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文化>文化研究>

中国文化小论文范文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一直以来,中国以其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吸引着世界各国的目光,中国文化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和现当代文化。中国文化的精华是中国人民的财富,也是世界人民的财富。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中国文化小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中国文化小论文范文篇1

  浅析中国文化的同化性

  摘要:文化同化是指相对弱势、落后的文化和相对强势、先进、完善的文化相接触后,逐渐引进、学习强势的先进的文化,受强势文化的影响,具备强势的先进的文化的特征的这个过程。中国文化在受到西方文化冲击时表现出了超强的文化同化性及包容性,中国文化在吸收西方文化的同时融入了自己的文化特色。这种强势的文化同化性当然有它独特的条件。

  关键词: 文化特色因素

  一、文化自身特性:

  1.1、传播性

  文化的传播性是文化能够在时间和空间中得以深远长存的主要特性。尤其对于中国文化的辐射范围更是遍及亚洲各个民族,其深远影响力也是中国文化传播的一大特点。

  “中国传统文化在明清之际,通过西方耶稣会士,通过东学西渐,还传播到了欧洲一些国家。中国的四大发明先后传到西方后,对于促进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国传统文化对法国的影响最大,法国成为当时欧洲“中国文化热”的中心。从17世纪开始,中国的一些儒家经典如《论语》、《大学》等,就通过法国传到了欧洲其他国家。法国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很少有不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如笛卡儿、卢梭、伏尔泰、孟德斯鸠、狄德罗、霍尔巴赫,他们对中国文化的推崇程度,让我们现在都感到震惊。这种影响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法国的启蒙运动,影响了德国的辩证法思想。

  1.2、独特性

  “中华文化是具有独特属性的文化,中华文化的独特性正是他的核心优势,是其软实力和竞争力所在,也是对外的标志符号和名片。中华传统文化之所以成为一个独立的文化体系,即是由于其独特性。文化的特殊性集中体现在文化符号上。每一种文化都有着自己的代表性文化符号。在中华文化所有表征之中,儒家文化是集大成者,历经先秦原儒、汉代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贯穿了中华文化历史的整条脉络;同时儒家文化的传播之广,上达天子,下至庶黎,波及全国,远及海外。成为中华文化的代表符号,是中国文化对外的一张名片。中华民族的文化内容的独特性是中华文化的本质属性,是其之所以存在的基础。中华文化作为一个独立的文化主体,其文化内涵在世界上独一无二。

  1.3兼容性

  “中华文化传承之中的兼容性特征要求我们开放、开发、兼容的胸怀来传承文化。开放并取、兼容并蓄促进了中华文化对外来文化合理内容的吸收,使中华文化具有“源头活水”,最终实现文化的与时俱进。文化的兼容就是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外来文化,如佛教文化传入中国就经历了和儒家道家文化长期交锋的过程。为此还产生过“三武灭佛”的事件,但随着两者交锋、交流最终达到了交融,宋代以来的理学也就融合了儒道佛三家思想,成为新儒家的代表。

  二、非文化因素影响

  除了文化本身具备的特性因素外,本族文化要想达到同化异族文化的目的,必须要以文化传播为手段。在我国古代交通信息网络没有建立的落后条件下,政府的对外贸易和文化政策对于本族文化接收和同化外族文化是一种极其主要的外来作用力。

  “1405年7月11日(明永乐三年)明成祖命郑和率领二百四十多艘海船、二万七千四百名士兵和船员组成的远航船队,访问了许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加深了中国同东南亚、东非的联系。每次都由苏州刘家港出发,一直到1433年(明宣德8年),他一共远航了有七次。郑和下西洋时间之长、规模之大、范围之广都是空前的。它不仅在航海活动上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而且对发展中国与亚洲各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友好关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三、中国文化的特色同化现象

  在中国文化自身的特性前提下,使其拥有了强大而深邃的同化能力。而其中的同化方式也是独特而强悍的。形象的说,这种同化方式,凭借着中国文化精深而博大的优越性,呈现出一种吞噬性的文化同化形式。中国,对于外来异族文化,基本循行着将其本土化,再将其纳入中国传统文化的范畴的套路。中国古代的宗教体系充分体现了这种特色强势性文化现象。

