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文化>文化研究>

筷子文化论文(2)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筷子文化论文篇3

  浅谈蒙古族舞蹈中筷子舞的文化

  摘要:本文以蒙古族的风土人情为开始,到逐渐缩小到蒙古族的筷子舞,在从筷子舞看到蒙古族的精神品质。在此其中较为全面的剖析了其中的由来、韵味。也站在当今的时代高度上去分析了蒙古族的发展方向,如何使民族民间舞更为强大。

  关键词:文化背景 筷子舞 韵味 发展与继承   蒙古族舞蹈多姿多彩,其中筷子舞蹈的表演形式非常独特,文章当中我提到了蒙古族筷子舞蹈的形成与民族气质、韵味之美,还借作品《战魂》比较仔细的叙述了道具筷子在舞蹈的表演过程中产生的变化和起到的作用,同时,也分析了蒙古族筷子舞在当今社会的发展与继承。

  一、蒙古族民间舞蹈的文化背景

  蒙古族兴起于中国北方草原,是历史悠久的强大民族。他们生活在辽阔的大草原,自古以来一直过着游牧的生活,草原的辽阔造就了蒙古族人民性格的豁达开朗,而长期的游牧生活造就了他们的性格格外地粗犷、豪放、勇敢,草原广阔、人烟稀少、居住分散,所以使得蒙古族人民格外的热情好客。蒙古族的人民能歌善舞,所以蒙古族有着“歌乡”和“善舞”的美称。蒙古族民间舞蹈则是节奏明快、动作刚劲有力、感情奔放。女性舞蹈欢快优美;男性舞蹈则彪悍刚劲,并以抖肩、揉臂各种马步呈现其特色,充分表现了马背民族的雄姿。《筷子舞》是蒙古族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舞之一,这种舞充分代表了蒙古族舞蹈的风格表现形式。其蒙古族舞蹈的形象特征,可用。天之骄子”一词予以概括,它包含着民族性格的豪放与自信,展示着动态形象的古拙与朴质。这种精神在今日的蒙古草原、蒙古人民、蒙古舞蹈中依然洋溢着勃勃生机。

  二、筷子的形成与民族气质

  (一)筷子鼻的由来

  《筷子舞》发源于鄂尔多斯的高原,因舞者手执筷子敲击歌舞而得名。主要流传在伊克昭盟的鄂托克旗、乌审旗一带。它的主要动律一肩的部位和韵律,这门艺术与蒙古草原生活的自然环境、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有着非常密切地联系也是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民间舞蹈形式之一,它来源于牧民的生活,牧民们放牧之余长吆喝着欢聚在一起,说拉弹唱,进行自我娱乐。表演者两手各握一把筷子,手持筷子细头;击打筷子的粗头,动作由双手胸前交叉去打筷子,也可击打双肩,双手腹前交叉击打筷子等等。慢舞时沉稳、深沉;快舞则是飘洒矫健。当舞者的感情到高潮时,就情不自禁地离开座位,舞到较为宽敞的位置,放大了动作的幅度,显示出矫健的舞姿。鲜明的节奏和欢快的幽默感,伴随着悦耳的歌声和敲击声,欢乐的人们情不自禁地摇晃着身体,悠然自得地用筷子敲击自己身体起舞,通宵达旦。尽欢而散。在表演形式上,也由原来的单人表演发展成为双人舞、男女群舞、广场性集体舞,而且,过去只有男子表演,现在也有女子登上了舞台。筷子舞的表演形式直接客观反映蒙古族的精神面貌。它的表现形式独特。以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工具,筷子来加工成为舞蹈的道具。总之,真正的魅力在于他们的胸怀,能包容草原的情怀,有这种胸怀和情怀,难道不能舞出心灵与心灵碰撞的舞蹈来吗?

