致的认识是,有史以来,数学真理从来就没有一种绝对可靠的判断标准。真理的标准把握在不同时代的数学家群体——“数学共同体”之中。在上世纪80年代,美国数学家怀尔德从数学人类学的角度提出了“数学——一种文化体系”的观点,很快得到广泛赞同。

  在现代意义下,数学作为一种基本的文化形态,处于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重叠范畴中。数学文化可以表述为以数学科学为核心,以数学的思想、精神、方法、技术、理论等所辐射的相关文化领域为有机组成部分的一个具有强大功能的动态系统。数学以及与数学有关的各种文化对象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协同发展,数学以其内在力量推动文化进步的同时,也从相关文化中汲取动力和养分。数学文化具有思想的高度统一性,其确切性、抽象性、严格性、应用的广泛性等都能以一种完整的形式辐射到数学文化的各个层面,数学文化涉及的基本文化领域包括 哲学、 艺术、历史、经济、教育、思维科学、 政治及各门自然科学。

  M.克莱因给出了数学文化的经典论述:“数学不仅是一种方法、一门艺术、或一种 语言,数学还是一门有着丰富内容的知识体系……,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说,数学是一种精神,一种理性的精神。”

  一些专家学者对数学文化的内涵开展了较为深入的理论探讨,但关于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如何普及数学文化的实践研究还不多见,笔者拟在这一方面进行初步探讨。

  实验研究

  (一)研究方法

  实验假设重视数学文化对学生素质的培养,教师有意识地采取有效手段,提高高职生的数学素质。

  被试在前期关于数学观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选取调查结果相似的天津师范大学高职学院物业 管理专业2005级5班和2005级6班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其中实验班为2005级5班学生,人数38人;控制班为2005级6班学生,人数36人,两个班的学生年龄相同,文理科分布相同,学习成绩相当,学生使用的教材均为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等数学教材。

  实验类型采用相等实验组与控制组前后测准实验设计。

  自变量实验的自变量为渗透数学文化而设计的教学。

  因变量加强对数学文化的教育,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映射出的数学素质是因变量。

  对无关变量的控制(1)实验班与控制班均由同一教师任教;(2)实验班与控制班的学生作业量一致,教学时数相同;(3)为了避免“霍桑效应”对实验的影响,未向实验班告知他们是实验对象;(4)实验班与控制班同时进行前、后测;(5)对实验班采用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对控制班则沿用传统式教学。

  实验程序本实验采用自然实验法,在实验班有针对性地开展数学文化知识的渗透。实验从2006年2月开始,到2006年6月止,大约有5个月时间,其中前测于2006年2月初完成,后测于2006年6月完成。

  (二)实验中的具体措施

  教学实验正处于以微积分为主要授课内容的阶段,实验班以数学素质的提升为教育目的,以微积分知识为教学载体,通过微积分理论的教学,使高职生学会用微积分的观点看问题,学会用微积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对微积分中蕴涵的数学文化的学习,达到高职生数学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

  备课教师要备“微积分史”及“数学思想、方法”,每一单元、每一课时需要渗透哪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每一定义、定理发现创立的历史背景,要做到心中有数。在教学中注重围绕概念进行讲解,从概念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方法的概括形成过程中,提炼出有助于全面了解和深入理解概念的过程知识。

  运用“双重角色”研究教材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以教师和学生的双重角色面对教学内容,特别是要侧重从学生的视角看待其所要学习的知识,从发现的角度安排教学内容,不局限于数学的严谨性要求,注意揭示数学与外部各种知识之间的广泛 联系,在讲授中力求使学生 体会理论探索的历程。

  另外,授课不能局限于形式逻辑的范畴,而是要将逻辑的推导演绎与非逻辑的合情推理分析相结合,将演绎与归纳相结合,使教学过程呈现“知识发生”的全景,使其中充满审美情趣。融数学文化于课堂教学之中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由于目前还没有相应的教材,只能以现行教材的内容和体系为基础进行“数学发现”,这就要求教师用较多的精力和时间寻找与“数学发现”有关的资料,思考与“数学发现”有关的问题,准备与“数学发现”有关的授课程序。

  利用多媒体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直观教学是使学生通过观察激发思考、促进其数学 文化性认知的重要方法。仅仅在课堂上讲授微积分史是很难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文化的熏陶的,课堂教学也难以充满文化气息。以数学美为例,数学与 艺术、 建筑、绘画、现代生活相融合,数学美的表达除了数学自身的美之外,与其他领域的结合产物唯有直观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才能改变学生对数学的感受。

  根据教学资源的情况,可以开掘信息技术,依靠其快捷的计算功能、丰富的图形呈现与制作功能、大量数据的处理功能、交互式学习和研究 环境等优势,为数学文化走进课堂提供便利,然后进一步整合体现数学文化的书刊、影视、 网络等,最后将以上内容围绕微积分教学内容加以系统化、系列化。当然,这是一个课题,需要时间进行不断开发。

  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可以 组织以培养合作精神为目的的学习小组,鼓励学生开展学习讨论,加强师生间、学生间的数学交流。讨论的作用是在知识传授的同时 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数学 语言表达能力,此外,还有助于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讨论的开展一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是学生创造性的体现,教师要精心选择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讨论过程,在讨论过程中要把握讨论的进程和方向,以保证讨论达到预期的效果。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要鼓励学生踊跃调研、阅读关于微积分的参考资料,有兴趣的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完成数学 专题 报告或数学作文。

  (三)实验前后测及相关分析

  因样本大于30,所以判断实验班与控制班认知能力水平差异均采用Z检验的方法。

  在实施数学文化教学实验前,实验班与控制班的学生数学认知水平无差异。实验后,实验班学生的数学认知水平高于控制班,具有极其显著性差异,这说明引入数学文化的微积分教学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文化是数学中的深层知识,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更是只可意会、难以言传且不易测量的,通过学生做作业写出解题思路、回答问题、与学生讨论交流等环节得到的反馈信息是,实验班学生或多或少地均可领悟或掌握一些数学思想方法,或多或少地懂得欣赏、感悟数学美,从而反映出数学文化 教育确实有助于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伴随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 社会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高职教育已不再是“终结性教育”,而是伴随学生一生的终身教育,因此,数学教学的目标要立足于学生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需要,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加速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促进学生个人素质、 职业道德的养成,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现代人需要多维的视野和辐射性知识,需要以全方位态势接受并了解现代科学,将数学文化融入高职数学微积分教学的始终,切实贯彻数学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高职数学教学应通过渗透数学文化教育,使学生逐渐认识到高度理性思维来源于数学,使高职生懂得拥有较高的数学素质才能顺利将个体融入社会中,才能成为未来具备较高数学素质的、有较宽视野和较强创新能力的职业人,这是把握职业机遇的关键,也是自我实现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黄秦安.数学 哲学与数学文化[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81.

  [2]M 克莱因.西方文化中的数学[M].张祖贵,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3]徐沥泉.源于数学高于数学——我的数学教学观[J].数学教育学报,2009,18(1):11-13.

  [4]张顺燕.数学的思想、方法和 应用(修订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159.

  [5]李经文.数学分析纵横谈[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55-57.

  [6]朱懿心.高职高专教师必读[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196.

  [7]骆洪才,等.数学观的层面分析[J].数学教育学报,2004,13(3):27.

2949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