  “由于几大教派杂处,互相融合,使中国的神仙体系是显得相当复杂。小小的天庭容纳了道家中部分仙真、佛家中部分菩萨以及儒家中部分人间的著名人物,像道家的真武大帝,东华帝君等,佛家的四大天王、地藏菩萨等。儒家推荐的许多人间著名人物也被纳入天庭政府,如关羽、魏征、包拯等。可谓集中国几大宗教信仰之大成。可以说,天庭职位的设立,是儒释道三家在中国本土经由共同创改而充分融合妥协的产物。”

  其中,除却儒道两家属于本土自产自销的宗学外,该综合体系的形成更是以佛家的中国化为基础前提。总而言之,这种混合文化体系与同化文化现象,无不彰显着中国文化的强势特性。

  四、中国同化文化古今差异

  4.1、古代的主动同化形式

  在古代,作为四大文明地区的中国在文化起点上就高于东亚各国,于是中国文化在其自身同化发展的过程中,一直是由本族人群主导文化更新。作为先进国家的中国,自然拥有让世界各国趋之若鹜的先进文明。这种强大的吸引力使中国文化在古代一直以主动同化的形式强势发展。“西汉末年,佛教经丝绸之路传入我国。由于佛教是一个外来的完整的宗教体系,其中不少内容,汉语字库里难以找出恰当、吻合的书写形式来表现。”为了适应这一情况,人们开始渐渐的将佛教本土同化,并融入自身传统文化当中,经长期传播发展,而形成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中国佛教。而后来,这种中国化的佛学被中国以强势性的主动同化方式经由多种渠道传播到东亚各国。

  4.2、现代的被动同化形式

  在现代,西方文化一起自身强大的生命力迅速崛起,这种可以高速促进经济增长的文化被视为一种更加先进的文化。于是中国为了壮大经济实力和调动生产力,开始去粗取精的接触和采纳外来的西方文化。但是在经济得以腾飞的同时,中国文化也在渐渐由主动同化向被动同化转变。摩登文化开始侵袭中国,而中国却还一直对外宣扬着孔子学说。现代中国如果只能借祖先的文明壮大自身软实力,无疑是一种悲哀。

  总结

  中国文化经过五千年的沉淀,积累有相当大的深度和厚度,不可能被同化。

  中国文化讲包容和吸收,由于吸收了外来文化,中国文化更博大精深。中国曾大量吸收西域文化,但都是为我所用。比如佛教,源至印度,传到中国,被中国消化、吸收、改革,然后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大量的西方、异域文化来到中国,形成今天多彩的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小论文范文篇2

  试谈中国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

  【摘要】 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文化产业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个亮点。通过构建文化产业创新发展链条,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思路,实现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知识产权;企业家;品牌;规模经济;创新发展

  文化产业是新兴的朝阳产业,它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已经成为全社会新的消费热点,文化产业涵盖面广、发展速度快、低污染、低能耗的特点将会使其最终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目前,我国文化产业整体规模偏小,质量偏低,市场化程度不高,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还比较低。中国文化产业要加强创新,走可持续的创新发展之路。

  一、知识产权保护与创新激励

  科斯定理表明产权明晰不仅可以引导人们做出合理的资源优化配置的选择,更重要的是它还能形成人们的创新动力。知识产权制度是激励创新的基本制度:首先,知识产权制度以法律形式保障知识发明人在一定时期内拥有排他的独占权,使知识发明人通过经营其独占资源获得高额垄断利润,促使他继续发明创造,形成激励创新的良性循环。其次,知识产权制度的市场化可充分使资产流动,交易,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创新成果在相关产业的应用,激励各产业自主创新。我国的“搜狐”、“方正”和许多影视集团等企业就是在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下不断创新发展的文化产业。我国文化产业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还不完善,要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为中国文化产业的创新激励奠定基础。

  (一)提高文化产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文化产业是新兴产业,很多文化企业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不强,常常导致企业原创内容被其他企业或个人无偿利用,使企业遭受巨大损失,以至于企业缺乏对于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动力。企业应该对企业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增强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观念,形成一种以文化创新为主的企业精神。国家需要提高全民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保护创新的良好氛围。