  (二)筷子舞的韵味之美

  所谓韵味,就是指舞蹈演员在表演舞蹈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而又能被观众感受到的内在的含蓄之美。我们在这里所说的韵味之美,就是蒙古族《筷子舞》区别于其他民族舞蹈的独特风格和味道。它是舞蹈的灵魂,它是民族风格的核心与本质,透视蒙古族舞蹈个性最突出、最显著的属性。韵味来源韵律,韵律是形成风格、味道的舞蹈动作的运行规律,即在舞蹈表演中经常可以的那种欲左先右、欲放先收,以及动与静、上与下、高与低、长与短等多种动律。《筷子舞》则采用了饶圆与扭倾的韵律等等,这种多韵味的集中、统一、谐调、连贯地使用,让筷子舞表现的栩栩如风。往往会使舞蹈形象更富有内在的含蓄美,在舞蹈表演中韵律与呼吸密不可分,呼吸的协调配和,是蒙古族舞蹈韵律形成的重要因素,只有以流畅自如的呼吸贯穿始终的舞蹈,才能使其韵律的美更充分的展现出来。蒙古族的生活习俗造就了蒙古族舞蹈的动作之美。

  (三)袅晨与继承

  当今时代,吸取了很多西方和外来的因素与文化,同时,我国的艺术文化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所以以我个人的看法说,可以适当的加入一些现代审美的元素和动律,这样便于进一步强大我国的艺术文化。但是,不能脱离了蒙古族的文化背景和传统的底蕴。在这里,我就借我院史军老师所编创的蒙古族筷子舞作品《战魂》仔细说明筷子在剧目中的作用和发展。我正是《战魂》主人公的扮演者,在史军老师细心的指导下,在多次艺术实践中我体会到,作品中的主人公是一位蒙古族的英勇战士,一次次的战争与刺杀使他倒在了战场上,为了保护自己的国土、为了民族的强大,他从昏迷中醒来,看到自己的战友受伤而牺牲,主人公的精神一苒崩溃,幻想到了他们以前生活的情景,他内心向往着和平;向往着与家人、兄弟姐妹的团聚,可当他的梦突然醒来时,发现自己的双手沾满了鲜血,看到周围都是曾与自己同甘共苦、并肩作战的兄弟的残尸,曾想去唤醒他们,但是他无能为力,他内心痛苦挣扎着;憎恨敌人,用最后的力量拿起他作战的武器,在幻想中好像又有千军万马在与它并肩作战,共同杀敌保卫国土。作品主要讲述了蒙古族战士永不言败、奋战到底、死都不会倒下的一种奋勇精神。我就是在表演这个作品中用这样的要求去做的。

  在编排作品《战魂》的过程中,史军老师充分使用和利用了筷子这个道具,他把作品中使用的道具筷子当作是蒙古族战士作战时使用的武器(刀)。在传统筷子舞的动律基础上,两手各握一把筷子,编创出一些带有刺杀、作战的动作与动律,使整个舞蹈的审美打开了新的一面。同时,以往程式化的筷子舞从而也得到了发展,这就谈到了筷子舞的发展与继承。史军老师把舞蹈作品中的筷子拟作蒙古族战士的作战武器,这是筷子舞在舞蹈道具使用上的一大创新。筷子打在身上的动律随着剧情的变化使整个舞蹈变化多端,也使动作看上去刚劲有力,就像战士拿着刀在刺杀敌人一样,使作品充满战争气息、充满杀气,打破了程式化的筷子舞,使观众看到了筷子舞的新一面,看到了出其不意的作品。

  筷子舞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随着人民的意识变化而变化,但是不管变到哪里,它那民族的精魂总是蕴含在它那独特的肩部韵律和强烈多变的筷子击打节奏中,这正说明民间舞是一个民族思想、感情、审美、观念融会到一起的直接抒发。我认为传统的文化背景不能丢,俗话说:“人不能忘本嘛l”现代的东西只要好就可以服务于蒙古族的舞蹈发展。

  总之,筷子舞是蒙古族舞蹈的一个分支,我对这个筷子舞也是情有独钟。所以,才从此入手去论述蒙古族的文化背景。虽然论述的不是很全面,但是能够比较简单的说明了蒙古族筷子舞与文化背景。以我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也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我坚信有千千万万的人在为了一方面继承好蒙古族的传统和文化背景,另一方面在吸取外来的好思想好动作来更好的强大蒙古族的底蕴,内涵,从而高速健康发展。蒙古族文化背景也可以说是蒙古族的底蕴所在。我们如何去领悟辽阔的草原无边无际的天空,这就需要我们变成雄鹰,搏击它的天空使我们的民族早日成为翱翔在天空的雄鹰,飞驰在草原上的骏马,处处显示着勃勃生机。

  筷子文化论文篇4

  浅谈透过“筷子”看中国传统文化

  摘 要:概览大千世界,纵观天下苍生,进餐工具大体可以分为三类:筷子、手指和刀叉。其中“筷子”则是中国古代独特的发明创造,可以算是中国的国粹之一。而它作为中国文化的典型符号,无疑蕴含了深厚的文化气息。本文正是基于这一点,意在透过筷子来探究其中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筷子;箸;中国传统文化