  (二)建立文化产业知识产权法律保障体系

  1.立法。我国文化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还很欠缺,如对服务行业的产权问题、文化产业与高科技集合的新业态产权问题等还没有涉及,立法进程远远落后于实践需要。为了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我国需建立专门的文化产业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形成以基础产权保护法为主、以行政法规、地方法规和部门规章为补充,并不断根据文化产业的发展逐步完善相关法律的保障体系。如根据目前文化产业的发展,需建立有关行为规范、服务产权保护、执行渠道与方式保障等方面的相关法律,保护各文化产业的创新成果。

  2.完善管理体制。我国应具有上下一体化的管理体制,国家可以建立统一的文化产业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统一管理文化产业知识产权事务,并根据产业发展及时研究新的保护方案,为企业申请知识产权保护提供方便,及时保护企业的创新成果。文化企业内部可以建立健全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配备高素质、有责任的管理人员,重视对知识产权实行科学管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的最大效益。

  3.建立文化产业知识产权综合平台。文化产业知识产权综合平台包括信息平台、交易平台和服务平台。信息平台将形成专业化、资源共享的信息网,为企业提供国内外最新信息。交易平台是将知识产权市场化,使得资产流动和交易。交易平台不仅能激励产权所有人不断创新,也使利用该创新成果的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促进该企业的创新意识,最终形成全社会的文化产业创新链。服务平台将培养一批熟悉知识产权法律知识的代理人和律师,为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提供方便。

  二、企业家激励与创新概念

  (一)建立人才市场体系

  1.建立企业内部人才市场。文化企业一方面要着重吸纳有创意的人才,并对他们进行相关培训,培养他们成为企业家后备军;另一方面企业可通过类似于“项目竞标”的方式让有创意的工作人员参与某一项目创新概念的构思,形成自己的一系列创新概念,企业最终对符合项目需要的创新概念的团队或个人进行奖励。这种方式打破了以往一个项目由指定工作人员完成的缺乏激励、缺少效率的模式,不仅能够发掘更多的创意人才,提高了员工的积极性。

  2.建立与社会人才市场相衔接的平台。国家可以建立人才市场中介机构并加强信息网络的建设,为文化企业提供国内外的人才信息并帮助文化企业引进人才。中介机构还可以对企业所需要的一些人才进行专项培训,文化企业自身也可以和设置了相关专业的高校合作,广泛吸纳专业人才。

  (二)完善企业家激励机制

  1.企业家控制权的激励。对企业家而言,控制权非常重要。首先,控制权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企业家施展才华、自我实现的需要。其次,控制权可以满足企业家控制他人、处于负责地位的需要。再次,控制权使企业家在时间和空间上有较多的自由满足其创造力的完美展现。文化企业应给予企业家一定的控制权,促使企业家为了企业的发展不断地形成创新概念。

  2.企业家薪酬激励。文化企业可以实行股票期权、购股权计划、效益奖金、年薪制度等收入制度模式,将企业家的个人收入更大程度地与企业经营绩效挂钩。把个人利益和企业利益结合起来,有利于稳定人心,激励企业家的能动性,促进文化企业的创新和发展。

  (三)打造精英团队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文化产业中,企业要想在市场上求得生存、发展,只凭借单个的企业家是不可能的,更重要的是形成以企业家为首,上下一心、勇往直前的精英团队。企业家要凭借自己的领导魅力和工作精神,将大批有才能的创新人才吸引在自己周围,共同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奋斗,打造出精英团队。

  三、品牌建立与创新链

  品牌是一种精神象征、一种价值理念,是在企业不断创新的基础上培育的,它涉及企业经营管理的所有重大战略决策,诸如产品质量、技术开发、经营规模、品牌设计、广告策划、市场营销、人才战略设计等各个方面,品牌建立的过程即产业创新链的形成过程。创新链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将是科技与创意进行整合,其次是经过商业模式产生经济和社会效益。

  (一)品牌内涵

  品牌蕴含着丰富的经济文化,因为品牌中包括产品的品质、性能、满足效用的程度等。当企业建立品牌时,不仅要充分考虑消费者的心理感受和需求,要将企业的经营理念融入品牌中,包括企业精神、价值观念等,以此增加品牌的附加值,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品牌的文化内涵表现为品牌的特色和核心,能充分展现出企业文化和社会文化。文化产业品牌要充分吸收民族文化的养分,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品牌,将民族文化发扬广大。