  对于中国人来说,使用筷子过于习常,以至于熟视无睹。然而,筷子作为中华民族情感的载体和精神文化的传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和行动。遗憾的是,人们往往对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缺乏关注。但也正因如此,这种作用才更为无形和巨大。可以说,不管是筷子的起源、外观或是命名都深深地打下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

  一、从“筷子”的起源看中国传统文化

  原始社会时期,我们的祖先必定经历过直接用双手抓,捧而食的阶段。然而,随着进餐工具的产生和不断演变,炎黄子孙最终放弃了用手指和刀叉而形成了用筷子进食的传统,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文化背景呢?

  1、吃热食的饮食习惯

  中国人的热食习惯可谓是与生俱来的。从消化生理特征上看,谢文伟的《易经于东方营养学》就提到:现代解剖学发现,东方人和西方人的消化系统的细微结构并不相同,各种消化器官之间的形态结构与组织结构也有差异。而东方人是偏向热食、熟食的。因此,为了满足这种消化生理上的需要,古人必然会利用一切条件创造人们所喜欢的热食。而随着火的发现和利用,先民们由于不能直接用手抓取熟食,就借助竹枝来放置和翻动食物。经过长期的练习也就学会了用竹条夹取食物的方法,于是就有了“�”,即筷子的雏形。

  此外,古人非常看重祭祀活动。而在祭祀中,进贡食物便是一项重要内容。又因为他们认为鬼神主要是吸收食物的精华,所以在生产技术较为低下的时代,烹煮食物所散发的热蒸气无疑被视为“精华”的最好体现。这也就造成了人们视热食为礼食的传统。而热食的普及势必会淘汰用手直接取食的原始方法。

  2、传统农耕文明

  在远古时期,先民们的食物来源主要是动物。然而“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所以人们因饥饿所迫,便转向了吃庄稼。而三大流域适宜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也使得中华民族的祖先们较早地进入了农耕文化形态,并获得了稳定的食物来源。这也就决定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特色便是粒食传统。

  不论是黄河流域的黍稞亦或长江流域的水稻,这两种粮食都可以直接剥壳经过烹煮后得到饭和粥。而一旦确定以饭和粥作为主食,则必不会把刀叉作为主要进餐工具。另外,受农耕文化的影响,羹成为古代先人的主要菜色。而羹汤中的菜肴不仅不便于直接用手抓,更无法用刀叉切取,于是用两根小木棍去夹就变得水到渠成了。

  3、瓷饭碗的使用

  中国古代陶�发现于新石器时代中期的屈家岭文化遗址中,瓷�则发现于汉代遗址中。而根据《说文》的解释,“�”就是“饭器”。后来被写作“碗”。可以说,饭碗作为盛食物的工具很早就产生了。然而饭碗不止局限于盛放的功能,还可以作为进食的辅助工具使用。而随着瓷的发明,碗壁的厚度也大大降低了,更加方便人们以口就碗啜饮。从而弥补了筷子不便获取流质食物的不足,使其与筷子的配合更为天衣无缝。而筷子也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符号。

  二、从“筷子”的得名看中国传统文化

  筷子的得名还经历了由“箸”到“筷”再定为“筷子”三个阶段的演变过程,在这种命名的变迁中,我们同样可以感受到其中的传统文化气息。

  早期的筷子被称为“箸”,目前找到的最早提出著的典籍是战国时期《韩非子・喻老》中的“昔者,纣为象箸箕子怖。”而“箸”这个名称也被一直沿袭下来。直到明代,“箸”改名为“筷”。明代陆容的《菽园杂记》中记载:“民间讳俗,各处有之,而无中为甚。从“箸”改为“筷”的变化中我们可以看到,避讳文化与我们的生活是紧密相关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此外,中国人的民族心理崇尚偶数。因此,又在“筷”后面加上了“子”这一后缀,最终命名为“筷子”,使之更符合中国人的心理期待。

  三、从“筷子”的外观看中国传统文化

  其实,筷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表征性符号从它的外观就可见一斑。首先,首方足圆便是筷子最普遍的造型。而圆和方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造型,筷子这种方圆兼并的外观无疑是中国人这种传统造型观念和审美趣味的绝佳体现,也和中国传统文化中早已存在的“天圆地方”、“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人生观交相呼应。

  其次,从筷子的外型所呈现出来的“直”、“齐”的特点来看,筷子不仅具有科学性,更是一种民族精神的体现。众所周知,筷子一定要直,不然就难以夹取食物。而这种“直”也符合中华民族宁折不屈的精神内涵。因此,帝王常常用贵重的筷子作为赏赐嘉奖臣子。古书上就有唐玄宗赐箸的故事,“所赐之物,非赐汝金,盖赐卿之�,表卿之直也。”此外,筷子还蕴含着中国人崇尚协作、重视配合的特性。而筷子成双成对的形态就对此有所体现。我们知道,单只筷子的功用是有限的。然而一旦把两只筷子放在一起配合使用,它就成了人类手指的延伸,手能做到的几乎它都能做到。所以,学会如何协调两只筷子使其合作默契就显得尤为重要。

  四、从筷子的使用看中国传统文化

  筷子的使用也反映了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和价值取向。罗兰・巴特尔在《符号帝国》中这样描述筷子:“食物不再成为人们暴力之下的猎物,而是成为和谐地被传送的物质。”他称筷子与刀叉相比,有一种“母性的温柔”,因为筷子“不切、不抓、不毁、不穿……是在移动一个婴儿时所表现出的那种谨慎的动作,它是一种力量,而非一种冲动……”的确,与西方人在餐桌上使用刀叉切割未完全熟透的肉食所表现出来的暴虐和张狂相比,东方人温文尔雅地使用筷子夹取熟食,确实要显得内敛和含蓄。由此也可以看出,筷子隐含的中华民族传统的“和为贵”的意蕴。

  此外,蔡元培先生曾对筷子和刀叉做过如下评述:“中国远古时代也曾使用过刀叉进食,不过我们民族是一个酷爱和平的礼仪之邦,总觉得刀叉是战争武器,进食时用它未免太不雅观,所以早在商周时代就改用箸,世代相传至今,中国人皆以用筷子为荣。”中国古代对礼的重视是毋庸置疑的,对于筷子的使用也存在诸多规范和禁忌。如不能将筷子长短不齐的放在餐桌上,这是不吉利的;不能将筷子直插在食物中,因为只有在供奉死者时才会那样做;此外,做客时,只有主人先动筷,客人才能动筷;用餐时,用筷子在盘子里翻挑也是不礼貌的……这诸多的礼仪禁忌正是中国作为礼仪之邦重礼的体现。

  结语

  可以说,筷子不仅仅是餐具,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它作为人类文明的产物,承载了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心理和价值取向。然而,我们也要看到当今社会一次性碗筷带来的污染问题,让筷子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受到了挑战。因此,如何发扬筷子文化,从而让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国门成为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深思的问题。(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赵荣光著《中国饮食文化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6

  [2] 刘云、朱碇欧著《筷子春秋》[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

  [4] 来玉英《浅谈箸文化与筷子礼俗》[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1期。

  [5] 周婧《筷子里的中国文化》[J],读与写杂志,2011.10第8卷,第10期。


猜你喜欢:

1.民俗文化论文范文参考

2.筷子文化研究的论文

3.筷子中的文化阅读题答案

4.古代人吃饭的礼仪习俗

5.日本的筷子文化礼仪有哪些

筷子文化论文(2)

筷子文化论文篇3 浅谈蒙古族舞蹈中筷子舞的文化 摘要:本文以蒙古族的风土人情为开始,到逐渐缩小到蒙古族的筷子舞,在从筷子舞看到蒙古族的精神品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中国竹文化论文参考
    中国竹文化论文参考

    竹子是我国自然界中极其平常的一种植物,但是竹子对中国历史文化、文学艺术、绘画艺术、工艺美术、园林艺术和音乐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等产生了

  • 竹文化毕业论文3000字左右
    竹文化毕业论文3000字左右

    竹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竹虚心文雅、高风亮节的人格特征是中华民族的品格与情操的象征。竹文化也已渗透到中华民族的物质和精神

  • 中国竹文化较好的论文
    中国竹文化较好的论文

    竹文化是以竹为载体的文化复合体。竹文化在我国历史悠久,内涵丰富,中国传统竹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

  • 中国竹文化论文有哪些呢
    中国竹文化论文有哪些呢

    我国是世界上竹类资源最为丰富、竹林面积最大、开发利用竹资源最早的国家之一,竹文化是以竹为载体的文化复合体,中国竹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发展竹文

3269386