  (二)品牌差异化

  文化产业的生命力就在于不断地创新,满足消费者多样化和特殊化的需求。企业根据自身特点,推出与众不同的产品或服务,首先被消费者知晓的就是该产品或服务的品牌。只有具有自身特色的品牌才能吸引广大消费者。

  1.产品质量。为塑造差异化品牌,文化企业要严格管理产品质量,包括保证产品的健康安全和提供具有自身特色的优质服务。企业通过提供优质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来提升企业的品牌知名度,并赢得消费者对品牌的信赖和忠诚。

  2.创意广告。品牌不只是实力的较量,也是宣传的较量,近年来,广告对企业品牌传播的影响越来越大,独特、新颖的创意广告不仅能够增加创新链的价值,而且能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无论是商业电影还是主流电视剧播放,在市场上运作时都采用了品牌和广告造势,创意广告是品牌形象的传播之魂,凭借创意打造民族品牌,是我国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重点。

  (三)品牌延伸

  品牌延伸是将已经成功产品的品牌用在新产品上的过程,品牌延伸一方面实现了品牌资产向新产品的转移,加速新产品的市场化,另一方面以新产品的形象给品牌注入了新的元素,延续了品牌寿命。如“蓝猫”创造出卡通形象品牌,通过文化的产业化运作和知识产权的保护,把形象品牌转化为商业品牌。文化产业品牌要不断与新产品结合,延伸其内涵,强化品牌美誉。

  四、规模经济与创新效应

  企业要采用创新技术至少需要达到一定的规模,如果企业规模过小,该种创新技术的采用就可能使产品成本提高,盈利减少。企业的品牌要在市场上取得一定的影响,就必须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这也要求企业达到一定规模。文化企业要发展规模经济,规模经济不仅能使生产一种产品的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不断降低,能够促进企业不断创新,形成一种创新效应。我国文化产品的产量很高,效益不高,主要原因是我国文化产业规模太小,高度分散,发展文化产业要从产量经济向规模经济转变,走创新发展之路。

  (一)战略联盟

  战略联盟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自愿组成的一种企业之间松散、以契约形式为纽带,追求长期、共同、互惠利益的战略伙伴关系。战略联盟能很好地将合作文化企业的同类产品的生产经营企业结合成为一个整体,加深分工,强化创新与技术,使各成员企业之间的各种资本,技术,人力,信息资源得以有效、灵活整合,最大限度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实现规模经济。

  文化企业之间可以达成联合开发销售战略协议,以研究开发某一创新技术和创新产品为共同目标,扩展各自的创新理念,然后通过自己现有的销售渠道和区域销售彼此企业的产品,增加销售品牌,形成规模经济。要“走出去”,我国的文化产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多不足,要善于利用发达国家文化企业的技术、品牌、管理等资源优势,提高自身的市场优势。如与发达国家合作合拍,联合生产,联合发行,不仅能扩大我国文化企业规模,促使我国文化产业走向国际化,而且能激励我国企业不断创新。

  (二)产业集群

  文化产业集群,是众多相互关联的文化企业或机构共处一个文化区域,构成该区域内的文化产品生产、服务链条,形成产业组合、互补和合作,以产生共生效应和整体辐射力的文化企业聚集。如美国好莱坞的电影产业就是一个文化产业集群,聚集着美国600多家影视公司,还有上海的以动漫和网络游戏为主导的文化产业园区。产业集群的形成,可以提高市场集中度,也有利于规模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文化产业集群要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需要形成核心竞争力,一方面要形成自身独特的文化、结构和价值,不被其他产业集群复制或替代;另一方面要有持续的创新能力,善于把握和开发新的市场机会,进行持续的自我创造和再创造,使产业集群成为一种特殊的创新系统,形成创新效应。

  参考文献

  [1]邱爽.产权、创新与经济增长[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2]蔡尚伟,温洪泉.文化产业导论朱波[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3]丛立先.我国文化产业知识产权法律体系的构成与完善[J].中南财经大学研究生学报.2008(5):136~140

猜你喜欢:

3177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